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还珠)娴清逸芷 >

第2章

(还珠)娴清逸芷-第2章

小说: (还珠)娴清逸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直到三天之后,我才完全了解到并相信了答案。

  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因为老公为我的祈祷,意外的,我终是又赚来一生。冥冥之中,我似乎又受到了老天的垂怜,如我所愿,重新了有了一个健康的身体,也可以完全做一个富贵闲人,唯一的遗憾就是,这一世,没有他的陪伴,也不知今生能否再遇见他。

  不过,随遇而安的生活,平平淡淡的过日子,这一生也别无所求,因为,在没有他的日子里我也会开心心的活着,我会笑看风云人世,在静静中等待他的到来,既然我会醒过来,并出现在这里,那么,我就要相信,他会来找我的承诺。

  而我现在,重新回到了婴儿状态,并不可思议的穿越,从最初的惊愕中平静过来之后,不免还些许的感叹,感叹自己强悍的精神承受能力,除了没有过多追求的心境之外,也是因为前世承受了许多穿越重生小说的洗礼吧,要不然,当反应过来之后的第一念头,怎么会是如我这般心境平和?

  作为婴儿的好处就是,没有其他的事情可做,甚至连话都可以完全不说,这样倒是省了我不少的担心。俗话说,多说多错,刚来,还是保持沉默的好。况且,一般人都不会在一个婴儿的面前保持警惕,反而会无所顾忌的畅所欲言,因此,这收集起资料来,更加优势快捷不说,还可以做到不着痕迹。

  在一个月之后,我终于系统的了解到,我竟然穿到了康熙末年,而我的出生是在康熙五十七年二月初十。那就是说还有四年,这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就该驾崩了。

  对于历史,因为前世的我虽然是临床医学出生,却偏爱中医的养生多一些,再加上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迷恋上了古诗词和具有韵味、内涵的古典乐,因此倒也有些研究。当然,也是大体的事件人物上能够了解,涉及到具体的,那可就不会太清楚了。

  而这个时候,康熙皇帝那九个能干儿子所演绎的九子夺嫡,还是充满了血腥的,但对于老百姓来说,关系并不是那么大,应该说还是处于和平时期的。

  了解到时代背景之后,我的注意力便转移到了家庭上,因为,不管诸多皇子阿哥再怎么争斗,那也和我没有任何的关系。只要不波及到自身,那么,便可以高高挂起,反正如今的我还不过是一个不能自理的小小孩儿罢了。

  关于我重生的家庭,倒也算是有钱有势了,完全满足我做一个富贵闲人的条件。我父亲,哦,该说是阿玛,是嫡属于满洲第一旗,正黄旗的佐领之一,乌喇那拉那尔布,官拜正四品,也算是地位显赫,但也不至于官大到,太深陷于朝中各派的势力争斗中,这点也是我最满意的。

  而我这一世的名字,乌喇那拉芷娴,除开姓,名还有点汉化,主要是康熙帝本来崇尚汉学,我这阿玛为了投主子所好很是研究了一番,如今他自己对汉文化也很是推崇,受到此影响,便给我取了“芷娴”这名,这个,我也是很满意的。

  “啊,九姑娘,你又不多穿一些衣服,就站在外面了,待会儿,容嬷嬷看见又该挨骂了!”

  正在我望着天空想得出神的时候,旁边传来一声惊呼,一件豹皮的肩披带着一股热气裹了上来,让我不禁翻了翻白眼,这五六月天的,能冷到需要这个?虽然我今年才刚满三岁,但也不至于连这冷暖都不知,也是我平时为人要随和,这些个丫头说话也都越发大胆了。

  “容嬷嬷呢?”我不经意的问道,不动声色的将身上的肩披给卸了下来。当初在得知自己的乳娘称呼的时候,我还很是有点啼笑皆非,因为,这“容嬷嬷”的名头真是太有名了,我很疑惑的想过,难道教导的嬷嬷就一定要叫“容嬷嬷”么?

  很久之后,我对于自己的后知后觉也很是自嘲了一番,那时的我还并不知道乌喇那拉这个姓氏意味着什么,就算对于历史有所了解,但那也只是限于后世比较有名的人物,真正的名字哪会去在乎那么多,当然现在我人更是一无所知的。

  也许是鉴于我平时的行径和岁数,这伺候我起居的丫鬟,也就没有那么多的顾虑和心思,听到我的问题,思绪马上就飘到别处去了:“回姑娘的话,方才太太叫了容嬷嬷去,说是老爷为姑娘你请了一位教读书的先生呢。”

  闻言,我诧异的看了努力作回想状的丫鬟一眼,想想便也释然了,在古代,女子十三岁就可以许人的,三岁就开始学习培养也无可厚非。不过,一想到那些缠人的女戒以及等书,倒是有点头痛了,毕竟在这样的大家族里,崇尚的是女子的德行,但为了以后继续这样闲适的生活,我也得忍了。

  当下的社会,女子的地位相对要低下得多,这学习充实自己也是为以后多谋求福利,我自然也得努力学习些其他有利的知识,只是,想想前世那种填鸭式教育都进行了十几年,现在还得重新开始,似乎还真有点悲哀啊!

  好在这时的女子要学习的东西比较多,在这没有电脑电视的社会,日子也就不会那么单调无味了吧,我就当是闲暇的消遣了,毕竟这严重缺乏娱乐的日子,却也是没有其他的事情可做了。

  于是,第二天,我便跟着一个姓陆的先生学习认字、读写了,虽然现在的字体还不是后世的简体,但毕竟也是差不多的,也能够根据前生所学推断出来,学起来倒也颇为顺畅。闲时吹吹风,读读书,写写字,陶冶着情操,净化着心境,自娱其乐,也很是悠哉,这样的日子也颇为滋润。

  但是,好景不长,在我四岁的时候,认为我有了一定的文化基础,阿玛便为我请了另外一位先生来教授满蒙之语,这倒让我苦恼了一阵子,因着这是全新的东西,学起来便要多花费一些心思了。

  好在,怎么说我也是具有成熟思维能力的人,虽然并没有表现得太过,认真起来也能保持一定的进度,还让先生夸奖良多,令阿玛额娘很是欣喜不已。

  因为我所表现出来的才华,让他们觉得有重点培养的必要,便也令教的更为细致了,毕竟我如今这样的人家,女为将来也就只有联婚一途了,如是将来嫁到什么更好的人家,还是对家族有好处的。

  而且,毕竟我还是府上唯一的嫡出女儿,自然就比妾室的女儿要尊贵些,所以,容不得他们不在我身上要多花一些心思。因为,自古嫡出庶出就是天渊之别……

  要说,我是不在乎当一个完美“棋子”的,重生在这样的时代,这样的家族,可以过着休闲而平静的生活,就已经足够了。什么理想,前世已经实现过了;什么父母之爱,前世得到的也更是毫无保留,毫不参假的溺爱,什么爱情,那还留存在我记忆的深处,半点不染尘埃,因此,此生,不管是怎么样的安排,对我来说都是无所谓的,更是没有什么不可接受的,青春的激情和年轻的冲动,对我而言也早已过去了。

  也因为可以不在意,所以我并没有什么束手束脚,束缚自由的感慨,生活之于我,平平淡淡就是真,安安乐乐便是福,随遇而安,悠闲清性,淡看花开花落,回望云卷云舒,做自己当做的事,过自己应过的日子也就这般过了。

  而这一年,我在自家错落有致的小院里,过得悠哉娴静,外面朝堂之上则是风云变色,暗潮急涌的,康熙大帝抱恙在身,诸皇子争斗虽然没有摆在台面上,但也进入了白热化。

  关于之后雍正的继承帝位究竟是康熙亲传,还是篡改遗诏篡位,在历史上都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尚无定论,虽然我思及此事,心里也有些好奇,但完全没有要鞠躬尽瘁,验证事实的想法。

  不说我现在本就刚有点懂事的小孩一个,就说朝廷的那些事儿,能不参合也就别去参合的好,尤其是多方势力的纠葛之时,这种没有硝烟的战争,每一次被冤枉,当了替死鬼的难道还会少了么?

第三章

  在我四岁这年,发生了很多大大小小的事,先是康熙大帝的崩逝,然后在流言四起萧杀恐怖之中,雍正帝携遗诏即位了。

  可以说,雍正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是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但也是最有争议的皇帝之一,从他的登基到他的去世,都盛行着各种各样的传说。不管是政治手段还是各种制度的推行,都昭显了他是一位雷霆风行、严苛的统治者。

  而最重要的是,雍正皇帝的第一任皇后,也姓乌喇那拉氏,是在雍正元年,也就是我五岁这一年,封立的。这倒是让乌喇那拉氏整个家族上下都高兴莫名,不过,在我看来,这位乌喇那拉氏皇后,跟我们家那是隔了十万八千里,还拐了无数个弯的亲戚,那自然是远得不能再远了。

  不过,为了这事儿,阿玛和额娘倒是整日里喜上眉梢,也颇有些扬眉吐气的样子,连说话都好像硬着了许多。

  古代的这种沾亲带沽的事儿多了去,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典故在各朝各代发挥的可谓是淋漓尽致,平时里拿来当故事听听也算不错,如今这现实比起书上的晦涩倒也鲜活了许多,这些清朝的女子不比现代的女性,那么具有激情和理想,生活也没有现代这么有创新,些个闲富贵人,三姑六婆聚在一起也无非就是拉拉家常,聊聊八卦,那便是最大的兴致和乐趣,日子也就这样过了去了。

  在我学了两年的读写之后,这一年的课程还多加了一样,那就是画。说到中国古代传统的作画,即使是说上几天几夜,那也是说不完的。从笔墨纸砚到线条上色,从类型到特点,从画风到意境,随便说出一点来,都有颇多的辩议。而我随着心境,有时随便涂鸦几笔,有时也会细细的上色,可总的来说,我是比较偏好单纯的黑白,因为那种清润的淡雅,有着我最欣赏也最喜欢的古风古韵。

  对我来说,作画和写诗的时候,给我感觉一样的。那种心境的沉淀,和着恬静和闲适,好像进入了无限的时间和空间,慢慢的积累,深沉而厚重。

  而中国画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博大的文化渊源,讲究神似,更讲究意境,我享受的便是那种能让身心愉悦的过程和意境。前世的我,没有那种领悟,只是单纯的喜欢,所以并没有刻意制造机会去学,而后来确是没有精力和时间去学了,所以,最后只能欣赏和作诗来慰藉。

  而如今既然,现在颇为难得的赚来一生,眼下又有这个机会,不学作画,那便又会是一个遗憾了。而且,重生为清朝官眷的我,不用为讨生活而烦恼,别的不多,如今最不缺的反是时间,因此,对于作画,我学得很仔细,也很认真,要的,便是那种感觉。

  自打有了专门的先生以后,每当闲暇时分,我就会在自己的小后院里,筑在池边的八角凉亭里铺开一摊,慢慢的画着,静静的享受着,这种时候,时间的飞逝,都似乎已经感觉不到了。

  不管是何种画法,所有能描绘的事物间,我比较偏爱山水和植物类,比如梅与竹,又比如莲和叶,因为简单,却又能包含无限的意境,哪怕是一枝梅,一叶竹,一瓣莲,都仿佛可以蕴化无尽的温情。

  生在官宦之家的好处就是,很多东西都可以不去操心,就好像我现在使用的这一套大大小小,长长短短的画笔,虽说总的来讲都是毛笔,但每一步所要求的都有差异,所以光是笔,便是一大推。这是生在平常百姓家不能享有的福利,更别说对于墨纸砚的需求了。

  虽然我的这些并不是那种好到难得一见的极品或珍品,但是,阿玛给我所准备的却依然是难得的上品,而且一切准备得十分的齐全,就连教作画的先生都对这些东西仅是为一个初学画艺的五岁小娃所准备的,叹其奢侈浪费。

  放下手中的笔,我拿过丫鬟准备好的手绢,细细的吸取着画纸上多余的墨汁,对一副真正的国画来讲,画好之后,多余的墨汁有一部分会流动而沉淀,如果趁未干之时粘了取,那就会积淀成颜色厚重的斑点,破坏意境不说,首先视觉效果上就差了许多了。而用毛笔作画,墨汁的流动却又是不可避免的,而且古代这种用墨棒磨出来墨,无论品质再好,也容易沉淀造成浓淡不均了。

  这次是画的一副竹,记忆中看过的图面太多,但是感觉竹最简单和淑雅,尤其是整个画都只有两三根的错落而已,简单大方,毅然闲情,熟淡又典雅。当然,那是指画得好的,至于我这种练笔涂鸦的拙作,仅能看出描绘的事物就很不错了,那意境?可就非常人所能理解了,哎,以我这种水平,还有得学呢。

  正当我做完所有的工序,还没得及细细的看一眼这难登大雅之堂的涂鸦之时,旁边突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