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新任县委书记 >

第20章

新任县委书记-第20章

小说: 新任县委书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成绩吹成大成绩。如果你只知道埋头苦干,只知低头拉车,不知抬头看路,就会落伍,吃力不讨好。你干得再好,如果不善于宣传表现自已,上级不知道,等于白干,没用。所以人家说了,会干得不如会吹的,说的要比唱的都好听,就是这个道理。苏少华在清江主政期间,搞了许多大而不当,华而不实的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八字还没有一撇的事情,先吹得天花乱坠,满世界都知道了,又是请省里市里的媒体来进行前期宣传炒作,又是请市里甚至省里领导来进行奠基剪彩,弄得沸沸扬扬,声势喧天,可是后来他拍拍屁股走人了,留下了一些烂尾工程,难以善后。比如清江县的化工生产基地,就是典型的好大喜功,盲目决策的产物。刚开始听说清江县探察发现了巨大的化工矿产资源,可以开采一百年,建成国家级的大型化工生产基地,在未经详细论证,准确勘察核实的情况下就盲目决策上马,征了一大片农田,四周用围墙圈住,搭起了一个化工工业区的框架,可是后来因为工程规模实在太大,资金接不上来,建一建,停一停,后来又有传闻说国家地质勘测队下来实地勘测验证,结果表明与原先预计的矿产资源总量差距甚大,简直有天壤之别,于是化工工业园就彻底下马了,成了烂尾工程。建了一半的厂房和基建设施空置在那里无人问津,风吹雨打,荒草丛生,至今还欠着银行的工程贷款,造成了巨大的浪费。可是当时的化工工业园的主要决策人苏少华却早已升迁调离了清江县,我们国家也没有对干部的事后追责机制,所以化工工业园的巨大损失丝毫也没有影响到苏少华的政治进步。

  杨新东在清江期间主要抓了招商引资工作,清江县招商局就是在杨新东主政清江时期成立的。杨新东主持规划设立了清江县经济开发区,把位于清江城郊的化工工业园也划入经济开发区的范围内。经济开发区规划征地面积更大,并采取撒大网捕小鱼,广种博收的办法,撒出去一大帮人奔赴全国各地去招商,招商人员凭着三寸不烂之舌,把清江县夸得象花儿一样,陆陆续续也引来了不少外商和国内企业来清江进行商务考察,可是清江县既无地理区位优势,又无产业配套集约化优势,吸引不了外商和外资,真正达成投资意向的外商很少,实际投资投产则更少。人家宁可到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或者是内地省会城市去投资发展,一来交通物流便利,知名度高,可以向周边市场辐射,出口也十分便利,二来有成熟稳定的配套产业链,采购,生产,设计,包装,用工,物流,销售推广等都十分便利。杨新东在清江县强力推行了几年招商引资,都是雷声大雨点小,今天说吸引了一大批外资,明天又说马上有一个大项目要落户清江县,可是到最后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空欢喜一场。虽然最后也吸引了一些资金和项目,但是招商引资的费用和开销也十分巨大,基本上可以说是功过相抵。江州市的领导说,杨新东的对外宣传推广工作做的很好,把清江县的招商引资工作搞得热火朝天,风生水起,清江县的形象也树立起来了,知名度也扩大了,就让他到市里来主管宣传工作吧,也好充分发挥他的长处。于是杨新东后来就荣升为江州市委宣传部长了。杨新东到了江州市后,又再接再励,不辞辛劳策划和组织了几次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大型庆典和宣传活动,借此推进招商引资工作,至于具体实效如何则无人考证,再说那也不是清江县人所关心和感兴趣的事情了。

第二十六章(2)
所以清江的官员们从苏少华,杨新东等人的事例中总结出一个经验,那就是会干的不如会说的,要想进步快,就要善于对工作经验进行提炼和总结,还要善于宣传和造势。

  苏少华和杨新东,一个好大喜功,热衷于上大项目搞大工程,一个善于宣传作秀,形势大于内容,苏少华有句名言,“超常规快速大发展”,杨新东也有句口头禅,“让清江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也许他们的初衷和出发点都是好的,都是为了使清江取得更快更好的发展,或许也有追求政绩的成份,但他们都过于理想化,急功近利,好高骛远,罔顾现实,与实际情况脱节,所以好心并没有办好事,事与愿违。

  苏少华和杨新东主政清江县多年,清江县虽然名声在外,动静闹得很大,可是实际上却并没有取得多少实质性的发展,人民也并没有得到多少实惠。清江县一度红火的几个大型企业如清江酒厂,纺织厂,制药厂也开始走下坡路,面临困境,农业也是几十年一贯制的靠天吃饭,停滞不前,城区建设也没有大的发展,与江州市下辖的其它几个县市相比,已经明显落后了,周安邦觉得不能再重复走苏少华和杨新东走过的道路了,而是要因地制宜,结合清江县的实际情况,走一条稳妥务实的道路,扎扎实实为老百姓们办几件实事,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聚沙成塔,坚持不懈的努力做下去,就会做出成效来。

  周安邦正坐在办公室里认真思考经济工作计划问题,这时电话铃声响了,他接起来一听,原来是孟晓燕打来的,孟晓燕在电话中说,“对不起周书记,我打这个电话不会打搅你工作吧?”周安邦说,“你也别太客气了,再忙也总不至于连接个电的时间都没有吧,我也不是什么大人物,日理万机啊。有什么事吗?”孟晓燕说,“我就开门见山的说吧,我想在你这里走个后门,托一托关系,可以吗?”周安邦有些警觉,在没有明确知道孟晓燕的真实意图前他也不好贸然承诺什么,于是说,“你先说是什么事情吧,只要在我职权范围内的事情,我尽力去办,如果超出了我的职权范围了,那就爱莫能助了。”孟晓燕笑了笑说,“到底是一把手了,说话滴水不漏,原则性很强啊。我只是想要换个环境,不想在县电视台干了。前几天我听你说要对清江酒厂等几个大型国有企业进行整改,帮助它们起死回生,做大做强,我很激动,我相信你接下来一定会有好的计划和方案实施,会有一番大动作,我也相信在你的带动和领导下,包括清江酒厂在内的国企会重新焕发生机,再创辉煌的,我也想到国企去工作,为国企的发展尽一分力量,希望你能成全我这个愿望。”

  周安邦笑着说,“别人托关系走后门都是往好的地方去,所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嘛,可是你却偏偏要自讨苦吃,去什么酒厂工作,那天你们和我一起去酒厂调研,酒厂的现状你也都看到了,处境艰难,举步维艰啊,重振国企目前还只是一个粗步的设想,也不是一两句话,一天两天就能办到的事情,要有一个艰难的过程,你可不要一时冲动,到时候又要吃后悔药啊!”

  孟晓燕说,“我也知道会有困难,万事开头难嘛。可是话又说回来了,做什么事情没有困难呢?人生的道路本来就不会平坦的,我孟晓燕也不是未经风雨的小女孩了,我有思想准备。只要能进酒厂工作,我做什么事都可以,不过如果能让我做销售工作的话就更好了,我喜欢做销售工作,销售工作具有挑战性,压力大,但也很重要,很有成就感。”

  周安邦笑了笑说,“我还差点忘了,你曾经是我们清江县的鹌鹑大王呢,你的闯劲和独立精神连我都很佩服,真是巾帼不让须眉啊!这样吧,你的这件事情我也不能一个人说了算,我们必竟是*集中制嘛,还要征求一下其它人的意见,好吗?”

  孟晓燕爽快的说,“好的,那我就等你的好消息了,如果成了的话我请你吃饭!”周安邦说,“可别了,要请也是我请,我是一个男人,哪能老是让一个女同志请我吃饭啊。再说你上次请我吃饭我还没有还你的人情呢,吃人的嘴软,拿人的手短啊。”周安邦说着故意叹了口气。

  孟晓燕急切的说,“周书记,我可不是因为请你吃了顿饭才托你办事的啊,我是把你当作。。。。朋友的。。。”周安邦呵呵的笑了,“我知道,我是和你开玩笑的,说实话,我也是觉得你很有一股闯劲才愿意帮你的,在你打这个电话之前我就有了这个想法了,只是没有告诉你罢了。”周安邦通过和孟晓燕之间一段短暂的接触共事经历对孟晓燕产生了初步的好感,后又因为她养鹌鹑等一些独特的人生经历加深了对她的认识,再后来又因为她为自己写新闻稿更加深了对她的好感,应该说,她是一个让自已信任又能干实事的人,这样的人不用还要用谁呢。

第二十七章(1)
这天上午上班的时候,周安邦接到了县委副书记肖青松打来的一个电话,“周书记,你现在有空吗?我想和你谈一谈干部队伍的问题。”周安邦说,“哦,好的,我现在有空,你过来吧。”

  肖青松很快就来到了周安邦的办公室,周安邦让了坐,又为他倒了一杯水,坐下来说,“早就想和你聊一聊了,前一段时间下去转了转,也没抽出空来。你老兄一直是分管干部工作的,干部队伍是否稳定,事关重大,以后你可要多帮助我,不能站在旁边看我的笑话啊。”

  肖青松说,“周书记你太客气了。本来早就想向你汇报一下工作了,可是前一段你一直很忙,所以拖到今天。”

  “汇什么报?大家在一起互相商量讨论一下。我们都是老同事老朋友了,还来这些虚的东西。论资格你可是比我老啊,过去也没有少给我帮助,我心里一直是很感谢你的,希望你以后继续帮助我。”

  “这个绝对没问题,我肖青松是个爽快人,喜欢直来直去,不喜欢玩虚的。只要是你老弟看得起我老肖这个人,我就死心踏地的为你干,士为知已者死嘛。”肖青松一副慷慨激昂,忠胆义胆的样子,说出来的话令人感动,但却又让周安邦感觉有些别扭,觉得对方的话里面有一股江湖气。周安邦本想说,不是为我周安邦个人干事,而是我们共同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而努力,但他最终还是没有说出口,这样就太伤肖青松的面子了,他会认为自已是在假装正经。

  肖青松接着说,“周书记,我把清江县的干部情况向你大致介绍一下。说起清江县的干部队伍问题,我可以说是一肚子气。清江县的风气都被前几任领导给弄坏了,特别是在刘耀武手上给弄得乌烟瘅气,一团糟。刘耀武为什么会出事?根子就在干部任用问题上,卖官鬻爵,大肆敛财,无所不用其极。清江县流传着一句话,就是专门讲干部任用问题的,‘不跑不送,原地踏步,只跑不送,平级调动,又跑又送,提拔重用。’跑官卖官成风。上梁不正下梁歪,刘耀武公开卖官,大搞不正之风,下面的干部就上行下效,有样学样,把清江的社会风气整个给败坏了。刘耀武可说是清江县的罪人,这样的人不倒台,不接受严惩,天理不容!”周安邦万万没想到肖青松谈到干部任用问题,态度这样激愤,言辞这样尖锐,特别是对前任书记,已被“双规”、判刑的刘耀武有一肚子怨恨。在周安邦的印象中,以前刘耀武在任时,肖青松好象和他之间关系处理得很不错的,两个人的关系也很亲密,这都是大家有目共睹的。用官场的话来说,肖青松跟刘耀武还是跟得比较紧的。没想到刘耀武倒了台,出了事,肖青松就翻脸不认人,换了另外一副面孔了。周安邦想,如果是从党员干部的立场来说,肖青松这样做可算是爱憎分明,立场坚定,本无可厚非,但是如果从做人的角度来说,这样未免有见风使舵,两面三刀之嫌,有失厚道,让人寒心。再说了,你肖青松一直是分管组织工作的副书记,干部任用问题你肖青松就一点责任也没有?恐怕说不过去吧。

  肖青松似乎看透了周安邦的心思,停下来喝了口水,缓和了一下情绪说,“是的,别人都认为我是党群副书记,干部考核任免工作由我具体落实,可是不是我肖青松推卸责任,在干部任用问题上我是一点实权也没有,只不过是个摆设而已,什么都是刘耀武说了算,从来没有见过象他这样霸道的一把手。一般情况下,提拔十个副科级以上的干部刘耀武就要亲自提名七八个,剩下的两三个都是县长王振华的关系户,别人都别想插手。连副科以下的股级干部任用刘耀武也要过问,他自已吃肉,连汤也不给别人剩一点,连锅都恨不得端走。常委会表决也基本是做个样子,走个过场,刘耀武和王振华事先都通了气,别人谁都不敢驳他们的面子。”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二十七章(2)
为了证明自已所说的话不是空穴来风,无中生有,肖青松又举出了许多实例。“现在清江县任用干部要么是任人唯亲,要么是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