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红楼大丫鬟 >

第19章

红楼大丫鬟-第19章

小说: 红楼大丫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抛掉平日里的温和友善,晴雯怒指着韩大嫂,厉声道:“你给我听好了,把你那张臭嘴给我老实闭上。别逼着我不顾干爹娘,跟你动起手来,坏了咱们两家的感情。你如今倚着文家的门,踩着文家的地,就别在文家的地盘,扯文家的闲话。我晴雯可不是大家闺秀,也谈不上小家碧玉,不讲究大度待人,最是有仇必报的。你若不让我有好日子过,那我也绝对不会让你有好日子过,你要是不信的话,大可以试试看。

    “竖起你的耳朵,给我听好了。往后你要是再说文家的闲话,若是我不知道,也就罢了,若是我知道了,定是会好好跟你算账的。村子里那些别有用心之人,也是一样的。若是我不知道,那是他们命好,若是让我知道了,谁家也别想过安生日子。真要是把我惹急了,就是身为一村之长的干爹来说和,也是一点儿用没有的。现在你可以滚回你家去了,那里是你的地盘,你就是说上一夜,也不会有人管你的。慢走、不送。”

    晴雯之举和她的一席话,不仅惊吓住了韩大嫂,更是让院子里的众人一震,都诧异的看着她,似是没有料到她也有如此泼辣的一面。

    只有金钏儿淡然自若的坐在那里,冷笑道:“大嫂子,不是我当弟妹的不敬你,只不过这不是谁的是非都议论得了的。晴雯的泼辣性子,先时在荣国府里,也是极有名的。大观园里一二百个伺候的人,无论是大丫鬟小丫头,还是老婆子小媳妇,可是无一人敢招惹她的。纵是我们这些好姐妹,与她说话之时,也都是存着小心的。你却不怕事儿大的找她不通快,今日挨了她的教训,已算是给你留了情面了。若换成先时,她就是打你一顿,也是谁家拦不住的。”

    韩大嫂此时从头到脚已是一身湿透,样子甚是凄惨。她活到如今二十多年,已是为人娘亲了,何曾受过这样的气呢?不禁一时愣在那里,好半晌没有反应过来。

    待回过神来,已被气得浑身打颤的韩大嫂,一脸怒意的指着晴雯,破口大骂道:“不要脸的下作小娼妇,你不守妇道,成日里抓尖要强,做下那些见不得人的事来。村子里乡亲们议论你,又不是我挑唆的,有本事你去找她们算账去,在这里冲我耍什么狠。竟敢不分长幼的教训起我来,你不是好欺负的,难道我是好欺的?看我今日不好好教训教训你,让你知道知道我的厉害。”

    话落,也顾不得脸面和体面,抬胳膊挽袖子的,就要向晴雯冲过去。

    站在一旁的韩老大见状,忙上前紧紧抱住韩大嫂,喝骂道:“你还作闹什么?你还有理了?要不是你在这里满嘴胡诌,皓然媳妇能这么生气吗?你快给我老实回家去反省,别在这里丢人现眼的。”

    说着,使出浑身的力气,捂了韩大嫂仍旧骂骂咧咧的嘴,强拉着她往文家大门走去,想快些把她领回韩家。

    待韩老大托着韩大嫂出了文家,晴雯方放下手中的空桶,转身走到韩老爹面前,正色道:“干爹,我今日叫你一声村长,文家这次的风波,还得劳烦村长大人帮衬着平息平息。这一村之长,就是村子里最大的官,总不能看着我们文家受冤屈,被那些有心之人非议。文家可是村子里的书香之家,相公又在书院里任着教书先生,若文家在村子里抬不起头来,那这书院的书也没法再教了。要真是闹得大了,我们文家为了躲避非议,也只得迁去别处讨生活了。”

    韩老爹严肃的保证道:“好闺女,你是我的干女儿,这自家闺女受人议论,别说我是一村之长,就光算着娘家人的身份,也没有坐视不管的道理。当年,是韩家祖上去请了文家祖上进村,咱们村子里才有了自家的教书先生,如今文家遭人非议,韩家自是责任在身的。好闺女,这事儿只管交给我去料理,你和皓然尽管安心过日子,干爹不会让你们白受了委屈。”

    文皓然走上前来,牵起晴雯的手,温和的笑对韩老爹道:“那文家这事儿就托付给村长了,只是也不必太过忧心。韩大嫂有句话说得好,这嘴是长在别人身上的,我们文家管不了,村长也是管不了的。若他们当真要议论,也随着他们说去吧。只要我们心里无愧,这日子自然过得下去,也自然过得安稳和乐。”

    韩老爹笑着轻拍了文皓然的肩膀两下,眼里满是欣慰、赞赏之色。文皓然的豁达,一直是韩老爹对他最喜之处。在他看来,文皓然的出色,足可以担任悠然村的村长之职。待他年岁大了,有心无力了,就可安心的将悠然村交给文皓然。他相信,在文皓然的带领下,悠然村的未来,会越来越好。

    韩老娘此时也被韩大嫂气得头晕眼花,见文李氏已被气得红了眼眶,心里又是愧疚又是羞恼。拉着文李氏的手,颤声安抚道:“老大家的向来就是这样着三不着两的,心里没有成算,嘴上没有把门的。没想到今日竟糊涂得说了这些该死的浑话,你可万万不要去理会她,若是气伤了身子,可就不好了。我此时也羞愧得不知道如何说好,只能厚着这张老脸,请你看在咱们两家多年的情份上,不要因为她的糊涂,而远了我们韩家。等我回去了,定好好教训她一顿,给你和皓然、皓然媳妇出气。”

    文李氏虽然被韩大嫂气得不行,却也不愿意因为她,而与韩家伤了和气。且不说韩家这么多年来对文家照顾周全,就是为了不让文雪霜嫁进韩家后,在那里委屈着过日子,也不能远了韩家。

    这心里想明白了,文李氏心里的气也就消了不少,轻拍着韩老娘的手,笑道:“大嫂子尽管放心,我虽然年岁大了,却还不至于糊涂。这么多年来,我们家可是一直深受着大哥和大嫂子的照顾,若是没有大哥和大嫂子帮衬着,我们这一大家子早就过不下去了。再者说,咱们两家如今可是亲家,往后我们家霜丫头嫁过去了,还要劳烦大嫂子多照顾些,该说就说、该管就管,只不要嫌弃她粗笨就好了。”

    李老娘在旁见状,走上前来,笑劝道:“这事儿也说开了,这话也说完了,就别在客气来客气去的了,倒显得疏远起来了。这眼看着天就要黑了,咱们别站在院子里吹风,你们男人赶紧进屋子里去坐着说话,我们娘们儿去收拾晚饭。晚上,咱们三家聚在一处用饭,买上几坛子好酒、炒上几道好菜,咱们好好乐呵乐呵。别让那些烦心的糟心事儿,搅得咱们这大好的日子都过不安生。”

    文皓杰和韩老二、韩老三见状,忙劝着韩老爹、李老爹和文皓然进了主屋,又让文皓威哄着文皓武回屋子里玩,不要出外面去疯闹。

    金钏儿和文雪霜也拉着晴雯,好说歹说的哄劝了一番,直到见她露出了笑意,方安下心来。

    文李氏笑着让金钏儿陪晴雯回屋子去说体己话,叫文雪露去后院的菜园子里摘些菜来,又命文雪霜去厨房煮茶、洗果子、装点心,送进主屋去给男人们吃喝,然后拉着韩老娘和李老娘进了厨房,预备好好收拾两桌丰盛的饭菜。

    次日,文家人如往常一般,照旧过着文家的日子。文李氏带着文雪霜、文雪露,下地里去帮衬文皓杰干农活儿。文皓然带着文皓威去书院,还特意让他不要再与那些议论闲言的学生们动气。晴雯则在厨房里忙着“文家卤味”的腌制,对赚银钱可是第一大事儿。

    在晴雯看来,那些有心之人越是不让文家过安生日子,文家越要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的。全家和美、银钱满进,让那些坏心之人日夜红着眼,才能解她心头之气。

 第二十五章 皓威前程

    十月的金秋时节,悠然村的村民们都忙碌着各家地里的农活儿,每日里披星戴月的,赶着进行一年之中最后的努力,以期在不久之后的收获时节里,能收获到丰硕的成果。

    韩老爹身为悠然村的一村之长,可说是村子里最忙碌的人。不仅要忙着自家的农活儿,还连着三个晚上,在自家里摆了酒席,请了村子里好几家的老爷们儿喝酒、谈心。

    于是,连着三个晚上,那些受村长之邀的老爷们儿,在回到家里后,都气愤羞恼的进行了训妻大战。让那些平日里不务正事儿,只知道走东串西,到处乱嚼舌根的农妇们,管好自己没有上锁的嘴,不要再闲言碎语的破坏悠然村的和谐生活。

    这日,晴雯跟着文皓杰进京城里,去给李家茶饭铺子和百味斋送货,顺便与百味斋签下明年全年的供货合同。

    自“文家卤味”进了百味斋出售,百味斋的生意可说是又上了一层,陈老板和老板娘陈王氏喜得合不拢嘴。京城里许久的酒楼见状,都纷纷前往李家茶饭铺子,想让李大哥和李大嫂引见,与晴雯商谈合作之事。

    在商言商,陈老板自然是不愿意多一位敌手的。故虽然签到十二月末的三个月短期合同,只不过才过了半个月,陈老板还是亲自坐马车去了悠然村。一是与晴雯商谈明年的供货合同一事,还主动提了高价和货量,为的是确保明年的合作。二是想让晴雯不要再与别家酒楼合作,保全自家的生意红红火火的。

    “物以稀为贵”的道理,晴雯也是知道的。

    况且,陈老板是最先赏识她手艺的,又主动提出来把续约的合同由半年改成一年,又主动提高了进货价从一两五文钱改为了与李家茶饭铺子一样的一两六文钱,更是主动的把一个月六百斤的进货量改为了一个月八百斤。

    故晴雯也就不再多想其它,与文皓然商议过后,决定按陈老板的意思,除了李家茶饭铺子之外,只与百味斋一家酒楼合作。

    晴雯到了百味斋后,就被迎进了百味斋的后院,由小丫头请进了主屋,见到了陈王氏。

    陈王氏热情的招呼晴雯在大座榻上坐下,又命丫鬟们摆上香茶、果点,拉着晴雯的手,笑道:“文弟妹可真真是讲情意的,如今只与我们一家酒楼合作,可真是帮着我们家赚了口饭吃。往后文弟妹若有难处,只管来找嫂子,嫂子就是赴汤蹈火,也要帮着文弟妹解决难处。”

    晴雯客气的笑道:“陈嫂子快别这么说,当初若不是陈老板和陈嫂子赏识,这‘文家卤味’也不可能这么快就在京城里红火起来。我虽然是无知妇人,却也明白知恩图报的道理,陈老板和陈嫂子如此赏识我的手艺,我自然不能因利忘义,辜负了陈老板和陈嫂子的赏识之恩。”

    二人正亲热的客套着,就见丫鬟进来回道:“太太,老爷派人进来说墨竹书院的招生告示出来了,让太太快些派管事的带着大爷和二爷,去墨竹书院看告示和报名参考。”

    陈王氏一听,双眼一亮,喜滋滋的吩咐道:“快,快,快去把这消息告诉他们兄弟,让他们赶紧跟着管事去看告示。你再去嘱咐跟去的管事一声,去之前到前面账房去支些银子,这报名参考可是要交报名银的。墨竹书院这样知名的高等书院,报名的银子定是不会低的,我估摸着怎么也得一二两的银子呢。”

    那丫鬟忙干脆的答应一声,出去传陈王氏的话了。

    晴雯疑惑的问道:“陈嫂子,这墨竹书院就是京城里最大的那家私家书院吧?听人说每届科举,那书院里都会出许多的进士,如今朝中不少的官员,都是那家书院出来的。”

    陈王氏点头笑道:“就是那家书院,因为是京城里最大的私家书院,所以招生是不挑学生出身的,只要能考过招生考试就成。这不,我们家老爷就盼着家里能出个进士,也好光耀光耀门楣。所以盼着我那两个不争气的儿子,能考进墨竹书院去,好在科举时能考个好成绩。”

    晴雯了然的点了点头,还送上了几句吉言,意思是陈家两位公子定能考进书院去念书的。

    这科举有出身一说,晴雯是知道的。只是在这个架空红楼的年代,因为今上求才若渴,所以降低了科举的条件。只要是有才之士,又有忠心为国之愿,无论出身如何,只要不是奴籍或是罪身,都可以参考科举。

    而墨竹书院的事儿,晴雯先时在荣国府里伏侍贾宝玉时,就常听贾宝玉和贾兰提起。说这家私家书院与别家不同,对学生的管理比官家书院还要严格,考试的试题也要比官家书院难上许多。而且,这家书院里的教书先生也都颇有才情,只为真心教书育才,对名利无心无求。

    正巧这阵子,晴雯一直在为文皓威念书一事而发愁。过了年,文皓威就十一岁了,总是窝在村子里的书院,也非长久之计。在她看来,文皓威在学业上颇为用功,很是能吃苦的,若是他真心想要求取功名,还是送他进城里的书院,才是一条光明正路。

    只是苦于她对京城书院并不了解,所以一直不知道应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