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凉粉冈 >

第138章

凉粉冈-第138章

小说: 凉粉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鸟们是在热烈欢迎检查团的到来吧!它们还要在检查团的身上留下印记哩。

    黄校长看到中了鸟粪那同志有点不知所措,赶忙从一旁摘来一片树叶将他头上的鸟粪揩去,又乐呵呵的道:“中了鸟粪那是件好事,小时候就盼鸟粪掉头上,因为这样就可以得到母亲带到圩上吃大碗汤粉去了。那时到圩上吃大碗汤粉可是件十分高兴的事啊!只可惜这事一年中都难得盼来一回……”

    黄校长没说完大家便对刚才那位笑道:“等下你可以到圩上吃大碗汤粉去了啊!“

    一段小插曲都将大家逗乐了。

    这时有人总结道,鸟儿把这片树林当作天堂,说明学校的环境好哩,也说明我们的孩子爱鸟啊!以前这点好像做得不好,特别是农村的孩子就爱打鸟捣鸟窝。要是这样学校哪来的鸟窝啊!大家于是留心观察了一阵,发现树上的鸟窝还真不少哩。啊,现在虽是冬天,但鸟儿还是挺恋家的哩。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到了春天它们的小宝宝又要在这里诞生了。

    大家不愿打扰鸟儿的乐趣就很快转到中心操场的广场区来了。

    在广场区看学校,感觉校园文化氛围异常浓厚。你看,广阔的操场外围,东区是气势恢宏的教学楼,西区是男生公寓楼和教工宿舍楼,中心操场的周围还有田径场,田径场旁低矮的围墙外面是广阔的天空和天空下面种着冬作物的碧绿的田野。操场四周中还有完善的体育场地和设施。现在刚刚下课,学生在楼道上远眺风景,在校园漫步,到操场来玩耍,偶尔有学生走过来都很有礼貌地向领导和老师行礼问好。

    杨副主任为了不影响学生的活动就向张镇长建议离开操场。于是黄校长便带大家到北区来看女生公寓楼和食堂。

    杨副主任建议先看看女生宿舍。大家从一楼一直走到五楼并且逐个宿舍逐个床位的里里外外的细细看了一遍。但看到楼道干净,宿舍整洁,各种摆设整齐美观,被褥折叠规范,蚊帐收挂大方。同时各班宿舍各具特色,有养花种草来怡情,有剪贴和装饰来赏心。让人处处体会到舒适感。检查团成员中不时有人用相机或手机拍下来。说是带到自己的县区学校去进行个借鉴。看到这些黄校长和张镇长等学校和镇里的领导都感到很高兴。

    接下来,杨副主任要求去看学校的“八室一场”建设。

    先是理化生仪器室里,大家看到那里的药品种类齐全、设备完善,可以达到乡镇级一类学校配备标准。再到实验室,每个实验室都是先进的设施装备,每一张桌旁都安装了专门的陶瓷水槽,优质桌子还铺上特制的塑胶,地面用质量上乘的地板砖铺设。
第 232 章  贺新变成了植物人(4)
    看了仪器室和实验室又到五楼看多媒体教室。(。pnxs。 ;平南文学网)只见两间多媒体教室中每间都配备有50多台能够用宽带上网的电脑。

    在多媒体教室里安装有国家远程教育基地赠送的大屏幕彩电、高亮度投影仪以及手提式教学用电脑。这里的课桌椅也是高标准的五合板材做成,其桌面光滑、座椅舒适。让人走进教室就有和谐感。

    对这些设施设备,检查团都给予充分的肯定。

    最后检查团又看了图书室和阅览室。在图书室,大家看到宽阔而高大的图书架上摆满了种类齐全的图书,有科普、军事、文学、历史、地理、教参教辅等品种,有古今中外等名家名著,学校的图书管理员说数量达到五万多册。

    看了各个室场后,检查团再到各班教室一 ;一地进行察看,看到每个班的学生都能按照座位表坐满了位置,这说明学生上学正常班上无缺额现象,同时各班教室都能进行各具特色的班级文化布置。

    看了硬件设施最后就是看软件材料了。

    检查团重点看学生的巩固率。

    杨副主任工作真认真,他要求检查人员从新生名册,到在校生名册,到毕业生名册,逐一逐一地核对。这些成员个个都是专家,他们在本县区“两基”这个工作上奋战多年,他们对表册的数据及每个学生的来龙去脉都能查得一清二楚。只见他们仔细地翻看了一会儿表册以后,就干脆带上表册到班上亲自看去,然后还在班上跟学生认真地进行交谈。提一些相关的问题,比如你们班初一刚入学的时候有多少名学生,现在有多少名学生。如果中间有学生变动,如转出转入情况,那就都要求学生认真地讲。至于个别学生不在学校的现象,有学生反映是因为请假的原因,检查人员就想办法与家长或者村干部进行电话联系以了解真实情况。所有的情况检查人员都认真地进行了记录。

    杨副主任重点核查的是,最近几年来县乡两级政府对学校的资金投入,以及学校开展的课程改革的教育教学情况。

    从刚才察看学校的硬件设施,即教学楼、学生公寓楼、八室一场等的建设及其规模不难看出政府的投入是足额的,当然杨副主任在学校的财务账单上也得到了印证。

    但细心的他还是对一项账目不理解。就是元旦节前,财务账上还有一笔60万元的到账,这笔账的名称叫社会筹集。杨副主任便问起来,是从个什么渠道来筹集,是不是向群众摊派呢?如果是向群众摊派那么对西兴镇这个三万人的小镇来说,明显就加重了群众的负担,况且这样的摊派也违法。杨副主任再看到这笔钱的用处,有二十万用在学校购买图书这一项目上,余下未用部分学校拟作建设新食堂用。

    对于杨副主任的这些疑点黄校长和张镇长都一 ;一地做了解释,说那是单位的赞助款,并且赞助的单位要求专款专用,然后黄校长拿来明细账单让杨副主任详细地过目。杨副主任看后不住地点头。

    “学校能拉到这么多且又是大笔的赞助单位这很好啊!”他肯定的说。

    “这是第一批,下去还会有第二批、第三批呢。这些单位打算在一年内向学校赞助共计200万元。”黄校长毫不掩饰的道。

    杨副主任瞪大了眼睛看了看张镇长。张镇长微笑的点头表示这是真的。

    杨副主任摆出一个老行家的口气道:“赞助这事其实不易,你们这里属于边远乡镇又非名校,人家干嘛要赞助你们啊!”
第 233 章  贺新变成了植物人(5)
    张镇长便谈了本镇的交通和经济。说西兴镇虽然边远了点,但交通却极其便利,地理位置又好,我们镇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信心足,经济发展潜力巨大。最后张镇长补充道,其实这些单位给西兴中学赞助却全是因为一个人。

    “谁啊?你们镇在外面有大官大富翁?”

    “不是什么大官大富豪,相反是个很小的人物。”

    听镇长这么说,杨副主任和检查团成员立即对这个“小人物”产生浓厚的兴趣。

    “什么人能有这么大的‘魔力’?”大家异口同声的问道。

    张镇长便谈起了贺新。说他的“篮球明星”效应。说他如何帮助困难的学生林春红、潘花,如何为了“两基”成果,为了使学生“一个都不能少”而不辞劳苦的经常到山里做家访,以及这些年来他在新课改方面的成绩。如他的市级课题《紧紧围绕课程改革,开辟农村中学教育新天地》中以新型的模式办学,使学生高兴地来、高兴地学、高兴地走的“三高兴”教育模式。

    杨副主任听后很佩服贺老师的篮球影响力,又对他积极投身教育教学工作十分赞赏。然后他感叹道:“是啊,课改的路子迈出去了,社会就会支持我们。所以嘛,一个人的能力并不在于他的财富与官位。只要真心地做事,诚实的做人——群众最放心、最欣赏的也就是这样的人。”

    接着黄校长对于“三高兴”模式又进行了具体的阐释:

    1、 老师必须是学生的父母和朋友;

    2、 开放式的教学;

    3、 重视学生特长的培养。

    听张镇长和黄校长这么说,杨副主任又问,既然贺新老师既是学校领导又主要做“两基”这项工作,还是课题组的负责人,那今天他怎么不在这里?有些事情如果我们亲自听他说说会更加清晰。

    杨副主任的话让黄校长和张镇长两个面面相觑。

    “怎么?你两个,看你们的脸色怪怪的。是不是这位贺新老师犯了错误挨写检查去了不能来?”杨副主任半开玩笑半认真的问。

    杨副主任这么一说,张镇长差点笑出声来。因为她觉得他思路开阔,讲话幽默,却怎么就往犯错误写检查那些事上想呢!唉,也难怪,看杨副主任五十上下年纪。这些历经那个“动乱”特殊年代的人思路就是不同。

    黄校长看了看张镇长,她却闭口不语,她是要将这个“足球”踢给自己啊。于是他道:“贺老师他不是犯错误写检查,是受伤住进医院了。”

    “受伤?住院?怎么回事?”杨副主任显然对这位年轻人很关注。

    张镇长便狠狠瞪了黄校长一眼。那意思是说:“干嘛要将事情的真相说出来?都不会编个理由啊?”

    黄校长看到镇长的不满顿时心领神会的轻描淡写道:“没事。没多大问题。“

    “喔……“杨副主任似乎明白过来。他不再问下去了,他也许觉得自己问得太多了。这不是自己今天工作的事情。

    贺新怎样了?他在医院足足三天三夜才睁开了眼睛。然而他睁开眼睛后不说话、不喊痛,甚至连眼珠子也不转。

    又半个月过去了,他还是这个样子。
第 234 章  贺新变成了植物人(6)
    卢世荣从医生那里了解到,他实际上已经成了植物人。

    这可急坏了黄筱琴,她不停地问医生:“他还能治好吗?”

    医生木木的站着而不置可否。

    看着医生的表情金兰心里都凉了半截。都说好人一生平安。想不到表哥的命会这么苦。她依偎在丈夫的怀里不停地抹眼泪。要是变成了植物人,表哥这大半生可咋办啊!

    叶珊也无力地坐在贺新的床边,她不停地揉他的被角。这简直是在揉她的心,她的心都碎了。

    卢世荣看到大家难过的样子就跟医生道:“医生,植物人怎么了?植物人不是说也可以治好的吗?电视上、书报上不是经常看到植物人由于得到亲人的关怀而康复过来了吗?”

    “那都是些个例。”医生挠了挠后脑勺,“当然什么事情都不绝对。癌症病人不也有活下来的吗?但那是多大的可能性啊!所以希望你们要有心理准备,要作最坏的打算。”

    医生又详细谈了贺新的病情,说他小腿上的骨折经过了昨天的b超检查复位得较好、康复得也快,现在所要做的就是巩固治疗,那夹板等时间到了拆下来就行。可植物人症状就这样了。你们看着办吧,继续留在医院观察治疗也行,不过治疗费用……

    卢世荣听出来了,医生的意思是可以让贺新回家进行保守性治疗,因为这半个月来医疗费都花掉了好几万,他又不属工伤,在公费医疗中报销的份额没多少。同时,表哥以前又很马虎,总认为自己身体好不会有什么事情,保险都没买。哎,人有旦夕祸福。所以买保险这事情还真得认真起来。

    卢世荣想到这些便跟金兰和黄筱琴商量要为贺新办出院。

    “出院后情况能否好转这就看他的造化了。”卢世荣有点无奈地说。

    可是出院后又怎么个治疗呢?卢世荣说他不可能让贺新回家,那样舅舅、舅母看到整天躺在病床上的儿子,不要了他们的命才怪。

    金兰看了看黄筱琴,黄筱琴现在情绪已经稳定下来。但是她却一句话不说。

    卢世荣看黄筱琴没了主意便对金兰说道:“要不让表哥回我们那里,由我们来服侍他。

    金兰便带着为难的脸色看了看丈夫。那意思是:这样难啊!我们两个每天都得上班。但她看到丈夫的脸色怪怪的,知道他心里很痛苦很为难。于是只好默默地点头。黄筱琴看了看卢世荣夫妇俩,一句话没说便转身走开了。

    正在这时,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叶珊从贺新的床边站了起来对卢世荣夫妇道:“我知道你们为难。我决定由我来照顾他,只麻烦你们将他送到凉粉冈去。”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