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红楼之天下为棋 >

第276章

红楼之天下为棋-第276章

小说: 红楼之天下为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安排了更多的流言,让袭人张狂的模样暴露出来看,而贾玖则在袭人自以为得意的时候给了袭人最致命的一击。

    这就是袭人倒台的全部经过。

    贾清讨厌袭人。自然是看不上帮着袭人的史湘云探春薛宝钗之流,反而更加欣赏林黛玉。在他看来。林黛玉不但自己不给贾宝玉做针线,还不让自己屋里的丫头帮袭人做,这才是真正的守礼。

    至于史湘云跟探春薛宝钗之流,在贾清看来。也许探春是因为无奈,但是史湘云和薛宝钗两个,就未免太不讲究。

    现在。史湘云又拿袭人说事儿,贾清当然不会让他继续说下去。

    今天可是在贾母跟前呢。史湘云若是继续说下去。那可要丢人丢到外面去了。

    所以,贾清立刻狐假虎威,把林黛玉抓出来,一方面是讨好贾母,让贾母看到他们对林黛玉的重视;另外一方面,则抬出了贾赦,挡住了史湘云接下来的话,防止史湘云继续丢人。

    林黛玉可是林如海亲自托付给贾赦的,贾赦也是当着林如海的面打了包票的。如果林黛玉受了委屈,失职的不是贾玖,而是贾赦。

    在古代,人们对某些事情总是忌讳的。宁可欺负活人,也不可欺负鬼神。大多数人都相信,欺瞒鬼神,那是要遭报应的。

    林如海已经死了,就成了不可欺的一类。

    也许在座的某些人会对这种说法嗤之以鼻。但是,这个世界的主流思想就是这样:宁欺老人,不欺少年,宁欺活人,不欺鬼神。

    王夫人跟王熙凤一样,向来是不忌讳这些鬼神之说的,即便是吃斋念佛,也多是做给别人看。

    但是,贾母信。

    贾母已经是老人了,身体也大不如前,精神更是不好。因为年纪越大,所以越发敬畏这些东西。

    听贾清这么一说,贾母心中一动,道:“可不是。林丫头也是可怜的,敏儿就留下这么一点骨血,又早早地去了。林如海又续娶了媳妇,人都说,有了后娘就有后爹,可是终究还是爹,能够为他遮风挡雨不是?可惜,又早早的走了,只留下他们姐弟几个,竟然是一个比一个小。林丫头总是叫我放心不下。”

    王夫人陪笑道:“老太太,这都是命。大姑娘命硬,这有什么办法呢?”

    贾清连忙道:“二太太这话,我可不赞同。虽然我年纪小,关于林家的事儿,我也是听说过一些的。他们林家本来就子嗣艰难,已经是数代单传了。到了姑祖父这一代,更是连五服内的族人都没有了。人家都羡慕林大人少年显达,可是这探花哪里是那么容易得的?还不是拿命去拼?林大人迎娶我们家四姑太太,还不是因为我们家子嗣繁茂?怎奈之前林大人已经伤了底子,姑太太更是一连几胎都没有坐稳,这又能怪谁来?林姑姑出生的时候,林大人也好,姑太太也好,年纪也都不小了,就是放在百姓家里,也都是抱孙子的年纪。若不是因为林家代代子嗣单薄,姑太太又何必拿命去拼?又何至于伤了身子,早早地撒手人寰?林大人也是,本来身子就不大好,又是在天底下最是磨人的位置上熬了这些年。说句不中听的,就是再康健的人,在那个位置上,又有几个撑过一年的?林大人能够在那个位置上熬了这四五年,还得了善终,这天底下又有几个?若是林姑姑是个克父的,林大人又哪里撑得了这四五年来?”

    林黛玉乃是贾母的亲外孙女儿,是贾母唯一的女儿贾敏留在人世的唯一骨肉,贾母当然不愿意看到有人作践他。偏偏这话出自王夫人之口,更是隐隐说林黛玉克父克母,贾母当然是不高兴的。

    贾清的话,虽然有些不给王夫人面子,但是王夫人先不给贾母面子编排起林黛玉,贾母听了他的话,自然是更喜欢。

    贾母连连点头,道:“可不是。林家数代单传,寿数也不够长。这样的人家,哪里是什么良配?我当初就说林家不好,可老太爷硬说林家家风好,林如海又是个有出息的,求着上面作成了这门亲事。唉,老实说,打敏儿出嫁,我这心里就跟打鼓一样。后来,事情也果然如我担心的那样,一桩一桩地发生了。”

    王夫人突然道:“可是林家那位继夫人偏偏一肚子就生了三个娃呢。”

    贾母的脸色立刻就放下来了。

    贾倩柔柔地道:“这如何能一样呢?那位继夫人之前嫁过一次,进门十余年,还不是一点动静都没有?若是他真是个容易生养的,为何之前一点动静都没有?听说他的前夫另娶闺秀之后,也是三年抱俩。所以说,有些事情是命中注定。也许那位继夫人跟林大人的八字特别合,也许,是有人拿自己的命,换了这子嗣来。这种事儿,谁说得准呢。”

    贾母听得连连点头,倒是听到最后,却是心中一动。

    薛姨妈吃惊地瞪大了眼睛:“林家那位继夫人曾经嫁过一次?”

    李家太太答道:“原来薛太太不知道?这事儿在南面可是十分轰动的呢。那位林夫人在闺阁中的时候,就很有贤名,跟他的第一任夫婿不但是表兄妹,还是青梅竹马、亲上加亲。可是谁想,他进门十年,一点动静都没有呢?他的夫婿可是他们家的嫡长子呢。为了他的肚子,他前夫家里不知道生了多少嫌隙,最后还是他的主动求去才平定下来。刚开始的时候,我们也以为是他不会生养,因为他的前夫很快就娶了新妇,生了两个男孩儿出来。可谁想,他进了林家的门,才一年时间,竟然也传出了好消息。那年,整个江南的官场都惊动了。所有认识的,不认识的,都去林家送了重礼。”

    贾母道:“还真有这回事儿?我当初听二丫头他们说起的时候,还以为有人故弄玄虚呢。”

    李家太太道:“可不是真的。大家都说,这位不会生养,我们也当了真,谁想到,会是他与他前夫八字不合呢?”

    贾清也笑道:“姑姑也是这么说的。姑姑说,也许林家的子孙缘来得特别晚,所以林家的男子就是早早地娶了媳妇也是无用。我们之前还在说,可怜了林姑姑,若是林家的男子不宜早娶,那他岂不是要被耽搁了。”

    贾母听了,心中又是一动。

    贾母的心里一直隐隐有这个念头,那就是,让林黛玉嫁给贾宝玉。(未完待续)
131 宝钗心惊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无论是贾母还是王夫人,对贾宝玉的爱都是真实的。他们会出现分歧,也不过是因为两个人的人生阅历造成的结果。可他们两人,对贾宝玉的爱,都是纯粹的。当然,贾母在关爱贾宝玉的同时,也会注意一下整个贾家,而王夫人则更加单纯一点。

    如果林黛玉没有兄弟,贾母不用分说,一定会把林黛玉配给贾宝玉,因为林黛玉已经没有了娘家,只有一个身份和万贯家财。娶了这样的林黛玉,贾家也好,贾宝玉也好,都不会被上面忌讳。贾母也相信,以林黛玉的人品,一定能够得到贾宝玉的心,贾宝玉也会有一个知心的爱人兼妻子。可是王夫人不会要无父无母没有兄弟也没有娘家作依靠的林黛玉。因为,他很清楚,他已经把贾赦这边得罪得很了,他的儿媳妇李纨也不是那种慈悲的圣母。如果贾宝玉没有岳家照拂,将来一定会很苦。

    王夫人也想过,如果林黛玉给他生一个林如海那样的孙子,对于贾宝玉,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儿。可惜的是,贾宝玉依旧被上面忌讳了,就是有了一个会读书的孙子也不一定有机会做官。所以,王夫人对儿媳妇最起码的要求便是,娘家一定要有人。

    因此,原著里,贾母王夫人两人对林黛玉的态度是完全相反的。

    至于现在,林黛玉有弟弟,两个小的看不出来,但是那个大的,虽然是庶出,却十分上进。无论是谁。只要见过林黛玉的大弟弟林禔,都会认为,林家虽然只剩下了几个孩子,也不过是暂时沉寂罢了,等这孩子长大了,自然有飞黄腾达的那一天。

    面对这样的林家和林黛玉,贾母迟疑了。王夫人却动了心思。

    贾母在害怕。他害怕贾宝玉的那块石头会成为变数。害怕林黛玉跟贾宝玉成婚之后,贾宝玉的那块石头会连累了林家,让林家恨上了贾宝玉。也让贾宝玉的婚姻变得更加不幸。而王夫人却认为,只要林黛玉的弟弟出息了,贾宝玉作为姐夫,自然也能够沾光。

    这就是林黛玉来到贾家之后。贾母跟王夫人的分歧所在。

    王夫人不知道贾母的迟疑,却见贾母什么都不做、只由着贾玖安排。也只能在心里腹诽。而贾母的心中却一直在拉锯。

    贾母是真心为贾宝玉考虑的,林黛玉和林家在贾母的心中肯定比不上贾宝玉,更比不上贾家的重要性,可是。在不妨碍到贾家的利益、不妨碍到贾母自己的利益、不妨碍到贾母的儿子孙子们的利益的时候,贾母肯定是疼爱林黛玉的。

    贾母当然不会认为自己的亲外孙女儿是个不好的。但是他害怕。有道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林如海是个不凡的。他的儿子若是有他七八分的能耐,就注定林家会重新回到官场。如果贾宝玉娶了林黛玉。上面肯定会怀疑林家,认为林家会有异心,贾宝玉也会重新回到上面的视线中,认为贾家让贾宝玉娶林黛玉,就是一次政治投资。用贾宝玉的婚事,给贾宝玉找帮手。而且,林家的男子越是出色,上面的猜忌就会越加严重。最后的结果就是,林家被贬官,贾宝玉跟林黛玉之间出现分歧,最后造成贾宝玉的婚姻的不幸。

    这也是贾母一直在犹豫,也默许了林黛玉在后花园里守孝、不用给他请安的真正原因。

    但是,今天,贾母又得到了另外一个思路。

    林黛玉跟史湘云同岁,月份却大一点,今年正好十二岁,而他的大弟弟林禔却比他小两岁。

    官场上总是有许多潜规则的。虽然朝廷没有明文规定做官的最低年龄,但是,有句老话叫做嘴上无毛、办事不牢。换而言之,如果太早中了进士,就只能以吉祥物的形式在翰林院呆着,或者是陪皇子皇孙们去读书,却得不到什么真正有权力有前途的官职。等三年过去,又有新进士上来,世人的眼光也被新进士们给吸引过去了,又有谁会注意一朵明日黄花?

    所以,要想在殿试之后得到一个好官职,不但要上面赏识,还要年龄。有道是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要想引起上面的注意,又不至于被上面当成小孩子,除了为人的处事能力和气度之外,这个年龄也有最低要求。至少要有二十岁,哪怕是十九岁,也能够打个擦边球。当然,还必须有一定的运气,朝廷第二年不会开恩科,不会有什么新科状元新科探花新科进士来添堵。

    至于明算科,因为要熬资历,这个年龄也能够略略提早,但是不能早于十六岁。

    也就是说,在大齐,十六岁的解元会引起世人的追捧,十六岁的状元却不会有什么好前程。

    这也是为什么贾琏在当年的明算科里面会那么显眼的原因。那年,贾琏正好十八岁,就是考秀才都觉得年轻,更不要说做官了。所以那一年的贾琏在诸多的明算科考生里面真的很显眼。他又有张家帮忙,又有人在背后推波助澜,所以贾琏得到官职什么的,并不稀奇。

    贾家是勋爵贵胄之家,本来就是权贵,贾家的男人们不会读书,那是出了名儿的。可是林家不同,林家要重回官场,那么林家的儿郎就绝对不能走明算科明经科,只能走进士科。

    也就是说,哪怕林禔再厉害,他也只能等二十岁的时候再去参加殿试。也只有这样,他才能够得到一个好位置。

    作为失孤长姐,林黛玉肯定是没办法在林禔考中进士之前嫁人的。运气不好一点,林禔晚两年再考进士,再加上林家男子不宜早娶的话,只怕林黛玉就要拖到二十五岁乃至是三十岁了。

    那个时候,林黛玉只怕比宫里出来的老宫女都不如呢。至少,宫里出来的老宫女们在宫里还有一点体面。可林黛玉除了一个刚步入官场的庶出弟弟和两个才十岁出头的嫡出弟弟之外,还有什么呢?女人到了这个年纪,就是有再多的嫁妆也是不中用的。如果林禔娶的媳妇再差一点,林黛玉的婚事就只能继续推下去。那样一来,只怕林黛玉就是给人做填房也十分困难,说不定只能出家了。

    贾母想着,如果他能够压着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