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新任县委书记 >

第22章

新任县委书记-第22章

小说: 新任县委书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来干净利落,很有闯劲,你别忘了她可曾经是我们县的青年标兵,创业典型,鹌鹑状元啊!可不能瞧不起女同志啊,巾帼不让须眉,妇女能顶半边天,你小心人家孟晓燕去告你歧视妇女啊。”

  肖青松见周安邦态度坚决,也笑着说,“看来我还一定要对孟晓燕调动的事情引起重视了,不然歧视妇女的罪名我可是担不起啊。”说罢两个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周安邦随后又约县长王振华讨论清江县经济发展的问题。

  王振华如约来到周安邦的办公室,敲了敲门,然后站在门口冲周安邦微笑,却并不进来,周安邦只好走到门口去把他迎了进来,王振华进来以后却并不在周安邦的办公桌前落座,那样好象有一点下属对上司的味道,而是直接走到旁边的会客沙发上坐了下来,然后微笑着问周安邦,“周书记,这一段很忙吧?坐吧。”倒把周安邦弄得有些手足无措,只好陪着笑脸在王振华面前坐了下来。周安邦看着王振华气度沉稳,反客为主的样子心里总觉得有些别扭,可是又无从发作,心想姜还是老的辣,王振华的架子和派头比肖青松要大了许多。周安邦坐下来后,才想起忘了给王振华倒水,步骤全被他打乱了,但如果再站起来专门为他倒水,就显得有些丢份了,于是高声招呼秘书过来沏了茶,秘书出门时轻轻的把门给掩上了。

  王振华个子并不高,一米七不到,可是周安邦总觉得他的眼光是从高处往下看,多少有些居高临下的样子,心里更加别扭。两人这次见面,从一开始王振华就掌握了主动。新任县委书记周安邦在老县长王振华眼里,到底还是个后起之秀,不到一个月之前还是自已的下级呢。

  王振华笑着对周安邦说,“周书记找我来有什么事啊,我接到你的电话就赶紧过来了,其实我那边还有一大摊子事,政府比不得县委,我那边都是一些具体琐碎的事情,方方面面都要顾及到,稍有不慎就会出岔子,一天到晚要盯着。”王振华说话的口气好象只有县政府的人在干实事,县委这边的人都是些无所事事,滥竽充数的人一样。

  周安邦从王振华轻描淡写,漫不经心的话语里听出来一种言外之意,我很忙,你有什么事就快说,我可没那多么闲功夫陪你磨牙,有事我就得赶紧走。他心里不禁有火,却又不知该冲谁去发泄。。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二十九章(1)
周安邦微笑着说,“王县长您可是我们清江县的老领导了,为了清水的建设与发展,夙兴夜寐,尽职尽责,这些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今后还需要您继续发挥模范作用啊。”周安邦给王振华戴完了高帽子,也没有忘记刺激他一下,“但是我们既要埋头拉车,也要抬头看路啊,清江县的经济还处于一种相对落后的状态,我们要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规划,以利于长远发展。所以我今天找王县长来,就是要商量一下下一步清江县的经济发展问题。王县长您长期负责清江县的经济工作,情况自然比我熟悉,因此想请您先谈谈想法。”

  王振华五十出头的人了,心劲还是很足,他听出来周安邦后半句话里有揶揄他的意思,因此回敬说,“是啊,清江县的经济还很落后,我们这些人都已经跟不上形势了,工作思路和方法都落后了,以后就看周书记的了,周书记你现在主持全面工作。清江人就有了盼头了。”王振华不露声色的还以颜色,然后才将话题转入正轨。“当前清江县的经济发展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最大的问题是没有一个切实可行的,长远的发展规划。前几任一把手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各自都有一套独具特色的发展思路,好象只有这样才能显示出自已眼光独到,能力突出,清江这些年就是在摇摆不定中缓慢发展。以前苏少华当书记时,热衷于上大项目,也不管是否符合清江的实际情况,条件是否具备,只要是大项目就行,口号是实行超常规发展;杨新东同志呢把主要精力放在招商引资上,口号是要让清江经济驶上快车道,这几年招商引资也不能说没有一点成效,可是外资都不长久,本地的企业也荒废了,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刘耀武是一门心思在国企上做文章,今天要人家搞多元化发展,明天要人家兼并亏损企业,盲目的贪大求洋,大干快上,结果把几个原本好端端的,效益不错的国企都折腾的奄奄一息,半死不活的。他们都只想着个人的政绩,热衷于作秀,在短期内快出成绩多出成绩,有了成绩他们就能再进步,高升提拔,到时候拍屁股走人,你清江县是好是坏,与他们都无关了。”王振华摇了摇头,不停的叹息。

  周安邦听了王振华的话,不觉有些吃惊,心想这王振华外表粗豪,内心却很耿直,敢于直言,难怪有人在背后叫他“王大炮”。但这样的性格禀性,却于官场不合。清江前几任领导中,刘耀武虽然倒台了,可是苏少华和杨新东还在台上啊,且正是春风得意,红得发紫的时候,王振华就敢于公开抨击他们,胆子不小。常言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这句话尤其应被官场中人引以为戒,王振华这种作法也太不符合官场游戏规则了,他这样下去迟早是要吃亏的,难怪他干了近十年县长还是原地踏步,硬是接不了书记呢。他也是五十出头的人了,也许自认为以后升迁希望不大,仕途已经到头了,所以破罐子破摔了,自已可是要小心,不要受他影响,被他引出一些不该说的话来。

  王振华又接着说道,“具体说到清江县的情况,农业还是老一套,几十年来没有什么变化,粮食棉花收购价格总不涨,化肥农业倒是经常涨,靠种地也只能落得个温饱,不可能致富,目前的这种政策环境和大气候,农业短期内也不可能有什么大的变化;工业方面倒是可以下大力气好好抓一抓,原来的几个大型国企都还可以,只是被刘耀武一通瞎折腾,弄得大伤元气,如果县里给予一些扶持还是很有可能很快恢复的。你象清江酒厂的清江大曲原来可是我们江南省的名牌产品,全省畅销,清江纺织厂设备先进,原来是专门向欧美市场出口的,虽然现在国外市场不太好,但是只要我们产品质量好,可以大力发展内销市场,一样可以做大做强;还有清江制药厂,有几款拳头产品面向全国销售,形势很好,要不是刘耀武强迫人家兼并重组一些亏损倒闭企业,又要搞什么多元化发展,保持以前的发展势头的话,早就可以上市了。如果把这几个大型骨干企业抓好了,培育出一些重点企业和支柱产业来,不但可以迅速增加财政收入,增加就业,还可以带动一批辅助配套的中小企业发展,这样的话,整盘棋就全活了。”王振华说到高兴处,眼睛里闪射着激动的光芒。“再说说第三产业,工业不景气,下岗人员增多,连累的商业也不太好,市场不活跃,倒是一些高档餐馆和娱乐场所生意还是蛮红火的,不过却是以政府公务员还有一些暴发户们为消费主体的,说起来让人哭笑不得。还有人私下里议论说,清江城区多少年都是老样子,城区建设几乎止步不前,可是我们又有什么办法?周书记你是知道的,清江县的财政基本就是个吃饭财政,能保证干部们的工资发放就很不错了,哪里还有多少余钱投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钱谁都会搞,没钱寸步难行。”王振华停下来喝了口茶水又接着说,“也真是邪了门了,你说我们也搞过几次精兵简政,裁减部门和人员,压缩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编制,提高行政效率,减轻财政负担,可是这么多年下来,人员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更增多了不少,政府财政一年比一年吃紧,谁都知道机关部门是个好地方,旱涝保收,人人都想着往里面进,有个别的机关单位的头头置县里的政策规定于不顾,一心只想着自已捞好处,送人情,拚命的往自已单位里塞人。。。这个风气啊,也确实是要改一改了。”

第二十九章(2)
周安邦对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现象也深有同感,但这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非一朝一夕所能彻底改变的。周安邦见王振华说到县直机关部门违规进人的现象十分生气,不禁联想到有人在背后议论他培植个人势力,营造关系网的事情。现在社会上有个很有趣的现象,几乎每个官员在谈到*现象时都义愤填膺,义正词严,可是贪腐分子还是一个接一个的冒出来,可见有的人是本性正直,表里如一,有的人则是装腔作势,故作姿态,只不知眼前的王振华是属于哪一类人。

  周安邦对王振华说,“我们商量一下具体的措施和计划吧,我想由你们县政府牵头,把我们今天的谈话要点总结归纳一下,搞一个《清江县经济发展规划纲要》,然后交常委会讨论通过,再由县人大立法备案,这样的话,就可以避免你刚才所说的一把手们一人一个思路,一人一套方案,今天这样搞,明天那样做,来回瞎折腾的现象了。”

  王振华大声说,“可以可以,我认为这个做法好,我举双手赞成,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少走弯路,避免左右摇摆了,以后不管谁当一把手,都只能对这个《发展纲要》进行补充和完善,努力实施,但不能另起炉灶,另搞一套了。”

  周安邦说,“如果我们的认识统一了,那就这样做吧。我们现在来具体谈谈农业问题,我认为任何时候农业都是个基础产业,万丈高楼从地起,任何时候农业的基础地位不能丢。何况我们清江是个农业大县,人口结构中农村人口占了绝大部分比例,不管到什么时候,只要确保大家有衣穿,有饭吃,就不会乱套。我们清江所在的江州地区一直是全省最重要的粮棉产地,我们一定要确保粮食和棉花的种植面积,确保完成每年的粮棉统购任务,可以多想一些科学种植的办法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产增收。。。”

  王振华说,“对,把县里和各乡镇的农科技术人员都派到农村去,实地指导农民种植,解决病虫害防治,高效种植等各种农技问题,技术力量如果不够的话,可以请省里市里的专家来授课,答疑解惑。规定农技人员必须每年有多少时间在农业生产第一线,每年必须举办多少场次农科技术讲座,不要总是浮在上面无所事事,混日子。还有单靠种粮棉也不能致富,只能混个温饱,在确保粮棉种植任务和产量的前提下,要大力发展农村多种经营,大搞种养殖业,我们清江县是水乡园林,河流水塘众多,可以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养鱼,小龙虾,乌龟,甲鱼,鳝鱼等,这些东西市场需求大,我们离江州和省城都很近,还可以把水产品直接向江州和省城市场供应。我们清江县的水土好,前些年种植的香瓜,西瓜,黄金瓜也很受市场欢迎,后来因为种籽和病虫害的问题,现在这些经济作物都很少种植了,如果我们县里出面帮助解决了农科技术问题和种苗问题,还有肥料农药饲料采购供应问题,我们清江县的多种种植养殖业就能取得很大的发展,带来可观的经济收效。”

  周安邦说,“对,您说的这些都很重要。还有一点,虽然我们清江是个农业大县,但农村人口逐年增加,人多地少的问题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都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要化解这个矛盾有两个办法,一、推广促进劳务输出,引导转移富余劳动力,既解决了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又为清江县创造收入,增强消费力,促进商业服务业发展。东风乡党委书记张仁本同志在这方面有一些很好的想法,我让他专门写了一个报告,他建议我们县里要重视规范发展劳务输出,加强宣传和引导,为打工者做好服务工作,主动和沿海企业进行接洽,大规模进行劳务输出,还要有针对性的对工者进行定向职业技术培训,人家需要什么技术类型的工人,我们就对口进行专业培训,有了一技之长,打工者找工作容易,收入也高了许多,还要提供沿海地区企业劳务用工信息,法律事务咨询和服务,切实维护好打工者的合法权益,比如帮助他们追讨欠薪和医疗费,指导他们用法律知识武装自已的头脑,免受不法侵害,对于打工者的家庭也要给予照顾,免除打工者的后顾之忧,使他们在外安心工作,在农忙季节组织人员和农机具为缺乏劳动力的家庭突击搞好种植和收获,还要在春运期间组织调配好交通运输力量,确保打工者能安全顺利的回家和家人团聚。。。张仁本的报告写得很详细,回头我们可以专门召开一次会议进行讨论。还有外出打工者如果愿意的话,也可以把农田出租给别人种植,一来避免农田荒废,二来可以借此发展规模化种植,实现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