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玄幻电子书 > 寻巴记 >

第35章

寻巴记-第35章

小说: 寻巴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土人感觉到死亡的逼近,想作垂死地挣扎,向涧边吊桥爬来,大概是胆吓破了,爬了几步又倒下了。面对高悬的吊桥,即使爬拢了又有什么用呢?最多能跳下深涧,逃脱虎口但却逃脱不了粉身碎骨的命运。

    白虎走近了目标,土人再次苏醒过来,仰坐着两手支地,不敢想像土人此刻惊恐的脸色。白虎的一只前爪已搭上了土人的胸膛,其它三只白虎也围了上来,一声凄厉的惨叫划破夜空……

    我不敢面对这惨绝人寰的一幕,将头深埋在两腿之间,仿佛嗅到血的气息。良久才又抬起头来,白虎已经享用完了自己的美食,正在添净身上的血迹。一阵冷风从背后吹来,像钢刀刺过心脏。

    突然,一只白虎站立起来,在月光的映照下,我看见的分明是一个腰围虎裙手执长矛的高大酋长。眼中两道寒光朝对岸射过来,当这光射到我身上的时候,陡现出一股杀气,若龙格手中的剑光。

    廪君,我确信自己看见了廪君。”

    <;a>;手机用户请到mqidian阅读。<;/a>;

 ;。。。 ; ;第五十五章 魅影迷踪
    第四十五章魅影迷踪

    我先将唐婉丽送到她同学处,然后赶紧回学校报到。

    这段时间又是病假又是事假还有一段失联,让学院领导很是老火,我赶紧检讨认错,幸好我只是个上选修课的老师,没有影响到教学,才放我一马。

    蛊毒仍然不时发作,抽空到医院去补充了一些药物,但医生告诫我不可太过依赖此类药物,是药三分毒,总会有些副作用的,尤其对记忆力有伤害。

    发作轻微地时候,我便通过练功运气来抵抗,但每隔五六天,都会有一次比较厉害的发作,只得赶紧吃药。

    某日经过学校报亭,晚报上头版几个大字赫然醒目:“重庆工商各界发力,香港购回巴国重器”。再看所刊图片,可不正是我那意外流失的巴王权杖、玉琮和怪斧。

    怪斧命名为“战国巴蜀虎纹铜钺”,仔细一看,泥土清理出来之后的怪斧肩部,果然有一只攀附的老虎图形,原来这东西叫钺。

    而权杖则被命名为了“战国骨形玉器”,大概是不了解其功用的缘故,也是,木棒朽烂后,光剩一个权杖头是有些让人费解,谁又有我这个能力穿越到“两千多年前”的巴国去了解真相呢?

    再看文字部分,介绍的是香港苏富比的秋拍图录出来之后,三峡博物馆的专家认为这三件东西属于带有明显古巴蜀特征的礼仪重器,对研究古巴国历史和彰显巴国文化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发动重庆工商各界筹资回购文物,经与委托人线下协商,以1200万底价购回,这三件重器连同前些时候三峡考古队在天坑洞穴中发掘的众多青铜兵器和尸骨,将于下周星期天在三峡博物馆开始为期十天的展览,同时召开“国际巴蜀文化研讨会”,对这次的文物成果展开广泛的研究讨论,其中就有关于权杖的功能和命名的问题。

    这个意外发现无疑像是给我打了一强心针,无助的心里燃起一丝希望,虽然不能拿回三件宝贝,但至少有了重新近距离接触的机会,如果有可能……

    心中顿时有了主意:三峡博物馆我是十分熟悉的,不仅因为馆长以前曾是我们学校的教授,而且我也参加过三峡博物馆的文物知识培训班,还留下了考古队长邹前康老师的电话,不知道他是否对我还有印象。

    于是从手机电话薄中翻出三峡博物馆考古队长邹老师的电话拨打过去:

    “邹老师您好。”

    “请问哪位?”看样子邹老师没有存我的电话,必须要自我介绍一番。

    “我是西南大学的皮兆寅,曾参加过博物馆的文物培训,有幸聆听过老师的教诲。”我尽量用恭敬的语气介绍自己。

    “噢,想起来了,那个总有问不完问题的学生。”邹老师居然记得我,好现象。

    “不好意思,烦着您了。”

    “哪里,当老师是最怕上完课没有学生提问题的,皮老师应该也有同感吧。”邹老师还记得我是大学老师,这对拉近距离就更方便了些。

    “有件事情想请教邹老师,不知可有时间。”有了前面的铺垫,我开始直奔主题。

    “皮老师有什么问题,尽管讲就是,不必客气。”邹老师也是个好说话的人。

    “今天看了晚报,关于几件巴国重器的问题学生有点不成熟的想法,希望得到邹老师的指点。”我这个话题不怕他拒绝。

    “好啊,我们正在发起广泛讨论呢,欢迎您发表意见。”邹老师真的很感兴趣。

    “问题很多,学生想当面向老师讨教,不知道邹老师可否拨出时间,一起吃个饭。”我见时机成熟,便继续深入。

    “吃饭就没有必要了吧,见个面倒是可以。”邹老师并没有拒绝。

    “那就一起喝个茶吧,新牌坊有家叫”闻喜”的会所不错,老师定个时间我们在那里见面如何?”

    这是一家中高档会所,也可以喝茶,也可以吃饭,我想这样的安排应该合适。

    “就按您说的办吧,我本周三下午有空,我早点下班就在那里见面吧。”邹老师爽快的答应了我的约请,事情有了一个好的开头。

    唐婉丽也打来电话,说暂时在阳光国旅带境外团,主要是新马泰线路,想请我在学校图书馆帮她借点几个国家的图书准备准备,她晚上来拿,我知道她是醉翁之意不在“书”,自然一口答应下来。并告诉她早点来,一起吃火锅。

    吃完火锅,唐婉丽提出参观一下我的蜗居,我说乱七八糟的就别看了吧,唐婉丽却要坚持,不得已,把她领了进去。

    唐婉丽一进屋,直摇头,说终于明白对男人称呼前面为什么总加个“臭”字了。就开始收拾整理,洗洗刷刷,忙活了半天,我的房间内就焕然一新了,就抱着她亲了一个,唐婉丽就提出今晚不去同学家住了,以后带团回来也都借住我这儿。

    虽然是求之不得的事情,但还装模作样的问为什么,唐婉丽便说同学只有一间屋一张床,两个人挤在一起不舒服,而且同学还有点那个倾向。

    我于是揶揄她我这里也只有一张床啊,难道不怕挤,唐婉丽使劲儿锤我的胸,说你要是不愿意的话可以付租金,我说租金就不必要付了,帮我收拾房间就可以了。

    于是两个人打情骂俏一番,住在一起了,几天下来,有了家的感觉。

 ;。。。 ; ;
第五十六章 真假考古队长
    第五十六章真假考古队长

    位于新牌坊的“闻喜”是一家以弘扬国学文化为宗旨的中高档主题会所,而它的老板蒲总也是一位古玩爱好者和瓷艺收藏家,因为一次国学活动认识了他,一来二去就成了好朋友。

    当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闻喜”有一位古典气质的美女经理雨弦,每次我和朋友去那里聚会,雨弦总会亲自担任茶艺师给我们斟茶送水,或者轻抚古琴弹奏两曲。

    我和邹老师在“闻喜”的一个古琴包间里交流。墙壁上挂着四张古琴,窗户下是一个罗汉床,房间内还有一个茶艺台。

    请考古老师喝茶,氛围是一定要讲究的。

    邹老师是个很随和的人,也比较谦虚低调,所以我们之间的交流十分顺畅。

    我将自己对这几件器物的看法,尤其是对权杖的识别、功用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并就对古代巴人的社会形态,白虎图案的文化延伸都毫无保留地发表了自己的见解,邹老师频频点头,表现出欣赏的态度。

    “皮老师不从事文物考古工作真是太浪费了。”邹老师听完我的陈诉,赞叹不已。

    “哪里,都只是一些皮毛,还望邹老师多多指教。”我继续保持谦虚低调。

    “您今天的这些看法完全可以集成一篇很好的论文,我推荐您参加这次巴蜀文化国际研讨会,争取在学会上宣读。”邹老师当即表态。

    “我哪里敢写考古论文,一点理论积淀都没有,只是一点浅见。”我马上表达自己的态度。

    “这么有新意的东西,不写出来发表太可惜了。”邹老师继续鼓励我。

    “如果邹老师认为这点浅见还有价值的话,尽管拿去用。”我知道欲得人惠必先惠人的道理。

    “那怎么成,这不是成剽窃了。”在学术科研剽窃猖獗的时代,邹老师的话让我感动。

    “要不这样吧,以两个人的名义发表,我排第二位就可以了,反正这种文章对我的专业评分也没有多少帮助。”

    “这样的话,我就太过意不去了。”邹老师表现出很不好意思的样子。

    “这是只有您才能完成的事情,不必客气。只是学生还有一个不情之请。”我连忙趁势跟进。

    “皮老师有什么要求,尽管讲。”邹老师爽快地回答。

    “我在这里纸上谈兵了半天,却连实物都没有见过,可不可以……”我终于将自己的真实目的表达出来。

    “这个我就帮不上忙了,东西都放在库房保险柜里,我也只看过一两次,不过……”这个结果在我的意料之中,但这个“不过……”还是给了我另一种希望。

    我不搭腔,用诚恳的目光望着邹老师。

    “不过我们拍了高清细节图片和绘制了平面图,我可以拿给您看看,但不要说出去,因为关于它们的研究成果还没有正式发表。”

    “有这些就足够了,真是太谢谢邹老师了。”我连忙起身道谢,这样的结果,已经是我期待的最佳效果了。

    终于等来了山城博物馆“古代巴文化文物特展”。唐婉丽听说也要跟我一起去凑热闹,我想她做导游的,多了解一些文化知识是有好处的,便欣然从命,难得有一个崇拜自己的女朋友。

    这天正好是星期天,从我们学校到山城博物馆有近一个小时的路程,为了抢占车位,我起了个大早,唐婉丽却赖着不起床,要我给她煮一次早点。不得已,在冰箱里拿了四个鸡蛋,煮了一个最简单的早点——荷包蛋,端一碗在床边,唐婉丽才高高兴兴的起床,在荷包蛋里加了两勺醪糟,吃完后,欢呼雀跃的洗漱去了。

 ;。。。 ; ;
第五十七章 戴口罩的乞丐
    第五十七章戴口罩的乞丐

    我们到博物馆的时候还没到九点,博物馆也还没有开门,停车平台上只有昨晚停驻的几辆旅游大巴。但是奇怪的是,长梯上居然有两个乞丐,而更为奇怪的是居然都带着口罩,头上也戴了顶破帽子,把一张脸蒙了个透实,只露出一对眼睛。

    从来没见过带口罩的乞丐,而且这么早,又是星期天,哪有什么可讨要的。

    我企图走进了看看,那俩乞丐居然转身走了,越发激起我的好奇心,吩咐唐婉丽等着,追了上去。

    俩乞丐好似有意避我,也加快了步伐。我也加快脚步,跟了上去,那俩乞丐也跑跑停停,始终跟我保持一段距离,这下我反而不敢追了,心想会不会有什么猫腻,唐婉丽一个人在一边,别着了他们的道儿,便停止追赶回到唐婉丽身边。

    “两个乞丐有啥子稀奇的,还紧追不舍。”唐婉丽为我的举动莫名其妙。

    “哪有乞丐带口罩的,太奇怪了?”我回答道。

    “有啥子奇怪的,也许是北方来的乞丐,现在又是大冬天,怕冷撒。”唐婉丽的回答不无道理。

    “可是有见过乞丐躲施主的吗?”我立即提出另一个疑问。

    “也是哈,停车的时候,我见那两个乞丐眼睛一直盯着我们两个,还以为是饿慌了想要吃的,没想到你一走近他们却跑了。”唐婉丽仿佛也领悟过来。

    “你确信他们一直盯着我们吗?”这我倒没发现。

    “我先下来,你在挪车没有注意,等到你看他们的时候就低头了。”唐婉丽继续陈述她的发现。

    “会不会是……”我心生疑窦。

    “是什么呀?”唐婉丽瞪大眼睛看着我。

    “打文物的主意啊。”我把自己的看法告诉她。

    “你是不是侦探小说看多了,一天胡思乱想的。”唐婉丽撅起个嘴,又挠了我一下。

    “反正不是真乞丐。”我十分肯定地判断。

    “真不真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