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玄幻电子书 > 一朝穿成伴读 >

第3章

一朝穿成伴读-第3章

小说: 一朝穿成伴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果然,祖父说的没错,韩嫣和韩府无论到什么时候都是打断了骨头连着筋。”韩嫣讽刺一笑,说直白点就是互相利用的关系罢了,我给胶东王做伴读是为了韩家以后的荣耀,而自己在宫里被王娡客气对待则是因为王娡急需韩嫣背后的世家势力,这就算是互惠互利,合作愉快!

    “你在干什么呢?”一记颇为嘹亮清脆的声音从大门传了过来,韩嫣敛去了跟自己年龄不符的表情,换上了符合几岁孩童的浅笑,转过身去微微躬身:“胶东王殿下。”来人正是无聊的刘彘。

    只见刘彘走过来看了看韩嫣笑着道:“果然父皇不会骗我,你确实长得很漂亮嘛,就是这个规规矩矩的当真无趣的很。”

    “殿下礼不可废。”韩嫣微微一笑,无懈可击的笑容加上完美无瑕的长相,刘彘只好恹恹的扁扁嘴,后又眼睛转了转走到韩嫣眼前问:“你最近在读什么书啊?明天我们可就要一起上课了,你可别什么都不会让太子哥哥看我的笑话。”

    “殿下放心,韩嫣断不会给殿下拖后腿就是。”别说《四书》《五经》了,作为一个看过《史记》《后汉书》《二十四史》甚至看过《百家讲坛》的现代人,只要不是考默写,一般的提问他还是有信心糊弄过去的!

    刘彘不可置否的看着一脸自信的韩嫣,心有戚戚焉的提醒他:“窦婴先生可是很严厉的!”

    韩嫣闻言不屑的在内心笑了笑,自认为上了十多年学的韩嫣什么类型的老师没见过?窦婴那个因为太子被废就不顾一切的一气之下跑去隐居的老头儿最多算是个固执的历史老师,说实话,整个大汉朝他也就只把事关他生死的几个人放在了眼里罢了。

    当然,还是那句话,两千年的文化鸿沟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填的满的,第一天上课韩嫣就遭到了前一天因为轻视了这个能文能武的老将军而来的报应!

    汉代可没有笔记本水性笔,只有竹简和刀笔,那个年代就连毛笔都没生出来呢,写字只能用刀笔在竹简上刻啊刻,刻错了刮掉重写,修正带橡皮擦?多么美好的向往啊!

    “钢笔……谁能送我一只钢笔……”韩嫣甩了甩酸痛的胳膊,又看了看自己刻的歪歪扭扭的小篆,真的很想罢工不干!转个头偷偷打量一眼还在努力跟竹简作斗争的刘彘,叹气继续!

    对面的刘荣和他的伴读则拿着一捆竹简不知道在看什么,窦婴偶尔去提问考校两句,也不知道他在说什么,被落后的写作工具折磨的生不如死的韩嫣自然没那个多余的心思去偷听。

    窦婴点了点头,转过身来看了看还在努力的刘彘和已经开始愁眉苦脸了的韩嫣,微微摇头,示意他俩可以停下了,然后走到自己的书案前拿了一捆竹简翻开,汉朝推崇道家的无为而治,所以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前,汉朝的孩子们学的都是玄玄乎乎的《道德经》和《庄子》!

    要是真的以一个四五岁孩子的理解力去理解老庄的思想,那可真是等于小学生跳级去做初中生的数学题,就算已经上了好几年学的穿越人士韩嫣,听着窦婴那匀速的语速念着文言文都有些昏昏欲睡的冲动。

    “夫唯不争,故天下不能与之争!太子殿下怎么理解这句话?”窦婴看了看颇为规矩的刘荣,刘荣站起来,顿了顿道:“勿与人争长短,所以天下人不能与他相争,黄老宣扬以退为进方为大智慧!”

    “嗯,不错,我大汉自高祖起便推行黄老的无为而治,方才有了我大汉现在富饶的国土。太子以后要将黄老的话熟记于心。”窦婴颇为欣慰的冲刘荣笑了笑,刘荣微微作揖:“学生明白。”

    说实话,刘荣这个太子虽然不属于刘彻这种一看就是有雄心壮志的霸主,但是做个守城之君还是没什么大问题的,韩嫣兴趣缺缺的下了评价,窦婴转头看了看刘彻和韩嫣,看到韩嫣哈欠连天的挠着脸颊,虽然太子的两个伴读也不认真听课,但是好歹是栗姬的娘家人,说句不好听的,他们这些外戚只要跟未来皇上关系打好了那前途自然不必堪忧,而韩嫣只是个普通世家庶子,想到这里老头子微微一摇头:“韩嫣!你来说说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被突然点名了的韩嫣愣愣的眨巴着大眼睛,不是说好了伴读就是陪着主子读书就好了么?怎么还会被点名?看了看刘彘好奇的目光,韩嫣只好硬着头皮站起来:“额……韩嫣以为……黄老的意思是所谓的不争其实指的是不争一时的长短,不争不等于放弃,而是要踏踏实实的为自己积攒实力,等到有了足够的资本和成绩再去一较高下。”比如栗姬和王娡。韩嫣默默地在心里补上了这么一句。

    窦婴看着手上的竹简,并没有下什么判断,而刘彘偷偷的扯了扯韩嫣的衣袖示意他去看太子,韩嫣不明所以的抬头看向对面,只见刘荣若有所思的看着韩嫣不知道在想什么,而韩嫣此时才后知后觉的发现刚才好像一个不小心推翻了这位太子大人的观点……
第四章
    其实在汉朝,有点血性的人都看不惯“以退为进”四个字,不用说别的,就说匈奴,成天骚扰大汉的边境,强抢民女还纵兵抢粮,都做到这份上了大汉还是一味的联姻求和,以窦太后为首的保和派和以汉武帝为首的抵抗派的斗争还在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当然了,比起宋朝就连皇后太后都被蛮夷掳走了的国耻来说……貌似大汉这也不算什么,韩嫣自觉地摸摸鼻子,在窦婴的示意下坐了下来。

    窦婴看了看一脸认真的刘彘,提问道:“胶东王殿下怎么理解这句话?”

    刘彘想了想,站起来一脸天真的看着窦婴:“我认为……太子哥哥和阿嫣的观点都对。”

    “都对?”窦婴倒是被刘彘的说法提起了兴致,看着刘彘道:“为什么殿下觉得都对啊?”

    “嗯……”刘彘挠了挠后脑,韩嫣撑着下巴颇有兴致的看着刘彘能怎么回答,对面的太子也抬头看着刘彘,只见刘彘微微一顿道:“按照黄老的无为而治的观点,太子哥哥的看法自然正确,可是……”说到这里刘彘想了想道:“可是我大汉虽然在治国上饱受匈奴等蛮夷的骚扰的时候是以和亲的手段来维护大汉的安定,看似我们在忍让但是事实上我们大汉从一开始的连大臣上朝都没有马自能坐牛车到现在的文景之治,这么看来阿嫣的看法也是对的。”

    窦婴点了点头,觉得刘彘的看法不错,韩嫣摸摸下巴感叹,果然是四岁就知道“金屋藏娇”的汉武帝啊,看这口才!

    当然了,赞叹了没一会儿,只见小刘彘复又开口道:“所以说不定在不远的将来我大汉便能横扫匈奴,不用再靠和亲来维护国家的安宁!”

    听着刘彘字正腔圆,慷锵有力的说完,窦婴的脸色变了变,这老头可是联姻派的代表人,在他面前提出讨伐匈奴的宏伟蓝图,不得不说刘彘真的是勇气可嘉!

    韩嫣不动声色的看了看窦婴的表情,复又悄悄打量了一下太子的表情,心下一合计赶紧扯扯刘彘的袖子,示意他别说了,没看老头子脸都青了?却不料门口传来了爽朗的一记笑声:“哈哈哈,朕的彘儿倒是有志气!”

    众人赶紧面向大门跪拜,恭迎圣驾。

    韩嫣偷偷打量了一下这位穿着黑色龙袍的男人,这就是史上有名的汉景帝了吧?与其父汉文帝开创了“文景之治”,为他的儿子刘彻的“汉武盛世”奠定了基础,此时刚刚平定了七国之乱不久,只可惜这个贤德皇帝英年早逝,不出意外,应该只有十来年的活头了吧?

    只是现在的汉景帝还是很中气硬朗的叫起了跪在地上的众人,笑着走到上席坐好打开了窦婴码放的整整齐齐的竹简,看了看刘彘道:“彘儿刚才说要打匈奴?”

    刘彘抬头看了看汉景帝,只见景帝放下了手上的竹简,面如冠玉的脸上是淡淡的浅笑,一看就心情不错的样子,看了看规矩的刘荣再看了看朝气的刘彘,景帝开口问:“彘儿可知我大汉为何尊道家为国策?”

    刘彘想了想:“我大汉建立初期百废待兴,所以高祖采用了丞相萧何建议采用‘以民休息,清静无为’的治国方法。”

    景帝边看手上的竹简边点头,于是复问一句:“所以彘儿,现在我大汉好不容易有了现在的盛世局面,难道你希望百姓们刚刚脱离了动荡的乱世又要进入战争的泥沼中么?”

    “可是父皇……”刘彘还要开口说什么,韩嫣赶紧拉住他,刘彘转头看了看韩嫣有点不解,只见韩嫣微微的摇摇头,刘彘想了想只好闭嘴。

    景帝看了看刘彘噘着嘴有些不甘心的样子微微叹气:“治大国如同烹小鲜,你年纪还小,有些事情你还想不周全。”说完后景帝放下了手上的竹简,岔开了话题:“今日朕来是为了看看你们的课业学的怎么样,你们几个别想鱼目混珠过去。”

    “诺。”

    景帝看了看这几个看起来唯唯诺诺的孩子,转手拿起了《诗经》,漫不经心的道:“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你们几个默写一遍《荡》然后再跟朕说说你们的见解好了。”

    “诺。”几个小豆丁领命后各归各位开始忙着下笔如注。

    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这句话跟后世的唐高宗说的“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有异曲同工之妙,而且窦婴也挺喜欢这首带有警戒意义的诗篇,于是刚才韩嫣和刘彘抄写的就是这篇诗作,只不过韩嫣不打算锋芒太盛,所谓枪打出头鸟。

    只是抱着同样心思的可不止韩嫣一个,只见刘彘将刚才认认真真抄写好的一份诗篇藏在了一堆学业下,然后装模作样的开始歪歪扭扭的拿着刀笔在竹简上刻字,看到了韩嫣若有所思的目光,小声的对他“嘘”了一声,韩嫣收回目光自顾自的写着自己的作业,表示绝对不多嘴。

    等到大家陆陆续续的写完了后,景帝走下书案主要看了看两个儿子的“大作”,看到刘荣的作业字体虽然稚嫩但是却很工整,景帝欣慰的笑了笑,不愧是他付出了诸多心血培养出来的太子,然后看了看刘彘歪歪扭扭但是却很大气的字体,景帝顿了顿并没有说什么只是摸了摸刘彘的脑袋,而伴读们的作业景帝只是粗略的扫了一眼并没有多做评价,只是勉励了他们要多多努力。

    随后景帝点了刘荣的名字问问他对这篇诗作的看法,刘荣站了起来左不过就是围着“不要重蹈覆辙”这个话题侃侃而谈罢了,景帝点了点头,看了看刘彘在哪里认真翻竹简的样子,并没有说什么,然后起身离去。

    韩嫣跪伏在地上看了看刘彘依旧一脸认真的样子,垂眸有些想不明白这个四岁豆丁在想些什么,站起来后窦婴颇为欣慰的看了看太子,然后大手一挥让他们下课。

    刘荣仰着头淡淡的瞥了一眼恭送自己的刘彘,微微点点头然后离去,至于他身后那两个伴读,则是趾高气扬的跨出了大门,韩嫣微微皱眉,这两个伴读身份说破天去也只是个外戚,刘彘就算再不受宠也是个王爷,这么趾高气扬真的好么?果然是栗姬挑的人,跟她一样没脑子。

    反观刘彘则整理好了自己的东西,还是一脸没心没肺的笑容拉着韩嫣道:“下课了,我们去哪儿玩?”

    “殿下想去哪儿?”韩嫣微微侧首看向这个现在跟自己差不多高的未来皇帝。

    刘彘环顾了一圈大大的皇宫,最后微微叹气:“这么大的未央宫,我却不知道去哪里玩。”

    韩嫣不可置否将目光送往千万的宫宇之外,调侃道:“殿下可知这未央宫外多少人梦寐着往这里进么?”

    刘彘看了一眼韩嫣笑着问:“怎么?你以前在侯府的时候也想进这皇宫?”

    韩嫣内心撇嘴,我脑子被驴踢了才会想往这里进!于是模棱两可的回答:“这皇宫可不是说进就能进的。”顿了顿后道:“殿下今日为何不在陛下面前好好表现一番?反而……”

    刘彘看了看韩嫣探究的目光,神色有些复杂的道:“我当然知道今天要是好好的在父皇面前表现一番就能讨好父皇让他对我刮目相看,可是,这宫中势力最大的终归是太子和栗姬娘娘。”

    看了看韩嫣微微皱眉的样子后,刘彘闷闷的说:“这么多的兄弟都在封地为什么只有我被留在了皇宫?我当然知道是父皇为了压制栗姬娘娘太过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