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玄幻电子书 > 1884年改变的历史 >

第46章

1884年改变的历史-第46章

小说: 1884年改变的历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样随着北伐军逐渐的接近长江地区,北伐的第二阶段目标也逐渐的接近了尾声,到目前为止,北伐军的各路部队的进展都比较的顺利,西路的已经攻占了湖南省的大部,基本上将驻湖南的清军压缩在了几个主要的大城市,中路军在江西战场进展也比较的顺利,在得到新编安南北进纵队(由广东第一纵队改编,总兵力22ooo人)的支援后,进军度一下子加快了不少,现在已经进抵吉安。鹰潭等地,进逼南昌,独立旅也已经攻占上饶等地,现在正向景德镇挺进,预计9月15日可攻占该地区。至于云南贵州等地进攻的力度都不是很大,唯一值得说的,就是驻守云南的部队攻占了四川长江以南的华坪县以东的地区,这个地区在后世叫攀枝花,随后安南省的探矿队在这里现了储量巨大的铁矿,经过萧智的批准,这一地区被划归了云南省,同时一个巨大的钢铁基地也开始着手建设,与此相配套的铁路和公路也在热火朝天地建设着,这些都极大地促进了云南省经济的展,特别是云南省北部的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借助这次机会,经济和交通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

    就在萧智等人指挥部队在杭州城下作战的时候,准备在上海登陆第九师在上海的外海同从日本来的第十一师顺利的汇合,其后经过简单的调整后,两部在海军的掩护下直扑上海,1896年9月11日晚,第九师和第十一师抵达上海的长江北岸,并于当晚趁防守清军的疏忽,在上海高桥及宝山一带成功登陆,等驻守上海的清军直到在天快亮的时候才现,当他们赶来阻止时已经来来不及了,在两地登陆的安南部队已经过了12ooo人,并且已经修筑好了防御工事。清军将领一看事不可为,又马上带着自己的部队回到了上海县城里,他知道在野外和安南省陆军打仗是极其不明智的做法,只有依靠城墙才可能抵御住安南的进攻,所以这位清军统帅一面派人向刘坤一报告,一面收拢部队,准备抵抗安南陆军的进攻。经过一夜的忙碌,在上午1o点左右的时候,登陆上海的两个师终于全部上了岸,武器装备也已经绝大多数被运到了岸上,9月12日上午12时,在经过短暂的休整和准备之后,第九师和第十一师开始向上海县城起攻击,同时安南海军也缓缓地驶入黄浦江,以对陆军进行火力上的支援。

    虽然第九师和第十一师两部的总兵力合计有3万之众,但是萧智给他们的命令并没有将上海守军全歼这一条,萧智只是要求两师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占领上海,并且要牢牢地守住上海这个战略要点。第九师和第十一师可以说在接到这个命令是还是挺郁闷的,毕竟萧智的这个命令很是约束他们的行动,按照这两个师的脾气,打上海那还不是小菜一碟,打完上海就直接打南京得了,那还用这么麻烦?但是萧智下的是死命令,谁敢不听就枪毙谁,这也使得第九师和第十一师的战士们只好乖乖地听话了。为了尽可能地减少伤亡,以最快的度拿下上海,两个师的师长决定集中两个师主力,向一个地方猛攻,不以歼灭敌均为目的,只要占领上海即可。这也使得守卫上海的清军不得不将主要的守卫力量放在一个点上,但是又不敢将全部的力量都放在这里,因为谁知道安南省这样做是不是在故意吸引自己,万一他们再来个声东击西的战术,上海城就完了,但是安南省陆军进攻实在是太猛烈了,本来人数就少的清军根本就抵挡不住两师的狂攻,仅仅半个多小时,清军就从上海县城的西门撤退了,两部以极小的代价就攻占了这座南中国最达的城市。

    攻占上海后,第九师大胆地派出一个旅对逃跑的清军进行了追击,于是一场在后世看来有些可笑的“赛跑”开始了,第九师的这个旅是一个纯陆战旅,兵力约为五千,全部装备是新式的自动步枪,此外还有相当数量的轻机枪和重机枪,火力在安南省的部队中也只能算是中等,而清军撤退时兵力约在17ooo人左右,装备的是单击的后装步枪,还有少量的机枪,如果以火力来说,虽然清军的装备较差,但是由于人数较多,火力强度并不比这个旅差多少,但是被吓坏了清军并没有回过头来阻击这个旅的追击,而是拼了命的苏州方向跑,沿途驻守的清军一看这阵势也是吓坏了,在不明就里的情况下也跟着逃跑,结果一路上逃跑的清军越来越多,当到达苏州城外的?直镇时,清军逃跑的队伍人数达到了惊人的3oooo人,这还不算那些掉了队被安南省部队俘虏的人数,这些清军部队直到进了苏州城以后还是惊魂未定,害怕不已,但是当事后再问这些人为什么要跑的时候,大家都是面面相绪,不知道该怎么回答,难道说只是看见别人跑自己才跑的,这多丢人啊!大家只好说因为苏州防御兵力单薄,特来相助等等这样的理由来搪塞一下,唯有驻守上海的清军事说自己抵挡不住安南军队的攻击,现在从上海撤退下云云。事后,当听说安南省追击的部队只有五千人时,这些个清军将领都是羞愧不已,纷纷出来指着原来的驻上海清军将领的鼻子大骂不已。当然,刘坤一在知道这个情况后,也是气的破口大骂,自己精心布置的上海至苏州的数道防线就这么稀里糊涂地被人家给突破了,而且还是不费一枪一弹地就突破了,这是气死本总督了。生气归生气,这些人也是无可奈何,这一个旅在追击到了?直镇以后就不再前进一步了,在破毁了沿途清军修筑的工事后,这支部队带着路上抓到的约5ooo俘虏回到了上海的华新镇,并在这里驻防。

    远在杭州的萧智在进行完必要的休整之后,就带着队伍向湖州出了,这次出的有第八师和新增援到来的第十二师,全军约3oooo人,此外从广东北上的第一纵队一部约1oooo人也在向杭州进,他们的将在一天后到达杭州,在这里稍事休息后,该部将向嘉兴进军,然后将向上海进军,并且将成为上海的警备部队,作为一支预备队,其在必要时也将参加进攻南京的战斗。第八师和第十二师进展十分的迅,只用了一天半的就到达了湖州,在占领湖州后,留下一个团驻守后,全军沿太湖南岸东进,终于在芦墟镇和前来接应的第九师一部汇合,经接着第一纵队在完成对嘉兴的占领后,也快马加鞭地赶到了芦墟镇,这样三部顺利的汇师完毕,这也预示着苏南和皖南战役正式来开了序幕,北伐军的最艰苦的战斗即将打响,清军在江南地区最后的也是最为精锐的武装力量将和安南省陆军展开一场最为惨烈的决战,这也是北伐军在江南的最后的战斗,双方都在积蓄力量准备做最后的一搏。

    随后,第一纵队的1万人接替了第九师和第十一师的在上海的防御任务,第八,九,十一和十二师共计四个师六万人浩浩荡荡地从芦墟镇向苏州进军,苏南战役即将打响。而远在南京的两江总督刘坤一此时也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就在这个时候,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却深深地刺激了这位两江最高的统治者。



………【第五十四章:饮马长江畔(15)】………

    两江总督刘坤一也是一个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刘坤一(183o-19o2),湘军宿将,字岘庄,湖南新宁人。廪生出身,1855年参加湘军楚勇与太平军作战。累擢直隶州知州,赏戴花翎。1862年,升广西布政使。1864年升江西巡抚。1874年,调署两江总督。1875年9月,授两广总督;次年兼南洋通商大臣。1891年受命";:帮办海军事务";:,并任两江总督。1894年8月1日,中日两国正式宣战。8月7日,刘坤一兼署江宁将军。26日,他在《续办江海防务折》中报告了镇江、江宁一带昼夜戒备的筹防情形,为防日军";:窜入南洋,以图分忧";:,特";:将一应战守事宜妥为布置";:。1o月之后,日军在辽东、辽南攻陷许多城池,清廷为挽救危局,28日谕刘坤一为钦差大臣,";:关内外防剿各军均归节制";:。并派湖南巡抚吴大?、四川提督宋庆为帮办。刘坤一接受命令,表示";:惟有殚竭血诚,于一切防剿机宜,仰秉睿?,悉心筹划……亟图补救,迅扫狂氛";:。但是他却以";:队不齐,械不备";:未迅行动。

    1895年,刘坤一开始加强军队调度,派吴大?统率湘楚各军2o多营万余人陆续出关,委新疆藩司魏光焘为前敌营务处。刘坤一注重军工生产,积极备战。原来沿江炮台都是老式的后膛炮,他令上海制造局制造新式后膛炮,创建吴淞口附近的狮子林炮台,并在多处炮台增设新式大炮。1月初,盖平(今盖县)失陷,清廷";:谕刘坤一进驻山海关";:,16日才遵旨出驻山海关。同时";:抽调各营,分派帮办,并陈事宜八条";:。当时清军在海城、营口、牛庄、田庄台一带集结7、8万人,而日军在海城、盖平不过2万人。2月底以前清军曾四攻海城,均遭败北,并于3月间先后失去鞍山、牛庄、营口、田庄台等地。清军的节节败退,使刘坤一重整军队,以图反攻的设想化为乌有。不到1o天时间,清军6、7万人从辽河东岸全线溃退,宋庆、吴大?溃而西走,从双台子退至石山站,1895年4月,刘坤一得知和议将成,坚决反对割让辽东半岛和台湾。他说:";:既经赔款,又须割地,且割完富未扰之地,无此办法。辽、台并失,南北皆危,并恐各国从此生心,后患不堪设想。如畏倭攻京城,不得已而出此下策,则关、津、畿辅均宿重兵,讵不可一战?";:4月3o日,刘坤一再寄督办军务处,认为";:宜战不宜和";:。他分析了";:倭奴远道来寇,主客之形,彼劳我逸";:的形势,指出";:在我止须坚忍苦战,否则高垒深沟,严为守御,倭寇悬师远斗,何能久留,力尽势穷,彼将自为转?之计。……持久二字,实为现在制倭要著";:。表示";:坤一职在兵戎,宗社所关,惟有殚竭血诚,力任战事,此外非所敢知";:。5月2日,光绪批准《马关条约》。5月5日刘坤一再奏,说明日本";:若得辽、台,如附两翼,中国必有噬脐之祸。辽、台与倭本国联成一气,日益强盛,将来即求援西洋各大国,亦无能制其死命。是此和议一成,惟任倭为所欲为,贻患无穷,何堪设想";:。刘坤一对清廷将台湾拱手相让,很不甘心。29日致函台湾巡抚唐景崧,鼓励他设法保住台湾。并表示";:愿振臂一呼,远为同声之应……但属力所能至,无不尽力勉为";:。并派幕僚易顺鼎";:持函渡台";:,转达支持之意。他还表示愿从物质上援助刘永福在台抗战,只是由于清廷从中作梗,无法兑现。1896年,刘坤一回任两江总督,后虽屡奏请开缺,皆不准。19oo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刘坤一和张之洞、盛宣怀与各国驻上海领事签订了《东南互保章程》。19o2年卒,追封一等男爵,赠太傅,谥忠诚。

    历史上,在甲午年的时候,这位两江总督本应该去东北和日本人打上一仗的,但是因为安南早已经将日本收拾完了,所以刘坤一也就没有去东北,反而因为安南的影响,本应该在19oo年开始的刘坤一在两江的改革却被提前到了1891年进行了。从1891年初开始,刘坤一在两江仿照安南模式开始对辖区内的经济进行必要的改革,在这个改革的过程中刘坤一深感自己经验缺乏,改革的人才也是极为的不足,所以刘坤一借助同刘铭传的交情,希望安南省可以向两江等地派出一些人员以帮助自己的改革,但是,这时的安南省人才也比较的缺乏,所以萧智就没有同意刘坤一的要求,而是表示:两江可派遣一批人员来安南省的行政学院学习一年,此后在安南省实习一年即可返回两江。对于安南的提议刘坤一夜表示同意,在刘坤一看来,安南省为自己培训那是最好了,毕竟用安南省的人自己也不放心,虽然培训的时间长了点,但是到时候自己心里用着却踏实,而且有了这些人,自己以后也可以使用他们来培训更多的人才,何乐而不为呢。所以刘坤一就向安南省派出了共计两批约一百人的学习人员,这其中就有他的小儿子刘文浩。按说刘坤一是一省大员,给自己儿子安排个前程还不是易如反掌,但是偏偏这个刘文浩是个怪胎,对八股文章和诗词等一概的不感兴趣,反而是对一些西洋的文化和器械很是着迷,平时只是看一些这方面得书籍,自从安南省展起来以后,刘文浩就去了安南省考察学习,再也没有回过家,这一呆就是五年。现在刘坤一向安南省派人学习,正好刘文浩也在安南省,刘坤一就给自己的小儿子派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