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玄幻电子书 > 那座曾经血殇的墓 >

第35章

那座曾经血殇的墓-第35章

小说: 那座曾经血殇的墓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新乡长明白树祥公的话中里话,就说:“老人家说的没错啊!”

    “乡长的意思是……?”树祥公拖长声音问。

    “我祖宗也是姓炎姓黄的。”新乡长说。

    “不是姓范吗?”树祥公又问。

    “老豆姓范,祖宗姓炎姓黄。”新乡长说。

    “你可以同我老豆同饮两盅了。”树祥公说,让丫环上茶。

    原来新乡长也是被日本人捉出来当乡长的。

    确实,日本兵在广西期间,广西鲜有汉奸。一是不敢,各姓各族都不充许族人当汉奸,姓族中有人当汉奸的,开名出族还是其次,本人连同父母兄弟老婆子女,族人是人人“得而诛之”,看你不怕,曾有人带日本兵入村的,没几天连老婆带儿子一同失踪了,老豆'老爸'病死,没一个人近,他就只能自己背着只老豆上山,最惨的是,他自己不久也被人斩了,光天白日被人砍在街上,民风就是这样,男人出街入市,裤头都挂着刀,有枪也不奇怪,分分钟就要了你的性命,难道日本人真会保你?就算日本人真会保你也保不了你,日本人能时时跟着你伴着你?他爹他也不能时时跟着伴着,何況你不是他爹,他会可怜你?而且人家真要杀你,连日本人也一起做了;二是后怕,大家都相信“日在东即旺、在西即沉”这句谶语,相信日本兵在广西必打败仗,日本人在广西必站不稳,谁当了汉奸,日本人保得你一时保不了你一世,日本人必然要走,日本人走了,谁来保你?难道日本人走时会带上你?那时候他爹他也顾不得了,能顾上你?有时迷信也确实起大作用;三是眼见,眼见日本兵一定战败,日本人虽成立政府,但不招兵,人家洪秀全、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竑,打下一城一池、一乡一村,哪不招兵?甚至上门去请去捉,也要得人参军,敌人被俘虐或投降过来的,人家千方百计百计千方是要“为我所用”,你日本人连战俘同投降的都杀,你能有几个兵?你小日本国同东三省又有几个人,死一个少一个,你能打的赢?

    然而,又有人说新乡长自当了个官,为日本人卖力的很。新乡长出到飞机场,见有日本兵要打民伕,皮靴还没踢到、枪托还末舂到民伕身上,新乡长就抢上了,将民工拖过一旁教训,很是得势。

    新乡长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此时,抗日烽火已燃遍平南的西江南北。

    不要说平南的同和、大鹏、马练等这些离梅令村这远的地方。农历八月十八【10月4日】,日本兵【说是日本兵,其实是日伪军,其中绝大部分是东三省伪军,以下同。】就在兴华大田遭到车田、九湾、新垌等村的民团伏击,死伤惨重。此后,兴华和东平的民团公然拉起乡自卫队的大旗,不但袭击入村抢粮的日本兵,而且阻击路过的日本兵,总之,见到日本兵就打,打得日本兵狼狈不堪。后来自卫队组织了500多人,居然要袭击丹竹机场,丹竹机场的日本兵一次次入兴华、东平围剿,又一次次无功而返,甚至失败而归。

    而在南江的六陈,烽火更是燃得红旺。以张广友为大队长,张开祺为副队长的抗日自卫队不但攻下六陈圩,而且将战火烧到大新、镇隆、大安、大成,先前为入梅令村所准备的军火和人员都用上了,打得日本兵尿紧不敢出门。

    这些,都可以在《平南县志》上查阅的。

    成松就是在抗日自卫队攻打六陈圩时,第一个冲入六陈圩而牺牲的。

    后来,张、李两姓的人都惊叹:如果不是大灾,接着又是大忙,最终曰本兵来,张姓人若再来梅令,那该是怎样的一场血杀?

    事实上,日本兵也值得庆幸,平南县县长跑了,政府也散了,没有人将地方上的民团组织起来,各村各垌的民团只能各自为战,战斗力就大大削弱了。否则,更有日本兵好受的。

    平南抗日武装遍地开花,日本兵顾此失彼。丹竹飞机场上的日本兵不但要对付兴华、东平的抗日自卫队,又要过江增援南江的日本兵,飞机场在中、美两**队撤退前已被中、美两**队破坏得体无完肤,跑道和机堡被炸的翻了个底朝天,设施也被破坏一空,日本兵的飞机还不能降落,需要抢修,日本兵还必须留下军队驻守和监督民工干活,分身乏术,顾此失彼。日本兵在丹竹飞机场兵不够使,就在飞机场前后左右搭了四间兵房;日本兵的巡逻队廵逻;从兵房的前门进去;换了衣服又从后门出来;使人觉得兵房里都有兵;而且兵还很多。

    但日本兵的伎俩很快就被梅令村人识破了,日本兵有一个面部有痣的;人呼“一粒痣”,进去的是他;出来的又是他;树宽公人老眼不花;一眼就认出来了;回到村中一说;大伙的心中都有数了。茂庆等人又要求茂伟公出击日本兵,茂伟公又不同意。

    各地抗日武器运动如火如荼,梅令村人还龟缩不露;没有对日本兵开过一枪一弹。随着各个消息频至,特别是六陈方面的捷报,更是好象打了梅令村李姓人的耳光;茂庆等人多次要求茂伟公对日本兵出击未果,开始对茂伟公窃窃而笑。

    接着,连梅令村的张姓人也有人对日本兵釆取行动了,茂庆更是公开对茂伟公表示不满,茂伟公听到了也假装没有听到。

    原来张姓人春英,喜欢钓鱼,常到聂屋莲塘垂钓,得鱼改善伙食。这天午后,下过小雨,春英又到聂屋莲塘钓鱼。

    在飞机场被梅令村人认出的那个脸上有痣的日本兵'人称〃一粒痣〃'从聂屋出来;见春英在莲塘钓得上瘾;就走过来看。

    春英对一粒痣乱比乱划地说:“你们的。。。。。。不在家里聚老婆生仔。。。。。。上养父母下育子女。。。。。。跑来我中国。。。。。。作甚?你的。。。。。‘。呯’一枪。。。。。。死在中国。。。。。魂也不得回家。。。。。你父母。。。。。。就在家哭死。”

    一粒痣〃嘿嘿〃地笑,对春英竖着拇指。

    有鱼吃钓了,钓标被拖沉下去,春英忙弯下腰去起钓。

    鱼钓上来了,是一条草鱼,有斤多重,一粒痣赶过去要捉。

    春英故意将鱼起至人高,鱼在空中蹦跳,一粒痣似能够着又够不着,一粒痣边跳边要用手去抓,手忙脚乱的,春英看看四面没人,就将鱼让一粒痣抓住,鱼线却往一粒痣的脖子挂去。

    春英是钓鱼高手,鱼线很快在一粒痣的脖上身上兜了几圈,连一粒痣的双手也绑上了,一粒痣赶忙要解鱼线,春英扔开钓杆,假意上前帮忙。一粒痣忙让春英帮扯身上的鱼线。春英冷不防一把抓住一粒痣的枪,一脚要将一粒痣踹下莲塘,一粒痣慌忙地要夺回自己的枪;双手胡乱过来抓住枪托,春英公又补上一脚,一粒痣这才跌下塘去,手里只抢得一个枪栓。

    一粒痣脖子上的鱼线还没解开,人就在水里扑腾。

    春英到底心慌,夺了枪就往廊廖方向跑,若照头照脑往一粒痣枪托,一粒痣是不死也脱层皮,但春英公心慌,就只顾得跑了。

    一粒痣人在水里折腾,好不容易才割断鱼线,爬得上岸,就朝春英追去。

    春英跑入廊廖,正看见李姓茂永迎面而来,就折向高冲自自岭跑去。

    茂永肩托着一根杉木。

    原来茂永要修补屋顶,在东平购得一根杉木正回到廊廖。

    看见春英拿着一杆枪没命地跑,茂永正自奇怪,一粒痣追过来了。

    不见了春英,一粒痣就站在路口四下张望。

    茂永明白了怎么回事,一粒痣是追春英,于是用手指了指黄屋洲方向,一粒痣就往黄屋洲追去了。

    人没追到,枪又追不回,黄屋洲就遭殃了。日本兵黄昏时就入黄屋洲搜村,又捉人又放火的,据说还杀了人。

    但这并不是茂永的本意,茂永的意思只是想着要帮春英,怕日本兵朝春英追去,就指了指春英公逃跑的反方向,茂永决没有要嫁祸于黄屋洲的意思。

    春英虽然抢得了枪,但不会用,而且少了枪栓,也用不了,就将枪卖与梁姓元寿公;元寿公又卖给村民团。

    这件事,让梅令村李姓人觉得更没面子,茂庆等人更是要对日本兵进行出击。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 ; ;
前言
    相信一千年以后,梅令村还有人评说着这个故事。

    相信一千年认后,梅令村还有人记得这个故事。

    而且,这个故事还可以这样地流传下去;流传下来。

    阴历二月廿七,是梅令村李族开族始祖崇升公忌神日,所以梅令村李族,将每年的阴历二月廿七,定为扫墓拜祖的日子。

    这一天,但属梅令村李族的,不管搬蓿谕獾模獬龉ぷ鞯模渭影葑娴娜司突峋勖妨畲澹昴昵寐啻蚬模张谖枋ǎ饶址浅!S芯帽鹬胤甑模谐醮渭娴模推槔趾腿凇

    小时候就喜欢跟去扫墓,一来好玩,二来有糖吃,有炮仗烧。虽翻山越岭的,也乐此不疲。

    但有一座祖墓,是规定每年秋分日拜祀的,而且是和张姓人合拜的,那就是……“明德公墓”。

    “明德公墓”座落在梅令村瓦窑坪坪顶。整座墓全由砖石彻成,气势恢宏。“明德公墓”是一座李族俭德公和张姓火明公合葬墓,所以称之为“明徳公墓”,由张、李两姓人合钱合力共建。“明德公墓”穴名为“金牛顶角”,瓦窑坪顶为金牛额,左右两边的荒木岭和老鹰顶为金牛角,两角向前顶出,环抱着瓦窑坪,后面是北记坪,北记坪东南面有孖子崖突然兀起,为牛颈峰,孖子崖是步阳崖属岭,上有两峰,故名为“孖子”,真如水牛抵角时凸起的两个肩骨。孖子崖崖陡壁峻,“明德公墓”就形成这样一个格局:前望瓦窑坪,后锁牛栏冲,踞住“明德公墓”守住瓦窑坪,瓦窑坪南面的牛栏冲就别想从北记坪过来。地师说:确是一座好墓。

    “明德公墓”左侧,老一棵老松,苍劲挺拨,枝叶茂盛,那滔滔的涛声,好象随时都在诉说着一段历史,一种悲壮。

    老松底下,建有一亭,亭内立有一块石碑,上面却没有碑文,但每年拜祭“明德公墓”,张、李两姓人都会在石碑面前仔细品读,好象上面真有字似的,能品读出什么东西来。看大家品读石碑,先是品读的津津有味,接着是动情叹息,再后有人壮怀激烈,大呼“过瘾”,小时候不觉什么,长大觉得奇怪,再长大就明白了,那块石碑虽然没字,却记载着一段怎样的历史,一个怎样悲壮的故事。

    跟去拜祭“明德公墓”最大的乐趣是听评书。上年纪有学识的人喜欢在“明德公墓”前给别人讲述“明德公墓”的历史,会讲的绘声绘色,而且还学象学样,讲得惟妙惟肖,听得人如醉如痴,每到动情之处,总有人凄然下泪。

    记得评书讲得最好的是李姓世业三哥,世业三哥是县中学退休的历史老师。

    小时候顽皮,听了评书,就和小伙伴在“明德公墓”右后侧下面的北记梯田照着评书的情节学冲锋。

    明德公墓故事中的**就发生在北记坪那片并不算陡的梯田里。

    冲锋的结果,是跳下明德公墓的墓槽'坟仁和坟围之间的沟槽',嘴里一边学着炸弹爆炸的声音,接着是趴在坟仁上装死。

    “读书吧!”父亲怒斥道,“你也学英雄,出来。”

    于是低着头从墓门出来。

    众人都“哈哈”地笑。

    渐渐地长大,渐渐地明白了,学那样的英雄,确是很难,不但要有一种怎样的无畏精神和一种怎样的勇气,而且要有一种怎样的切齿之恨和一种怎样的家国之仇。

    拜〃明徳公墓〃,仪式是最庄重的。张、李两姓人在拜墓仪式开始前可以在墓前称兄道弟,天南海此。但仪式一开始;大家就必须整装肃容。在墓台上摆好祭品,人在拜台排好队伍,人多,拜台显得过小,队伍就排出拜台之外。准备妥当,有专门的人读祭文。祭文读罢,开始喊礼,先由年长者行礼,上香。敬酒,再由底下的人叩拜。似模似样。大人们首先得叮嘱孩子不许乱笑。若然有笑,必被训斥。

    据说,以前拜罢明德公墓,张、李两姓人还在墓前〃开盘〃,舞狮、打功夫、杂耍。现在的人懒了,就省去了这个节目。

    但有一个程序是不能省的,而且还不能偷懒,那就是……拉队过十七义岗,给英雄们上支香。、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