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向上的台阶 >

第4章

向上的台阶-第4章

小说: 向上的台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骨的蔡小亭慢慢又觉得向上的台阶其实也并非那么望而生畏、高不可攀。其时他已不再原地踏步,先是爬上了办公室副主任的位子,几年后又坐到了办公室主任的宝座上,已兵临“局长层”下了。可是,由“科长层”到“局长层”的那十八步,却是最难跨上去的。因为局里科长、主任有七八个,都虎视眈眈着呢,而一届里从局内部科长、主任中间最多也只会提一个副局长,僧多粥少,竞争激烈,上去的机会很小。前三任办公室主任包括老王,都未能上到“局长层”去。因此,蔡小亭曾灰心过一段日子。但后来他终于赢得了老孟对他的依赖和信任,并得到了老孟含蓄的承诺。这承诺让蔡小亭心头涨满了希望,又让他忽然觉得迈过那十八步也不过如履平地而已。他想,做上了副局长,他就可以独当一面,放开手脚干点事了,就可以告慰老父亲说,父啊,您当年卖血供儿读书,儿总算没有辜负您!蔡小亭翘首以待,望眼欲穿,在梦里不知把那十八级台阶攀爬了多少回。眼看就快要瓜熟蒂落了,哪想节骨眼上形势突变,再生枝节,老孟的即将调离,使蔡小亭的升迁梦顿时又变得模糊、渺茫起来了。蔡小亭哀叹着世事难料,人算不如天算,迈上了三楼。

  蔡小亭进了接待室,推开里间的门,叫了声孟局长。老孟正在伏案看一份文件,抬头瞥了他一眼,就又低头继续看他的文件去了,同时用手示意他在办公桌对面的椅子上坐下来。蔡小亭却没有立即就坐,而是习惯性地端起桌上老孟的不锈钢茶杯,到饮水机上续满开水,再用双手端过来毕恭毕敬地放回桌上,然后才落了座,等待老孟开口和他谈话。

  老孟很快就让蔡小亭感到了失望,他不仅根本没有谈关于蔡小亭提拔的问题,而且连他自己即将调走的消息都丝毫也没有透露。老孟大概以为蔡小亭不知情,还想瞒着他。蔡小亭伤心地想,老孟肯把消息透露给谭鹏,尽管那是在喝了酒之后,却始终对他蔡小亭三缄其口,看来自己这个办公室主任还真不如司机谭鹏与老孟的关系铁。老孟连调走的消息都不肯向他透露,就更不可能在临走之前关心他的升迁与进步了。不过不关心也好,说不定这最后的关心反倒会坏事。老孟身材短而粗,脖子短而粗,脸又有点黑,此时歪在水牛皮的高级老板椅上,活像一只蛤蟆。这个修炼到家的胖蛤蟆像往日一样表情淡漠,脸上看不出一丝异样。他和蔡小亭谈的是这样一件事:他准备马上动身去澳大利亚考察,想叫蔡小亭陪他去。

  蔡小亭在心底不禁有些愤怒了:这个老孟,在调走之前居然什么正经事都不考虑,只是想着自己出去游山玩水,不放过最后的机会花掉局里一大笔银子。但同时他又有点高兴,老孟肯带他去,说明他在老孟心中还是有位置的,虽然他也知道更重要的原因是由他陪着去老孟用钱更方便,想做出格的事也方便。要是平时,这样的好事他立马就爽快地答应了,乐颠颠地跟着去了。但现在他却不能去,哪怕澳洲的风光再迷人。他还来不及认真思量,只是凭一种直觉就拿定主意坚决不能去,打死他也不能去。于是他装出十分诚恳的样子,对孟局长说,感谢您的关心,这几年也正是在您的关心下,我先后跟您跑了美国、日本和欧洲的几个国家,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对我做好工作启发很大,帮助很大。您作为一局之长,出国考察当然是工作需要。可我只是个办公室主任,您每次出国都带我去,从未带其他同志,机关里就有一些闲言碎语。上次开*生活会,很多同志都提了这条意见,特别是齐科长,长这么大还从未跨出国门一步,对此反应尤其强烈。所以我建议,这次去澳大利亚我就作出点牺牲,让给齐科长去,我想这样做恐怕更有利于机关团结,有利于干部稳定。

  老孟从本意上肯定不愿齐科长陪他去,因为齐科长一直跟老全走得很近。蔡小亭的一番话让他有些意外,但他又觉得蔡小亭说的也有些道理。再说,他已是快要调离的人了,在临走之前安抚一下那些过去和自己不是很热乎的下属,也体现了自己的大度,同时也免得他走之后那些人乱戳他的背脊骨。这么想定,老孟不露声色地、口气淡淡地说,也好,也好。

  出了老孟的办公室,蔡小亭才感觉到自己已浑身是汗。好险啊,他想,幸亏自己当机立断,反应机智,不然可就惨了。这段日子多特殊、多敏感、多宝贵啊,他怎么能跟老孟去优哉游哉地逛澳洲呢!他如果真的傻乎乎地去了南半球,首先这个行动本身就表明他死心塌地跟老孟一条道儿跟到底了,老全对他将会加倍地感到厌恶,同时更使他丧失了主动出击,赢得老全好感的最佳时机,这岂不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么!而自己不想去却推荐齐科长去,则有一石双鸟之功效,既解救了自己,又把姓齐的推进了漩涡,最终都有利于自己。齐科长只比蔡小亭大一岁,俩人是局机关最年轻的两个正科级干部,齐科长的工作能力、业务水平又和蔡小亭不相上下,因此齐科长无疑是蔡小亭潜在的竞争对手,是蔡小亭升迁路上的绊脚石。如果老孟继续主政,蔡小亭倒不怎么在乎齐科长。但老孟走后如果老全当了家,他就不敢忽视齐科长了,因为齐科长和老全关系不同一般。这也正是他最大的担心和忧虑之一。现在让齐科长在这敏感时期跟随老孟出了国,齐科长在老全心目中的良好印象恐怕就要大打折扣了。想到自己这一着棋下得如此妙绝,蔡小亭不由有些自鸣得意了。

5、闪电行动
下午一上班,蔡小亭便开始了行动。上午接到省厅的传真通知,下周星期三将有一位副省长在厅长等人陪同下,前来视察“121工程”。他立即敏感地意识到,机会来了,正好可以利用省市领导视察做点文章。这个旨在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和环境的“121工程”,最早是蔡小亭想出的点子。他提出建议后老孟十分赞同,老全等人也觉得主意不错,充分体现了心系“三农”、贴近群众的意图。于是去年就开始实施,具体操办者正是老全。老全对“121工程”抓得很扎实,一年下来就抓出了成效,在全省成了经验。“121工程”无疑是老全的得意之作,是他当前最大的政绩。这次省市领导视察时又正好老孟出国不在家,老全便得以有机会唱主角,充分展示自己,而这种关键时刻展示的好与坏,对他将来能否顺利接任局长显然会有不小的影响,所以老全对这次省市领导的视察活动决不会掉以轻心。只要老全高度重视,蔡小亭就可以借机大显一番身手了。

  蔡小亭连续打了两个电话,都是打给老同学的,其中一个是市电视台新闻中心主任,另一个是市党报要闻部主任,说的都是同一件事,请他们帮忙分别在电视和报纸上搞一个关于“121工程”的专题报道。两位老同学二话没说,爽快地答应了。蔡小亭又把徐磊叫过来仔细叮嘱了一番,要他对前来采访的记者热情接待,不要怕多花钱,确保把专题报道弄好,同时在报道中要突出全局长的功绩和贡献,但突出要讲点技巧,既要到位,又不可太露骨……

  徐磊刚领命而去,齐科长就踱了进来。他是来向蔡小亭表示感谢的。齐科长长着一个酒糟鼻,这会儿鼻头因为兴奋和激动显得更加潮红。蔡小亭看着他那发红的酒糟鼻子,表面上客客气气,心里却在偷偷冷笑。

  第二天上午,蔡小亭独自一人驾车去了C县。C县是老全的家乡,又是老全在实施“121工程”中亲自抓的点,这项工作C县在各县市区中也是做得最出色的。所以下周省市领导的视察,主要就看C县的现场。蔡小亭这次去C县的任务,就是督办县局把各项准备工作做好。

  蔡小亭在县局局长等人的陪同下,查看了已定为视察现场的两个村。在查看过程中,蔡小亭边看边提出了一些具体要求。在提要求时,他反复称是“根据全局长的意见”。两个村都看过了,一群人走回村口准备上车时,蔡小亭忽然站住将周围打量了一番,灵机一动,要求县局在两个重点村的村口各立一块宣传“121工程”的宣传牌,并且是大幅钢架宣传牌。蔡小亭没忘记强调,这也是“根据全局长的意见”。而实际上,所谓“全局长的意见”都只是他一时的自作主张。县局局长闪烁其辞,面露难色。蔡小亭一眼就看穿了他的心思,便笑着说,做这样两块大牌子,肯定需要一笔不菲的费用。这样吧,你垫钱先做,确保在视察之前牌子到位。我回去就向全局长汇报,争取给你拨点专项资金。县局局长知道蔡小亭虽然只是个办公室主任,但在市局还是个有些分量的人物,听了这话才舒展眉头,转忧为喜。

  吃罢午饭,蔡小亭声称赶回市里还有个会,谢绝了县局同志的盛情挽留,告辞而去。他出了城,却并没有爬上回市里的高速,而是折到通往县城南郊的一条公路上。

  十多分钟后,蔡小亭来到南郊一户农家门前。一位看起来身体还算硬朗的老人看见汽车后从屋里走了出去,蔡小亭急忙亲热地叫了声“大妈”,跟着老人进了屋。老人显然和他较熟,一口一个“小蔡”地叫着,看得出蔡小亭的到来让她十分高兴。俩人闲谈了一会儿,蔡小亭就去搬小车尾箱里的东西:用水箱装着的几条鲜活的野生鳜鱼;两箱本市产的黄酒;五捆烟味熏人的土烟……

  在回市途中,蔡小亭的脑子一刻也没闲着。到C县督办,老全其实还没来得及作出安排,但蔡小亭却早早地想到了,并主动抓了这件事。他想,老全知道后应该会感到高兴的。而借督办之机去看望老全的老母亲,无疑让老全更为高兴,甚至还会有些感动。老全是个大孝子,多年以前就要接母亲到市里去住,母亲却说在老家住了几十年,住习惯了,死活不肯去儿子那里享福。老全只得作罢,委托了乡邻照看他母亲,自己少则一周,多则半月就回去探望一趟,每隔一两天还会打个电话探问一下。蔡小亭正是摸清了这些情况,这次才“顺便”去看望了老全的母亲。他送去的鱼、酒、烟其实值不了多少钱,却都是老全母亲最喜欢的。他想,送这些东西也算不上行贿,却显露出送礼者是用了心的,是怀着诚意的,不容易招致古怪的老全的怀疑和反感,反倒容易讨得他的好感,花费较少,却能更有效地达到预期目的。

  好在蔡小亭的看望并不显得突兀。近两年来,每次到了C县只要有时间和机会,他都瞒着别人,一个人悄悄去看过老全母亲。蔡小亭深知,官场变化难测,他既不敢得罪老孟,也不可得罪老全,在夹缝中做人就得凡事留有余地,时刻留下退路。所以在表面上他迎合老孟,背地里却又偷偷讨好老全,尽量两头不得罪。现在看来,他的深谋远虑是多么高明!他不像谭鹏,谭鹏就如同老孟的一条忠实的看家狗,除了认老孟,对老全等副职一概不放在眼里,很有点狗仗人势的味道。可现在眼看老孟快垮台了,老全要得势了,谭鹏不是就傻了眼,慌了神么!

  蔡小亭回顾两天来自己闪电般地采取的一系列行动,觉得事情已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心情便逐渐晴朗起来。可好心情没持续多久,他转念又想,自己虽然动作较快,但这些办法、手段毕竟都很老套了,已被别人用滥了,能不能打动老全还真难说,弄不好不但打动不了老全,反而还会被他识破自己的企图。可是,能够真正触动老全内心,让他对自己的好感陡升几个、十几个甚至几十个百分点的高招、妙招、绝招又在哪儿呢?蔡小亭想起李小娜问过的话,“老全难道就是一只无缝的蛋?就没有一块软肋?”对,老全固然律已颇严,但也不是铁板一块,百毒不侵啊!这高招、妙招、绝招就得针对老全的“蛋缝”和“软肋”来琢磨、来谋划。可是,老全的“蛋缝”和“软肋”究竟在哪里?又该如何从老全的“蛋缝”和“软肋”上下手呢?

  这么想开去,蔡小亭的心绪又全乱了。

6、攀附之道
老孟飞往澳洲以后,谭鹏更像热锅上的蚂蚁了。这天他又把蔡小亭约到翠湖苑,讨教应对变局的良策。瞧着谭鹏那副心焦火燎、六神无主的样子,蔡小亭想不明白了:这家伙,过去帮我时,歪点子一个又一个直往外冒,如今正当自个儿遇上了点事,主意都跑哪儿去了呢!

  说起来,蔡小亭和谭鹏的关系起初其实相当冷淡,他俩打得火热还是后来的事。谭鹏是在蔡小亭做了办公室副主任不久,跟随接替刘局长的老孟从外单位一道调过来的。谭鹏来后也不太注重和新同事们搞好关系,对谁都是一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