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玄幻电子书 > 那座曾经血殇的墓 >

第1章

那座曾经血殇的墓-第1章

小说: 那座曾经血殇的墓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相信一千年以后,梅令村还有人评说着这个故事。

    相信一千年认后,梅令村还有人记得这个故事。

    而且,这个故事还可以这样地流传下去;流传下来。

    阴历二月廿七,是梅令村李族开族始祖崇升公忌神日,所以梅令村李族,将每年的阴历二月廿七,定为扫墓拜祖的日子。

    这一天,但属梅令村李族的,不管搬蓿谕獾模獬龉ぷ鞯模渭影葑娴娜司突峋勖妨畲澹昴昵寐啻蚬模张谖枋ǎ饶址浅!S芯帽鹬胤甑模谐醮渭娴模推槔趾腿凇

    小时候就喜欢跟去扫墓,一来好玩,二来有糖吃,有炮仗烧。虽翻山越岭的,也乐此不疲。

    但有一座祖墓,是规定每年秋分日拜祀的,而且是和张姓人合拜的,那就是……“明德公墓”。

    “明德公墓”座落在梅令村瓦窑坪坪顶。整座墓全由砖石彻成,气势恢宏。“明德公墓”是一座李族俭德公和张姓火明公合葬墓,所以称之为“明徳公墓”,由张、李两姓人合钱合力共建。“明德公墓”穴名为“金牛顶角”,瓦窑坪顶为金牛额,左右两边的荒木岭和老鹰顶为金牛角,两角向前顶出,环抱着瓦窑坪,后面是北记坪,北记坪东南面有孖子崖突然兀起,为牛颈峰,孖子崖是步阳崖属岭,上有两峰,故名为“孖子”,真如水牛抵角时凸起的两个肩骨。孖子崖崖陡壁峻,“明德公墓”就形成这样一个格局:前望瓦窑坪,后锁牛栏冲,踞住“明德公墓”守住瓦窑坪,瓦窑坪南面的牛栏冲就别想从北记坪过来。地师说:确是一座好墓。

    “明德公墓”左侧,老一棵老松,苍劲挺拨,枝叶茂盛,那滔滔的涛声,好象随时都在诉说着一段历史,一种悲壮。

    老松底下,建有一亭,亭内立有一块石碑,上面却没有碑文,但每年拜祭“明德公墓”,张、李两姓人都会在石碑面前仔细品读,好象上面真有字似的,能品读出什么东西来。看大家品读石碑,先是品读的津津有味,接着是动情叹息,再后有人壮怀激烈,大呼“过瘾”,小时候不觉什么,长大觉得奇怪,再长大就明白了,那块石碑虽然没字,却记载着一段怎样的历史,一个怎样悲壮的故事。

    跟去拜祭“明德公墓”最大的乐趣是听评书。上年纪有学识的人喜欢在“明德公墓”前给别人讲述“明德公墓”的历史,会讲的绘声绘色,而且还学象学样,讲得惟妙惟肖,听得人如醉如痴,每到动情之处,总有人凄然下泪。

    记得评书讲得最好的是李姓世业三哥,世业三哥是县中学退休的历史老师。

    小时候顽皮,听了评书,就和小伙伴在“明德公墓”右后侧下面的北记梯田照着评书的情节学冲锋。

    明德公墓故事中的**就发生在北记坪那片并不算陡的梯田里。

    冲锋的结果,是跳下明德公墓的墓槽'坟仁和坟围之间的沟槽',嘴里一边学着炸弹爆炸的声音,接着是趴在坟仁上装死。

    “读书吧!”父亲怒斥道,“你也学英雄,出来。”

    于是低着头从墓门出来。

    众人都“哈哈”地笑。

    渐渐地长大,渐渐地明白了,学那样的英雄,确是很难,不但要有一种怎样的无畏精神和一种怎样的勇气,而且要有一种怎样的切齿之恨和一种怎样的家国之仇。

    拜〃明徳公墓〃,仪式是最庄重的。张、李两姓人在拜墓仪式开始前可以在墓前称兄道弟,天南海此。但仪式一开始;大家就必须整装肃容。在墓台上摆好祭品,人在拜台排好队伍,人多,拜台显得过小,队伍就排出拜台之外。准备妥当,有专门的人读祭文。祭文读罢,开始喊礼,先由年长者行礼,上香。敬酒,再由底下的人叩拜。似模似样。大人们首先得叮嘱孩子不许乱笑。若然有笑,必被训斥。

    据说,以前拜罢明德公墓,张、李两姓人还在墓前〃开盘〃,舞狮、打功夫、杂耍。现在的人懒了,就省去了这个节目。

    但有一个程序是不能省的,而且还不能偷懒,那就是……拉队过十七义岗,给英雄们上支香。、敬杯酒、缅怀英烈。

    听老人说,十七义岗原名为老鹰岗,因为那儿埋葬着十七位英雄义士,村民就将老鹰岗改名为十七义岗了。

    十七义岗的英雄坟,最靠右的就是牺牲得最壮烈的永柏坟。据说,永柏坟内安葬的并不是永柏公的尸首,而是永柏的骨灰和衣物。但永柏坟正是十七义岗上最受人尊敬的坟。

    紧挨着永柏坟的,是张姓秀英姑坟。李姓人说,秀英姑是永柏的老婆。张姓人对这个说法从来没有人表示反对。永柏房头的人来拜永柏,也拜秀英姑。

    长大了,不用再跟着父亲去扫墓,而是自己和众人一道前往。在明德公墓前,年年听到那个悲壮的故事。听得多了,突然地觉得,应该把那个故事写出来,让更多的人分享这个故事的喜与悲,笑与泪,悲壮与惨烈。

    曾几何时,为了一座坟墓,梅令村张、李两姓打生打死,刀枪见血。然而,就在那场伟大的民族战争中,张、李两姓却能抛开恨怨,同仇敌忾,为梅令村的历史谱写了光辉的一页。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 ; ;
第二章 开族会李姓拒张姓
    当晩;树祥公就找来族人,都是一些在族中有威望的,在李氏祠堂商议。

    李氏祠堂【家庙】,建于清同治丙寅年孟春,以四品官阶图建造,建在梅令村南面,是李族人从梁姓人家手里买来的田地建成的,占地十多亩,很是恢大。面南背北,三座四铺四耳两廊,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前座正中为大门,两边有月台,门前一对石狮子,台阶下一对大石缸,门额头黑灰钳筑有四个圆萝大的字……“李氏家庙”,两边用红漆木板刻金色对联【松风开世胃,柱下延家声】,名家手笔,飘逸劲秀,气派十分庄严。

    进入大门,里面有一大操场,李姓子弟及民团就经常在此演练武艺、操习阵法。操场东、西两面是走廊、回廊、仓库、爰舍、各种建筑,一应俱全。

    过操练场上五级台阶,是训练台,供教练在上面训导子弟,训练台上有潦所亭,用以族上在亭内观督子弟用功。过演练场经拱门抵中座,门首悬拉【钦点刑部主政】考祥公的功名牌匾,正厅屏风全挂历代孑孙获取的【文魁、内阁中士、进士、武略掎尉、朝议大夫、奉直大夫、举人】等牌匾,琳琅满目。

    又经中座正厅而入,上上香亭入后座,为供奉祖先的神龛之所,一共有七圾,第一级正中安奉梅令村李姓开族始祖祟升公,左右安奉二世三世祖,其余列祖列宗按尊卑排列,神龛两边均雕刻龙凤花草,上额悬有红板金色的【本枝百世】四个大字,极为肃穆。

    家庙为春秋二祭,春祭为二月初八,秋祭为八冃初八,祭祠其间,族人聚会瞻仰祖宗,并对新增人囗入祠,同时也对各地各地执行族规族礼进行奖励与惩罚,以使族中正气,得以常存竝立。

    李氏祠堂屋大物多,有专门的人看守。

    众人在二座正厅议事,树祥公一说明原由,族人一片哗然,一时群情激奋,纷纷表示不可理喻。

    "不行;"茂庆激昂地说。煤油灯照着茂伟公愤怒的脸;也照着茂发公捋起衣袖的手臂。茂庆公身高人大;声如洪钟;"什么道理?明天我也刻一个‘李’字青砖,丢在他的‘张廷纶墓’拜台里,也说有祖坟弄失在他‘张廷纶墓’墓界内,也要锄平他‘张廷纶墓’来寻可以吗?容他乱挖乱掘;祖坟风水坏尽;这还了得?"茂庆是满脸胡渣须,眉毛上扬,双目怒眼凸睛,给人的印象是能打。此时茂庆束一条黑色腰带,穿一件带补丁的破蓝布上衣,土布对襟敞着扣子,露出红铜似的胸瞠,更有一种彪悍之气。有年茂庆在梧州卖蔗,三、四个梧州仔要吃白吃白拿,被茂庆公一根粗扁担,一路打落码头。自此,村中之人,对茂庆是刮目相看。

    张廷纶公,明朝天顺庚辰科进士、历任南京户部尚书,是张姓人的骄傲,也为李姓人所敬重。张廷伦公以进士家居平南,适逢侯大苟领导的瑶民在广西大藤峡起义,起义军所向披靡,烽火蔓延两广【广东、广西】,”【起义军】所至破城杀将,【官兵】诸将怯不敢战,杀平民以报功,民相率从贼“。官兵有参将范信,已将平南某村划以白圈,列为屠杀范围,。”当死者无虑数千人,实皆良民“。时廷伦公以进士家居平南,闻讯,即夜叩军门,见范信,为民求情,力持不可,廷纶公对范信说:“闻公刚肠疾恶,今公乃欲附民以为寇,民不死于寇即死于兵,等死耳,将从贼尚可苟活,是驱之从贼。”并愿以家族百余口性命,来保该村村民实为无辜。范信见廷纶公平曰间刚直不阿,今夜又叩军门而来,置生死于度外,且以家族性命担保,不得不信,只得“下令寝其事”。

    张廷纶公墓就在平南长歇岭,建得很有规模,梅令村人上落平南,就从廷纶公墓前经过,梅令村有人能倒背如流廷伦公墓前的石刻,有石刻上面记有廷纶公的事迹。

    "还当真以为俭德公为捡得公呢!"茂池也跳起来说;"敢来;我第一个上。"茂池也是一身犍子肉。那年代,梅令村人除了教书先生,有钱的穿长装,没钱的着短衫、挂无袖褂,象树祥公,是穿长装的,茂庆、茂池等人是着短衫挂无袖褂的,茂池挂一件白色无袖褂,露着两条碗粗的臂膀,给人的感觉是着实刚勇。茂池能玩铁枪锁喉,能头断石碑,因而,茂池在村中,也是响当当的人物。

    "我李姓这么多人,还怕他。"茂荣跟着挺身而出;"他姓张有几个人?"茂荣也是高大壮实,有着宽大而滚圆的肩膀,熊一样的背脊,说话的声音就象打雷一样,厅里燃着的马灯,那火焰,仿佛随看他的声音跳动。

    确实,在梅令村;李姓家族比张姓家族大,李姓人比张姓人多得多,当时,梅令村李姓人崇升公之后,单在梅令村就七、八百人,还有人搬蓿攘蔚摹崆ㄈ脬胨⑴=浅濉⑷濉⒙砦槽淼模睬Ф嗳耍判杖嗽诿妨畲宀蛔懔桨偃耍依钚杖擞星梗灿信冢钭逵凶逄铮镒饩陀美垂褐们剐担盗访裢牛哟蠊鹕匠隼吹耐练耍膊桓业矫妨畲迩缆樱宓恼拧⒒啤⒋鳌⒘焊餍杖思遥舱醋爬钭宓墓猓偈艿酵练松拧3死氪褰显兜募富庑杖思遥惺被嵊型练斯夤耍练艘膊桓姨诜荩粤司妥撸桓衣夷茫桓易ト税笃保比朔呕稹

    “人家张姓也不只梅令这几户。”有人说。

    此话说的也是实在,当时有句大姓排名:李陈黄何张,“李”姓排第一,但“张”姓也排第五,“张”姓再不屑,也不会比“李“姓人少到哪儿。

    〃连祖坟也失却了,这种不屑儿孙,再多有个鸟用?〃树生公说。

    有人笑了起来。

    树生公人称“老牛筋”,认死理,有次买肉,要半斤,半斤就是八两,猪肉佬称了八两多点,说算了,就作八两,树生公不依,非要猪肉佬割出一小块儿来。

    不想就是这么个人,也有幽默时候。

    "跟这种不屑儿孙,连理也不用同他多讲,他要告就告,就不理他,他姓张的敢来硬的,就拉起人马劈他。"有不懂树生公幽默的人喊了起来。

    "对。"有人高声响应,磨拳擦掌,好象就要冲锋陷阵了。

    茂伟公赶紧让大家稍静。

    茂伟公温文儒雅,胡须削得干净,睑也俊秀,如果说树祥公给人的印象是一种温和,茂伟公给人的感觉就是谦恭。茂伟公虽没树祥公有践,但也不穷,也有些田地,因而也是穿长装的,此时茂伟公是穿一件灰白带花长袖唐装,更显出一种彬彬气质。茂伟公在族中是主管祭祀的,但因读的书多,明的理多,所以在族中威望更高,村中族中,大小事情,私人恩怨,都喜欢请茂伟公亲近,有人坦言:树祥公之后,便是茂伟公为族长了。

    于是众人渐渐安静下来。

    茂伟公不慌不忙地说:"估计张姓还会来人协商,大家用不着鲁莽,我们和张姓虽不同宗,但彼此都是同村同乡人,邻居邻舍,朝见口晚见面,曾几何时,也同桌饮过吃过,有人也许还有亲戚关系,料想张家也不敢太过冒失,大家先看看,万不得己;再打也还不迟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