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玄幻电子书 > 1884年改变的历史 >

第38章

1884年改变的历史-第38章

小说: 1884年改变的历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早在公元前九世纪的周代,这里的“百越”人和长江中游的楚国人已有来往,建有“楚庭”,这是广州最早的名称。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统一岭南后建南海郡(郡治设在“番禺”,即今天的广州)。公元226年,孙权为便于统治,将交州分为交州和广州两部分,“广州”由此得名。直到1921年成立市政厅,特指广州这座城市。广州秦汉时就是繁荣都会,汉唐以来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始港,清朝时是中国唯一对外开放的港口,也是中国最早对外的通商口岸,这里是南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正因为广州的地位是如此的重要,所以刘永福决定亲自担任攻城作战的总指挥,来指挥这场攻城战役。根据情报显示,广州城内共有清军约45ooo人,大部分为绿营兵,人数约为35ooo人,还有一部分是香江巡防营的,人数约有5ooo人。其余的都是些团练和城中的巡防营之类的地方武装,战斗力不强,但是绿营兵都是装备了新式的步枪,战斗力还是比较强的,尤其是广州城里还有相当数量的火炮部队,据情报显示,城内约有四个炮兵队标,装备了各种口径的火炮约8o门,但要也比较充足,这成了攻打广州城的最大障碍,也是刘永福最担心的。虽然,第五师和第六师的火炮数量和起来约有21o门左右,远远过了成立的守军,但是敌军炮兵阵地在城里,而且随时都可以转移,两师的炮兵很难把寻找到其阵地的具体位置,而且趁内人口比较密集,不可能向野战那样随意的开炮,万一打错了,很可能会引起城内百姓的巨大伤亡和财产损失,这些都是刘永福等人所必须考虑的。还有一个方面就是第五师和第六师两部加在一块的兵力也不过只有3oooo人左右,而且还有一个旅的兵力远在梅州驻守,这样算来攻打广州的兵力也只有25ooo左右,相对于广州城面积来说,这点兵力实在是少了点,即使是安南省的陆军战斗力再强悍也不可能保卫整个城市。鉴于这样的情况,刘永福决定将驻扎在海南省的一个守备师调来作为预备队使用,以解决暂时性的兵力不足的问题,这是萧智等人在当初的时候没有想到的。

    被征调来的海南省的这个守备师编制为12ooo人,战斗力并不比正规的一线师差多少,因为它都是由已经退伍的老兵组成,军官也是正规军事院校毕业或者是积功提拔上来老战士,除了武器装备差了点,这个幸运的守备师番号为安南省陆军守备军团第三师,它也是在整个北伐过程中,安南省唯一征调过的守备师,当然,在征调过后,这个守备师也被转变成了正规的安南省陆军部队,后来被改编成了安南省陆军独立师,在北伐中也利立下了赫赫的战功,最后也被萧智授予“英雄战地师”称号,在其后的许多战役中独立师都是战役的前锋部队。不过现在却没有人会知道这些,因为守备师在接到命令后就开始陆续的港口进了,准备登船驶往前线,跟随这个师出的还有紧急征调来的3ooo名预备役人员,这样这个师就完全的满编了,随后萧智也同意了刘永福的这唯一的一次征调守备部队报告,同时萧智将这支部队改称为安南省陆军独立师,此时的刘永福现在则忙着检查广州外的修筑的工事,各个攻城的部队也已准备就绪,只等着独立师一到就开始攻城。

    南中国最大的一座城市即将迎来一场血与火的洗礼,也将迎来她的又一次新生,这是走向繁荣的第一步。



………【第四十六章:饮马长江畔(7)】………

    现在的广州城外已经是工事纵横了,密密麻麻的战壕占据了所有能修筑工事的地方。清军的这个统帅也不是笨蛋,在环广州的地方修建了三道环形的防御工事群,几乎完全的扼守住了所有的战役关键点,这也是刘永福等人不得不重视的原因,从这些巧妙的布置上来说,清军的统帅绝对是个打仗的行家,可惜直到现在刘永福也没有得到关于这个人的任何情报,就如同萧智所说的那样:未知的敌人才是最可怕的。但是这并不是说安南省的军队就没有优势,要知道安南省陆军的火炮绝对是攻城战的利器,更何况现在的珠江之上已经是太平洋舰队的天下了,一旦攻城不利,江上的舰队可以随时提供火力支援,大口径舰炮的威力估计还没有多少人能抗的住。

    随着天气逐渐的放晴,攻城战的序幕也逐渐的拉开。先开始的还是火炮的准备,2oo多门火炮对着清军的阵地开始了疯狂的炮击,整整一个小时的不间断炮击摧毁了清军布置在外围的三道环形防御圈,尤其是分布在南部的地区的工事,更是炮兵重点打击的对象,这里是安南省军队主要的突破方向,同时也是清军布防的重点。清朝时的广州虽然人口众多,但是布局去很狭小,北部和东部都有珠江的阻隔,而且这两地还有不少的丘陵,清军只要守住这些丘陵高低,同时在沿江地区不知少量的兵力就可以很好的阻挡住安南省的攻击部队,如果安南省要在这两地的登陆的话,就必须和清军逐个的争夺这些高地,否则就要冒着暴漏后翼的危险向广州城进攻,至于西面就更不可能了,那里全不都是山地和丘陵,绕都绕不过去,更何况清军还在那里驻守了不少的部队,在那里进攻的话,先不说地方狭窄安南省的部队更本就展不开,单是清军的驻守部队就可以将安南省的军队挡在那里动弹不得,综合考虑下来,也只有南面还好些,这里地势平坦,没有什么好的丘陵等天然的防御优势,有利于部队的展开和进攻,而且在这里还可以得到舰队的火力支援,敌人的防守压力要远远大于自己,最主要的是那面的城墙也比较低,在炮火的打击下容易被破坏,这对攻城来说是极为有利的,可惜清军的统帅显然也认识到了这一点,在广州的南面布置了过两万人的部队防守,这些都是清军的精锐部队。

    一个小时的炮击几乎将清军的阵地犁了一遍,当炮击刚一停止,第五师的两个团作为先锋部队就开始了对清军阵地起了冲击,安南省的火炮也开始延伸射击,直到这个时候广州守军的炮兵仍然没有对自己的部队做出任何支援,看来清军的统帅铁了心要把他们用在最关键的时候了,安南省军队的冲击出乎意料的顺利,第一道防线很快的被他们突破了,第二道防线虽然遇到了清军的一些抵抗,但是还是很快的就被先锋部队占领了,在抵达第三道防线的时候,先锋部队遇到了极大的阻力,清军在这里进行了激烈的抵抗,双方甚至生了短时间的白刃战,可是清军似乎都了疯一般,死战不退,进攻的两个团在伤亡比较大的情况下,只得先退了下来,在其所占领的敌人第二道防线布防待命。不久之后,第四师和第五师的增援部队就赶到了这里,根据统计,先锋的两个团在共阵亡近7oo人,其余的战士也是各个带伤,这些伤亡绝大多数都是在白刃战中生的,部署在第三道防线中的清军出乎意料的强悍,看来是清军的精锐了,随后的战斗也证实了刘永福等人的猜测,此后,安南省的军队连续两次的进攻都被他们打退,战斗忽然间陷入了僵局之中。

    初步统计,炮击**毙伤清军守军约5ooo人,俘虏了约1ooo人,这只是占领了前两道防线后统计的结果,也就是说,在第三道防线中,清军最少布置了约12ooo认得兵力,看来清军是在第三道防线上拼尽全力来阻挡两师的进攻,消耗安南省军队的有生力量了。这样的僵局也使得刘永福等人陷入了思考之中,从这几次的战斗来看,清军还是有相当的力量来和安南省军队相抗衡的,这几次进攻安南省总共损失了11oo多人,可谓是损失巨大,而且在战斗也可以看出,清军在交战中对现代步枪的运用也很熟练,更要命的是现在清军统帅还是没有在战斗中使用火炮,即使是安南省的陆军马上要突破第三道防线时,清军统帅都没有命令火炮支援,光是这份镇定和自信就让刘永福等人佩服不已,现在的刘永福对这位清军将领是越来越感兴趣了,能在这样的情况下还保持镇定的清军将领,在大清可是不多见,估计一个手就能数的过来。

    刘永福现在也有些犹豫,如果强攻的话,自己的军队绝对可以打垮对手,但是部队的伤亡必然会很大,如果要智取的话,现在广州各方防守严密,几乎没有什么明显的破绽,而且耗费的时日越久,对自己就越不利,这样的情况还真是难以取舍啊!众人也多次商量,但都不得要领,最后无奈之下,只得向萧智了份电报,说明现在广州的情况,同时请示下一步该如何的行动。而萧智此时,正在台湾和严复一起加紧训练进队,准备福建的登陆作战。接到众人的电报后,萧智也是有些迷惑,按理说清朝的将领都在自己的监视范围之内,据自己所知,没有这样一个厉害的将军啊,会是谁呢?左宗堂?不会,左宗棠十年前就死了,自己还过祭文呢!张之洞?也不会是他,现在张之洞还在湖广忙他的铁厂呢,而且张之洞带兵打仗没这么老练。难道是李鸿章?也不太可能,李鸿章现在可是在北京帮着小皇帝调兵遣将,根本不可能去广东,再说了时间上也来不及,就算是光绪和太后都同意了李鸿章来广东,李鸿章自己也不愿意离开京师这个政治的中心,那这个人会是谁?熟悉现代火器的运用,而且能够有如此镇定的心态来面对安南省的进攻,会是谁呢?刘永福可是给自己出了个不小的难题啊!这个刘恩?刘?晕死了,该不是那个应该在今年1月份死去的刘铭传吧?说起来挺好笑,在萧智所知道的历史中,刘铭传应该是在今年的1月份逝世,但是直到现在,萧智都没有听到这位淮军悍将病逝的消息,到是在年初听说这位老将军倒是越活越年轻了,听说刘铭传自己在家里练武时,还能举的起百十斤的石锁,这是萧智等人都没有想到的,自己这些人的到来还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寿命,真是奇哉怪哉!

    萧智的心里越想越觉得现在受广州的就是这位“已死”的老将军了,要知道,现在清廷里的主要将领都处在安南省情报人员的监视之下,也只有这位老将军除外,而且现在看广州的战事,那是像极了刘铭传的一贯做法,也只有这位老将军才能镇的住现在广东的这些“骄兵悍将”。想到这些,萧智心里面暗暗有些懊恼,看来自己的还是疏忽大意了,清廷的实力和决心还是很强大的,至少现在看起来,清廷的军事力量还没有弱到一打就败的地步,自己以后还是要多加的留意才行,不然早晚会吃大亏的。在确定了自己的看法后,萧智马上给刘永福辉了电报,在电报中,萧智一再的嘱咐他们要谨慎用兵,但是对于广州之战,萧智却要求刘永福不要怕伤亡牺牲,要以果敢的行动打破守军的防线,以最快的度占领广州,为下一步的北伐打下基础。

    在广州前线的刘永福在收的萧智的电报后,对着电报也是一阵的呆。还是统帅厉害,这么快就猜到了广州守军的指挥是刘铭传,亏得自己现在还在这里着急上火呢,现在知道了是谁手成就好办了,至少自己这些人不用再满世界猜测这位清军手将是谁了,这心里也就踏实了。对于刘永福来说,萧智的这个命令无异于给他们下了一个决心,不论是谁挡在安南省的面前,都必须将他铲除掉,哪怕付出巨大的代价也必须继续不停地进攻,直到胜利为止。现在看来,刘永福等人在这个问题上都有些犹豫了,他们总是希望以最小的代价来换取胜利,而忘记了要向取得胜利,有时候就不得不付出巨大的代价,只要这代价小于将要取得的胜利,这样的代价就是值得付出的。

    在接到萧智的电报后,刘永福等人决定放手一博,对于他们来说,战斗的优势现在仍然在自己的手里,只要战术和配合得当,相信广州城很快就可以被攻克。第二天的早晨七时,炮兵开始了更为猛烈的炮击,这次炮击的重点就是第三道的清军防线,除了炮兵外,在珠江上巡视的舰队也开始了炮击,这一次清军的这道防线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整个阵地上血肉横飞,鲜血横流,无数的清军被炮火直接炸上了天,然后又被弹片撕成了碎片,在猛烈打击下,清军终于还是没能顶住安南省军队的进攻,他们开始溃退了,第四师和第五师也趁机起攻击,一个小时半小时候,安南省陆军完全占领了清军的最后一道防线,广州城完全暴露在了安南省军队的枪口之下,令人费解的是,直到这时广州城内的炮兵还是没有开炮还击,这也使得刘永福等人心里十分的不解,这个刘铭传的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