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重生之信息帝国 >

第72章

重生之信息帝国-第72章

小说: 重生之信息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现在不一样了,今年的生意很不错,好的有些超乎李想的预料之外,因此在消费这方面,那是没有什么顾虑了。既然这样,那还不如在过年的时候,选个初三或者初四的时候,把老家的大爷、二大爷、大姑、二姑这四家子叫到燕京城里来,然后在加上自个儿这一家和大舅一家子,六家子人来个大团圆,那样的话,想必老妈和老爸都是非常赞同的。

    或许这种聚会连吃饭带来回车费以及住宿的费用,可能会花上几千大元,可这点儿钱对李想又有什么难度吗?别说几千了,就是花个十万八万的,李想连眼睛都不带眨一眨的。现在的李想可是实实在在的千万富翁了!

    晚上吃饱了饭,大舅和舅妈以及大表舅就告辞离开了,大爷和二大爷则住了下来,家里的房子够多,住的地儿足够了。

    李想和大爷以及二大爷的感情还是非常好的,毕竟一笔写不出两个李字来,都是至亲至近的关系,因此有什么话,李想也没有打算对两位老人瞒着藏着的。

    “大爷,您和我二大爷这次来燕京肯定是有什么事儿,您就给我说说吧,说不定我还能帮上忙呢!”和小时候一样,李想拉了一个马扎过来,坐在大爷和二大爷面前。小时候李想和李艺经常这么干,为的就是听大爷和二大爷给他们兄妹俩讲故事。

    大爷笑呵呵的拍了拍李想的肩膀,说道:“小想长大了,知道为大大分忧了。”

    一旁的老爸也略带呵斥的语气说道:“小想,和你妹妹一边儿呆着去,你大大和二大大的事儿,你们掺和不了的。去,别捣乱啊!”

    “大大”这个词儿,在老燕京话里指的就是对父亲的哥哥的称呼,也就是对“大伯”的一种称呼。在燕京,孩子小的时候一般都称呼“大大”,但孩子长大了之后,慢慢的都会改称为“大爷”。

    “我说老爸,您也太小瞧您儿子了吧!我都十八了,早就成年了,而且今年我赚的钱您可能还不知道吧!要不要儿子跟您唠唠,您给瞅瞅看看您儿子能不能掺和我大爷和我二大爷的事儿?”

    “哎呦喂,秃小子,说你胖你还喘上啦?敢跟你老子这么说话啊?”老爸今儿个高兴,喝的有点儿多。

    一旁的老妈拽了一把老爸,说道:“兴邦,小想也不小了,有些事儿小想也该知道了。再说了,小想捯饬的那摊子事儿,不都上了新闻联播了吗?要我看啊,你这个当老子的还不如当儿子的呢!”

    老爸哈哈一笑,双手一摊,无奈的说道:“得,我吵吵不过你们娘儿俩!小艺,进屋学习去吧,小想,你愿意从这里听就听着吧。”

    李艺一听这话儿,噘着嘴给了老爸一个偌大的卫生眼,起身跟大爷和二大爷告辞,极不情愿的钻进了她自个儿的小屋。

    二大爷笑着说道:“兴邦啊,小想也满十八了,要是在老家的话,他这岁数也算是家里的顶梁柱了,这事儿给小想说说,也不算错儿!再说了,小想也应该知道这些事儿了,毕竟这是牵扯到咱们整个院子里的大事儿!”

    “二大爷,有什么事儿您就直说,您侄子别的本事没有,可要是找个人办个事,或者是拿个几十万块钱来办事儿,您侄子一准儿不带含糊的!”

    “呦,听小想这话儿,小想这是有大出息啦!”一旁的大爷乐呵呵的说道。

    李想嘿嘿一乐,冲着大爷和二大爷说道:“大爷、二大爷,您俩可能不知道吧,您侄子我有个住在一个屋里的好兄弟,他爸爸就是咱们燕京市的新任副市长,所以啊,在这燕京城里咱要想办个什么事儿,基本上是没什么问题的!”

    李想这话让四位长辈都是一惊,就连老爸和老妈都不知道李想竟然还有这种档次的同学,而且还是一个宿舍的,那这种关系肯定是远不了。至于大爷和二大爷,那就更吃惊了。他们俩都是本本分分的老百姓,可多少也知道燕京市的副市长是个什么级别的官儿,对于他们这些平头老百姓来讲,这副市长简直就是天!

    不过大爷在吃了一惊之后,还是微微的摇了摇头,说道:“小想啊,你有这种关系,我和你二大爷也就放心了。不过呢,咱们家的这事儿,找人是没有什么用的。。。。。。”大爷看了看李想,嘴里嗫喏了两下,最终化为了一口长叹。

    李想看了看二大爷,二大爷也是一脸为难的样子,于是李想不由的问道:“大爷,您刚才说找关系没多大用,那是不是牵扯到用钱的方面?”

    李想这话让大爷和二大爷脸上都是微微一红,没有说话,只是微微的点了点头。

    李想知道两位大爷脸皮子薄,别看两位大爷家庭不富裕,可两位老爷子一辈子就没有因为钱上的事儿求过别人,别的不说,两位老爷子的儿子结婚的时候,都没有开口找李想的老爸要过钱。可今天竟然找上门来要钱,显然是遇到了迈不过去的坎儿。

    “大爷,二大爷,您二老这么一点头啊,侄子我的心就全落到肚子里去了!我还以为是什么大事儿呢,原来就是用钱的事儿啊。得,大爷、二大爷,这事儿全包在侄子我的身上了,用多少钱,您二老尽管吱声!”

    “这。。。。。。兴邦、绣稳,这合适吗?”大爷毕竟是做老大的,这事儿还得他来拿个最后的撮儿。

    李想没等老爸老妈说话,直接说道:“大爷,这没有什么合适不合适的,您和我二大爷可能还不知道吧,您侄子我前段时间搞了一个寻呼机的买卖,就是我自个儿研发国产寻呼机,然后往外卖,然后呢,这寻呼机在全国卖的还不错,上个月全国就卖出去了七万多台,您侄子一不小心就赚了四千多万的纯利润!所以啊,大爷,您就别担心这钱的事了,只要不超过四千万,您侄子全给包了!”

    “什嘛?四千万?小想你上个月赚了四千万?”这下子不光是把大爷和二大爷给吓了一大跳,就连老妈和老爸也给吓得不轻,老妈半晌才回过神来,大声的问李想。

    李想点了点头,说道:“销售额一个多亿,把成本费用什么的全扣出去,还剩下四千多万,当然,这里面归您儿子的大概在三千万左右,公司还有其他的股东呢。而且这仅仅是一个月的利润,现在汉唐寻呼机卖的很不错,后面几个月虽然估计没有这第一个月卖的那么红火,但估计也差不到哪儿去,一个月还是能有个两三千万纯利润的!”
第一三八章 亲人
    说起李想父亲这边的亲戚来,故事还就真不少。

    李想的父亲李兴邦一共姊妹五个,李兴邦是老幺,在他上面有两个哥哥和两个姐姐。今天来李想家的这两个大爷,就是李兴邦的大哥和二哥,在老大老二下面,还有两个姐姐。

    李想的老家是燕京下面的一个偏远的郊县,延庆,和冀北省搭界,是燕京最西北的一个郊县。

    要说起这延庆来,在整个燕京都是一个奇葩郊县。咱们华夏老百姓都知道,燕京城是北依燕山而建的,事实上也的确如此,燕京城的十六个区县中,有十五个都在燕山以南,除了怀柔、密云、房山以及平谷的少部分区域是处在山区,这十五个区县基本上都是在平原地带。而唯独延庆,整好处在燕山山脉里面的延怀盆地里,南面隔着平均海拔一千多米的燕山与燕京城隔山相望。

    整整一条燕山山脉就成为了一道天然的屏障,将延庆与燕京城死死的隔开。与其他的十五个区县相比,光是从地理条件上来讲,这延庆就好像是后妈生的一样。

    是事实上,正是因为这条高耸的燕山山脉的相隔,让延庆无论是从哪个方面,都无法与燕京的其他区县相比。哦,确切的说,除了自然风景之外,延庆都要比其他的区县矮一头。

    至于自然风景名胜,其他区县就是拍着马屁也赶不上延庆。像大名鼎鼎的八达岭长城、水关八达岭长城、龙庆峡、官厅水库、康西草原、玉渡山、古崖居等等风景名胜,随便拿出一个来,基本上都是国家四a级以上的风景名胜区。

    而能够形成这么多的风景名胜区,无非就是因为延庆独特的地理位置造成的。真是成也燕山,拜也燕山!燕山给了延庆众多独有的风景名胜区,却又死死的拖住了延庆的发展脚步,让延庆的经济始终处在燕京十六个区县的末尾位置。

    不过在后世,李想很清楚,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曾经阻碍延庆发展的燕山,也被高度发达的科技征服了,而拥有了众多风景名胜的延庆,也借助着旅游业快速发展起来。

    不过在现在的九十年代初,延庆还是一个比较贫穷的郊县。

    李想的老家,就在延。庆县城东北二十多里的小城村。说起这小城村可能没有人知道,但一提起大名鼎鼎的龙庆峡,估计全华夏人没有几个不知道的。没错,这小城村就整好位于龙庆峡风景区的入口处。

    龙庆峡风景区是怎么形成的呢?其实就是因为一座水库而形成的。早在七十年代,为了解决当地灌溉缺水的难题,延庆人在发源于海坨山东麓的古城河流经的龙庆沟的沟口位置修建了一条水坝,将源源不断的古城河水死死的封在了幽深的龙庆沟内,形成了一个人造水库,被人们称之为古城水库。

    当这个水库形成之后,没有任何污染的水与周围的青山形成了绝佳的自然风景,让这个人造水库形成了集南方山水的妩媚秀丽和北方山水的雄浑壮观于一体的壮丽景色。

    水库内的峡谷曲折蜿蜒,河水幽长碧绿,两岸山崖险峻,森林茂密,裸露的石灰岩形成奇特造型,特别是长年被水浸蚀所形成的溶洞和洞中的石笋、石柱、石断层,与漓江山石极相似,只是当您抬头观望山峰时,才可感到北方峰崖的雄伟峻峭。

    如此美丽的自然风光,自然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因此当81年水坝修成并开始蓄水之后,这里就渐渐形成了一个风景名胜区,84年开放旅游区,86年被定为‘新燕京十六景之一’,然后就渐渐的变成了去燕京旅游的人必去的一个著名自然风景旅游区。

    李想的父亲,就出生在小城村,只不过李想的父亲出生还没有一年呢,48年5月份解放延庆的时候,当时李想的爷爷身为解放军延庆大队中的一员,在解放延庆的战斗中很不幸的牺牲了,扔下了李想的奶奶以及年迈的父母和五个年幼的孩子。

    李想的老爷爷和老奶奶受不了老年丧子的打击,没过两年也离开了人世,李想的奶奶独自拉着五个孩子艰难维生。而李想的大爷,比李想的父亲大了十五岁,身为家里的长子,李想的大爷就成为了家里的顶梁柱。

    李想的二大爷比李想的父亲大十三岁,虽然当时才十五六岁,但也同样帮助哥哥一起维持这个家庭的生计。

    后来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李想的奶奶没有挺过去,撒手扔下了五个孩子。这个时候,李想的大爷和二大爷就真正顶起了这个家庭。

    因为是家里的老小,从小李想的父亲就没怎么遭过很大的罪,这一切都是因为他有两个哥哥以及非常懂事的两个姐姐。李想的大爷和二大爷都没有上过学,深知没有文化的可怕之处,因此这哥儿俩什么活都干,在喂饱了一家人的肚子之后,也努力的供李想的父亲上学。

    而李想的父亲也没有浪费两个哥哥的辛苦,从小学开始学习就很棒,一直到他十八岁的时候,就已经考取了燕京大学。只不过很可惜的是,李想的父亲大学上了没两年,大动乱波及到了华夏的教育事业,因此李想的父亲大学根本就没有读完,就下厂子去当工人了。

    那时候学校都停课了,一群老教授都被当成臭老九去游街批斗去了,谁来教课啊?你就是想继续上课也没有人教你!

    只能说是李想的父亲生不逢时吧!

    后来李想的父亲认识了李想的老妈,那时候李想父亲家里穷的很,而且离家又远。因此结婚后李想的父亲就留在了李想的姥姥家。

    可以说,如果没有李想的大爷和二大爷,就没有李兴邦现在的生活,恐怕连李想也不会有。

    这些事儿,都是李想的父亲亲口讲给李想的,虽然看起来似乎很俗套,似乎也有些狗血,可这却是真真切切发生在李想父亲身上的事情,因此李想从小就对大爷、二大爷以及大姑二姑很亲近。从两三岁起,每年李兴邦都会带着李想回延庆住上几天,为的就是让李想不能忘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