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玄幻电子书 > 猛将 >

第9章

猛将-第9章

小说: 猛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军加上地方部队(全是附近城乡的保安团、自卫队、还乡团、土匪等),总兵力达万多人,并且兵强马壮。因此,陈金城说:“潍县城固若金汤,是攻不破的金城。”
  这并不是“国民党的牛皮”。
  潍县城有东西两城,白浪河从城间穿过,是有名的“双城”。许世友召开兵团作战会议,讨论攻城策略。他说:“攻打这样—座设防坚固的重要城市,在山东部队攻坚史上还是第一次。不仅考验部队,更考验指挥员。在这艰巨攻城任务面前,有许多难题需要解决,其中最难的要数选择主攻方向。”
  谭震林政委也说:“选择主攻方向,是关系战局的大事,必须认真解决好。”
  面对“双城”,又像当初打周村一样,众人各抒己见,有的主张先打东城,有的主张先打西城,有的甚至提出东、西两城一锅端。最后,兵团领导根据东城城墙低,防守兵力弱,西城城墙高,守备兵力强的实际情况,考虑先拿东城开刀。
  在这次会议上,聂凤智没有作声,做了“哑巴”。
  会后,为了解决主攻方向,聂凤智亲率9纵各师干部,反复实地侦察,多方了解情况,摸清地形敌情,经过分析研究后,他有了自己的看法,这就是先打西城比先打东城为佳。
  他认为从城防工事和守备力量看,确实西城强、东城弱,避强击弱,完全符合毛主席提出的“十大军事原则”。可是,在潍县特定情况下,要确定“双城”孰强孰弱,并不是那么简单。因为东、西两城相距很近,最远处不过一二百米,中间一条白浪河川流而过,河上5座大桥沟通东西两城,照一般估计,东城是较易攻破。但西城比东城高出5米,敌指挥机关设在西城,先攻东城,首先会受到西城凶猛火力的钳制。即使拿下东城,仍要冒着西城居高临下的密集炮火,再攻西城。相反以硬对硬,先打西城,敲掉敌人的首脑机关。再依托西城,直取东城,顺理成章,稳操胜券。至于同时攻击两城,必然造成兵员火力分散,显然不足取。因此,他的结论是:先攻西城为上策。

14。打潍县:大白天攻城(2)
经过反复思考后,他提出了“击敌要害,先攻西城”的作战方案,并把先打西城的设想,向兵团首长作了汇报。
  他把这个方案的利弊讲得一清二楚,令人折服,当即得到许世友、谭震林首长的赞同,兵团批准了这一方案,决心先攻西城,打掉敌之首脑要害,而后再取东城。并根据这一决心,许世友又“补充了两点”:
  一是作战指导方针为“稳打稳扎”;
  二是把主攻的任务交给了9纵。
  许世友的这两条和聂凤智“击敌要害,先攻西城”的作战方案堪称“攻打潍县的最佳创意”。就在这个创意由设想渐渐转化为战斗的现实时,96军军长陈金城正坐在他位于西城指挥中心,向前来“检查”的王司令数着指头说:“西城城墙高,工事坚固。就像鄙人的名字一样,固若金汤。”
  王耀武怕陈金城“打哄”“蒙上”,小小的潍县里,他围着城防转了三天,最后的结论是:“潍县工事坚固,可保无虞。并且,###一贯运用‘避强击弱’的战法,不会先攻西城。”
  对于后一点,“陈将军”也表示完全赞同。
  谁知他们的悲剧就在于没能预见到,偏偏在共产党的对手里有个人,要按照古代兵书上所说的“摧其坚,夺其魁,以解其体”的战法,凭借武力从西城将潍县城的大门打开。
  (2)
  潍县之敌防御纵深大,防御体系复杂。聂凤智根据“稳打稳扎”的作战方针,又确定了9纵作战的三项原则:
  一是先扫清外围和城关,再组织攻城。
  二是“任务专一”,扫关的部队专司扫关,攻城的部队专司攻城,轮流使用两个不同的建制部队,保持强大的突击力量。
  三是“人马均活动于地下”,在外围开展土工作业,大力挖掘堑壕和掩体,隐蔽接敌,楔入纵深。
  战役于4月2日发起,兄弟部队首先切断了昌(邑)、潍联系,包围并占领了飞机场。10日,扫清外围后,攻关部队打响。9纵26师,不怕艰苦,从五六里外开始掘壕,蜿蜒曲折,纵横交错,结果,这里壕沟、地道不仅隐蔽接敌,而且完全绕过了那些地雷阵、陷阱阵、鹿砦阵、铁丝阵,就是那好几丈高的城墙也绕过了,过了危险地带,战士们就以“积极勇猛”的战斗作风,夺取了敌人防御阵地,15日完全占领北关;于是当晚这拨部队撤下,攻城部队接防,进入阵地。到达指定位置后,部队又展开近迫作业,挖掘交通壕、地道、地堡、防炮洞等,在地下开掘前进,直逼西城城下。正是攻城部队在悄悄地大挖地道,弯弓待发之时,因攻城战斗突然中止,陈金城却认为###伤亡惨重,无力攻城了,立即向上级报喜。王耀武则是“奖罚分明”,在济南立即召开庆祝大会,可“热烈庆祝潍县解围”的大会刚收场,23日晚上,却传来了###发起攻城的消息!
  当日17时,许世友—声令下,对西城的总攻开始了。9纵首先集中强大炮火轰击西城北垣。众炮齐鸣,潍城上下顿时火光冲天,硝烟弥漫。北门城头高阁顷刻掀去半截。在火力的掩护下,79团2营、3营连续爆破,炸平了城壕,炸掉了—个又一个明堡和暗堡。24日零时21分,开始强爆城墙。经过多次爆破终于炸开了口子。1时30分,8连首先登上城墙,把红旗插上城头。随后,在8连西侧不到100米的地方,4连也打开—个口子,登上城头。敌人不甘失败,拼命反扑,两个连队在城上与敌展开了争夺突破口的激战。8连遇到猛烈火力封锁和反击,经过反复拼杀,伤亡较大。9连登城投入战斗,打退敌人,并占领了3号突出部,4连向敌猛攻,击退反扑,也占领了一下突出部,扩大了突破口。接着,5连登城。第一个突进城内,占领荷花塘小学,与敌展开激战。

14。打潍县:大白天攻城(3)
天亮前,敌人多次反扑都未得逞。敌在天亮后,必将倾其全力,组织大规模反扑。为了巩固既得阵地,扩大突破口,命令登城连队,整顿组织:整修工事,补充和搜集弹药,准备更激烈的战斗。不出所料,6时40分,陈金城调集了几营兵力。疯狂地反扑过来,还有飞机出动助战,从空中轰击。3营7、8、9连在###破口上,2营和特务连在西突破口上,英勇反击。团的主要领导分别指挥两个突破口战斗。战斗非常激烈,战士们子弹打光了,就跟敌人拼刺刀,拼镐头铁锹,砖头石头都是有用武器。潍县城头血战一场接着一场,战士们打的很顽强,但孤军奋战近10个小时,情况十分危急。
  就在登城部队伤亡较大,兄弟部队受阻于城下时刻,有的主张顽强打下去,有的主强撤下来重新组织进攻,甚至还有埋怨不该先打西城的。
  作为一员杰出的战将,聂凤智指挥高明,就在于他敢于坚持正确意见,说:“首攻西城是正确的,关键问题是巩固已得阵地和扩大战果。”于是,他果断地决定以25师73团白天发超强攻。
  11时30分,久经战斗考验的老虎73团,冒着敌人疯狂的火力压制,一鼓作气,强攻过去。几下就冲到城下,强行登城,终于获得成功,后续部队陆续扩大突破口,冲进城去,向纵深发展,进行巷战。
  敌军长陈金城见大势已去,仓皇率指挥所及残部,由东门仓皇退往东城。至此,西城全部被我军占领。西城被克,东城之敌即处于我瞰制之下,守敌大势已去。
  26日黄昏,进攻东城的战斗又发起了,势如破竹,80团只用20分钟,就突进城内。各部队勇猛穿插,守敌丢盔弃甲,从四面八方涌出东门,夺路逃窜。26师会同西海军分区和鲁中部队,设伏在东门外专候,一声令下,收网兜鱼,几乎无一漏网。保安团的少将司令、土匪头子张天佑被击毙,中将军长陈金城也没逃出他那“固若金汤”的“金城”就被擒获。
  东城战斗,就此结束。
  此役,共歼敌万余人,9纵歼敌万,生俘90军军长陈金城,获得辉煌胜利。
  攻克潍县城,消除了我军在山东的心腹大患,改善了山东解放区的战略态势。战后,中央军委致电兵团表示祝贺。79团在攻潍作战中成绩显著,荣获中共华东局和华东军区授予的“潍县团”荣誉称号。5月12日,9纵队颁发了嘉奖令,授予79团8连“潍县英雄连”称号,授予4连、5连、7连“潍县战斗模范连”称号。
  (3)
  攻取如此坚固设防的潍县双城,直接用于攻城作战的时间不到40个小时,不失为城市攻坚的成功战例。但战斗结束后,聂凤智召开会议,总结经验教训,说:
  “虽然潍县战役我纵取得了胜利,但教训也比较深刻.我到城里去看了,西城几个突破口,都选在正北和西北面,忽视了东北关。而东北关恰恰是全战役分割敌人的要害,这无疑是一个失着。如果我先攻占东北关,迅速登城,既有利于以火力压制北面突破口上的守敌,又便于部队沿城墙内壁斜坡下城。同时,还可以有效地切断西城守敌逃往东城的道路,一举三得,失之可惜。”
  可惜归可惜,这一仗,除了城市攻坚打出了成绩外,以前我军攻城,在时间上都是选择在夜晚,聂凤智大胆决定在大白天使用主力团连续突击攻城,也是一个创造。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15。打济南:私改命令(1)
潍县一“拿”下,许世友就率领聂凤智等诸将直接“挑战”国民党在山东的最高军政长官、济南城的守将王耀武了。
  (1)
  济南是山东省的省会,是蒋介石残存山东腹地的唯一坚固设防的大城市。因此,毛泽东和中央军委对许世友“挑战”王耀武的济南战役极为重视,在时间“给”了2至3个月的时间,完成这一战役任务。
  在华东野战军召开的作战会议上,各路高级将领就夺取济南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气氛极为活跃。在发言中,一贯“打仗求快”的聂凤智却提出了一个“新见解”:
  “我们用15天到20天把济南拿下来!”
  此言一出,众人皆惊讶,因为这个时间是毛泽东和中央军委考虑到济南的城防难度和兵力花了很长时间的仔细研究才“订”出来的,也就是说是有“科学依据”的。但聂凤智说:
  “军委有军委的气魄,说1个月不行,可以打2个月,2个月不行打3个月,那是给我们留出充分的机动回旋余地。但我们决不能拖那么久。否则,消耗大,打援部队的压力也太大了,难以承受。”
  他的这一想法,其实与攻城集团总指挥许世友的想法“暗合”,但是,老司令故意说:“聂凤智,这可能吗?15天到20天?你以为打济南府就像吃松豆这么轻松呀?”
  随即,聂凤智开始滔滔不绝地“说明”他提出这一见解的理由:一是整个华东战局发展很快,济南之敌已成“瓮中之鳖”,必然影响其坚守意志,军心涣散动摇;二是我军已组成18万人的强大打援集团,14万人的攻城部队无后顾之忧;三是敌欲增兵济南,水陆交通都已断绝,仅靠空运,运兵数量有限;四是华野主力部队经一系列攻坚作战,攻坚能力有长足进步,掌握了一套较完整的城市攻坚作战方法;五是山东广阔地域获得解放,人民群众将以更多的人力、物力,对力,支持攻济作战。堂堂5大理由,这很是服人的!与会的都是些百战疆场的战将,很快就与聂凤智、许世友的看法“基本一致”。最后主持会议的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粟裕确定:“立足于快打,尽力争取在援故尚远之时,攻克济南。”
  华野首长采纳了聂凤智的建议,但是,粟裕副司令员并没有因此“奖励”他。尽管聂凤智与宋时轮争得面红耳赤,在攻城作战中,只捞到了个东线“助攻”,而西城主攻任务被宋时轮和10纵抢走了。聂凤智和9纵的任务是先肃清东郊各据点之敌,然后协同西兵团攻城,也就是说,这“助攻”是9纵跟在10纵屁股后打。一贯争强好胜的聂凤智哪里服气?对此,攻城集团总指挥、老司令许世友也无力去徇私情,对前来“吵”着“还要任务”的聂凤智说:“我知道你还惦记着那‘主攻’,民主决策,我也没办法。”
  聂凤智知道没办法了,只好放弃了,但心里怎么想还是怎么放不下那撩人的“主攻”。
  聂凤智在大战前几次爆出惊人之语,并且直接影响战役指挥者的决策,从打周村到打潍县双城,再到打济南,仗仗如此,会后,他的好友陶勇和他开玩笑说:“聂凤智在许多重要会议上和讲话中,常有独到的见解,精辟的分析,胜人—筹,在1948年3月到9月达到高峰。”
  “什么高峰呀,连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