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世界首富沃伦·巴菲特传 >

第59章

世界首富沃伦·巴菲特传-第59章

小说: 世界首富沃伦·巴菲特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希特勒”。

这场风波在奥马哈引起的注意不亚于其他城市对查尔斯王子与黛安娜王妃的关注。B夫人指责她的孙子是无用的废物,只会溜须拍马,把时间都花在“开会”上,但活得像个“百万富翁”。她还伤心地补充说:“当你一无用处时,真是让人伤心。”

这位95高龄的老太太仍然精力充沛。她在家只呆了几个月就在家具世界附近开了一家新商场“B夫人之家”。它们现在是鱼死网破的对手。

“真伤我的心。”一个星期天当她坐车经过商场里的地毯海洋时,B夫人感叹道。她现在的工作“纯粹是为了报复;我母亲91岁发病时,我把她带到家里来照顾,好像她只有我这个孩子似的”。

巴菲特对此十分担心。B夫人生日时他带去了两打红玫瑰想与她重归于好。但在生意上,他仍坚持自己的选择。在向股东们报告这件不愉快的事时,他称赞B夫人的儿子路易和两个孙子是“出色的商人”。

也许B夫人在商业决策上比全体美国人都聪明,但在这件事上我相信该家庭的其他成员是完全正确的。在过去的3年里,商场的其他部门的销售额增长了24%,只有地毯销售下降了。

但是人们都认为就算巴菲特自己处在B夫人的位置上,他也得如此收场,又踢又叫的。因此B夫人在某种程度上仍值得受人尊敬。在她失败后不久,巴菲特很同情地谈起了她:

她没有失去自己坚毅的性格。但她对两个在商场工作的孙子很不好,我认为这是不对的。

他们有时不愿与家庭一起工作。相信我,他们都是很棒的小伙子,但他们不能像 B夫人那样卖命……她不能有一个更好的家庭,这是人类的悲剧。但他们要的是一个轻松点儿的家——对此我们无能为力。

B夫人的离开并没给伯克希尔造成损害,它在1989年9月的股价升到了8750美元。但奇怪的是巴菲特总在牛市的情况下焦躁不安。他对缺乏机会感到忧郁,甚至对伯克希尔感到忧郁。

他的反应不是没有道理的。在他与吉列、美国航空等的交易中,他卖出了可转换成伯克希尔股票的债券,凑了4亿美元。买了这种债券的人能得到固定的收息,还有在伯克希尔股票上“中彩”的可能。

巴菲特这次的方式比糖还甜,他的利率只有5。5%。利率低说明投资人认定伯克希尔仍会升值。 (他们是在赌“彩券”。)

更有甚者,由于这是“零息票”债券,因此伯克希尔虽然欠着利息,但直到15年后债券到期前它并不用实际付清。可是根据税收法中的某条奇怪的规定,伯克希尔可以一直扣减利率,好像它真的在偿付一样。

再有的是,伯克希尔可以在3年内赎回这些债券。因此投资者赌的不仅是伯克希尔股价会上升,而且是很快就升。而巴菲特赌的正好相反。

两周后,美国航空预期的LBO失败了。赚价差者遭受了巨大损失——巴菲特则在数月前就退出了游戏。股市在一天内跌了191点。大额债券市场垮了;接管游戏也结束了。几个月后,杰克塞。本曼死了。华尔街与债券的长期恋爱划上了句号。1990年早期,华尔街沉闷无力,伯克希尔的股价也一直不到8000美元。

在年度报告中,巴菲特确认了他的担忧。他预测伯克希尔的网络价值在3年内“几乎可以肯定”会下降(这是他任职以来头一次说这种话)。他用一根线天真地把伯克希尔近来的表现与华尔街的货币危机联系在一起:许多正摇摇欲坠的LBO,比如说布卢明代尔的联合母公司也是用零息票债券来融资的。他脑袋里想的当然不止这些。在华尔街常常是好生意给你惹麻烦。聪明人干在先,“傻瓜最后当跟屁虫”。LBO和零息票债券就属于这种情况。

他在这类文章中的一贯风格是先写小的遥远的事。他请读者们“回到亚当时代,就在亚当还没有咬苹果之时”。

如果你年纪与我相仿,并在二战期间第一次购买了零息票债券,买的是历史上著名的发行最多的 SeriesE U。S。SavingsBond(美国存储系列证券)。

没有人称它是零息票,但系列证券就是这种情况。当到期时再付总利息。

买了系列证券的人不是傻子。因为财政部有着可靠的信誉,买主可以安心睡觉,他们的钱稳稳地以每年 2。9%的速率增长。

80年代,投资银行为大贷方发明了一种零息票。这些贷方与伯克希尔一样都是AAA信用级,不久银行家们就发现,这种零息债券与差不多最后付清(PIK)债券都可为LBO融资。理由很明白:既然可以数年不用付清,投标人当然希望一下子就能借到所有的钱。巴菲特的解释当即把这藏猫猫游戏揭露无遗:

对这些发行者来说,零息债券 (或总付债券)有一个极大的好处:你不会不履行什么也不付的诺言。如果墨西哥、巴西这样的欠发达国家政府在70年代不是举债而是发行长期零息债券的话,它们现在就是个清白的借方了。

巴菲特建议投资人给银行家尝尝自己的药的滋味,他认为美国上所有人都知道,华尔街正在用可笑的钱进行交易。

我们建议您把钱包锁上,让发行人和跟着赚钱的人自己认付零息票费用,在没有完全付清之前不让他们得手。看看那样子他们还有多大兴趣。

虽然这些文章都有广义上的指导意义,但并没有透露巴菲特的策略。他真是个保密专家。

当时巴菲特正在报上猛烈抨击大额债券,但他自己就做了一笔有史以来最大的交易——花4亿4000万美元买了雷诺烟草的证券。之前雷诺烟草公司的大额债券和其他发行人一样剧跌。奇*shu网收集整理巴菲特认为,由于可靠的现金流动就像尼古丁上瘾一样,市场已经走过头了。但他又买了大额债券,这显得有点口是心非。其实不是的。巴菲特觉得把不能承兑的大额债券卖出是道德危机。

但买债券则不同。对投资者而言,没有哪种金融工具“本身是邪恶的”,重要的只是价格。

当购买消息公开之后,巴菲特导师的儿子,伯克希尔的股东本杰明。格雷厄姆署名抗议伯克希尔投资于烟草业。巴菲特说他不会造香烟的,但他持有烟草股票无可非议,因为报纸上也登着香烟广告。“我不敢确信这在逻辑上是否很严格。”他承认道。但他认为在这个复杂的世界上,这仍是个划清界限的好方法。

1990年8月伊拉克侵占科威特后,“摇摇欲坠的信用”像滚雪球一样倒退了。新的10年并不预示着新时代,但这一次不一样。80年代末时,人人意气风发,偏偏巴菲特与众不同地小心翼翼。到了90年代,华尔街再次陷入恐慌,借出钱的人想把钱收回来,本来可以借几百万的公司也发现窗子紧紧地闭上了。

企业纷纷倒闭,大额债券不履约也频频发生,(就像巴菲特于1985年在哥伦比亚大学预言的“重重一击”那样。)满是大额债券的弗雷德。卡尔的保险公司成了历史上倒闭的最大的一家保险公司。而刚刚从国外债务危机中恢复过来的各大银行发现自己不得不面临着国内的许多致命打击,比如 LBO和商业房地产。银行倒闭像传染病一样从德克萨斯席卷佛罗里达、新英格兰和大西洲中部各州。忧心如焚的人聚集在投资研讨会上讨论花旗银行或大通。曼哈顿银行是否会倒闭。

但巴菲特认为——他总是和弗雷德。卡尔步调相反——这正是冒点风险的大好时机。伯克希尔的股票和其他股票一样也下降了,(那年的最低价是5500美元,比最高价跌了近44%。)但巴菲特在这种情况下的状态总是最好的。如果价格太高了,他反而会得恐钱症;但在世界一片黯淡时,他却有着致命的本能。

在银行业自大萧条 (1929~1933年大危机)以后,最坏的1990年,巴菲特买了旧金山银行业中的巨人韦尔斯法戈10%的股票。加州的房地产业开始下降,银行不得不受此痛击,人们普遍认为这种痛苦将是长期的深沉的。

而韦尔斯法戈恰恰是全国给加州房地产业贷款最多的银行。

巴菲特当然知道这些。一般来说,巴菲特不喜欢银行,因为局外人不知道贷款的利用情况,等知道了又往往为时已晚。但他却在这家银行上坚持了好几年。韦尔斯法戈在加州有许多特权,它的利润在全国大银行中也是一流的。它的董事卡尔。理查德也像汤姆。默菲一样善于压缩成本。在过去的困难时期里,理查德卖掉公司的飞机——一种巴菲特欣赏的牺牲——并冻结了高级领导人的工资。他避开了许多一时的热潮,比如说给其他银行带来巨大损失的给拉美的贷款。巴菲特还知道,理查德和银行二把手保罗。汉森曾在70年代紧紧咬住了地产贷款并躲过了当时的房地产大崩溃。

这些情况并不意味着韦尔斯法戈在今后一两年内前景乐观。但巴菲特考虑的时期远不止今后一两年。这家银行资金雄厚,它应该可以渡过这次难关。

巴菲特在报告中说,一个坏年头“并不能折磨我们”。

由于别的公司都饱受折磨,巴菲特因此可以在挥泪大甩卖的平均价格58美元时买下了2。9亿美元的股票。它最近的价格是84美元,巴菲特从中获得了5亿美元利润。

巴菲特投资后不久,韦尔斯法戈的各种证券都开始进水下沉了。《华尔街日报》将其注销;摩根。斯坦利的首席战略家巴顿。比格斯也说他看不出韦尔斯法戈能够幸免于难,巴菲特的命运也将一样。1991年春季,韦尔斯法戈为防止贷款不能回收订了一个很高的底价,它的股票利润降到了每股 21美分;而前一年同时期则是4。40美元。巴菲特对此反应镇静。事实上他要求法律支持他把投资加倍。

当时韦尔斯法戈成了短期交易者的宝贝。它的房地产贷款高达150亿美元,是它的邻居美洲银行的2。5倍,而且有一半都在南加州——美国现在信用最坏的地区。在欣欣向荣的经济形势急转直下的洛杉矶,开发者争先恐后地完成了摩天大楼的建造,但现在已租不出去了。在奥林奇县有22%的办公室闲置。巴伦在描述韦尔斯法戈的熊市时讥笑说,这下“奥马哈的聪明人沃伦。巴菲特”一样也逃不了。

就连巴菲特的一些伙伴也认为对韦尔斯法戈的赌博行为是种背叛。格雷厄姆和多德型的财务经理斯科特。布莱克说:“这使我感到不安,巴菲特犯了个错误。”好像是《圣经》里说的一样。对80年代过多的借贷投机胆战心惊的人,看到邪恶者罪有应得时真是大快人心——贷款给房地产的人就是邪恶的人。

巴菲特也反对借贷大投机,但他的计算占了感情因素的上风。他乐意以某个价格买银行,甚至买大额股票。在形势最糟的时候,曼哈顿的一位朋友电话“警告”他说韦尔斯可能会遭受大笔罚金。巴菲特平静地说:“会知道谁对谁错的。”

巴菲特不高兴的是,萧条结束得太快了。当1991年初美国向伊拉克开战时,股市重振了。战争只持续了6个星期,但股市复兴可不止。到7月道。琼斯突破了3000点。手上现金多了和投资机会少了却使巴菲特再次产生了恐钱症。当美国捷运公司的董事长詹姆斯。D。罗宾逊给他打电话时,他听得非常仔细。

来自亚特兰大银行业世家的罗宾逊是位谦恭的可口可乐的董事,也是巴菲特的好友。他是13个董事中的常任董事,说起话来字斟句酌的,就像政治家一样。从个人角度来说,巴菲特很喜欢罗宾逊,但对他作为美国捷运公司的总经理不甚了解。

从公司的价格卡和旅行支票上看,它的经营十分成功。近10年来,他们每年的利润都高达18%。但罗宾逊的股东则从未见过这18%。

罗宾逊把这个好行业获得的利润输在坏行业中了,如保险,银行业,充当经纪人甚至还有个专门收藏19世纪美国油画的艺术长廊。由于急于跟上80年代“金融超级市场”的热潮,罗宾逊花了吃奶的劲凑足40亿美元押在希尔森银行上。但他的监督工作做得很马虎 (希尔森把2600万美元“投资”

到科罗拉多滑雪圣地的“会议中心”),投资银行不得不一再调动头寸来解决困难。更糟的是,美国捷运有不到坏消息变成事实不采取行动的习惯。

罗宾逊设法躲过了对这些失败的指责,一半因为他繁忙的社会关系部,一半因为他的董事会里都是被金钱俘虏了的董事。其中,亨利。基辛格每年就能拿35万的想象中的管理监督咨询费。

尽管罗宾逊作了好的宣传,但巴菲特不可能不知道罗宾逊的纪录。1985年,巴菲特参加了美国捷运公司的一次董事会,当时公司正考虑把消防基金保险单卖给巴菲特所在的一个集团。巴菲特提出了一项建议:公司应该把消防基金卖掉,把精力集中到自己的好生意中。不久GEICO买了一大笔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