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玄幻电子书 > 林家子 >

第86章

林家子-第86章

小说: 林家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足失礼,江南许多文士在家中时爱用,进门时便脱在廊下。

    此刻成三子便正半蹲在地上侍候林楠脱木屐,李资在一旁搀着防他跌倒,而奉命去迎人的李旭的伴当却束手站在一边。

    那三个人都表现的自然之极,李资一手扶着林楠的肩膀,一手托着他的胳膊,林楠脸上也不见半点惶恐,含笑低头配合着成三子将脚抽出来,才向李旭告罪行礼。

    还未躬□去,便被李旭抢上前搀住,笑道:“快快免了,本是不速之客前来叨扰,再这么客气,更让本王过意不去了。”

    又道:“阿楠这么晚过来,可是有什么事儿?来,先进来再说。”

    这番话,说的亲热又诚恳,若是换了旁人见了,说不得要感激涕零,林楠却觉得有些反胃。诸位皇子中,李旭算是同他走的较近的一个,见面会亲热的唤他阿楠,时常让冯紫英和卫若兰送些小礼物到他府上来,也会因一些事,寻他“出谋划策”,但是林楠从一开始就对李旭没什么好感。不仅因为在京城伤腿之时,李旭曾暗地算计了他一把,更因为这个人太假。

    他不是崇扬‘士为知己者死’古人,他是现实到了极点的现代人,这种典型的礼贤下士的做派在他面前并不好使。

    毫无疑问李旭是想拉拢他的,可是拉拢的同时,却又没忘记端着身份,这样的姿势最让他反感。

    林楠不自觉的拿他同李资相比,譬如见客,李旭已经得了通报,知道人就在门外,于是遣了身边得力的手下亲自来迎,待人进门后,再露出万般的热情亲切,而李资却是自个儿察觉了动静,一推门便出来了。又譬如行礼,李旭是等着,在人弯下腰或者即将弯腰的时候急急上前搀着,显出万分的诚意,而李资却随意的一摆手,仿佛不耐烦似得将这些东西都免了。

    相比起来,应该是李旭更高明吧,既显出了皇子的气派,又让对方觉得自己受了极大的重视尊重。但是他却更喜欢李资的态度,却不知……他是只对自己这样,还是一贯如此?

    不由又自嘲一笑,怎的就想到这上面去了呢?

    口中则含笑道了谢,随李旭进门。

    李旭却看着同林楠一起进门的李资,脸色又是一沉。

    身为皇子,再也没有人比他们更清楚林家在李熙心目中的分量,若能得林家支持,无疑是为自己添了偌大一块筹码,可是林家的人,就是那么不识抬举。他拿了林如海的把柄,巴巴的跑来,差点直说自己愿意帮他摆平此事了,可林如海还是一副老神在在的样子,跟朝上那个眼花耳背、白占着地方等致仕的老大人一样,什么话都只听的见、听得懂自己想听的那句。

    好容易等林楠自动送上门来,想也知道是为了林如海之事,难得有人愿意接招,正卯足了劲儿的等着,谁知李资出门这一迎,让他准备好的热络瞬间变的可笑起来,只得咬牙也出了门,却已是棋差一招。

    幸好这些细节影响并不大,但李资此刻跟着进门是什么意思?他方才只请了林楠,李资只要不是傻子就该知道他的意思,却偏偏故意凑上来,这是刻意要坏他的好事?要知道只要他在场,便是他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说,李旭也有许多话不便说,有许多手段不好使。

    再怎么不情愿,李旭面上依旧带了笑,招呼二人坐下,吩咐人上茶,坐定了还未开口,便听林楠道:“方才听下人提起,说二殿下冒雨上山,是为了查案来的,学生心中颇为惶恐,是以冒昧打扰,望殿下勿怪。”

    李旭听到惶恐二字,微微一笑,说了句“好说”,故意先沉默片刻,才要开口说话,却听林楠叹了口气,又道:“家父身为朝廷命官,朝中出了大案,本当竭力襄助。只是自先母过世之后,家父哀思过重,一直缠绵于病榻之上,深居简出,于外事并不关心。殿下若要寻家父探问,只怕会无功而返,倒是学生离开扬州不久,且在本地也有几分人脉,若是殿下不怕学生泄了机密,学生倒愿助殿下一臂之力。”

    李旭为之气结:这还不知道什么事儿呢,便撇的一干二净了!

    林如海一直缠绵病榻?那去年将扬州闹得天翻地覆的人,难道是别人不成?

    口中却温声道:“我也知道林大人身体不适,只是兹事体大,连父皇都龙颜震怒,严令彻查,本王也是领了军令状出京的,查到现在,却只有林大人一条线索。本王也怕其中有什么误会,令好人受屈,恶人逍遥,这才不嫌冒昧跑上一遭,只是……”

    摇头苦笑,似有不便言明之事。

    林楠却知道林如海的性子,并不为他话中隐隐的威胁所动,面露苦笑道:“殿下若要在父亲身上找线索,只怕要失望的。父亲已经病了数月,近日因我和妹妹回府才略略有了些起色,外面的事又如何能知晓?恐帮不上殿下什么忙。”

    又道:“殿下恕罪,学生先前不知道兹事体大,居然冒昧打探,实是学生的不是。如今天色已晚,学生不敢再打扰殿下休息,这便告退。在此预祝殿下早日破此大案,为陛下分忧。”他算是看出来了,李旭不是来查案的,是来市恩来了。

    他还当真有什么大不了的案子牵扯到他爹呢,原来竟是如此,难怪他爹不放在心上。

    像这种可以拿来市恩的把柄,向来是听起来事儿挺大,却又有法子撇的清的,既然是能撇的清的,以林如海手段,又何须劳烦旁人?若是李旭态度好些,林如海或许会懒得麻烦,领了他的人情,但是看李旭这般拿乔,林如海会理他才怪。

    林楠心里对李旭更看轻了两分,这位皇子显见得将拉拢人心看的比差事本身还重要,并不是个能顾全大局的。不过他自己也是个自私自利的性子,自不会因为这个发表什么意见,当即起身告辞。

    既林如海懒得理李旭这一套,林楠自也不肯照单全收,既知道了大概是怎么回事了,过两天去问他爹行了。

    见林楠当真要走,李旭愕然,他只当林楠此番夜里冒雨前来,应是忧心忡忡,心急如焚,才故意多绕几个圈子,谁想林楠竟说不到两句话就要走。倒真像他过来就是为了帮李旭破案,发现插不上手立马就走似得。

    李资有些好笑,李旭是玩恩威并济的把戏玩惯了,却不知林家的人向来不吃这一套,不怕威胁,最厌妥协,同他们玩这些心眼子,倒不如直接告诉他们——“我帮你解决后患,你以后跟着我得了”,说不得他们还会慎重考虑一番。

    一抬眼却收到李旭递来的眼神,顺势拦下林楠,道:“我也是刚从二哥口中得知详情,事关重大,你也莫怪二哥心急。”

    又道:“半月前,运河上失踪了一艘运货的官船,二哥奉命下来查案,于前日终于寻到船只沉没之处,连着沉船打捞出来的,却还有一些尸体,身上都有刀伤剑痕。里面除了官差,还有就是漕帮的人。二哥审了这些人的亲眷朋友,得的口供却都说……”李资看了林楠一眼,话未说完,但意思已经很清楚了。

    林楠啊了一声,居然是官船被劫!太平盛世,竟出了这等事,也难怪李熙会震怒。

    这个时代不比交通信息都四通八达的现代,有些山匪水寇盘踞是难免的。但是如今到底是太平昌盛之年,国力充沛,军容齐整,这些人万不敢太过嚣张,以免引来大军围剿。劫官船这等事,大昌已经几十年未曾有过了。

    事情蹊跷之处便在,官船被劫的地方居然在运河,更不可思议的事,劫船的居然是漕帮。

    谁不知漕帮现下听谁的?他爹一句话,整个漕帮就没人敢走一粒米的私活,李旭去审漕帮,最后线索指向谁可想而知。

    只是话嘛,正反都能说,林楠冷哼一声,道:“原来是漕帮的人!这便难怪了,这些人向来无法无天惯了,父亲早便想将他们除之而后快,只可惜心有余而力不足。二位殿下有所不知,这些漕帮的人委实过分,他们原是一堆码头上扛包的苦哈哈们聚集起来,以防被地痞流氓欺辱的,听说早先的时候颇有几分义气,可是现如今人多势大,也就变了质了。他们自己便是苦哈哈出身的,现如今却连码头上人家挣的几文血汗钱也要抽头——这倒让人奇了怪了,码头是官府建的,百姓是我大昌的百姓,怎的轮到他漕帮抽起税来?听说若有不懂规矩的私自上码头揽活,轻的便是一顿好打,重的断胳膊断腿,若是还不识趣,直接在夜里灌醉了朝河里一扔……不想他们的胆子是越来越大了,竟然连官船都敢劫了!真是大逆不道!看来先前父亲砍的人头还是太少!殿下可千万别姑息了他们,最好将这所谓的漕帮连根拔起,好让他们知道,这天下到底是谁家的天下!”

    看着林楠义愤填膺的模样,李旭有些无语。

    没有问一句细节,没去找一个破绽,没替漕帮的人说一句蹊跷,没给林如海喊一句冤枉,只是说了一个事实:林如海对漕帮是深恶痛绝的!

    此事哪怕就真的是林如海做的,他也不可能亲自动手,李旭能拿到的最多不过是几份口供罢了。林楠此言一出,便是有再多的口供,外加人证物证,也都成了栽赃陷害,连怀疑的人都没多少——毕竟当初林如海可是实打实的砍了漕帮上百颗人头。

    事情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李旭有些茫然了,他来更多是为了示好,是为了告诉林家,看吧,这么大的漏子,我都愿意替你们兜着,你们不跟我还能跟谁?可是事情到了现在,却像完全变了个味道。

    这两个竟都全然不关心到底发生了什么,不关心他手里捏着的,是些什么东西,不关心自己摊上的到底是多大的事。

    一个满不在乎,仿佛完全听不懂他的画外之音的林如海,一个一开口就将事情全然撇开的林楠。难道他们就没有想过,便是他们能舌绽莲花,这些东西若给有心人利用,也足够让他们林家家破人亡吗?他们难道就没想到,此事只有他出手,才能将此事处理的干净利落,不留半点隐患吗?

    他们若不是真傻,就是笃定了他手里的东西威胁不了他们,只听林楠之前那番话,也知道答案是后者。

    又不着边际的聊了几句,李旭带着笑着送林楠和李资出去,看着两人的背影从他的视线消失,脸上的笑容渐渐淡去。

    从人赔笑上前,道:“殿下,依小的……哎哟!”

    清脆响亮的声音,却是挨了李旭狠狠一耳光,从人慌得连忙跪下,血水从嘴角溢出来也不敢擦。

    李旭恨声骂道:“没用的奴才,连让你迎个客都做不好,爷白养着你做什么?你以为你是什么东西,在他的面前也敢拿乔?他腿脚不便的时候,父皇和王公公都一左一右的扶着,你个狗才,竟比父皇还要金贵些不成?”

    那从人即便心中腹诽,面上半点也不敢露,唯唯称是,李旭骂着从人,心中却也渐渐明白过来自己失误在了何处。

    在京城时,林楠与各位皇子都保持距离,唯有他,借着冯紫英和卫若兰两个的关系,同林楠一直没有断了往来。

    李旭的母妃颖妃在宫中这么多年,从未吃过什么亏,岂是全无心计的人?李熙铁律刚下的时候,她一时心情激荡,失了分寸,但被林楠点醒之后,自有其行事法度,何须一个毛头小子处处指手画脚?可李旭却偏要借着冯紫英和卫若兰两个是林楠至交的身份,让林楠一次次为他“出谋献策”。

    这也是颖妃往日教他的一些小手段:对于尚未收伏的人,先吩咐他做些无关紧要的小事,让他习惯了服从你的命令,他替你想的多了,做的多了,不自觉就会偏了立场,等到契机来临,再收服起来,便水到渠成。

    当初颖妃便是用了这样的手段,将皇后派在她身边的钉子,一个个变成了瞎子聋子。

    李旭本以为这次是天赐良机,让他顺理成章的来收回林楠这颗早就布下的棋子,却不想事与愿违……这才醒悟,自己似乎一直小看了林楠,小看了林如海。

    也许是因为那少年模样太过精致,也许是因为那少年才气太过惊艳,他总以为这样的人儿,绝不会是诡异多智的。每次冯紫英两个将林楠献的策带回来,他总是有些好笑:不过是些班门弄斧的小计罢了,偏要故作神秘,什么“时机未至”,什么“顺其自然”,却也不想想,就这些东西,在宫里打滚了一辈子的人还需要他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