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玄幻电子书 > 那座曾经血殇的墓 >

第5章

那座曾经血殇的墓-第5章

小说: 那座曾经血殇的墓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水泼着淋着的声音,烟也一团团地冒起来,有烟冲着永柏,永柏就把身子俯低,继续地扒,扒了几个口子。

    更多的水从屋顶倾下去,一时间,鼓劲声,傕促声,桶盆踫击声,水灭声,烟起声,瓦炸声,又有人大喊“小心”,乱嘈嘈的。火势一时间小了下来。

    这时,荣森等人总算把高梯借回来了,更多的人上到屋顶,永敏、元斌、雄业、定庆都上到屋顶来了,大伙儿但望明火处倾水。。。。。。。

    火终于被扑灭了,房里的麻骨杆被烧了半过,梁木断了几根,瓦没剩几片,但总算没有烧过厅屋,大伙都说“庆幸”,问起火原因,明信说老婆起床照蚊,不想麻骨杆底下吊有麻丝下来,“蓝”响就着了,赶忙提水来救,已来不及。说着,明信火气又起,又寻老婆要打,但老婆早被人拖去春褀家藏住了。

    明信就专门寻着永柏,拉着永柏的手,连声称谢。大伙就围扰过来,连赞永柏。

    永柏感觉脸上满是烟灰,又有汗,正要用衣服来擦,这时有人递过来一条毛巾,永柏正要接,见是秀英姑,就一时犹豫住了。

    原来秀英姑也出来了。

    秀英姑帮忙提水,此时也是浑身湿漉,不知是水是汗。

    秀英姑见永柏不接毛巾,就将毛巾塞在永柏手上。

    秀英姑的父亲雄盛就在一旁看着,也没说什么。这就给了秀英姑的勇气,她就勇敢地站在永柏身边。

    来救火的人除了姓张的,姓李的,还有姓梁姓戴的,梅令村各姓都有。明信又连连向各人道谢,茂志慷然地说:“老表【地方习俗,同姓称之‘兄弟’,异姓呼之‘老表’】不必客气,俗语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大家邻里乡亲,相帮相助,应值本份,况乎救火救命之事?但望老表宽慰,旧去新来,日后重建,如需帮借,尽管开口,邻里乡亲,敢不尽力?”大家都说茂志“所言极是”,纷纷安慰明信,叮嘱明信万不可以打老婆。接着大家又说起一些各姓邻里相帮相助故事,有李姓人祥榕公从太平回来,在猪母冲被劫,得到张姓人焕新公拔刀相助的,有张姓人木荣公交不起田租,李姓人超叙公免了田租的。。。。。隹话极多,都说要把这个好传统发扬光大。但更多的人还是在称赞着永柏,说这次救火,确实是永柏功劳最大,又赞着永柏的身手,说永柏果然是身手不凡。

    永柏被人赞得有点不自然,而秀英姑心里是美滋滋的,听着大伙称赞着永柏,就好象称赞着她一样,她似乎在听到有人在议论她:

    “看,人家秀英多有眼光,找了这好的一个‘佬儿【后生哥】’。”

    “瞧,人家秀英多有福气,就要嫁给这个多出色的‘佬儿’了。”

    她感觉有人在赞她,有人在嫉妒她。她的心就不由自主地甜蜜起来。

    那时候的女孩子,爱的不是“票子、房子、车子”之物,当然,有就更好,但女孩子更喜欢的是才子英雄,读者不见那些旧戏,演的唱的多是些才子佳人、英雄美人之类的,正所谓“贫困书生忠烈女、落泊英雄美娇娥”,那是出了牌名的,有哪出爰情戏的唱的是冨商大贾的?就算有,也不是负心人就是薄义郎,多是些受人鞭挞之辈。

    那个时候,秀英姑没有想到她和永柏的事会起波谰,而谁也没有料到,张、李两姓就要进行一场血腥博杀。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 ; ;
第八章 寻祖墓张族聚族老
    永柏还没攒够给秀英姑打手镯的钱,永柏家的媒人还未上秀英姑家提亲,张屋有人来了。

    来人有六、七个,都是外地张姓族人,受所在各地族人之荐来梅令处理火明公墓之事的,皆为当地名望之士。

    当晩,一众人等俱在春祺公屋开会,讨论如何和梅令村李族协商寻墓事宜。

    煤油灯下,春褀公向众人简略地介绍了一下树祥公和茂伟公的为人,说:“树祥和茂伟都是讲理的人,读过书,明事理,但李姓也不乏好武的,恐怕协商不易。”

    “唉……”有人叹了口气,说:“说不寻,我们的太公他们又寻过,说寻,又隔了几百年不寻,现在又有丝索,寻亦难不寻亦难,寻,代代相传,以前太公们各处都寻遍了,瓦窑坪什么旮旯没有寻过,现在要进入人家的祖墓地界里寻,将心比己,人家哪会轻易同意?不寻了吧!又愧对祖宗,不知寻好还是不寻好。”

    说话的是六陈竹龙村的兆延公,六十多岁了,是在座年纪最长的。兆延公留一撮山羊胡子,稀稀蔬蔬的,头发也不多,花白花白的,穿一套黑色的中长装,表明他家里也有些钱。

    “三哥说哪里话?”当即有人站起来说,“此事关乎我们张姓火明公房头千秋万代大事,什么寻好还是不寻好?不寻,不要说愧对祖宗,后人也会刁骂我们,现在再和李姓协商,李姓人好说,我们入人家祖墓地界里寻,尽量不要动着人家祖墓,李姓人不好说,就拉人马来,就是要寻,就算打完我们这三代,也是值得,说什么寻好还是不寻好?”

    众人遁声望去,是来自上渡的文辉公。文辉公也年过六十了,气色比兆延公好,文辉公剪很短的胡须,但脑后长一溜头发,象半个椰子壳。

    “兆延三哥又不是说不寻,文辉五哥不要领会错了。”有人说。

    “兆延三哥说的也是实在,”又有人说,“隔了几百年不寻,现在要进入人家墓界内寻,确实是难,情理上也有点说不过去。”

    “几百年不寻,现在有线索了又寻,有何不可?”有人马上反驳说。

    春褀公提醍大家千万不要内讧。

    于是众人都冷静下来讨论,有人估计,当年太公们寻墓,可能刨的不够深,偷懒,因而没能寻着。此言一出,有人要笑,被春褀公止住了。会议又严肃起来。最后一致通过,尽早和李姓协商,争取李姓人同意,李姓人若不同意,再作打算。

    春瑞公说,“明天正巧树祥老父八十一大寿,我们都去吃杯寿酒,和树祥拉拉关系,到协商时也好讲话些。”

    众人都表示在理。

    众人又聊些别事,已是子时时分,春褀公宣布散会,安排兆延公等人到张屋各家分散住下。

    第二天,一大早,竹山顶上的地炮就响起来了,好象在告诉村人,树祥老豆超贤公八十一大寿,大伙儿来饮啰!

    当年,梅令村李族有二堂炮,一堂地炮一堂冲天炮,每堂三尊,每尊三响,炮是用生铁铸成,在炮肚里装上火药,点着底座的引信,火药爆开,就发出巨大的炸声,点炮的人稍微胆小,事先须用棉花塞着耳朵,否则,被震颤不算,还有被震倒的。按规定,村中红白喜庆之事烧地炮,叫“常炮”,兵来匪到之时烧冲天炮,叫“事炮”,“常炮”与“事炮”不同,“事炮”又与“要事炮”、“紧事炮”、“急事炮”、“紧急事炮”不同,“紧急事炮”烧的是冲天炮,飞在空中炸开,一炮三响,响声传的更远。那年代,梅令村人红白喜事、婚丧嫁聚,都喜欢烧地炮助场,张、梁、戴、黄各姓,有事来借地炮,李族人从来都不吝出借。树祥公有钱,每年田租千斗计,所以树祥公不但烧炮,还请来醒狮、吹打佬,炮响鼓震乐鸣,热闹非凡,整条村乌雀乱飞、屋动瓦松。

    看看时候,将近午时,春祺公收集好利市,带领一众张姓人上竹山顶。

    雄盛因为娘舅家那头有事,使人来请,不能不去,就给了春褀公红包钱,让春褀公代封红包去树祥公处,人却要往娘舅那头。

    隔离邻舍红事有饮,人不到礼到,这也说得过去的。

    抄近路,大伙儿经“张李桥”上竹山顶。

    当时,梅令村李、张、梁、戴、黄各姓,只张姓人住水渠底石子洲,李、梁、戴姓都在水渠面,黄姓在石道里面。

    张李桥桥宽六尺,长丈余,青砖作墎,石板铺面,是梅令村李姓人为方便张姓人过来为李姓人做工由李姓人出钱、张李两姓人共同出力建成的,桥两头各立一块石碑,张屋那头石碑一个“张”字,李屋这面石碑一个“李”字,字体箥箕大小,精工刻造,佐以红漆着色,煞是醒目。

    当年,梅令村张姓人田少,多是没有田地的,李姓人多人有田有地,族中还有族田,族田的田租就用以族中拜祭和供养民团,民团由青壮后生组成,尤以李姓人居多,其他各姓也有。兵荒马乱时期,匪恶盗凶,散兵游勇,亦为常见,梅令村民团在抗匪防盗,抵御过路的散兵游勇方面,确实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李姓人田多地广,张姓人除了租种李姓人的田地,还经常上竹山顶来为李姓人做工。

    李姓人最有钱的是恒才公,为方便佃户交租,恒才公专门铺了一条从下士村经上士村到梅令村直上竹山顶入汶水的靑石板路,绵延十多里。恒才公有女说定藤县太平人家,有人笑恒才公女嫁藤县太平,出入不便,恒才公又即时修路,逢山过山,逢水架桥,一条青石板路又从梅令经大云岭脚过全村界铺到太平直至亲家门口【此路直至现在,还方便着全村界两边的人来往】。

    树祥公没有恒才公田多,但也不少,田租也有千斗,也得请人帮工。

    恒才公和树祥公谷多粮多,旱涝天灾时期,政府也得来人问恒才公和树祥公借粮借谷,近年,政府问恒才公借粮,还敢声大声细,连唬带吓,但问到树祥公,就得低声下气,无他,树祥有一亲侄,乃李族第十八代世孙李茂亮,在白崇禧麾下当师长,平【平南】藤【藤县】桂【桂平】三县赫赫有名,深得白崇禧器重,茂亮老母亲六十大寿,白崇禧还送来厚礼。

    坊间相传,当年昆仑关大战,茂亮只是桂军中一名不起眼的排长,战局进入紧要关头,白祟禧开会,说要组织敢死冲锋队冲锋,问军官们谁愿当敢死冲锋队队长,与会的军官们都面面相觑,不敢吱声,茂亮慨然而入,大声地说:“要组织敢死队冲锋,敢死队队长必须是那些不怕死的、敢于冲锋在前的人担当,并非一定要当大官的人担当。”白祟禧拍案而起,现场的人都以为白崇禧要枪了茂亮,盖白祟禧何许人也,蒋介石也怕他三分,开会时候擅闯会场,你茂亮有几个脑袋?不想白祟禧一指茂亮,说:“敢死队队长,就是你。”说着,“啪”的一声,将自身佩带的枪拍在案面上:“拿我的枪去,有不服者,就地枪决。”此战下来,茂亮果然不辱使命,大败日军,茂亮身上多处挂彩,白崇禧亲自到医院探望,执茂亮手说:“吾有弟,可目无倭寇矣!”自此看重茂亮。日后茂亮又多立战功,终于官升师长,成为白崇禧股肱。

    那年代,有枪就是大爷,茂亮官越当大,政府越对梅令村刮目相看,尤其对于树祥,县长在路上见到,也得让开条道,恭敬候过。梅令村民团的枪越来越多了,弹药也越来越多,又重修了村门门楼,门楼上两尊老炮,立得更高,越发显得气势。

    老炮为梅令村李姓人所铸,早已威名远振,据说,有年大旱,梅令村人过廊廖潭塄塘担水,与人争执,梅令村人一炮打去,十里之远,弹落潭塄塘中央,廊廖人一时语静。大桂山贼头马云儿,路过梅令村,不但对梅令村出语不敬,而且行至上士村路口,居然站在马背上朝梅令村撒尿,梅令村人大怒,一炮打去,马云儿连人带马,骨也不剩几根。

    诚然,梅令村李族,素来祟文尚武,因而一直以来,人才辈出。历史上既出现过清乾隆年间海东公、少凤公“叔侄同科【两叔侄同中进士】”,也出现过清咸丰年间抗击太平军子期公、凤池公“父子共荣【战场上一并牺牲】”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 ; ;
第九章 犯劣性永卓戏秀英
    竹山顶上三棵老榕树,梅令村人谁也说不清楚到底有多老,其中一棵木已中空,成为树洞,常有小孩子钻入里面捉迷藏。三棵榕树虽老,但枝繁叶茂,成品字相生,占地足有三亩,树干硕大,双人合抱不过,树须从树上吊落下来,小孩子能荡秋千,平时,树下就是人们纳凉歇息的好场所,现在,树祥公办酒,就在树下开台,日高天热,树荫底下,正是开台的好地方。

    空气中飘荡着菜色的香味,榕树间弥漫着火药的焦烟,地炮的响声把树上的小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