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新任县委书记 >

第52章

新任县委书记-第52章

小说: 新任县委书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期后,费用开支惊人。招商办的人招商并不在行,报帐却很专业,少支多报,买假发票报帐,各种花招手段层出不穷,防不胜防,每年花出去一大笔招商经费,却没有见到多大招商成绩,因此县里就开始逐年裁撤驻外招商办,等到周安邦接任县委书记时,驻外招商办已由鼎盛时期的二十来家裁撤到只剩下省城,北京,广州,上海四处招商办。后来周安邦干脆下令全部裁撤,那些招商办人员都是从各机关单位抽调借用来的,各回原单位上班,因此裁撤起来也并不麻烦,一纸通知就全撤了。

  清江县在北京和省城分别有一家办事处,主要负责与北京和省城各相关部门联系工作,跑一跑项目审批,拨款等事项,还有一个任务就是接待县里来省城和京城出差办事的领导,周安邦就要求驻京办驻省办兼顾招商业务,反正也没有做多大指望,能招来多少算多少,招不来也并不失望。

  吃完晚饭后,七点来钟,周安邦回房间去休息了一下,然后直接给招商办黄主任打电话,让他过来一趟,黄主任很快就来到了周安邦的房间,满面笑容说,“周书记,您有什么指示。”

  周安邦问,“陈副省长和少华同志确定要在本周日参加我们的总结会吗?”

  黄主任很认真的说,“周书记,这个事情我怎么敢开玩笑,虽然我没有亲自见到陈副省长和少华同志,但是他们的秘书都亲口向我确认过了这件事,说这是领导亲口允诺的,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的,这两天我再去跟踪确认一下,确保万无一失。”

  周安邦点点头说,“嗯,这件事情你要多辛苦一下,不要怕麻烦。领导们工作很忙,事情很多,说不定临时有什么活动安排,定好的日程就会有调整,这样一来我们就会很被动。”

  黄主任连连点头说,“周书记您提醒的是,我们一定照办。另外,周书记有句话我不知该说不该说。”

  黄主任说着就用探询,犹疑的眼光看着周安邦,周安邦说,“都是自已人,有什么该说不该说的,你尽管说。”

  黄主任说,“我建议您亲自去拜访一下这两位领导,这两位都是我们江州,清江的老领导,一来表示一下尊重,二来也显示我们的诚意,您是现任清江县主要领导人,您去拜访和我们底下人去拜访份量自然不同。”

  黄主任这句话真是说到了周安邦心里去了,周安邦也正有此意,只是在黄主任面前有些矜持,不便主动开口,黄主任竟然主动提出来了,可见是个头脑活泛的人。

  周安邦有意沉吟了一下说,“你这个建议很好,只是我这次并没有做准备。”

  黄主任知道周安邦说的“准备”是指什么,去领导家里自然是不好空手去的,那样显得太不通情理了。

  黄主任说,“周书记,我已经为您做了一些准备,我们开展这次活动,自然要准备一些礼品,我为您准备了两份礼物,正好派上用场。”

  周安邦说,“这样合适吗?”

  黄主任理直气壮的说,“您是为了联系工作,又不是私人的事情,这有什么不合适的呢。”周安邦就不再说什么了。

  清江驻省办有一辆桑塔纳小车,配有专门的司机,但周安邦却提出来让县委小车班的胡师傅为自已开车,黄主任为胡师傅画好了一张去两位领导家里的路线图,并提供了两位领导家里的电话。胡师傅本来是县委机关车队的,因为周安邦使用得很顺手,因此这次就把他带来了,让他随团做中巴车司机。

  胡师傅驾车载着周安邦驶离了驻省办招待所,此时已是晚上七点半钟,天色已黑了下来,马路上车来人往,喧嚣嘈杂,十分繁忙热闹。

  汽车刚开到距离招待所不远的地方,却见马路边的人行道上站着一个女子,正在翘首张望着什么,周安邦从幽暗的路灯光影里辩认出这个女人就是孟晓燕,示意胡师傅靠路边停下来,摇下车窗大声问,“是孟晓燕同志吗,你一个人在这里做什么?等人啊。”

  孟晓燕有些羞涩的笑了笑说,“是周书记啊,这么晚了你们要去哪里啊,我没有等什么人,只是出来闲逛逛。”

  周安邦说,“太晚了,还是早点回去吧,你一个女同志,晚上不太方便。我们出去办点事,马上就回来。”

  孟晓燕犹豫了一下,终于开口说,“周书记,我能陪你一起去办事吗?如果不方便就算了。”

  周安邦笑着说,“我们又不是去搞什么间谍活动,有什么不方便的,快上车吧。”

  说着就推开了车门,给孟晓燕让出了座位来。孟晓燕显然很兴奋,高高兴兴的上了车,坐到周安邦身旁,周安邦看到她双颊绯红,圆圆的脸就象一个熟透了的大苹果一样。。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六十九章
胡师傅依照驻省办黄主任提供的路线图,很快就驾车来到了距离较近的省农业厅的家属大院。

  周安邦给农业厅长苏少华家里打了个电话,自报家门是清江县委的周安邦,想要拜访一下清江县的老领导。苏少华大约也听别人提起过新任清江县委书记周安邦,他也想见一见那些从自已工作过的地方来的人,因此当他听到周安邦这三个字时,马上就反应过来了,态度很热情,“哦,是安邦同志啊,什么时候到的,在楼下?那快上来吧,我在家里呢。”

  驻省办黄主任在汽车后备箱里放了两份礼品,这是专门为周安邦拜访陈副省长和苏厅长准备的。胡师傅和孟晓燕帮周安邦把礼品送到三楼苏厅长的家门口,两个人就一起回到汽车里去等候,这次周安邦是以私人身份来领导家里拜访,并非县里组织的集体拜访活动,自然不可能带着孟晓燕一起进屋,以免领导产生不必要的误会。周安邦按响了门铃,保姆很快过来开了门。

  以前苏少华在清江县当书记县长时,周安邦在清江电视台的新闻节目中见到过苏少华,对他印象很深,不过那个时候的周安邦还只是县供销系统的一个普通职工,默默无闻,苏少华自然不可能认识周安邦。

  周安邦做了自我介绍后,苏少华从沙发上站起来和周安邦热烈握手,寒喧,“幸苦了,安邦同志,你看起来很年轻嘛,前途远大,将来大有可为啊。”

  苏少华离开清江县已经十多年了,已是年过五十的人了,可是仍然是精力充沛,气宇轩昂的样子,儒雅斯文,亲切随和之中透着一股威严。象苏少华这种人也许天生就是当官的料子,只是苏少华从政的时间有点太晚了,要不然的话他现在也许已处在更高的领导岗位上,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苏少华擅于走上层路线,早在当清江县长,书记时,他就坚持每年上北京去跑动,在“跑部钱进”,争取一些项目和拨款的同时,尽可能多的拜访一些本省藉离退休老干部,结识一些京官,这对于他在仕途上的发展十分有益。有些目光短浅的人认为离退休老干部已是过气人物,起不了什么作用,很多事情京官是鞭长莫及,远水解不了近渴,其实这完全是一些粗陋浅薄的看法,愚蠢之极。老干部们虽然离退休了,但仍然享有省部级干部的待遇,而且门生故吏遍天下,有通天的能量和路径,要巴结他们的人自然很多,他们要想帮助苏少华这样的干部上到厅局级干部的台阶,能量还是绰绰有余的。

  人家都是抢着烧热灶,偏偏苏少华却是独具慧眼,另辟蹊径,看似在烧冷灶,其实是走出了一条迂回包抄,“曲线救国”的路线,实践中取得的效果很不错。苏少华还是一个公认的学者型干部,他在工作之余,闲暇之时,坚持读书写作,出了几本书,内容涉及生态环保,绿色产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内容,紧扣时代主题,畅谈热点话题,反响很不错。

  周安邦端坐在沙发上,很恭谨的样子,脸上满是敬慕的神情说,“苏厅长,早就想来拜访您了,今天终于如愿以偿了,清江人民都很想念您,您在干部群众中威信很高,当年您在清江工作时,高瞻远瞩,勇于开拓,为清江县的发展和建设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清江才能有今天的发展和进步,我代表全县人民感谢您,向您致以崇高的敬意。”

  周安邦这通马屁拍得是恰当好处,挠到了苏少华的痒痒处,苏少华很是受用,哈哈的笑着说,“我们做领导干部的,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总是要为老百姓们办一些实事的,我只是做了一些我份内的工作而已,可是人民群众却给予我们很高的评价,真是有些愧不敢当啊。”

  苏少华说着用手向后抚摸了一下梳理的一丝不苟的头发,身体后仰,靠在沙发上,颇有些感慨的说道,“时间过得真快啊,一晃十多年过去了,有时候还真是想念清江啊,想念清江的人民,怀念那些在清江度过的日日夜夜,那是我人生中的一段美好的回忆。”

  周安邦很诚恳的说,“苏厅长,您有空一定要回清江去看一看,指导一下我们的工作,这并不仅仅只是我个人的愿望,而是我们清江县全体干部群众的愿望,大家都盼着能再见到老领导呢。”

  苏少华笑着说,“有机会一定会去清江看看的。听说你们清江现在在农业生产经营方面搞得很不错,有些新意,比如多种经营,水产养殖业就搞得红红火火,成了省城水产市场的供应大户,你们的小龙虾在省内很有些名气呢,将来还要走向全国市场,向全国范围内推广,我看这个经验就值得总结和推广,你们应该在这方面多做些文章。我建议你们可以考虑举办一个龙虾节,邀请和吸引全省乃至全国的客商,各界友人来清江参观考察,这样有助于扩大清江的知名度,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做大做强龙虾产业和水产养殖业,带动招商引资等其它各项工作的开展。安邦同志,时代不同了,我们的观念和工作方法也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除了要会干,还要会说,要善于宣传推广自已,要学会开展公关推广工作,这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内容。”

  周安邦高兴的说道,“苏厅长,您的这个指导意见太重要了,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我们回去后研究一下,尽快贯彻落实。到时候请苏厅长您无论如何也要在百忙中抽出空来,出席我们的龙虾节,指导我们的工作。”

  苏少华也十分爽快的说,“好吧,我也正好借这个机会回清江去看一看,我一定出席你们的龙虾节。”

  后来清江县果然就策划和举办了一次龙虾节,邀请了相关领导和社会各界朋友,企业家,新闻媒体参加此次盛会,把它办成了一个招商引资,宣传推广的盛会。苏少华也没有食言,如约应邀参加了这次盛会,这是后话了。

  苏少华和周安邦两个人相谈甚欢,周安邦给苏少华留下了很好的印象。苏少华觉得周安邦谦虚谨慎,沉稳有致,是个很有发展潜力的干部,这样的干部如果适当的扶他一把,推动一下,他会取得更大的发展,对自已来说也是结了一个善缘,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回报。周安邦也觉得自已此次前来拜望苏少华的目的基本达到了,在领导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自已也觉得很高兴。

  临走时,苏少华把周安邦送到门口,周安邦指了一下门边的一堆礼品说,“苏厅长,一点小小的心意,打扰您了。”

  苏少华说,“安邦同志,你这是干什么?怎么也学会了搞这种庸俗的一套,这我就要批评你了。”

  语气虽然有些严厉,但是脸上却始终洋溢着温和的笑容。周安邦有些尴尬的笑着说,“下不为例,下不为例。”

  周安邦从苏少华家里出来时,已经是晚上九点了,又马不停蹄赶到省政府大院门口。大院门口有岗哨值勤,周安邦拨打了陈副省长家里的电话,说明了来意,这才得到放行。

  周安邦不禁和同车的孟晓燕感叹省府大院警卫森严,管理规范,半开玩笑的说道,“原来在清江县自已觉得挺象那么回事,象一个领导的样子,可是出了清江,到了省城,特别是到了这省府大院里,怎么看自已都象是一个上访的农民,一个盲流。”

  孟晓燕也笑着打趣说,“周书记,等哪天中国的上访户,盲流们都象你这样西装革履,坐着小车满处跑,那中国就算是全面进入小康社会了,离全面现代化也不远了。”周安邦也笑了。

  陈副省长以前在江州市做过市委书记,清江县是他当时治下的一个县城,他与清江也是颇有渊源的,但是他对周安邦也没有什么印象,因此比之苏少华热情友善的态度来,陈副省长多少显得有些矜持,甚至可以说是冷淡,毕竟象周安邦这样的县处级干部和他之间隔着千山万水的距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