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玄幻电子书 > 1884年改变的历史 >

第58章

1884年改变的历史-第58章

小说: 1884年改变的历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北方这边编练新军搞的热火朝天,地方上扯旗造反亦是比比皆是,朝廷屡次使用新军镇压,效果亦是明显。这让慈禧对新军大为满意,心里也渐渐的安定下来,不再像起初那样手足无措了,到1897年的2月时,经过所编新军的一通忙活与镇压,北方各地的造反已经被基本的镇压下去了,原来人心惶惶的京城也慢慢地平静下来,朝廷的目光终于转向了南方的萧智。

    北方不消停,南方也不稳当,地方豪强世家大族哪朝哪代都有,清朝也不例外,江南本就富庶,地方豪强暂且不说,光是清朝两百年下来世家大族就有十几家。刚开始北伐军进军的时候,这些世家豪强见到北伐军实力强大还算是老实,渐渐的随着北伐军逐渐北进,地方治安逐渐转移到新组建的武装警察和巡警的手里,一些地方豪强世家大族又开始不安分起来,一些地方世家竟然敢公然犯法甚至公然杀害执法的巡警,一时间整个江南地区开始显出动荡的迹象,尤其是江浙一带,虽然安南对其进行了十年经济渗透,但是在政治上渗透的却不是很成功,许多士族并不买安南地涨,不少人现在对新政权还在持观望的态度。对于地方上的这些事情,萧智也不含糊,一面加快组织各级地方政府机构,一面对那些敢公然抗拒新政权的人严惩,该抓的抓该杀的杀,绝不手软。对于这些世家大族地方豪强萧智等人可不会手软,本来就没有指望他们的支持,铲除是早晚的事情。以萧智等人眼光来看,这些世家豪强完全是封建社会遗留下的毒瘤,只知道搞宗族搞地方分裂搞囤积土地,无论是为了以后的经济展还是为了以后的政权建设,萧智等人对他们都是绝对不会手软的。在出动军队后,江南的地方豪强或者是所谓的世家大族(在萧智等人眼里这群人只不过是清廷治下的奴才而已)一夜之间清扫一空,虽然萧智觉得使用暴力来扫荡这帮封建余逆有可能是过于激烈,后遗症也会比较大,但是现在是非常时期也只能用非常手段了,况且经过详细的调查,这些个世家豪强里还真找不出哪家身家清白的,不是暗中好多土地,就是私卖人口,再不就是包庇江洋大盗还有的私设公堂的等等罪行简直是数不胜数,也至于在审理这些人时,当地的百姓几乎家家放鞭炮,个个胜过年般高兴了。当然,凡事都有例外,有几家世家就比较老实,萧智虽然要是查也能查出罪证来,但是只要不闹事那就没关系,否则,新成立的独立法院和检察院绝对能把你查的底朝天,即便不抓人枪毙,也能把你罚个底朝天,至于判刑想都不要想了,最少十五年的劳役,想想就能吓死人。

    萧智用霹雳手段解决了这些绊脚石后,整个江南的局势登时稳定了,虽然后遗症不少,但是政局尤其是各级地方政府组建步伐大为加快,基本上省县一级的地方政府已经组建完毕。各地的经济建设和地方改革开始初步的展开,在当地驻军主要是守备不对的配合下,或是自愿或是半强迫,各地先开展对土地的改革。大地主的土地要么被国家赎买,要么以入股的形式被转让给国家经营,要么因为犯了法被国家强制没收,或者被准许保留土地但是要交高额的土地累进税,根据实行的土地税率计算,过五百亩土地所教的税额基本上就要和土地的收益持平了,这使得拥有大量土地的地主受到了极大地限制,而广大无地或者少地的农民得到了实惠,使得新政权的统治基础迅扩大,统治地位也逐渐的巩固,这极大地保证了北伐后方基地安全性,也便利了北伐补给的快供给,同时为以后的经济展扫清了障碍,解放了长期束缚在土地上的劳动力和资金,为下一步的经济展提供了强大的销售市场和货币基础,也使得地主阶级开始了向工业方面的投资,社会成分和社会结构开始了快向资本主义的模式转变。

    在1897年的3月间,整个江南诸省的土地改革基本完成,社会结构急剧变化,其影响之大,波及范围之广,不亚于一场新式的革命,正如后来的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思说的那样:在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的中国进行了两场革命,一场是通过战争将封建主义打到了建立了资本主义社会,一场是通过经济革命将封建经济彻改造成了资本主义经济,并且改造的如此完美,实在是让人叹为观止,我个人觉得经济的革命要远比社会的革命更加的重要,他让世界上三分之一的人口走进了世界的大家庭,并且开始让这个国家成为世界灵秀,中国人的智慧在这场改革中得到了世界赞叹,我们现在还在研究这场改革,包括其后的一系列经济措施,都使得我们反思当时其他国家的经济制度的缺陷,知道现在,它的改革技巧和思路仍然需要我们学习。

    这场经济变革持续了近三十年之久,虽然后人对其赞誉很多,但是这些都不是萧智等人所能知道的,1897年3月,萧智等人的目光开始重新投向了北方,那里还有近一半的国土需要解放,还有更北的地方需要他们收回。双方不约而同地开始了自己的攻势。



………【第六十七章 攻】………

    用霹雳手段使得江南的局势渐渐地稳定,萧智开始了第二阶段的北伐,幸好现在欧美各国忌惮于中国的强大的实力不敢插手其中,若是放在以往,各国哪里会放过这样瓜分利益的好时机?

    清廷新军渐渐的向南调动,开始逐步的接收原来淮军的防守地域。对于朝廷这般明显不相信淮军的举动,远在天津的李鸿章并没有生气,反而是心中暗自庆幸。李鸿章并不是朝廷里的老夫子,自以为有了兵马就能灭了南边的“草寇”。早在太平天国时就跟着曾国藩南征北战了,又经过这些个年的历练,一双火眼早就看的通透。现在的新军看着士气高涨,装备的也是新式的洋枪洋炮,但是骨子里还是老军队那一套,只不过换了层外衣罢了。不说比不得安南的精锐了,就是现在的淮军都要比他们强上不少,至少淮军中现有不少参加实战的老兵。哪里像现在的新军,几个月训练下来连放机枪实弹射击的机会都没几次。这样的部队会有什么战斗力。

    对于朝廷的换防调令李鸿章亦没有阳奉阴违,保存实力才是最重要的。在对太平天国的征伐后,李鸿长明白了一个道理:现在的年月,官再大也不如手里有兵,有了兵做依靠不管是朝廷怎样对你,都可以安如泰山。所以朝廷这里旨意一下,那边李鸿章的电报就到了前线各淮军将领手中。严词告诫他们需将防务交给新军,不得借口敷衍推脱。交接完毕后向京津一带集结,以策应京畿地区安全。

    这边清军忙着换防,那边萧智忙着调兵进攻,先动攻势的的是远在四川的北伐军,在经过一系列的整编补充后,北伐军在川南占领区由原来的三个师又一个旅约四万八千人,变成了五个整编满员师,总兵力过十万,虽然成都城内的四川总督也在不断的扩编军队,可是境况却不如人意,缺枪少弹不说,就是人员也是有很大部分是被拉壮丁拉来的,但是现在总数上两者已经相当了。原来的四川总督刘秉璋还是有些能耐,在四川和北伐军打成了个相互对峙的局面,可惜是朝廷里有人不买账,密报说刘秉璋私通北伐军,有通敌之嫌。看到这份密报的内用,光绪帝登时大怒,但却不敢自专,立即差人送到了慈禧手里。慈禧刚开始并未在意,觉得刘秉璋随是书生,但是这几年政绩还是有的,如说私通安南也是没影的事儿――要是私通早私通了,何必等人家打上门在私下勾连呢?可是架不住三人成虎,先是四川布政使弹奏刘秉璋不思收复失地,一味守城避战。后有四川提督马禄奏报,说刘秉璋在这危急时刻仍执意裁汰旧军,减少守城官兵数量,征集组建新军,意图不轨。朝廷得了这信大为惊讶。这还得了,本来现在四川就是个危局,北伐军随时可能进攻成都,怎可还在裁减军队,减少兵将那呢?一纸诏书就将刘秉璋给调到了陕西去督促粮草去了。如不是恭亲王替刘秉璋说了些好话,说不得就要被慈禧配的新疆效力去了。

    临阵换将最是大忌,刘秉璋虽是书生但还是能够了解四川现状的,没有盲目和北伐军生冲突,而是保存实力,积蓄力量以图长远。应该说刘秉璋的策略还是很实用的,现在他被调走,情况就不一样了。新调来的四川总督是赫寿,原来的任的是工部侍郎一职,乃是清廷八大铁帽子简亲王的嫡亲外甥,老简亲王就这么一个外甥,自是疼爱,赫寿自小就是纨绔,靠了祖辈的荫庇做了官员,虽是捞钱也不少,但是也知道不能捞得得过狠,底下上面的各个关系打点的起来也舍得花银子。这样既有靠山又会花钱的打点的主,想不升官都难。年年吏部都是给的“卓异”的考评,官也渐渐成了从二品的工部侍郎。在选派四川总督时。慈禧钦点了赫寿的名,让他来了四川。

    赫寿自家有苦自己知,他哪有什么能力来管理这个烂摊子。本想求了自己的舅舅简亲王在慈溪面前说说,免了这趟差事,奈何赫寿“官声”在外,又是旗人宗亲,慈禧使着也放心,最后了也是没松这个口。原打算干脆来个装病不去赴任,奈何慈禧的懿旨一道接着一道的催。赫寿堪堪是拖不过去这趟差事,只得多多的选了护卫磨磨蹭蹭地往四川赶。本来刚来四川时每日里提心吊胆的,生怕明儿个北伐军就打了过来,但是渐渐的见南边没有什么事情生,这提着的心也落了地。很快的故态萌,每日里不是和几个美妾逗笑,就是想法子捞钱,至于军务皆丢给四川提督和自己的一班子幕僚。

    四川提督是个旗人,名叫穆奇图,五十来岁,如论起辈分还是位系红带子的皇室宗亲,只是现在离得远了,和皇家的关系也不是亲密,才被派到四川做了提督。虽是武馆却不迂腐且十分高傲,对于这位新到任的总督也是不甚感冒。见总督大人每日不理政务,只一味捞钱玩乐,心里更是不喜,好在见他不插手自己的事情也就眼不见为静了,每遇大事也只是给总督大人禀报一声了事,并不请他拿主意。

    北伐军在四川的攻势顷刻间震醒了还在醉梦中赫寿,他一面请穆奇图来府上商议,一面向朝廷求援,希望多多派遣新军来助战。穆奇图这会哪里还有功夫理会得这个草包总督,径直带人上了成都城墙观察战况去了。北伐军这次精锐进出,四个整编师已经将成都围了个水泄不通,另一个师作预备队,随时可以支援前线战场。望着城外静静地“叛军”,穆奇图一阵惊愕,心里不禁有些打鼓。成都城经过前一段时间加固已经称得上固如金汤,再加上刘秉璋在任时不断从各地征集粮草,城内物资可谓充足,在穆奇图看来就算是现在打不过叛军,但是守上个一年半载是没有问题的。可是现在看来还是乐观了,城外“叛军”看这架势军威严正,装备整齐,士气也很是高涨,穆奇图第一次在心里开始怀疑能不能守得住成都。

    第一天北伐军只是将成都围住,并没有动进攻,原因不是别的,还是因为路不好,各部队的重火力都落在了后面。面对着成都的高大城墙,这个时候进攻纯粹是去送死。话又说回来,现在的四川新军和旧军都在城里,只要清军不主动进攻,北伐军也乐得养精蓄锐。直到第二日下午重火力部队才急匆匆赶来。不过在此之前,北伐军已经动了两次试探性的进攻,基本上摸清了成都城内的兵力配置和部署,只等重火力一到就动总攻了。

    外面的枪炮声吓坏了躲在总督府的赫寿,几乎是下意思地,赫寿想要卷银子逃跑。可是往哪里跑?回京师是不要指望,失职逃跑的总督就是有简亲王保着也不会落下好下场。南边也是不行,听说叛匪最恨清廷的官员,自己一个总督万一被抓住,也是个人头落地的份。就在赫寿万分纠结时,一个小戈什哈匆匆跑来禀报。赫寿一听再也顾不得后果了,马上吩咐家人卷了东西要出城,城外的重炮声一声紧似一声。

    穆奇图战死,赫寿逃跑,四川成都失守的奏章还是陕西巡抚禀报朝廷的。穆奇图没有被再追究什么,毕竟已经战死了。赫寿被朝廷下了海捕文书,被除了宗室的度牒名号,连简亲王都被削了两年的俸禄,闭门思过。四川一丢整个北方的门户大开,北伐军进可以空陕西和山西,退可以依据四川多山地貌凭险而守,向东可以威胁湖北武汉,西可进藏边青海,可以说战略的主动权已经完全掌握在了萧智等人手里。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四川,但是萧智的眼光却看向了天津。

    李鸿章的淮军现在基本上调集到了京畿一带防守,除了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