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铿锵种田记事A >

第10章

铿锵种田记事A-第10章

小说: 铿锵种田记事A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凉菜切了杜安熬得皮冻:猪皮洗的干干净净,切碎了加水去熬,等猪皮差不多熬化了,端下锅来冷却,就成了比较透明的皮冻,吃的时候切好了淋上点蒜酱什么的,微微有些弹性,爽口并不油腻。杜安怕都是肉菜,又拿嫩白菜心切丝,加了盐、醋等物略拌了拌,可以解腻。
  
  一顿年夜饭吃得十分尽兴,四个大人都稍稍喝了点酒,连谨儿也有一碗蜂蜜水可以与人碰杯,显得十分高兴。特意买的蜡烛摇曳着温暖的光,照着几个人的笑脸。一年的辛苦在今天都可以得到慰藉,过了这几天,又为着下一个年头努力,日子总是越过越好,越过越有滋味。
  
  吃过年夜饭,几人团团围坐在炕上,中间摆上炒好的瓜子、花生、栗子、榛子、松子、蜜饯等物,火盆上烧着开水泡好了茶,正经八百的开始守夜,说说村里的趣事,逗逗格外高兴的谨儿,讲讲当地的传说故事,谈谈来年的耕种打算??????谨儿坚持不住睡了,几个大人一定要坚持到半夜放鞭炮接神,还要在院子里点上一堆篝火,寓意来年红红火火。再煮上些素饺子吃,三十儿才算过完,只是,年三十儿的饺子不叫饺子,叫元宝,多吃几个,来年才多赚几个。
  
  到了子时,村里几乎同时响起了鞭炮声,各家院子里赶前赶后的点起篝火来。赵八去院子里放鞭炮点篝火,杜安去厨房煮了饺子,方胜就拿了碗筷来摆好,而杜仲平忙着把谨儿叫起来。一时众人聚到桌前吃了饺子,谨儿在杜仲平的吩咐下,给在座的都拜了年,说了早教好的吉祥话,就得了几人的红包。四个大人也都相互拜了年,早都熬不住,各自回去睡了,明日还要早起去村里各家去拜年呢。
  
  ——————————————————————————————————————————
  初一起了个早,杜家三口从里到外、从上到下都换了新的,杜仲平赶紧的把地扫了,又拿出盘子装了瓜子、花生、糖块的,等着一会儿有来拜年的人好吃。杜安就把饺子煮了,赶着吃完收拾利索。
  
  不着紧不行,庄户人家都起得早,特别是小孩子们,一会儿呼呼啦啦来拜年,被人堵被窝里就成笑话了,大人也就笑话两句过去了,小孩儿嘴里没个把门的,能嚷嚷的全村都知道。 
  
  果然,没一会儿,大柱二柱就来拜年了,恭恭敬敬的给杜安杜仲平行了礼,二人就拿出准备好的红包来,其实就是红纸包些铜板,对小孩儿来说,也算发了笔小财了,当然,最大的可能还是在手里拿一会儿,回去就被大人充公了。
  
  俩小孩儿不肯多待一会儿,还要去别人家拜年,杜仲平也不多留,只是把花生啊、糖块啊给他们一人抓了一大把,又嘱咐常来找谨儿玩儿。
  
  陆陆续续来了几拨人,杜安杜仲平估摸着差不多了,就给谨儿穿上厚衣服,会齐了赵八方胜往里正家去拜年。
  
  里正家果然十分热闹,里正坐屋里跟来拜年的人说话,王嫂子进进出出的忙着倒水,拿瓜子什么的招待客人。大柱二柱已经走了一圈儿回来了,屋里人多,王嫂子嫌他们碍事,拍拍二柱屁股给他俩撵到院里玩儿去。是以几个人一进院门就看见了,二柱扯着嗓子喊:“娘,赵八叔他们来了。”
  
  里头就有人迎出来,几人忙进屋,众人好一番见礼,谨儿把杜仲平和杜安教的几句吉祥话翻来覆去说了几遍,收获了好几个红包。
  
  众人坐下说话,谨儿赖在杜仲平怀里不肯下地,人多,他有点怕生。过一会儿,就见门开了条缝儿,露出二柱半个脑袋,招呼谨儿:“来,出来玩儿。”
  
  谨儿有些意动,抬头看杜仲平。杜仲平就把他放地上,给了他一个小包,让他出去和二柱玩儿。
  
  谨儿今天穿了大毛的衣服,只是身量矮小,圆滚滚的一团。到了外头,谨儿就将个小包递给二柱,二柱打开一看,是一挂小鞭,极是高兴:“给我啊?你不玩儿?”
  
  谨儿推了推:“给你。”二柱更加觉得谨儿真是太好了,他家放鞭炮都是大柱拿了根香去点,根本轮不着他。
  
  原来,年前杜家两口带着谨儿去集市上买东西,看见有小孩儿缠着大人买小鞭,谨儿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只是红彤彤的好看,也跟着要。
  
  杜仲平是个惯孩子的,觉得男孩子嘛,喜欢炮竹也没什么,就给他买了,杜安虽然觉得他小,放不了,可是买回去大人放了也不浪费,也没反对。结果,杜安回去拆了两个给他示范一下,他就说什么也不碰一下了。
  
  大柱过了年就十一了,自然不会和两个小的抢鞭炮玩儿,只是现在家里有人,若是弄出响动惊得家里鸡飞狗跳的,等人走了非得挨顿揍不可,故此对于二柱要求点根香立刻就放几个的要求不予理会,只是答应把鞭炮全给他,自己一个不要,只是要等晚上没人了才能放。
  
  二柱想了一回,答应了。因为收了谨儿的礼,二柱就想着也要给谨儿点什么才好,想来想去,领着谨儿去他家鸡窝。
  
  里正家平日里都是二柱拣鸡蛋,今天起来吃了饭就出去拜年,还没捡过,二柱决定把今天拣鸡蛋的权利让给谨儿,算是回礼好了。
  
  谨儿果然感兴趣,他从来没捡过鸡蛋,只吃过熟的。只是对着空地上来来回回走着的鸡,不敢下手,特别是那只公鸡,昂着头,不时用爪子抓抓地,很是吓人,每次他往鸡窝的方向一走,那鸡就盯着他,他就不敢动了。
  
  最后,没办法,大柱拿着跟棍子把鸡撵一边去,二柱在旁边打着掩护,陪着他到鸡窝前。鸡窝里有三四个蛋,谨儿想了想,撩起衣襟兜着,把鸡蛋一个一个放进去,小颠着跟着二柱把鸡蛋放到王嫂子平日放鸡蛋的地方,连衣服上粘了几根鸡毛也顾不得了。
  
  大柱等着两个小的走远了才把鸡放出来,几步撵上去照看着。杜家谨儿看着就比较金贵,再说杜叔叔平日里对自己兄弟俩很好,虽说自己这么大了还被当成孩子一样看待,而且杜叔叔不比自己大几岁,有时候真是让自己有点儿不好意思,但是自己还是很喜欢的,如今在自家院子里自然要把谨儿照看好了。
  
  屋里的大人们说了会儿话就先后告辞了。都是昨天晚上熬了一宿的,赶早出来拜了年,回去还能补一觉。
  
  回去的路上,谨儿抱着杜仲平的脖子,把他如何拣鸡蛋,大柱如何把鸡都撵走了,二柱在家天天都有鸡蛋捡等话翻来覆去的说了好几遍,末了求着杜仲平在家里也养几只鸡,让他天天也有鸡蛋捡。
  
  杜仲平嘴上敷衍着,只说冬天没地方买鸡仔,等遇见了再说。心里却暗暗下了决心,坚决不能答应在家里养鸡,不说天天早上扰人清梦,就是在家里抬脚就有可能踩上鸡粪就让人受不了。
  
  回到家,几人各自回屋补觉。
  
  原本明日初二,娶了亲的人家要回娘家,甚至有些离得远的今儿就得动身,只是家里几条光棍倒用不上考虑这个。偏年前有人给赵八带了口信,营里几个兄弟轮休,初二来看他,找他喝酒,赵八方胜自己手艺不怎么样,就求了杜安明日帮忙,也好引见给兄弟们认识,将来有什么事也方便些。
  

第十二章 。。。 
 
 
  第二日,太阳爬到正当中之前,来了六七个骑马的军士,其中就有上次守城门的那个。
  
  赵八早就等得不耐烦了,远远听见马蹄声就迎了出去,不一会儿就带着几人牵着马进了院子,几人边走边说笑边打打闹闹的开着玩笑,先把骑来的马拴好,才推让着进了屋。
  
  杜家三口今天一大早就被赵八给闹起来了,特别是对杜安,恨不得一时让他就把饭菜都弄好了。
  
  好在年前已经准备了好些现成的,有些上锅一蒸就是,有些已经收拾好了,到时或炒或煎或煮,并不费大功夫。杜安一早起来就把些费工夫的菜提前做了,剩下的等人进门再开做都来得及。
  
  杜安想着当兵的多是能吃的,主食就是肉馅儿的饺子,什么时候吃什么时候煮,十分方便,实在不够还有些蒸好的馒头,热一回也快。
  
  菜也都是些肉菜,本来还有条鱼,可是赵八说他的那些弟兄们只怕没那耐心挑刺,只要有大块的肉大碗的酒,想来没人能挑理。
  
  杜安想想拿了年前炸好的肉方做了扣肉,酱了大块的骨头,还闷了一大盆的羊肉。又提前做了挑着好排骨炖的骨头汤,又下了切得细细的酸菜丝,里头煮了大块的五花肉,还有几块特别肥的也煮了进去,到时切了做白肉吃。
  
  几个菜个数不多,分量却是十足,想来实惠的很。
  
  这几人进了屋,先与方胜厮见了一回,赵八就将杜家三口介绍给他们认识,互相见过礼,其中一个就道:“就是上回跟你一起进城的邻居?原来是个读书人,怨不得讲究些。”
  
  杜仲平知道这些当兵的对读书人总有些不待见,就道:“人都说百无一用是书生,不过是没有各位的身强体壮,又有个孩子跟着,少不得要小心些。以后还少不了各位照应些。”
  
  就有一个显得老成些的人道:“我这兄弟不会说话,莫要恼他。既是我赵八兄弟的朋友,还用说什么照应不照应的话,有事只打个招呼,必没有二话的。只是说不得就有我们兄弟麻烦杜先生的时候,还要请多多赐教才是。”
  
  杜仲平原本只是客气一下,倒没想到这人这样客气,且后面一句有些没头没脑的,看看赵八方胜,好像也是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只好与那人客气几句。
  
  杜安与这些人见面互相行了礼后就紧着去厨下忙和了,方胜略说两句话也去帮忙。
  
  谨儿见了这些人,因他们身上很有些彪悍的气息,不由得有些怕,只一步不离缠着杜仲平。偏这几个好容易见着个小孩子,老想着逗两下,谨儿就只将头埋在杜仲平怀里,死活不抬起来,只将屁股对着众人。
  
  因是大过年的,见着小孩子少不得就要给几个压岁钱,只是几人身上掏出来都是些碎银,杜仲平与这些人没什么来往,就坚持不肯收,只说礼重了,要折了孩子的福气。几人也不好勉强,也就罢了。
  
  不一时,就摆上一桌子的酒菜,年前打的烧酒也放热水里烫了。众人团团围坐,杜家二人也陪着上了桌。想来这些人与赵八交情极好,也是一上午赶路实在是饿了,也不多客气,很有些狼吞虎咽的意思。
  
  杜家二人稍微陪了两杯,便告辞回去了。一看就知道,这好久不见的朋友必会有好多话说,他们两个外人在不免有些不便,这点眼色他们还是有的。
  
  到了下午,杜家三口正围坐在炕上吃着零嘴,两个大的正拿着花生仁教谨儿数数玩儿呢,方胜就过来了。
  
  杜仲平就问:“胜哥怎么不陪着了,可是有什么事要帮忙的?”
  
  方胜自找了地方坐下,道:“没事。只是我当兵时不合他们在一块儿,我陪着意思意思就过来,好让他们自在说话去。只是说不得我晚上要借住在你这了,那边恐怕住不下。”
  
  杜仲平就道:“你住就是了。”一边就招呼他上炕坐着暖和些。
  
  方胜依言上炕挨着杜仲平坐着,不禁道:“果然还是你家屋里热乎。”
  
  杜仲平奇道:“都是一样的屋子,你家只是炕上凉一些罢了,你要嫌冷,多烧一把火就是了,又不少柴火?”
  
  方胜答道:“虽说不少柴火,可是你赵八哥火力旺些,我还觉着有点凉呢,他就觉着热了。要只是如此也就罢了,大不了让他少穿点,只是冬天要是热了,到了开春的时候他就满嘴的起泡,少不得我穿的多些,将就将就他吧。”
  
  杜安一直跟谨儿玩儿呢,听得方胜的话,就道:“可是呢,冬天里睡热炕极是舒服的,原来还有这一说?可是提醒了我了,等开春的时候定要做些清凉下火的饭食才是。只是炕却不敢凉了,我们两个大人倒不怕,只怕谨儿着凉就不好了。”
  
  几人就不免说些开春时有哪些下火的野菜可以吃吃,又要如何做才下的口。又转到自家院子里要种些什么菜之类的,南北方的菜有些不同,说起来不免比较了一番,杜仲平就道不如倒是都种些试试,他们一路来时倒是买了不少种子,反正院子大,倒没什么种不开的。
  
  话题转来转去就转到了春耕上,方胜就道:“刚才饭桌上说起来,说是上头让种什么土豆的,开春就把种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