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玄幻电子书 > 穿越1879 >

第61章

穿越1879-第61章

小说: 穿越1879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英国商船“高升”号被北洋舰队击沉,英国《泰晤士报》报道后,英国舆论对中国很不友好。大隈重信便派人借机找对中国人很愤怒的英国出来调停,让大鸟圭介去找英国驻朝大使朱尔典,让他出面和李经述谈判,企图将日军开进汉城,驻守日本公使馆。

    这时,俄国陆军中将安德列夫已经带一万俄军到了朝鲜,也驻扎在汉城外。英国方面虽然对“高升”号的遇袭表示强烈不满,但一万俄国的北极熊到了朝鲜之后,英国的态度随即发生了改变,愿意居中调停中日两国。

    因为英国人知道,斯拉夫人天生就对土地是很贪婪的,搞不好就把朝鲜给占了,那样会损害英国在远东的利益。当时,俄罗斯帝国的军事实力还比较强,在19世纪达到空前鼎盛,是欧洲五大列强之一,自称第三罗马,但19世纪后期的欧洲相继进行工业革命时没有紧随时代的步伐,导致其经济实力远不及英国、德国、法国等欧洲强国。但俄国人的泛斯拉夫情结比较严重,他们主张斯拉夫人和俄罗斯人有着共同的历史和血统关系,语言文化相近,宗教信仰相同,居住地域毗邻,有着共同的命运和利害关系,俄罗斯民族是斯拉夫人的领导者和“保护者”,依靠沙皇才能保障斯拉夫人的前途,俄国沙皇想建立以俄罗斯为“盟主”的大斯拉夫帝国,使斯拉夫人摆脱奥地利和奥斯曼帝国的统治,达到使俄国的欧洲疆界向西面和南面推进的目的。北极熊经常觊觎他国的国土,在晚清,曾让中国割让了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

    英国驻朝大使朱尔典极力拉拢李经述,想让清军阻止俄国兵进入汉城,因为一旦俄国控制朝鲜,将威胁英国在东亚和远东的利益。

    李经述问袁世凯是否认识这个朱尔典,袁世凯说:“他是爱尔兰的一个农家子弟,跟俺是老朋友。”

    朱尔典在1876年就作为一名见习翻译首次来华,开始与中国结下不解之缘。在中国期间,他工作出色,后被派往朝鲜。当时的朝鲜与英国并没有所谓的邦交关系,英国一直承认中国为朝鲜之宗主国,英国在朝鲜仅派总领事驻扎汉城,并直接受驻华公使管辖。朱尔典在朝鲜前期,正是中国力图继续维护与朝鲜的属藩关系,但日、俄等世界列强不断侵蚀朝鲜的时期。此时袁世凯正在朝鲜,由于列强对朝鲜窥视已久,不满中国对朝鲜的宗主地位,加之袁世凯外交之专横,导致日、俄、美等国与袁世凯关系进一步恶化。只有英国与袁世凯关系密切。时英国总领事贝德禄、禧在明等与袁世凯都关系甚好,对袁世凯所推行的加强控制朝鲜的政策助力也甚大。朱尔典也就是在英国与袁世凯关系密切的这一时期与袁相识,并成为密友的,两人经常在一起喝酒。

    李经述一听袁世凯和朱尔典比较熟,说:“你看英国人调停的诚意如何?跟日本人和谈怎么样?”

    袁世凯说:“英国人最希望维持朝鲜的现状,也就是说支持中国控制朝鲜。朱尔典也托人给俺带话了,希望朝鲜保持稳定。如果我们硬攻日本人,有可能会使日本人和俄国人联起手来,那俺们淮军就不占优势了。而且如果拒绝英国人的调停,英国人很可能会租借军舰给日本人,望大人三思。”

    李经述想了一会,考虑到日本陆军也都是新式武器,如果此时和日本开战,淮军确实不占优势,加上他也想尽快回国练新兵,推动中国宪政改革,便答应和日本人谈判。

    于是,大鸟圭介、英国驻朝大使朱尔典、李经述、还有俄国中将安德列夫坐到了一起,在牙山附近的一家驿站谈判。

    李经述开门见三,要求日本撤军:“眼下最要紧的,是平定朝鲜的叛乱。现在中国已经派兵做到了这一点,日军应该马上离开朝鲜。”

    大鸟圭介很狡猾地问:“朝鲜叛乱,为何贵国可以出兵,而我国不可以出兵?”

    大鸟圭介猜想李经述必定会拿宗主国的规则说事,那就正入了他的圈套。英国公使朱尔典虽然支持中国控制朝鲜,但宗主国规则和万国公法毕竟有区别。李经述一听就明白了大鸟圭介的奸计,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反问道:“贵国为何要出兵?”

    大鸟圭介大义凛然道:“朝鲜暴民作乱,日本出兵为了保护日本国侨民和各国公使馆。”

    李经述望了安德列夫一眼,道:“想必俄国也是为了保护侨民而来?”

    安德列夫点点头,用俄语叽里呱啦说“是的”。

    李经述说:“现在暴民已平,各国大使馆很安全,日本兵和俄国兵为何还赖在汉城外不走?”

    大鸟圭介一时无语,又把问题绕了回去:“贵国可以出兵,为何我国不能?”

    李经述拿出朝鲜国王的手诏说,“中国是应邀前来平定乱党,而日本是擅自出兵,说得难听点就是趁火打劫,如果日兵进入汉城,那必然会招致俄国等其他国家的军队也进入朝鲜。”

    李经述这一番话滴水不漏,朱尔典顿觉眼前这年轻人,真是前途不可限量。出于英国的利益考虑,他也希望维持朝鲜现状,便督促日军退回国内。

    大鸟圭介还想抵赖,朱尔典正色道:“谁要想改变朝鲜的现状,英国就出兵帮助中国维持秩序!”

    大鸟圭介知道日本海军现在还不行,只好表示妥协。中国、英国、日本都同意维持朝鲜的现状,俄国不敢独吞朝鲜,不久退兵,安德列夫带一万俄军回国。朝鲜依然是中国的附属国,这场巨大的危机便暂时化解。

    叶志超回国后,本来是要被械送京师,下刑部审讯,李经述没想到他走了大运,竟然得到了光绪皇帝下旨褒奖。李经述一问,才知道叶志超谎报军情,清廷也就信以为真了。李经述便将前线的实情告知了李鸿章。

    李鸿章知道实情后十分震怒,马上派人把叶志超叫来,痛心道:“曙青。你跟随我多年,应该熟悉老夫的禀性,老夫最讨厌欺骗我的人。念在你我是同乡,还有你过去的战功,现在给你两个选择,一是你自己称病辞职回乡,二是我上奏朝廷,告知太后和皇上实情。”

    叶志超不傻,他犯的欺君之罪,要是被清廷知道了,那就会殃及家人,于是扑通一下跪在李鸿章的面前,“多谢中堂大人给我一条活路!”

    叶志超去职后,李鸿章上奏朝廷,直隶提督一职由北洋水师提督李经述兼任,慈禧太后非常满意,她一向对李鸿章也比较放心。

    至此,李经述手握北洋水师和七万直隶重兵,他的人生,即将翻开崭新而辉煌的下一页!因为直隶提督掌管直隶辖区的清军绿营,节制七镇总兵,兼辖河屯一协、三屯等营,共计七万余兵。李经述以叶志超的两万淮军大败于五千日军为由,请求李鸿章让自己督练新军,李鸿章表态支持,奏请朝廷。李经述知道,接下来将是强大淮军的时候了,练出五六万新兵是强国之本,也是将来自己推翻满清最大的筹码!

    李经述的北洋军官学堂校长一职,李经述举荐了自己的老乡段祺瑞接替,李鸿章见段祺瑞也是安徽合肥人,而且他的家人也是淮军出身,加之对段祺瑞“不抽、不喝、不嫖、不赌、不贪、不占”的人品比较欣赏,考察一番,便同意了,还向李经述夸赞段祺瑞有“当年文正公的君子风范”。

    这一次顺利摆平了朝鲜的危机,清廷论功欣赏,李经述原来的朝鲜通商大臣一职由袁世凯接任,袁世凯相当于官升了一级,回京给慈禧太后谢恩。

 ;。。。 ; ;
第二十一章 袁世凯进宫
    朝鲜局势化危为机,袁世凯升任朝鲜通商大臣,按例回北京给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谢恩。袁世凯带着心腹阮忠枢精选了一些高丽人参,还有一些上等玛瑙,给京城的一些高官送礼。因为第一次进宫,还给太监总管李莲英送了一万两白银,打听慈禧太后的爱好,颇为用心。因为袁世凯知道,这可能是改变他一生命运的机会,既然有了机遇,就一定要抓住。

    若论念书学习,袁世凯天资平平。他生就的性格,好动不好静,于舞枪玩棒、骑马驰骋、习拳弄武格外醉心,而一提读书,他就头疼不已。因此,他两次参加科考,两次落第,也就不足为怪了。不过袁世凯不喜念书,不等于他无视功名,他早年的几首诗中,都透着一股建功立业、志向远大的非凡气度。比如《雨花台怀古》:“我今独上雨花台,万古英雄付劫灰;谓是孙策破刘处,相传梅锅屯兵来。大江滚滚向东去,寸心郁郁何时开?只等毛羽一丰满,飞下九天拯鸿哀。”

    袁世凯虽不喜读书,但对实务却极具天赋,办事效率极高,常能于棼丝中抽出主线,抓住实质,使得不少难题迎刃而解。个人的追求喜好、天赋才干一旦找到合适的土壤,也就意味着向成功迈进了一大步。袁世凯弃文从武,一步一步地向上攀爬。历史上,袁世凯人生的每一重要阶段,都有着一些呈螺旋状循环上升的类似经历与曲线轨迹:凭借勤奋努力,利用时势机缘,一点一点地往上爬;当爬到一定的高度时,突然悬空一脚掉下;然后进入另一新的阶段,继续步步攀升;再次掉落,等待时机再次攀爬……他就这样不懈地坚持着,一直爬到不能再向上爬的人生巅峰。

    这次得到李经述的推荐,出任朝鲜通商大臣,便是袁世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飞跃,而有幸能见到慈禧,这个掌握大清帝国最高权力的女人,袁世凯当然知道,这是一个难得的表现机会。袁世凯到天津谢过李鸿章和李经述后,便提前去了京城。

    临走前,袁世凯心里对见慈禧太后很紧张,请教李经述:“李公子,俺该如何是好?”

    李经述拍了拍袁世凯的肩膀,笑道:“要搞定慈禧这个女人,你先要去搞定一个大太监。”

    袁世凯道:“李公子说的是太监总管李莲英?”

    李经述说:“聪明。这年头,太监喜欢的东西,只有两样,票子和房子,项城兄弟,这不用我教你吧?”

    袁世凯呵呵一笑,道:“这个属下明白。”

    李经述说:“袁大人,以后你就是朝鲜通商大臣,朝廷命官,不要在外面前说属下啦。”

    袁世凯嘿嘿一笑,答道:“那不中,俺袁世凯永远是李公子的手下。李公子有何吩咐,袁某上刀山下火海,再所不辞。”

    袁世凯私下里将李莲英请到了酒楼,将一万两白银的钱票奉上,李莲英笑纳,直夸袁世凯懂事。

    袁世凯端起酒杯敬了李莲英一杯酒后,开门见山请教李莲英:“李总管,在老佛爷面前,俺需要注意什么?要怎么做才能使得老佛爷高兴?”

    李莲英没有正面回答袁世凯的问题,而是向他讲了这样一段故事:“李鸿章在任直隶总督那阵儿,太后驾临天津。为讨好太后,李鸿章将一只调教有素的黄鹦鹉献给太后。那鹦鹉却也讨人喜欢,在太后面前连连说‘老佛爷万岁’,使老佛爷喜形于色、褒奖有加。

    但好景不长,这小鹦鹉说奉承话不分场合、不厌其烦,且只会重复一句‘老佛爷万岁’,时间长了,搅和得太后寝食不安,于是就让它物归原主了。为此,我还写了一首小诗:‘鹦鹉学舌真不赖,讨好太后一时爱;谄媚之言须万变,只会一句谁不怪?’”

    袁世凯听了这个故事,云里雾里,忙问:“李公公请指教,如何才能讨得太后永久喜欢呢?”

    李莲英说:“说难就难,说不难也不难,不过…”

    袁世凯再次拿出五千两银票,问道:“李总管,这话怎么讲?恕在下愚笨,请明示为盼。”

    李莲英又笑纳了银票说:“老奴在太后身边多年,没出过打错,主要是看清太后的喜怒哀乐,随机应变,你要做到今儿个太后说东好,你就说东面福光普照;明儿个太后说西头不赖,你就说西面是块风水宝地!自然太后就高兴了。”

    听到此处,袁世凯茅塞顿开,频频点头,连连说道:“多谢公公点拨,俺明白了,明白了!那么,据您揣摩,这阵子太后她喜欢……”

    李莲英接上说:“这阵子呀,李鸿章老在太后面前说洋务的好处,太后这阵子喜欢听人办洋务。”

    袁世凯眼珠儿一转,心领神会:“好,好极了!李公公,俺在朝鲜就紧跟中堂大人学办洋务,还望李总管在太后面前多多美言几句。”

    说完,袁世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