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官商 >

第104章

大明官商-第104章

小说: 大明官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回大人,早些年咱们汉人初到时,可没少受那些土人欺侮,青天白日的便杀上门来。有一回百十口人一个村说平便给平了。后来汉人聚得多了,轻易打不动了。咱们又有手艺,做的东西比土人自产地精美许多。临近的部族便与咱们零星做起交易来。也不再喊打喊杀了。走动得勤了,互相的话听得懂了,还成了朋友。不过山里那些生番依然是凶得很。时不时便下来搅闹一番。不但打咱们汉人,连镇子附近的土人也打的。”
    “怎么,他们还自相残杀么?”
    “算不上自相残杀。这岛上生番。分作许多部族,单小人所知地便有几十个。大的数千人,小的数百人,说的话也是不大相同。部族之间打来打去那是常事了。有时候。咱们还与周边亲近地土人联手与山里来的猎头生番开战呢。这些年下来,镇里年年有人死在这上头,提起那些个生番,大家无不是恨得牙根痒!”
    “那……山里生番多久下来一趟?”
    “没个准数。一两个月来一趟是准保有的。有几个日子是他们祭祖的时节,必定要下来猎头祭祀。这几日,咱们全镇男丁便要刀棍不离手,一旦有警讯,老少齐上阵。其实真要拉开了打倒也未必吃多大的亏,就怕他们偷袭,杀了几个割去首级便跑。”
    “好。多谢大叔了。这样,本官这便率大军登岸。你且回去,待会子召集镇上长老、执事议事。”
    “是,小人遵命。”
    待那几个渔夫划船回港,杨风麾下骑军也已乘第二波海船登陆完毕。看着岸上陆师已结阵向内陆徐徐推进,杨风回头冲一众官佐说道:“轮着咱们上岸了。噢,派艘船回报福州。台湾,已在我杨风脚下。”
    陆师登岸后,便在港口外安营扎寨。水师官兵开始卸下随船工料,并在附近伐木挖石扩建深水码头。杨风等人进了中军帐不多时,正在分拨人手,有门军来报,镇上来人了。
    “带进来。”
    镇里这些个长老、执事在营门外待了一会儿,便有兵丁招呼往里带。一路上,这些位还是头回目睹故园官军威仪。只见满营将士个个盔明甲亮,生龙活虎,不时有小队骑兵疾驰而过。彪悍迅疾,看得他们是啧啧赞叹。进了中军帐,只见一群将佐簇拥着一名身着绯色绣豹补服的年轻武官,正围着一具大型沙盘指指点点。四下里铁甲亲兵站班拱卫,一个个杀气腾腾。这些人唬得当即在门口垂首侍立,连大气都不敢出。
    听见动静。杨风抬头一看。人已带到,示意将佐继续谋划。自己来到镇子首脑们的面前,和颜悦色地说道:“今日扰动诸位过来,打搅了。此番本官奉王名挥师东进台湾,便是要将此地重归朝廷治下,行教化、安黎庶。诸位皆是汉民,本为我大明子民,这些年漂泊外岛,吃了不少苦头,却换得熟门熟路。请诸位过来,便是要倚诸位为臂助,商议其中大事。毕竟马上不能治天下,日后开拓全台,还得仰仗诸位。朝廷大军定为诸位撑腰。”
    听杨风如此说,众人先是面面相觑,有几人继而兴奋起来。可那长老却是一副忧心忡忡的神色。“大人,小老儿看朝廷兵马果然彪悍。可那些山番却也是一帮亡命之徒,凶悍狂野得很。您此番带来的,也就是个几千号人。可这全台湾,少说也有二三十万生番,您如何对付得过来?听祖上说,千年前,吴主孙权便派数万大军征伐台湾,结果是损失惨重,加上疫病蔓延,没过多久便偃旗息鼓撤回大陆。那时候,这些生番手中不过是木箭石刀,如今他们也有铁器了,岂不是更难对付了?”
    杨风笑道:“平台,自然不是一蹴而就。尤其是那些个山番,要想剿抚,必定要花些力气。不过,老人家,若是他们敢上门滋扰,非是本官夸口,即便一气来个三五万人,官军也能轻易对付。你等若不信,下回那些生番来时,本官便率军出战。是骡子是马,拉出去遛遛。至于诸位么,近些日子也要召集丁壮操演。倒不用出战,自保便可。”
    看杨风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几人皆是将信将疑地神情。此番这些官军,至少看来是号令森严,进退有度,或许能站住脚跟也未可知。
    几人正交谈间,忽然听得营垒一带一阵喧哗。杨风正觉着奇怪呢,有军兵来报:“远处有数千土人涌来,意图不明,请将军定夺。”
    杨风一楞,来得好快,回头吩咐道:“传令下去,步军全军集结,准备出击野战。骑军在营后蛰伏,待机而动。水师召齐水手,发放铠甲军械,待我号令便登陆增援。诸位,随本官同到寨墙上看个究竟。” 
                  第一百九十二章 讨价还价
    随着杨风一声令下,营中顿时***开来。听说有仗可打,弟兄们一个个是摩拳擦掌,纷纷奔入队列整束完毕,只待一声号令便要上阵冲杀。
    却说杨风,领着几员将校,与安平镇一干首脑登上寨墙,往外眺望。果然,六七里地之外涌来一片土人,一个个衣不蔽体,手持刀斧棍棒,举着装饰了羽毛、骨头的奇形怪状的旗帜,拍打着手鼓,口中怪叫着步步进逼。杨风仔细打量这帮土人,一个个确是悍勇,不过毫无队形可言,想来是全凭一股血勇蛮打硬上。
    身边几个官校见此情形,哂笑道:“一群乌合之众。大人,给我五百人马,半个时辰便能将这股蛮夷斩尽杀绝。”
    杨风回头瞪了一眼,“不得轻敌!”
    待这些土人行得近些,早先登船的那个执事突然扭头说道:“杨大人,看旗号,这些皆是邻近咱们镇的几个部族。想来是官军大张旗鼓登岸,惊动了他们,几个部族联手来探虚实。小民斗胆请命,去与他们联络。往日里他们对咱们汉民还算友善,若是能平息了干戈那是再好不过。”
    杨风想了片刻,点头应允。“那就劳烦你跑一趟。多加小心。若是谈不拢,赶紧回来。”
    看着此人出了营门,迎向土人大队。杨风扭头问另外几个镇上执事:“此人与那些土人可熟识?”
    那长老抢着答道:“回大人,这林阿贵家中娶了佐近阿古部族头人的女儿为妻。又学了土人话语,自然是极熟识地。一般镇上与土人交涉,多半便是他出头。”
    “此人行事如何?”
    “阿贵做事老到、靠谱。那些土人也服他。只是镇上有些人对他娶了个土人女子有些微词。”
    杨风点点头,转回头再看那林阿贵行事。此时,那林阿贵以奔至土人队前。正与几个装饰花俏者言谈,几人或是点头或是摇手。不一会儿,他便返身折回大营方向。身后那几个头人模样的挥动手中兵刃喊喝几句,众多土人丁壮随即原地停下脚步。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冲着大营方向探头张望,还有的干脆席地而坐,掏出水囊来便开灌了。
    过会儿工夫,那林阿贵又吭哧吭哧跑了回来。“杨大人,方才小地与那些头人说了。大人率军到此,实为安定地方,教化生民。只要服膺法度,平日生计、营商,官军一体保护。这个……小的有些逾越了。”
    “无妨。他们如何说?”
    “几位土人头领说,他们说……”
    “说什么?”
    “他们想邀大人阵前相见。”
    旁边几个军将一听就炸了。“说的什么话!不来营中参见已是无礼,还要阵前相见,是叫板么?”
    杨风伸手拦住:“不得胡言!”转头又对林阿贵说道:“日后皆是我大明子民,见见又如何。他们几号人?”
    “五个部族头人。(电脑阅读)”
    “好。”杨风随手点了四个亲兵,“随我上阵。”
    边上一名亲兵问道:“大人可要披甲?”
    杨风笑道:“你看那些土人挂甲了么?正好让他们见识见识我上国衣冠。”
    片刻之后,明军大营门户大开,号角呜咽,杨风一行五骑飞驰而出。其中一骑搭着两人。坐后头的便是林阿贵。到了军前,五骑齐齐勒住马头。林阿贵翻下马,冲着土人方向直招手。对面排头五个头人互相看了几眼,嘀咕两句,终是并肩向前。后面有土兵想要跟来,给他们骂了回去。
    两边一对圆,林阿贵赶忙居中介绍:“几位头人,这位便是朝廷地宣武将军,官军主帅。杨提督、杨大人。杨大人,居中这位是阿古部头人那鲁。”
    杨风看着这位头戴鹿角身披彩锦的壮实老者,拱了拱手,转头却对林阿贵笑道:“便是大叔你的岳丈了?”
    林阿贵“嘿嘿”腆笑一声,“大人连这个都知道了?”接着,他又将另四位头人一并引荐。双方见礼之后。只听阿古部头人那鲁操着略有些生硬的汉话说道:“大人。咱们平埔人一向无人约束,自在惯了。不知大人此番过来却是为何?”
    “平埔人?”
    林阿贵凑过来低声解释:“台湾土人因所居地域、语言不同。自行分作阿美人、泰雅人、排湾人、布农人、鲁凯人、卑南人、邹人、曹人、赛夏人、雅美人、噶玛兰人、平埔人。居住在沿海各处平原的几十个部族自称平埔人。他们与咱们汉人处得久了,少有敌意,算是最好相与的。”
    杨风恍然大悟,乃正色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台湾离中原咫尺之遥,断无孤悬海外之理,否则早晚必为外寇窥测。”
    那鲁冷冷一笑,“大人若是要通商和好,咱们自然万事好说,若是要来发号施令,咱们平埔人凭什么听你作主?”
    杨风笑道:“那鲁头人,据我所知,这些年你们也未必过得自在。时不时便有山民前来袭扰。再往前说,汉民未曾迁移来台之前,你等尚不知犁耙锄斧,只用石铲木箭。日子只怕过得也不算好吧。看看你这一身,穿汉锦,配铁刀,皆是我汉人出产。我说得不错吧?”
    “不错。只是……”
    “此次本官率军前来,并非要对诸位颐指气使,只是昭彰治权。今日,诸位与我不妨定个约定。诸位若能尊奉我军号令,三年内不纳捐输,三年后垦殖、通商二十税一,渔猎免税,这是一。朝廷原本厉行海禁,之后开放诸位与大陆汉民通商,这是二。称臣之后,官军担起保境安民之责。若再有不肖山民前来窜犯,我军当仁不让出兵迎敌,这是三。这便是约法三章。诸位若是再有什么想法,不妨一并说来。”
    那鲁听了这番话,沉吟了片刻,扭过头去用土话与另外几个头人商议起来。杨风倒背着手,耐着性子候着。过了片刻,那鲁转过身子说道:“大人,方才你说的确是不算苛刻。不过,咱们还有几条,望大人一并允准才好。” 
                  第一百九十三章 迎战
    听那鲁有讨价还价的意思,杨风不怒反喜,看来这些平埔人与汉人处得久了,做生意那一套学得烂熟。只要能说得下去,你漫天要价,我就地还钱,总比一口回绝兵戎相见强多了。
    “那鲁头人,有什么话请讲当面。”
    “这个、这个……”话到嘴边,那鲁又有些扭捏,吭哧了半天,方才启口:“一个,既是将我等看作天朝子民,听说海那边有劝课农商之说,咱们平埔人也是种植、经商为生,能不能也沾些朝廷恩典,给些铁器、耕牛?另外,今后大人若是在此设官,能不能给咱们平埔人开具路引,名正言顺到大陆做买卖?如今每年只有些对岸商人过来收些鹿茸、鹿脯之类的,开的价太过低了。大人你是知道的,那野鹿不比树木,站着不动让你砍。加上山里还有部族,若是撞见起了冲突,有时还要搭上人命咧。”
    杨风听罢笑道:“朝廷是有奖励农桑之说。不过,这个桑是桑树的桑,指着织布织锦说的。可不是经商的商。不过,那鲁头人所求,我今日皆可应下。下月,我便行文福建官府,调些农具、耕牛过来,发放民间。至于路引一事,朝廷虽禁海,不过对新附之民可网开一面。至于通商所在,暂定两处。=君子堂首发=一个是澎湖,一个是月港。如何?”
    没想到这位提督大人如此好说话,大出那鲁所料。毕竟以往他从汉人移民口中听来的,多是汉人官吏如何庸碌贪婪,否则这些人也不用冒着葬身鱼腹的危险偷渡来台了。想了想,那鲁又问:“大人,那鲁还有个念头,请大人准许。”
    “说吧。”
    “咱们平埔人与汉人打交道久了。汉人别个未必强过咱们多少,只是会写字计数。还会做好东西。大人能不能、能不能派些人来教咱们。若是这条能允下,咱们几个部族便向大人输诚,再无二话。”
    “这个……”杨风手托着下巴,沉吟起来,心中却是狂喜。来之前。冯虞便有过交待,对台湾土人。赶尽杀绝不是良策,荼毒生灵、浪费劳力,最好还是能施以教化,日子长了,土人习我文章礼义。自然与我汉人无异。没成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