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颜氏女 >

第12章

颜氏女-第12章

小说: 颜氏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颜秉初看看他哭花的一张小脸,眼睛周围有些红肿,一双眼睛却因为流过泪的关系显得格外纯然干净。

他撇了撇嘴,低下头,脸上闪过一丝黯然。

“娘……她为什么要罚咱们?”

颜秉初自己也还没有搞清楚,但只得这么安慰他道:“肯定是因为咱们做错了,娘才会罚的。”

到底是因为什么?她加以隐瞒的事情只有颜秉君蛀了牙的事。如果真的是那件事,那么,小孩子蛀牙为什么会让徐氏如此震怒?

颜秉初的目光落在周嬷嬷放在面前的那篇家训上。

她弯腰伸手拿起那篇家训,仓健有力的颜楷,篇头用朱墨写着“止足第十三”。

“《礼》云:‘欲不可纵,志不可满。’宇宙可臻其极,情性不知其穷,惟在少欲知足,为立涯限尔……”

看了几行字,颜秉初有些明白了。在徐氏看来,颜秉君的错处在于他贪恋糖物,不懂得克制自己的欲望,以致于牙齿遭受到损害。她不禁有些讶异,前世散漫成性的她从来不知道古人会因为这点小事罚一个五六岁的孩子跪那么久。

她眼睛迅速地往下扫,尽管已经看了这个时代不少书,还是有些字不认识,但并不影响她理解这篇家训的大意。

《止足第十三》从题目看分明是一组家训其中的一篇,这篇家训的篇幅并不长,通篇旨在告诫子孙不可放纵欲望,防止贪心不足。

颜秉初粗略地扫了一眼后,便从头开始细细地看了起来。仅仅从这一篇,颜秉初便能明白何以颜家能够屹立百年不倒,才人尽出

颜氏族人的家产只求能够积蓄以备婚丧和急用,“不啻此者,以义散之;不至此者,勿非道以求之。”在世所得家产全部义散世人,只留给后辈这一祖训。到现在颜秉初才明白颜府大房和二房哪里是分了家这颜府上上下下全是颜廷文自己得来的

“阿姐,家训上面说了君儿错哪了么?”颜秉君用手拉拉颜秉初的衣袖。

“唔。”颜秉初收了家训,眨了眨有些酸痛的眼睛。

天光已暗,从东偏殿打开的窗子往外看去,能看见一角被云霞染得浅红的天。唉,她的肚子有些饿了,腿也跪得麻木不堪。她很想放松下来,一屁股坐在垫子上,可转头看着颜秉君脸上写着好奇地看着自己,颜秉初决定还是不要放松。

颜家家训有些地方或许在她这个散漫惯了的现代人看来有些苛刻,可是在现在无疑是极为重要的。尤其是礼仪,是世家贵胄还是山野村夫,从动作神态,言行举止都可以看出来。在这个时代,家族生存艰难,祖训无疑是先辈经历种种留下的告诫,教诲和生存经验。

颜秉初并不打算先向颜秉君逐字逐句地解说这篇家训,她想了想,慢吞吞地问道:“你可知是什么事引起娘生气的?”

“是因为我蛀了牙。”颜秉君顿了顿,又急急地道,“可是我蛀了牙,已经很痛了,娘为什么还要罚我”

颜秉初看着他委屈的小脸,心里感慨颇多。

这个问题,自己很久以前也问过,当过马路时没注意被擦过去的车吓破了胆,却被赶来的母亲责骂一顿的时候;当与玩伴嬉闹被脚下的石子绊了跤跌破了腿,却被回到家里的父亲责怪的时候……

其实,这一切的一切,当不久以后,她羡慕着别人有父母责怪痛骂的那一刻,她就明白了,不过就是那句话——“爱之深,责之切”罢了。

“咱们跌倒了,娘亲还让我们自己走不许别人扶娘亲肯定是不疼咱们了”颜秉君的声音都透着委屈。

颜秉初哑然失笑,柔声安慰他:“咱们自己不是能走么?要别人扶什么?”

“阿姐”颜秉君大声道,“这不一样的娘亲可以让别人来扶我们,我们不要她扶也可以”

颜秉君被他绕得一时不知说什么才好,只得道:“娘亲不是在生气么?咱们惹娘生气了,娘亲自然要罚咱们。不让别人扶也是在惩罚咱们呐。”

“那娘为什么要生气?为什么要罚咱们?”

好了,问题又绕回去了。

颜秉初不知道怎么向颜秉君解释关于蛀牙和凡事有度,欲不可纵的关系,她得先理一理。

“君儿你为什么会蛀牙?”

颜秉君扭捏两下,才道:“我……就那么蛀了呗”

颜秉初猜到他的心思,不由失笑道:“对阿姐有什么不好意思说的,不就是你总爱吃甜的么?”

爱吃甜的东西,肯定牙也没有漱仔细。

“长亭也该仔细看着你将牙漱仔细了才是。”颜秉初叹道,倘若牙漱仔细了,说不定也不会蛀牙。

颜秉君突然“哼”了一声,道:“我讨厌长亭就是因为她,娘才罚咱们的她还将我的糖都收走了,还……还告诉娘亲”

“等等,”颜秉初没有听明白,“你且说仔细些。”

颜秉君以为找到了能和自己一个鼻子出气的人,不由愤愤地向自家阿姐诉苦:“我今天去给娘请安,娘原先还好好地,问我是不是牙疼。后来,长亭就向娘说我老吃糖然后就把我的糖全给娘了娘就生气了”

“真的就这样?”颜秉初有些不相信,用怀疑的目光看着他。

颜秉君小脸微微一红,道:“真……真的。”

那就是假的了,每当颜秉君说话有些结巴,就是他底气不足的表现。

颜秉初敛了神色,沉声道:“说实话”

见阿姐有些生气的样子,颜秉君垂着头,有气无力地将整个事情完整地讲了一遍。

原来,徐氏下午从周嬷嬷那知道颜秉君牙齿蛀了的事情,便在他来请安时,询问了几句,又责怪长亭没注意着。这一责怪,倒是责怪出事情的真相来了。

长亭说小少爷总是吃糖,劝也劝不住。徐氏奇怪,问哪来的那么多糖。长亭竟然没答得上来。徐氏着人去颜秉君的院子一查,好家伙,连枕头套里都翻出一大把糖纸来长亭是屋里的大丫头,管着月钱的,回去这一看月钱也少了些,竟被颜秉君使了人去街上买糖回来了把这些证据摆在颜秉君面前,他竟然还不肯承认

颜秉初想着难怪以徐氏一向温和的脾气,对姐弟二人从未大声呵斥过,怎么这次因为仅仅因为颜秉君蛀了牙发了这么大的火,原来还有这么一宗的事在里面这已经不是小小的贪口腹之欲的问题了,确实算的上因欲望衍生出两项令人头疼的罪名,偷窃和撒谎。

天色完全黑了,东偏殿里也没有点灯。颜秉君看不清阿姐的神情,但是从她久久不语可以知道,她也生自己的气了。颜秉君有些懊丧,他怯怯地伸出手,要捉住颜秉初的衣袖。却不小心碰到了颜秉初右手,只听颜秉初倒抽了一口气。

“阿姐怎么了?”颜秉君急急问道。

是碰到右手上的伤口了,看来下午那一跌,手擦在地上,破得很厉害。颜秉初听出他声音里透着恐慌和着急,心下不由一软,柔声安慰他道:“没事。”

颜秉君听到姐姐温柔的声音,鼻子一酸,忍不住哭声道:“阿姐,我错了,我下回再也不这样了。”

“你错了?你错在哪了?”颜秉初问道。

“我……我不该吃糖。不该把糖藏起来。”

颜秉初一脸苦笑,他还是没有明白,到底是年纪小,总是要有人告诉他才是。

“不,吃糖本身不算一件错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中唐诗人李绅喜欢吃鸡舌头,苏东坡喜欢吃猪肉。但这件喜好带来的后果却值得人去斟酌,李绅每餐一盘鸡舌,费活鸡三百多只,劳民伤财;苏东坡则是自己下厨做红烧肉,还将做法传给百姓,后百姓为纪念他,将这红绕肉称为‘东坡肉’。”颜秉初顿了顿,问道,“君儿能看出谁好谁坏吗?”

颜秉君“嗯”了一声。

“你为了吃糖已犯了两桩错误,偷月钱,这是第一宗。这钱是你自己的月钱没错,但是长亭管着,你年纪还小,用钱必须和她说一声;这第二宗,就是撒谎。古往今来,有多少人小时候撒小谎,长大了撒大谎的?”颜秉初伸出手轻轻地拍了拍他的肩膀,“你也不要不服气,你不是问家训里有没有说你错在何处么?这就是家训里告诫的‘欲不可纵’。”

颜秉初见他不说话,明白他是听下去了,便缓了缓语气道:“说到底,娘亲责罚你,是为你好,往大处说,是秉承家训教导。往小里说,何不是担心你么?你总是吃不够糖,晚上也偷着吃,如果娘不管你,任着你吃,最终受损的还是你自己。你想一想,小小年纪一口牙都掉光了多可怕?还疼每个牙都在疼,最后咬满口的花椒都不管用娘是怕你以后痛,才让你现在痛一痛周嬷嬷和长亭,她们是真心爱护你,才会将事情告诉娘亲,同娘亲罚我们的道理是一样的。”

颜秉君又低低地“嗯”了一声。

第十九章 雨日

第十九章 雨日

佛堂院子里的灯笼没有点上,徐氏静静地站在昏暗的东偏殿廊下,听着屋里姐弟俩轻轻的说话声,脸上的神情有些复杂。

周嬷嬷站在她的身后,轻轻地唤了她一声。

“夫人。”

徐氏转过身,看了眼她,便向佛堂院外走去。映着微暗的月光,周嬷嬷惊讶地发现徐氏眼角有亮晶晶的东西闪过。

主仆两人慢慢地走出佛堂院。半晌,徐氏慢慢地叹了一口气,同周嬷嬷道:“我这两个孩子,我内心里偏疼初儿些,却是她最让我省心,年纪这么小,却什么事都看得透。”

周嬷嬷笑道:“姑娘是懂事体贴人,一席话说的老奴心里都熨帖的不得了,怪不得夫人偏疼一些。”

“我见她小小年纪,开导起人来条理清晰,头头是道。她也没念过多长时间的书,听老爷说初儿识字过目不忘,魏先生极为看好她。”徐氏的声音透着担忧,“我以前常听人说,‘慧极必伤’。我倒宁愿她笨一些才好。”

这话,周嬷嬷倒不好接。她索性转了话题,同徐氏说起另一件事:“奴婢先前有个相识的好姐妹,绣得一手好针线,原先在开封府的有名的绣坊里当绣娘。如今年纪大了,眼睛吃不消了,想找个简单点的人家教教姑娘绣花,挣个养老的地方。奴婢夫人不是常说奴婢的针线好么,奴婢只是和她学了个皮毛而已奴婢想着去了信,请她来府上教咱们姑娘岂不便宜?”

徐氏一听,果然点头道:“你说的人必定是好的。一来初儿年纪也大了,确实该学针线了。二来,初儿房里缺一个管事嬷嬷。如此倒偏劳你了。”

周嬷嬷忙笑道:“夫人说什么偏劳不偏劳的。夫人请了她来,还能同奴婢做个伴。是咱们该谢夫人才是”

正说着,两人已快走到三槐堂门口。远远望见一个十四五岁的丫鬟,在门口极为焦灼地张望着。走近一看,原来是颜秉初屋里的缀幽。

缀幽转身看见徐氏,急忙曲膝请安。

徐氏示意她跟进来。

进了屋,徐氏嘱咐檀云:“去将药箱子里取两盒消肿的膏药来。”又向缀幽道:“好孩子,晚上细细地给你们姑娘好好揉揉开。”

缀幽答了声“是”。

盏茶功夫,檀云取了膏药来,递了一盒给缀幽。

徐氏道:“剩下一盒给长亭送去,让她仔细给小少爷敷了。”

檀云应了,面上又现出些犹豫之色,想了一会儿,慢慢地说道:“夫人,奴婢瞅着,今天姑娘跌了一跤,手像是跌破了。这膏药恐怕不中用。”

徐氏一听着了慌:“这孩子怎么一声不吭的”又让周嬷嬷去将那里屋雕花药盒底层的软玉膏拿来,叮咛着缀幽仔细记着按时给姑娘抹,千万不能留疤。又向檀云道:“好孩子,难为你记着。”

一时,缀幽和檀云都出了屋,只剩下徐氏和周嬷嬷两人。

徐氏叹了一口气:“今天这件事,本来不该罚初儿。我原以为君儿做得那些事她都知道,没成想是冤枉了她。这孩子倒忍得住,被冤枉了,手跌破了一声不吭的,让我的心都揪疼了。”

周嬷嬷道:“奴婢想着夫人也心疼,罚这么久也尽够了。刚刚嘱咐流云去接姑娘和小少爷回屋了,不如今晚让他们好好歇着。”

徐氏点点头:“说到流云,我想把她给了君儿。长亭是个软性子,倒管不住君儿,连月钱少了都不知道,过两年年纪到了给副嫁妆就放出去吧。”

周嬷嬷思忖了一下,道:“这么一来,夫人屋里两个大丫鬟的分例倒少了一个。”

徐氏道:“我不是还有你么,哪里就有那么多事”

周嬷嬷想了想,道:“少爷房里还有一个二等丫鬟,叫短桥的,年纪比长亭小了几岁,不如把她调到夫人跟前来,一是也能先伺候着夫人,二是跟着檀云,调教个两年,能独当一面了再去伺候少爷,补了流云,长亭的缺。缀幽不就是檀云带出来的么”

徐氏想了想:“那倒是个好的。”顿了顿,又说“就先照着你说的办吧,有空找孙婆子留意几个干净的小丫头子,明年开春买进府调教两年,大些的都能放出去,免得到时青黄不接。”孙婆子是颜府常用的人牙子,是个稳妥的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