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大清灭亡启示录(1894_1911) >

第28章

大清灭亡启示录(1894_1911)-第28章

小说: 大清灭亡启示录(1894_1911)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师,真正的大师。扬长避短,直取目标,不纠缠不折腾,这是真正的毒辣!

大家都被这天才般的战略惊呆了。

第十三章 全军覆没:北洋舰队最后一丝希望被党争掐灭

·进攻威海,日军倾全国之力·

大本营立即决定组建山东作战军,从第二军抽调一部,由留驻本土的第二师团和第六师团组成,在旅大之战中表现出色的大山岩出任总司令,继续攻向威海。

此时的日本已经派出了国内的第一至第六师团,本土实际上只剩下了保护睦仁的御林军,真是连老本都搭上了啊。

按照大本营制订的计划,日军进攻威海将是进攻旅顺的翻版:陆军必须选择地点登陆,从后路包抄,再派出联合舰队从海上进攻,夹击北洋舰队。

伊东佑亨的登陆选择在离威海30海里以外的荣成湾,有了旅顺的成功经验,这一次大山岩完全相信伊东佑亨选择的登陆点。1895年1月10日上午,广岛的50艘运兵船出发了,它们将在伊东佑亨率领的联合舰队的护卫下,将3。46万日军运往荣成。

·兵力分布的秘密·

大军压境,山东的陆上防卫此时已经显得尤为重要。朝廷在山东的陆军兵力为2。1万人,按照清国军队的特色,它们分属两位不同的领导。[汶网//。。]

一位领导是李鸿章,管辖范围是威海军港以及刘公岛陆军,兵力五千,而包括荣成在内的山东其他地区1。6万名士兵,则是归另外一个人管。

当李鸿章得知新任山东巡抚是李秉衡时,他大叫了一声——“不好!”

山东巡抚主管着威海之外的山东陆军,而李秉衡是著名的帝党新锐人物,被帝师翁同龢(hé)和光绪极为看重,他跟李鸿章大人不仅分工不同,各自的利益集团也不同,一个是帝党新锐,一个是后党砥柱,两人分属朝廷死对头的利益派别,就像李鸿章只关心他的“北洋”势力一样,李秉衡也只会重点关心山东威海之外的其他陆路防务——丢了威海和北洋舰队,他没有多少责任,那是李鸿章的事,在关键时刻,李秉衡也不会为了“他李鸿章的威海”而赔上自己的精兵。

在日军出动前,李鸿章已经得到日军可能会在荣成湾登陆的情报了。于是他以商量的口吻发电请求李秉衡帮忙加强荣成一带的防御,多派些兵过去(荣成是归李秉衡管辖的),而李秉衡的做法是把这个电报扔在了一边,然后他向朝廷上了另一道奏折:要求朝廷清算淮军之前跟日本作战失败的责任,将丁汝昌等淮军败将处死!

作为帝党势力的代表,李秉衡在就任山东巡抚前被光绪皇帝叫到皇宫密谈了三次,谈话的内容我们无从知晓,但从李秉衡的表现来看,他要做的一件事就是——拆李鸿章的台。

如果朝廷处置李鸿章的淮军将领,那么谁来接替对日作战的指挥呢?当然是帝党的人。

大家都争着抢这个指挥,是不是大家很英勇,争先恐后地要去抗击日军,不惜战死沙场?我相信有这个原因,但这绝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隐藏在争夺指挥权背后的秘密里。

这个秘密就是:争夺到了作战的指挥权,相当于争夺到了军权!对于皇宫里的光绪和慈禧,谁把住了军权,谁将是这个朝廷实际的统治者。

一切的秘密都已经揭晓了。尽管淮军一败再败,从朝鲜败到了清国,但作为慈禧集团的代言人,李鸿章不得不硬着头皮上——以便军权始终在后党阵营手里。如果淮军表现良好,能击退日军,哪怕能打上一次的胜仗,作为朝廷中弱势的帝党就没什么机会。但淮军太不争气,军事行动的失败也给了帝党可趁之机,随着清日战争的进行,帝党分子一面出动清流言官攻击李鸿章和淮军将领,一面寻找机会,伺机夺权!

这是李鸿章大叫一声“不好”的真正原因。在慈禧的撑腰下,李大人手忙脚乱地向朝廷“保”下自己的这些嫡系。然后,他惊奇地发现了李秉衡做出的兵力部署:

烟台9200人,蓬莱3000人,莱州4000人,而荣成——没人。

在日军向荣成湾进军的过程中,伊东佑亨派出几艘军舰开往蓬莱海域,时不时往蓬莱打几炮。如果我们看一下地图就会发现,荣成位于威海的南面,而蓬莱位于威海的北面,伊东佑亨正是要达到声东击西的效果,诱使山东陆军误以为日军要在烟台、蓬莱一带登陆。果然,李秉衡似乎上当了,他将重兵集结在了烟台、蓬莱一带。

李秉衡的兵力分布是大有问题的,即使他没有预料到日军会在荣成登陆,那么,最多的兵力显然也应该留驻北洋舰队的基地威海——而不是烟台。但在李秉衡看来,一旦威海有失,那是李鸿章的责任,朝廷会找李鸿章算账的,而一旦烟台有失,则要由他这个山东巡抚来负责。

李鸿章只好再次发电,几乎低声下气地请求李秉衡“照顾一下荣成”。

于是在日军登陆前,荣成好歹出现了1800名守军。人数看上去不少了,但我们需要来了解一下这1800名士兵的构成。

在接到李鸿章的第二次请求后,李秉衡很大方:那就派1500人过去吧!但他们与其说是士兵,不如说是另外一种身份的人群——民工。

他们是平时负责修黄河大堤的民夫,以军事化组织和管理编成“河防军”,每300人编成一营,每营有一件共用的武器——鸟铳或者抬枪,其余的就是扁担锄头了。

见到李秉衡一直在敷衍,李鸿章也顾不得那么多了,只好命令自己的部下——威海陆路炮台统领戴宗骞想办法。荣成的防务是归李秉衡管的,不归戴宗骞管,戴宗骞只好“越权”向荣成派出了300名正规军,配备四门行营炮——于是就有了这1800人。

面对这1800人的弱旅,荣成日军用几发炮弹解决战斗,然后轻松完成登陆。日军的行动是迅速的,三万多名日军、三四千匹战马,大量武器弹药,只用了五天完成全部登陆。

李鸿章没有求到李秉衡的援兵,但是,在日军登陆期间,光绪曾向李鸿章下达命令,要求北洋舰队出动,从威海基地开到荣成阻截日军登陆,而李鸿章也并没有执行这一命令。在他看来,北洋舰队只有老老实实待在威海基地,才是安全的。

日军登陆后,大山岩在荣成县城设立了上岸后的第一个司令部。日军接下来的行动连小孩子都知道了:他们即将进攻威海。

由于威海兵力空虚,而李秉衡的重兵仍然集结在烟台、蓬莱一带没动,李鸿章只好再一次请求李秉衡增派援兵,但李秉衡表示:就算我把整个大军都派过来,总兵力也只有日军的一半,我要先向朝廷求援军,请军机处出面派大军驰援山东。

李秉衡请求朝廷加派援军的急电发到了军机处。李秉衡和李鸿章都在等待着朝廷的援兵,等着吧,耐心一点,一定会有结果的。

有人可能要问了,作为国防大省,山东全省的兵力为何会如此之少?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山东原本的兵力是不止这些的,但他们被调走了。

调往了哪里?奉天。

当日军在东北进攻危及奉天的时候,朝廷在奉天周边集结了10万兵力,现在,日军在东北战场还留有第一军和部分第二军,只要日军不撤,朝廷就不敢调走奉天周边的重兵,哪怕总兵力是日军的好几倍,也不敢调走一兵一卒——因为那里是“陵寝重地”。

所以,尽管在东北的日军采取了守势,而且离奉天还很远,尽管军机大臣们知道当务之急是将奉天一带的山东军回调,但没有人敢上这个折子。

还是别找骂了吧。奉天的死人是要比山东的活人还重要的,这就是朝廷的逻辑。

那么就近调天津的吧?王公们更不会同意了。

天津乃京城门户,京畿重地,大家的金银财宝以及豪宅名马都留在京城,万一京城有失,谁可担罪?虽然大部分迹象显示,荣成日军下一步将进攻威海,但谁能保证他们不绕道进攻北京?日军狡猾狡猾的有,不得不防啊。

所以,无论旧都奉天还是新都北京的守军,都是不能调的,前者是死去的权力阶层安葬的地方,后者是现在的权力阶层生活的地方,从这两个地方调一兵一马也不行。李鸿章很明白朝廷的心思,提出了他的战略:海军严防渤海以固京畿,陆军力保奉天以安陵寝。不出所料,这个战略很快得到朝廷(慈禧)的批准。还是李大人聪明啊。

军机处最终决定:调南方的!上次为协防旅顺,调动的是福建的部队,这次调贵州的好了。

李秉衡大人正眼巴巴地等待贵州古州镇总兵丁槐率领的云贵援兵到来。这支援兵最终在什么时间会到达,我们以后会知道。不过,在李秉衡看来,既然他没有得到朝廷的援军,而日本军舰仍然在蓬莱、烟台打炮,他就不能把大军派向威海。尽管从烟台到威海十分的方便,但调兵又不是去上个班,不是路途的方便能起决定作用的。

好吧,从慈禧、光绪到李鸿章、李秉衡,从最高统治者到总指挥到中层将领,各有各的打算,各有各的账。所谓指挥混乱,没有统一的指挥,也没有一致的战略,它并不是来自别的地方,而是来自清国最高权力中心——皇宫。

这真是一场自上而下开始的大混乱。现在我们知道了,威海陆路防卫面临的情况是:无援军。威海的陆军只能依靠5000人去对付日军的三万大军,一个兵的援军也没有,你们守吧!

1895年1月25日,日军离开荣成向威海进发了。这将是一场炮台的攻击和守卫之战。当荣成的日军还在登陆状态,没有完全登陆时,威海陆军统领戴宗骞向他的领导李鸿章提出自己应该率军主动出击,去荣成阻截日军。即使不能阻截,也能够以游击之战骚扰迟滞日军向威海的进军,为威海等来援军赢得时间。

李鸿章把戴宗骞的这个建议毫不留情地拒绝了,因为威海陆路上有李鸿章十分看重的东西——炮台。

从战术上看,戴宗骞这个想法属于积极迎战,不必死守炮台,发挥灵活机动的战术,袭扰和疲惫日军。炮台虽然坚固,易守难攻,但任何事物都是有利有弊的,一味依靠炮台就会限制士兵的灵活性,从而限制战斗力,这种情况我们在电影中见多了。后来的“日本鬼子”也犯了同样的错误,在侵华期间,他们在据点修建了无数更加坚固的新式炮台——碉堡,却被手持老式步枪的八路军游击队袭扰得痛苦万分。

事实上日军最害怕和担心的并不是进攻炮台,无论炮台如何坚固,它都是个不动产,日军都有信心去强攻拿下——大不了多消耗一点炮灰(敢死队)。他们害怕的不是清军固守某个阵地,而是采取灵活机动的打法,使日军不得不陷入对他们最为不利的持久之战。

摩天岭战场上的聂士成已经证明了这点。

但戴宗骞没想到的是,这个令他兴奋的“建设性意见”,从李鸿章那里换来的却是一顿骂。他只好硬着头皮回到威海,回到李鸿章大人心爱的炮台里。

威海陆路的炮台之战打响了。1398年,为防倭寇侵扰,在此地设立军事要塞,以威震海疆之意取名威海。在清国北洋舰队以威海卫为基地后,以威海城为中心,分别修建了南北两大炮台群——南帮炮台群和北帮炮台群,600年过去了,这里又成为了抗倭中心。

·威海陆路炮台失陷·

三万日军向南帮炮台群发动进攻了,虽然日军占据兵力上的绝对优势,但在炮台攻防战中,仍然涌现了英勇的战士,日军没有想到,在兵力上处于绝对劣势的炮台群守军,发起了无比凶悍的反抗之战!

在摩天岭炮台攻防战中,400守军在守将周家恩的率领下,殊死战斗,直至最后一刻,炮台守军全部阵亡,周家恩身负重伤,大腿已经打断,小腹被子弹洞穿,肠子流出。抱着绝不做日军俘虏的信念,周家恩强忍着巨痛,双手托着肠子,拖着一条断腿卧在冰雪中爬行10多里后,血尽而死。

在所前岭炮台攻防战中,驻守在这里的守军只有一哨(相当于一个连,100人),而大炮也只有三门,在炮台的帮带逃跑后,一名低级军官主动担负了指挥的重任,他姓徐,大家就称他为徐帮带。徐帮带和炮台守军战至无一人生还。徐帮带的妻子抱着刚满周岁的儿子准备跳海自尽,却被日军将孩子夺走,在岩石上摔死,而徐帮带的妻子被乱刀刺杀!

遭受顽强抵抗的日军就是用这种方法来解恨。

南帮炮台群失陷,剩下的就是北帮炮台群了,当日军准备发起进攻时,丁汝昌作出了一个决定。

这个决定就是派遣北洋舰队陆战队将北帮炮台群全部炸平。

痛苦的丁汝昌不得不亲手毁去这些炮台,北帮炮台群离威海军港更近,里面的大炮只要调转炮口就能攻击港内的北洋军舰,丁汝昌不得不炸,是为了避免这些炮台落入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