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玄幻电子书 > 蒸汽三国 >

第16章

蒸汽三国-第16章

小说: 蒸汽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这种极度的痛苦,也只在须臾之间。

    因为,叶藏很快便惊奇的发现:自己体内的元气,已经完成了“天干十周天”!

    叶藏突破了聚气入道的瓶颈,正式进入到下一炼气境界——聚气小成!

    但这还不是结束。

    在到达了聚气小成境界之后,叶藏体内的元气周天循环依然在继续……

    叶藏只能再继续忍耐那由元气周天循环所带来的极度痛苦。

    一周天。

    二周天。

    三周天……

    ……

    “地支十二周天”突破!

    叶藏进入了聚气大成境界!

    但元气周天循环却没有因此停止,而是依然在继续!

    叶藏心中的急切,已经抵达了最高地步——如此下去,许璟不惜代价,用元气灌顶的方式强行提高叶藏的炼气境界,会导致极为严重的后果。

    轻者,功力尽失,重者,立毙当场!

    叶藏现在浑身都动不了,只能望着许璟,而许璟在这短短片刻的时间内,竟然像是老了十岁都不止!

    额头沟壑、眼角皱纹、鬓尖白发……

    **白头已经不能描述许璟此刻的变化,只能说是片刻之间,十数年光阴如逝水飞去,转眼之间,许璟的生命力已经透支至几近枯竭。

    叶藏口不能言,但心中自省。

    元气循环依然继续。

    许璟见叶藏望向自己,疲惫而憔悴的脸庞上,露出了一丝笑颜,似乎在安慰叶藏,不必心焦。

    而叶藏一双眼睛中,却已是热泪滚滚,滴滴男儿泪洒下,心中凄苦悲愤,自不可言。
第十八章 孔曰成仁
    孔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孟子曰:“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而于吉手中的这寸布帛之上,则写着“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而今往后,庶几无愧。”

    这是许璟的绝笔。

    时间,已经是三天之后。

    这二十四个字,大意是:孔子说过“成仁”,孟子说过“取义”,只有把应做的事做到底,才能成为一个志士仁人。能做到仁至义尽,我心中也就没有什么可愧疚的了。

    许璟终是放过了那盗太平令的女子,并且以身为阻,挡住了太平道的追兵。

    不过,对于唐周,许璟即使不能杀,也能下手重伤,使其无法继续追击,不过,后来赶到的萧麟,乃是于吉亲传弟子,许璟再下重手,便有些说不过去了。

    至少,于吉对许璟有救命之恩,太平青领道也非是直接打算造反作乱。

    但话又说回来,天下之大势,许璟也是看得明白。太平道是意欲反了大汉的苍天,却不管是张角还是太平道,都并非是造成眼前大汉天下民不聊生的现状的罪魁祸首。

    天下之危,在于朝堂。

    谁家的天下,终归都是毁在自家的手里,外人觊觎,只是外因而已。

    对于于吉“暗中操控,以待天时”的做法,许璟主观上难以接受,但客观上,依然不得不承认,这确实是乱世求存、乃至争霸的良策。

    所以,许璟为了那一枚被盗的太平令,而被迫表明的立场,于大义无损,却于小节有亏。

    大义者,天下苍生;小节者,个人恩义。

    全大义却负小节,怎么办?

    许璟用自己的生命,给了于吉一个交代。

    沉默良久,于吉终于将手中的绝笔信放下,将视线缓缓移到书案对面跪着的少年人身上。

    屋内陈设,透着一股复旧怀古之气。胡榻、书案、茶几,皆用深色木料,雕纹刻花均透着古意,屋子四角摆着蟠虬香炉,徐徐冒着令人沉醉的香气,外界的光线透过窗孔射在氤氲烟气上,更显室内清幽雅致。

    于吉头戴仙冠,身披一件青色道麾,盘坐于胡榻之上,于吉须发皆白,容颜却是如同青壮,正所谓鹤发童颜,颇有仙姿。

    而数米之外的地板上,则跪着一人,正是叶藏。

    两人之间,隔了一架书案。

    书案正中,放了一柄剑,两本书,正是许璟的镜花水月剑,还有《渡云功》、《剑气纵横诀》,案左也有一小炉熏香,徐徐飘腾而上的烟气,如同帘子一般,将两人隔开。

    于吉望了叶藏一会,终于开口,“公浩仙解之前,还说了什么。”于吉问道。

    对于自己这位名义上的师父,叶藏仅有过一面之缘,那便是于吉帮自己移魂换躯,给了自己现在这副天罗躯的那一晚,之后,许璟教授叶藏文武诸艺,而却再也未有和于吉会面过。

    光从语气之间,叶藏根本听不出于吉心中悲喜,甚至连情绪的波动,都难以感知。

    叶藏一时间也猜不透于吉是故作镇静,亦或是生性凉薄如此,想了一想,答道,“回师尊:先生告诫于我,说我虽富小智,却少大谋。遇急事尚能机变,长远之计却是泛泛。”

    叶藏偷眼望了一眼于吉,只见对方凤目微闭,一副倾听之态,继续道,“先生还说,往后的天下,谁能看得更长远,谁才能笑到最后。”

    于吉眼睛睁开了一些,嗟叹道,“公浩啊公浩,你既知此理,又何必固执至此?”又轻叹了几声,对叶藏问道,“公浩的后事可操办齐全?”

    叶藏小心回答,“好在三师兄在场,加上江东铸造司陈司长出面,虽然匆忙,却也没出什么乱子。而先生的阴居,则按照先生嘱托,选在了西迹山北高峰。”

    叶藏口中的“三师兄”,便是于吉的三弟子萧麟。

    许璟怎么说也是太平青领道中有身份地位的一位长辈,萧麟既然在场,自然需要出面。

    如此一来,追击盗太平令之人的事情,就只能够由唐周去做,但许璟出手极有分寸,既没有伤了唐周根本,又使其几天之内都无法使用元气和人动手,加之全灭了唐周带来的一百骑,让唐周既无人手可用,也不能亲为,无奈之下,唐周只能先行赶去荆州,荆州是太平道在东南两州的总据点,只有那里才能给予唐周足够强大的支援。

    听叶藏说完,于吉点点头,“公浩求仁得仁,也算善终。”顿了顿,又道,“你一身所学,都是公浩所授,现在公浩又将毕生修为,都传给了你。以后,你若是拜祭公浩,便事以师礼吧。公浩驾鹤西游,我身为好友,不能让其后继无人。”

    于吉这一番话,却是正中叶藏心中痛处:要知道,因为叶藏名义上是于吉的亲传弟子,所以虽然叶藏一身所学都是许璟教授,却也只能口称“先生”而已,如今许璟又将毕生修为都毫无保留的传给了自己,如此恩情,已近于亲师,且不止于师。

    当下叶藏伏地泣道,“许先生在小子心中,虽无师徒名分,却如同亲师一般。小子多谢师尊雅量成全,让小子能和许先生圆了师徒之缘。小子必不负师尊和许师所望,绝不会矮了许师‘江东剑豪’的大名!”

    “难得你有此志,想必公浩在九泉之下,也能瞑目了。好了,起来吧。”

    于吉这么说,叶藏便告罪一声,站起身来,刚站正身躯,便听于吉继续说道,“书案上的东西,你带走吧。一会你去找你三师兄,让他安排你先住下,以后之事,我再为你安排。”

    叶藏知道于吉说的书案上的东西,指的便是许璟的一柄剑和两本功法:镜花水月剑,还有《渡云功》、《剑气纵横诀》。

    这些东西,许璟的确是传给了叶藏,不过,听了许璟临终前对自己说出的那个秘密后,叶藏对于吉是抱有戒心的,但这种戒心,叶藏不但不能暴露,还需要深藏心中,所以,叶藏主动向于吉上交了许璟的宝剑和功法。

    叶藏心中也有计较。

    一来,可以向于吉表明自己的立场:他叶藏可以在心理上尊敬许璟,并真实地将之表现给于吉看到,但在理智上,却必须牢牢站在于吉和太平青领道这边。

    这既是表忠心,也事关叶藏生死。

    试问,就算是以许璟的身份、武功,想要逆于吉之意,也必须付出自戕的代价,这其中虽有许璟自愧有负于吉救命之恩的意味,但也何尝没有因为于吉刚愎自用、不容忤逆的原因?

    许璟要顾全于吉的权威,就必须死,否则,为了维护自己在太平青领道中的绝对统治力,恐怕于吉会亲自动手。

    二来,以于吉的身份和修为,想必不会垂涎许璟的遗物,更不会从自己弟子手中夺宝,况且这还是一个表明了忠心的弟子。

    有了以上两点思虑,叶藏才主动上交此三物,但事先设想是一回事,真的做了又是另一回事。这三件物事,对于叶藏来说,不论是现实意义,还是纪念意义,都十分重大,若是真的被于吉收去,对于叶藏来说无疑是重大损失。

    此时于吉金口一开,叶藏也是松了一口气,不过口中却还是需要矜持一番:“许师生前是我太平青领道中清客,如今仙逝,这一剑双诀,也是我太平青领道中重宝。如此宝物,小子何德何能,怎敢独享?还请师尊三思。”

    “不必推究。你既然是公浩传人,公浩这一剑一功一诀,自当由你保管。”

    “如此,小子愧受了。”

    叶藏这么说完,于吉理应出声应允,但等了一会,于吉依然没有说话,叶藏心中有些忐忑,微微抬头,却正好迎上于吉的目光。

    于吉双目如电,刺得叶藏心中猛然一凛。

    叶藏赶紧低头,但心中却如同翻开了惊天巨浪!

    对上于吉目光的一刹那,叶藏有种强烈的直觉,仿佛自己的一切心眼,都已经被对方看穿!

    这种被人洞穿一切的感觉,仿佛赤身**置身于数九寒天的冰天雪地中,其中惊骇之意,不能溢于言表。

    叶藏背心瞬间冒了一层冷汗,心中浮现的第一个想法,便是:自己到底被看穿了什么?

    许璟临终前告知叶藏的那一个秘密,又再次在叶藏的耳边响起……

    “你道你为何会被弃在那个焚化炉内?

    我又为何会救你?于吉有为何会救你?

    你以为这一切是巧合?

    于吉门下的弟子,有很多人,他们的经历,和你差不多——历经人间苦难,最后更是陷入绝境,险些丧命,而最终被于吉所救,并收入门下。

    从此,你们便会是太平清领道中最狂热的信徒、最忠实的走狗、最悍不畏死的战士。

    阿藏,我很不愿意承认,但是,你确实便是其中一员……”

    很难想象,在听到这个真相之时,叶藏心中的巨大震动。

    是非黑白,恩怨情仇,怎可以转眼间就如天气阴晴一般说变就变?

    原来自己在穿越到这个世界后,经历的一切,都是一场预谋,策划者,竟然拥有双重身份:既是恩人,也是仇敌。

    这对叶藏而言,无异于乾坤倒悬、日月换位!

    于吉、许璟,这两位叶藏穿越后的最大恩人,尤其是许璟,既有救命之恩,又有传道授业之恩,转眼之间,却让叶藏如何接受,恩人的身影,和自己一直耿耿于怀的那个将自己投入那钢铁地狱的幕后黑手的身影,重叠在一起?

    许璟没有解释,又或者,他已经身体力行,为叶藏做了最明确的解释。

    一个仁人志士、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做了违心之事,怎么反悔?

    许璟选择以血雪耻,以一生修为,换叶藏的谅解。

    许璟无心于功名霸业,也无法为解决百姓疾苦做更多的事,死,也许算是一种解脱。

    在忠义之间,唯有一死,方能两全。

    许璟不仅为自己寻了解脱之道,也为叶藏做了表率,想明白了这些,叶藏才放下了心中的执念。

    对许璟,叶藏不念其仇,只念其恩,但对于吉,叶藏却不能这般释怀。

    这深藏心底的仇恨,一旦被看穿,以于吉的阴狠毒辣,叶藏不敢想象自己的下场。

    这就是叶藏心中恐惧的源头。

    室内死一般的寂静。

    叶藏仿佛能听见自己的脉搏,竟是声若洪钟,直震耳膜,一下一下,直教人心惊肉跳。
第十九章 境界之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