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公务员守则 >

第4章

公务员守则-第4章

小说: 公务员守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接下来就是破釜沉舟,背水一战。我用尽我所有的积蓄报了**培训学校的行政能力测试辅导班,回想起来,第一次上课就有一种找到“苦海明灯”的感觉。半个月时间,我每天疯狂地听课、做习题,沉迷其中,不能自拔,感受到一种上学以来从未有过的充实与激情。

  最后,我拿到了报考职位的笔试第二名,接下来更如有神助般顺利通过了还算公正的面试……今天,我收到了单位的正式录用通知。

  在我最无望的时候,是**培训学校点燃了我渴望幸福的火苗,指明了我奋力前行的方向。我真诚地祝愿**培训学校帮助更多的学子实现人生梦想。

  这一份招生公告也出现在学生舍区的公布栏中,两封感谢信情真意切,分量十足,引得众多学生驻足观赏。看了头一封,纷纷庆幸自己比别人早十年发现**培训学校,不必好事多磨。再看另一封,更是感同身受,引发了内心深处的共鸣。李志远也在观看之列,感动好了几遍以后,偷偷记下培训中心的名号,不日报名。上课一节,得名师指点,茅塞顿开,回来后大谈应考方略:

  “所谓行政能力测试,直观的说就是考验智商的题目。从类型上可以分为五大部分,各有特点,必须针对性地进行专项练习,然后再进行综合练习,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此所谓‘模块训练,分进合击’。”

  徐巍不为所动,没有跟风参加培训班。他认为,自己起步较晚,时间不允许他系统地复习,只能搞题海战术,尽快找到感觉。他设定了一个简单的复习计划:以两天为一个周期,第一天进行模拟考试,第二天订正总结。如此交替循环,直至考试。

  由于之前没有接触过行政能力测试题,徐巍的第一次模拟考试搞得相当狼狈。规定时间花去大半,题目只完成了小半。那些题目的范围广博如狄德罗主编的《百科全书》,涵盖法律、政治、经济、数理、人文、科技等多方面的知识,他做到最后几乎要崩溃了。

  第二天订正总结。由于之前模拟时死伤惨重,救死扶伤的工作量巨大。徐巍水平有限,总结时只能参照答案找自己的弱点,结果发觉弱点多如渔网上的洞,补了也白补。

  经过好几轮复习,他才渐渐找到一些规律。

  行测真题仿佛核聚变的原料,只有在巨大的压力下才能发生作用。因此,做题目要一套套地做,要设定时间限制,要将考场仿真度提到最高,才能达到最佳的训练效果。而且,除去个别天才,其余的人想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完全部题目是不可能的。题目设计的初衷就是要考生在无法全部完成的情况处理“做与过”的关系,因此,行政能力测试要得高分,不仅要答题迅速、一击即中,还要善于分辨自己不熟悉不擅长的内容,壮士断臂。 。 想看书来

第二章 考试录用原则 4
申论写作相对行测要好一些,起码时间是够用的。只是给出的材料太多,范围太大,徐巍写完之后都不记得自己写过什么内容,其境界可比当年韩愈的科举考试。

  一个人写作水平就像是他的体温,除去发病时大起大落,其余大多数时间里,都是相对稳定的。提高,绝非一朝一夕能够办到。徐巍别无他法,只得破费请李志远吃饭,将培训班的经验借来参考。

  李志远受到名师的感染,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所谓‘申论’,出自孔子的‘申而论之’,由古代科举考试的策论升级而成,充分体现我国国学之渊博……”

  徐巍打断他:“说重点吧,志远同志。”

  李志远于是复述培训班老师的话,说申论写作就是套公式,极其简单,以提出对策这一环节来说,就有专门的公式,名为“万能八条”。号称“万能八条虽不是万能,但没有万能八条是万万不能”。具体如下:

  1。领导重视,提高认识。

  2。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3。教育培训,提高素质。

  4。健全政策法规,完善制度。

  5。组织协调,形成机制。

  6。增加投入,依靠科技。

  7。加强监督,全面落实。

  8。总结反思,借鉴经验。

  随即拿出复习资料,上面是“万能八条”附带的特定句式,例如“领导重视,提高认识”搭配“把……纳入议事日程”,“加强对问题的调查研究,从源头上理清……问题的来龙去脉”;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则搭配“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要通过各种形式宣传……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的认识”,“在全社会营造关于……良好的文化氛围”等——答题时只需在省略号中填入相关的主语,即可成文,方便快捷,全面周到,当今中国的服务行业恨不能及。李志远要徐巍牢记这些公式句式,并运用自如,再加几个串联词,申论过矣!

  徐巍复习多时,头一次听到这么开窍的话。心想中国应试教育发展之迅速,公式配套之完善,实在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古代文人学者经过若干代的辛勤摸索,才研究出八股文这套作文公式;今人显然更胜古人,公务员考试不过是近几年才有的新鲜事物,学者们已经从实战中总结出新八股公式,并用以开班授徒,不得叫人不佩服。

  然而,徐巍把培训班的资料研究了一个晚上,还是决定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应用一部分,保留一部分。申论是阅读和写作的综合考察,一般分为概括材料、提出对策和论证表述三部分。前两部分是问答题,可以直接套用培训班的公式作答,而第三部分论证表述,还是要靠自己的实力。 。 想看书来

第二章 考试录用原则 5
所谓论证表述,实际上就是写作文,乃申论之重点。作文如果照套公式,写出的东西千篇一律,有抄袭之嫌疑。

  我国的抄袭文化的源远流长,古有宋玉的《九辩》抄袭屈原之作,今有郭才子的《梦里花落知多少》抄袭庄姑娘的《圈里圈外》,可谓一脉相承,继往开来,真正抄出传统抄出风格抄出水平,更获得一个行业专用名词——“山寨”,地位之显要可见一斑。有众多前辈引路,徐巍自然不惧抄袭。再说,申论为应试而论,完全以分数为目标,十分功利。对功利的事物,运用功利的手段也属正常。

  但是,抄袭要注意方法,要尊重阅卷老师的智慧,要清楚阅卷老师的口味,要有自己的特色。八股模式如今已在各大培训班中流行,大家都按照固定模式套八股文,写出的东西就像是一个模子印出来的饼,阅卷老师吃第一次还觉得味道不错,多吃几次,肯定会吐。此路显然不通。

  与抄袭相对应的,是创新,这也是作文发展的一个大方向。国人精于此道者众,个中高手如云,经过代代传承,如今已发挥到高级的阶段。以高考作文为例,其中不乏的文言文、长诗甚至甲骨文,都是创新的外延。

  高考作文包容性极强,允许考生自由发挥,哪怕讴歌潘金莲追求个性解放,只要讲得在理,一不小心能拿个满分。如果水平达到用甲骨文写作的地步,那就更不得了。哪怕写出的文章狗屁不通,离题万里,只要能引起大众关注,自有大学愿意伸出橄榄枝。搏出位,发惊人之论调,做常人不做之事,是目前成名的一条捷径。正是这条伟大的路线,造就了中国一批又一批浪得虚名人模鬼样的偶像明星。

  然而,申论考试的初衷是培养政府工作人员,是官场文章的预演。在官场,无论做人还是作文,锋芒毕露肯定是死路一条。徐巍不愿铤而走险,于是也放弃了写创新作文的打算。茫然无助之际,偶然发现一篇范文,让他惊叹不已。此文严格来说也属于新八股文,但文风华丽,深得汉朝辞赋堆砌辞藻的精髓,把众多古诗名句通通堆了进去,加上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排比、设问等多种写作手法,使得文章独具风味。

  徐巍如获至宝,毅然将此文定为自己努力的方向,由此总结出一套独特的申论写作模式——以八股模式为基础,以华丽行文为手段。此法的关键在于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开篇定要多作引用,以求华丽夺目,光彩照人;第二段要承接上文的磅礴气势,各种修辞手法要像央视春晚的谬误一样层出不穷。接着回归自然,套用八股公式解决问题。末尾再次运用一系列的名言警句,深化主题,引人深思。

  值得注意的是,申论材料中包含的论据很多,写作时尽量少用。用多了,阅卷人会觉得你学识浅薄只能照搬材料。为此,徐巍特意找来一本议论文论据大全,专挑古诗名句来背。半个多月下来,背了几百条,够得上当代批判文学家的水准。直接将这些句子堆砌起来,足够十篇申论的字数。
  作者题外话:本章关于公务员考试的描叙,均来源本人的亲身经历。如今正是广大考生准备国考之时,仅以此与考生们互勉。 。。

第二章 考试录用原则 6
公务员考试的准备过程,让徐巍学会了很多东西,例如小学的数学题稍加改造可以难倒大学生,生活中的小事可以挖掘出深刻的法律内涵……时间过得紧张而充实。李谕依旧在外企忙碌,而且越做越顺利。两人见面的时间不多,每次见面都精简含蓄如向秀的《思旧赋》,刚开头就煞了尾。两人为着各自的目标奋斗,约会拍拖便和大四的课程一起成了可有可无的东西。至于公务员考试,依然是他们之间的秘密。

  如同流行多年的“考研一族”,报考公务员的学生也拥有着自己独特的称谓--“考碗一族”。

  “考碗一族”的基本特征是见面打招呼不问“你吃饭没有”而是“你报了公务员没有”、“你报了什么单位”,碰面后讨论的内容不是俊男美女或明星八卦,而是极有深度的行测申论,部分具有前瞻意识的成员甚至开始探究各机关的福利待遇,以便让自己奋斗的欲望更加强烈。中文系冷清多时的QQ群也因“考碗一族”热闹起来,潜水专家们纷纷露面,激烈谈论着各类题目的解法。

  打开海大bbs公务员版,发现这里不仅是考试复习捷径、考点地图下载等内容的聚会点,更是考生们拼车拼房的信息发布台。本地考生通常选择共同打车,而要到外地去考试的考生则共同订房。此平台的建立,不仅能让广大考生节省考试费用,还兼顾了月老的工作,制造出许多美丽的邂逅。

  除此以外,一切都是平淡的。

  笔试的时间终究来临了。徐巍和李志远的考场在华才职校,离海大相当遥远。两人商量后,决定提前一个晚上出发,在考场附近住下以便第二天早上可以从容应考。俗话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考生们信以为真,纷纷主动充当“早起的鸟”。结果鸟儿太多,考场附近的鸟窝容纳不下,出现了“一床难求”的境况。

  不少外地考生提前一个星期就订房了,徐巍和李志远晚了几十步,自然抢不赢人家,只好把住宿点向外挪了两公里,在一家简陋的旅馆落脚。

  这间旅馆一看就知道是由普通的民房改造而成,而且明显是一所老房子。房子外墙虽然经过重新粉刷,但难掩陈旧。正如年老的女人,哪怕涂再多再好的化妆品,也难以抚平脸上的皱纹。此旅馆地理位置优越,处于闹市之中,四周是花花绿绿的酒吧和夜总会,夜间娱乐项目齐全。住在这里,不仅能通宵免费欣赏强劲的音乐,偶尔还能近距离观赏真人搏斗,实在超值。

  旅馆外观破烂,内里却不差,居然房间里还配置了空调。两人为此兴奋不已。一试之后方知空调只能用来装饰墙壁,别无它用。找到老板要求换房,结果发现其他房间连这个装饰品都没有。徐巍心想,这样旅馆竟然还能持续经营,实乃经济学的奇迹。

  夜来无事。两人提前做好了充足睡眠的准备,包括喝牛奶、做剧烈运动(别误会,是跑步)以及阅读从图书馆借来的穿越类言情小说,终于顺利进入睡眠。结果人算不如天算,刚刚睡着,电话就响了。

  不少同胞都住过酒店旅馆,相信很多男性朋友有过这种经历:晚上十一、二点了,突然一个电话打进来,一个温柔的女性声音问道:“先生,需要服务吗?”——这就是闻名遐迩的*电话。

第二章 考试录用原则 7
两人平时只顾埋头读书,足不出户,经验缺乏,睡觉前没有拔掉电话线,“*电话”如期而至,问候语也很标准:“先生,您好,请问需要服务吗?”

  接电话的是李志远。他一听便知对方用意,灵感突如其来,金句脱口而出:“隔壁住的是我们领导,他有钱,你找他去!”说完拔掉电话线,安然睡去。

  事后李志远跟徐巍说,他们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