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养夫 >

第127章

养夫-第127章

小说: 养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裴七里道:“关键是度乘大圣和朱无涯也在这里。”
  他不说,裴金玉还真把这两人忘了。她问:“两人分开了吗?”
  裴七里点头道:“总是这样也不行。”意思是这两人迟早是要回洛阳的。
  裴金玉道:“明日先将度乘大圣接到城里来。至于朱无涯,他自己会来的。”
  还有一句话她没说,她用代王的名义,在晋阳闯祸,怎么忽悠皇帝是她爹的事情。
  对了,还有城西肖家,和肖宰相的关系有多近,很快就会知晓的。
  *******
  裴金玉把本来要拼的你死我活的士卒全部弄去当农夫了,洛阳那边,裴天舒还好点儿,早收到了消息。刘通故意压了两天,才慢悠悠地往洛阳城送奏折,皇帝这是才知道已经拿下了晋阳。
  皇帝觉得,太快了有木有,还没反应过来有木有,兵不血刃有木有。
  这些都是好事情,唯一不好的就是度乘大圣还活着呢。
  尽管如此,皇帝还是很激动的地将这个好消息宣布给了众人听,道:“有功之臣,朕一定会重重有赏的。”
  肖宰相表态,这事不急,祁家和汤隽降了,说好的加官进爵,也该想想到底封个什么官了。
  得让他们离开晋阳,还得让他们将兵都权交了,如此才能彻底安心。
  裴天舒瞥了肖恩禄一眼,没有言语,心道,这何止是不容易的事情,这分明是在给刘通制造难题。好在,这事儿他女儿已经办的差不多了。虽说是换了个方式办的。
  刘通的奏折里光写了没动一兵一卒拿下晋阳的消息,没具体说是怎么拿下的。
  裴天舒想了一下,有些事瞒了这许久,也该拿出来说一说了。
  他道:“皇上,臣有本要奏。”
  呈上去的是代王的信,不过实际上是裴天舒让人仿造代王的笔迹写的。
  大意是说他一不小心放走了赵王,才有了晋阳之乱,他要亲自去摆平了晋阳的事情。
  没有时间落款,这是裴天舒一直没有想好什么时间用上,如今就是时机了。
  皇帝一看,傻眼了,问:“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情?”
  裴天舒很为难地道:“具体时间臣也不知,这信是放在长公主那里的。长公主担心代王应付不来,偷偷地出府也去了晋阳,臣这才发现的。依臣看,拿下晋阳的事情,八成还和代王脱不了关系。”
  皇帝又不能质问裴天舒“你是代王的岳父,他什么时候不见的,你怎么可以不知道呢”,那他还是代王的堂兄呢!
  怪不得那傻小子这么长时间不进宫,他还只当那小子相信了赵王的话,以为是他害死了先帝。
  皇帝的心里百感交集,有一种自己一直关照的弟弟长大了、能帮上忙的欣喜,同时还有担心。
  作为皇帝总是矛盾的,希望臣下有能力,还忧心臣下太有能力。
  皇帝叹了口气,道:“去都去了,朕还能将他们怎么办呢,给刘通传旨,让他势必找到了代王和长公主,切莫让他们有什么闪失才行。”
  这事算是揭过去了,几天之后,刘通那里琢磨着晋阳闹的那么厉害,再不给皇帝上奏折,其他消息灵通的,譬如肖宰相就该知道信儿了。于是,又缓缓地送去了一封奏折,说的就是“代王”在晋阳的“功绩”。
  散兵归农,还没什么,算是好事情。
  强占人的田地就是大事情了,还有更大的事情,“代王”未经请示,擅自封了祁福临一个屯田都尉,又遣刘元枫带兵三万去接管代郡,裴七里带兵两万接管雁门郡。
  说的是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可代王也不是正儿八经的将,这么插手,把刘通挤到了哪里去。
  刘通就是怕别人拿他说事,在奏折里就表明了,自己远在邯郸,幸亏晋阳有代王坐镇。
  这是在说,他一点儿都不挤。
  就这也不行,代王他不是个傻的嘛!
  长公主也在那里,这事到底是谁干的还不一定呢!
  先不说长公主是个女子,单只说她姓裴。
  忠义王到底要干什么,啧啧,谁也不知道哩。
  众臣议论纷纷,说酸话的不少,没人敢大声说就是了。
  裴天舒站在那里,一直没什么反应,好像别人说的事情都跟他无关似的。
  皇帝一挥袖子,众臣连小声议论都不敢了。
  他黑着脸道:“无事退朝。”却点了肖恩禄的名,让其留下。
  皇帝和岳丈在乾元殿开小会,意思很明白他也怀疑裴天舒了。毕竟太有本事的人,不得不防啊。
  肖宰相道:“皇上,此事不是不对,主要是做事的人明显没将皇上放在眼里。”
  废话,感觉最不好的是他好嘛!关键是做事的人到底是谁,是代王,还是裴金玉?换个人做这样的事,结论可是不一样的。
  皇帝的脸又黑了几分,动了动嘴唇,还是没有言语。
  肖宰相又道:“刘通也是不可全信的,是将代王和长公主召回,还是派个人去晋阳……”
  皇帝还没有拿定主意,刘通又传来了北国集结百万大军,已到了边城的消息。
  这一次刘通的奏折上的很快,用的是八百里加急。

  ☆、第146章 

  这是按下葫芦起了瓢。
  怎么谁都欺负他呢?
  皇帝气急;直骂北帝没有道义。大宏的内乱还没有彻底平息;北帝就趁着这个机会进攻;一点儿都不给人喘息的时间。这分明是卑鄙小人的作为,皇帝让人写了一封愤慨将激昂又深情并茂的信。
  说白了就是骂北帝的;企图可以将他骂醒。
  北帝一收到信就笑了,问左右什么叫道义。
  北国和大宏本身就是对立的;一有机会;当然不是我砍死你;就是被你吞并;几百年都是这样过的好嘛!
  不过是因为各自的实力,还有国中的问题,才一直都没能完成一统这件大事情。
  还有,北帝此番想要的也不多;不是全部。不过就是去抢些金银、粮食、女人;还有城池的。虽说仅此而已;但这本身就不是有道义的事情!
  裴金玉是真没想到这时候皇帝还在和北国讲道义,这就好比两国交战,晚到的一方要求先到的暂停,得等他们摆好了阵型。
  百年前,卫家抢刘家江山的时候,还真见识过一个这样的蠢将军,带了20万的大军攻打当时的卫家开国皇帝,不仅占据了有利的位置,人数上还是卫家的十倍。他却自大的很,一定要等卫家军摆好了阵型,还嘲笑卫家军的阵型这不好那也不行。然后他就败了,丢盔弃甲,据说带来的20万大军,逃回都城之时,只剩下了3000人。
  北帝会是那样的蠢将军吗?
  不不不,对付狼子野心的人,只有打的他抱头鼠窜,打到他十年内都不敢再侵犯才行。
  能当次大任的,裴七里和刘元枫太年轻。刘通行也不行,若是有人给他出谋划策使他稳住就行,若刘通稳不住性子迟早是要吃败仗的。
  她爹倒是能行,却不一定能来。一个是皇帝害怕,另一个就是她爹也害怕的原因。
  看来裴金玉还真是够了解她爹的。
  朝中哄哄乱乱地吵着让刘通去迎战北国的大军到底行不行,有人就提议了还是忠义王更加靠谱,此一役,咱们大宏可是不能输的。
  别说皇帝没敢当时就吐口答应,就连裴天舒那儿连接茬都不接。
  他根本就不想去啊,他要是走了,他女儿也不在洛阳,家里就剩了他媳妇和俩儿子,他根本就不放心好嘛!
  让他打仗行,那他得把媳妇和儿子都带上。这样皇帝肯定不答应。
  别说什么前方危险,尼玛,有这么一群人在后方,特么的比前方更危险好嘛!
  皇帝也看出了裴天舒不想去,心里就更没底了,一时想着是不是忠义王觉得这仗怎么打都是输,一时又想着忠义王是个坏心的,坐等着大宏灭亡。
  反正,皇帝的心里,忠义王就没有一点儿好的。
  皇帝越想越慌乱,觉得头好晕,只当是起太早没睡好,也没传御医,就躺在了龙床上面,想要休息一下,还幻想着北国集结大军不是真事情,等他一觉睡醒,就没有了北国的大军,一切还都是美好又有人性的。
  没想到的是,他这一觉睡得可是真够长的。
  睡了一天一夜,任谁叫都叫不醒。
  吓得皇太后和身怀六甲的皇后抱头痛哭,直呼“这可怎生是好?”
  肖宰相本来是要封锁消息的,可皇太后执意要让人去请裴天舒等。
  皇太后和皇后有了分歧,也忘记了刚才是怎么一块儿哭的,皇后仗着自己的大肚子瞪着眼睛,敢和皇太后叫板了。
  也就是两人吵架的功夫,大家劝架的劝架,看热闹的看热闹,疏于防范的皇帝寝殿里溜进了一个小宫女。
  要是仔细一看就会发现这宫女穿着黑色的大氅,将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的,最主要的是大氅的帽子底下不见秀发只见光头,嘿,这是在佛塔中修行的两位菩萨的人。
  也不知那宫女给皇帝吃了什么灵丹妙药,反正就在皇太后发飙直接叫人请来了裴天舒的时候,皇帝……他醒了。
  皇太后和皇后又哭了一场,这是喜极而泣。
  然后皇帝嫌她俩吵,就让她俩散了。连带着肖宰相,皇帝也让他告退,只留下了裴天舒一人。
  待寝殿里没了那些吵杂的声音,皇帝动了动有些干裂的唇,叫了声“三叔”。
  这温情牌打的,裴天舒虎躯一震。
  还来不及给出反应,就听皇帝又道:“三叔,我梦见了赵王,他拉着我非要和我赛马,还说不赛出个输赢,就不放我回来哩。”
  裴天舒叹了口气,再一次觉得皇帝真不是人当的,好好的兄弟拔刀相对,可是这世间真正心如顽石的又有几人呢!看,眼前的这个还不是留下了心理阴影。
  皇帝见他久久不语,又道:“三叔,我是不是真如我父皇说的那样并不适合当个皇帝?”
  裴天舒又不能告诉他“别听你爹瞎说,他自己都不适合当皇帝”。
  作为国家的最高领导人,首先得能赖得住寂寞,还得能赖得住勾引,然后是绝对不能有绯闻的。
  任命的智囊团里要有人脑洞开的够大,要有人三观极正,这是保证执政期颁布的各条法令,不止可以带来民族的创新,还得能不被人骂脑残才行。
  再次,就是记着合作共赢。皇帝是只能一个人当,但皇帝也得是为百姓服务的。说白了,大家觉得咱们都是皇帝的奴隶,实际上皇帝得是所有百姓的奴隶。
  一大群人伺候一个人,或者一个人看顾一大群人,想想都知道谁更苦逼。
  这么说可能是太过理想,但那句“爱民如子”,真不是空唱唱就行的。
  裴天舒又叹了口气,道:“皇上且安心休养身体,待臣给长公主和代王去封信,让他们回转,臣好赶紧赶赴边城,皇上看可行?”
  这是老姜要出马辣人的节奏,当然是行的啊。
  皇帝想要起来,却力不从心。
  裴天舒略扶了他一把,只是让他可以躺平,又道:“皇上,恕臣多嘴,有些人说的话好听但不一定能听,有些药好吃也是不能多吃的。”
  前一句话皇帝明白,就和忠言逆耳是差不多的道理,但后一句话的意思皇帝就不明白了。
  他没乱吃药啊,就是朱无涯给炼的丹药,他也停很久了。
  皇帝还想跟裴天舒辩解辩解这个乱吃药的问题,那边裴天舒就问了:“皇上预备让臣带多少人马去边城?”
  三军一动,粮草先行。想了想空虚的国库,轮到皇帝叹息了。
  他忍住肉疼,道:“十万……可行?”
  裴天舒气笑了,道:“北帝的可是百万大军。”
  皇帝犹如在喃喃自语:“朕知哩。可……那就二十万吧。”
  裴天舒算了算边城已有的兵力,用得上的还有汤隽和祁福临。不过他们到底是不是真心,从这一件事情就能看清了。
  裴天舒向皇帝告退,一回到府里,二话不说就让人给裴金玉送信。
  ******
  裴金玉那儿已经收拾好了行李准备上路,当然不是回洛阳,而是打算去边城看一看的。谁劝都劝不住,代王已经准备好了要给她下药,这就收到了裴天舒的信。
  都说故土难离,那是一离就离开个十年八年的,裴金玉不过离开了洛阳两三月,实在是不想回去。
  可不回去不行,她爹要打仗了,她得看顾好了大后方,让她爹无后顾之忧才行。
  想想她在晋阳的试点法令,不过才开了个头,唉,这些事情,还是得打退了北国再说吧。
  裴金玉已经有了决定,特地将祁福临叫了来,说了很多话语,大概的意思是我爹要来了,你们都好好的,我爹还是很和善的一个人,表怕,老老实实就一定不会被打的。再有打仗的空隙,屯田制还得试行。抢种已经种上了,到时候抢收的时候,还是那些人,按照事先说好的,军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