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玄幻电子书 > 猛将 >

第6章

猛将-第6章

小说: 猛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聂凤智一听,心里有了底,又思考了好长时间,才躺下休息片刻。
  第二天上午,他召集营的干部开会。他说:“敌人遭我两次打击,已向南、向东退缩。从地图上看,鳌山卫离我最远,它北面的四舍山,山虽然并不大,山高也只有320多米,但却很可能是敌军的藏身之地。我决心奔袭四舍山,部队提前在11时前吃完午饭,白天就出发。我估计即墨敌军可能来袭。具体布置是:1营在北路,2营在南路,两个营齐头并进。枪声就是命令,哪里打响,部队就向哪里靠拢。如果扑了空,部队从四舍山沿途搜索返回,再杀它个回马枪。”
  提前吃罢午饭,侦察员来报告,河水已降至1米以下,他们已试着过了河。部队集合在河边,准备过河东进。大白天在敌占区实行奔袭,这还是第一次。敌占区的公路路面较宽,聂司令命令部队排成五六路齐头并进,为的是缩短队形,抢时间增强奔袭的突然性。
  下午3时半左右,两个营接近了四舍山。
  突然,从前面的四舍村里,传出了开饭号的声音。聂凤智精神为之一振,命令1营跑步猛扑过去。村边的哨兵一面鸣枪,一面向村里跑,1营也跟着进了村。敌军一个多营扔下饭碗,边抵抗边向四舍山上撤退。2营在山南面听到枪声,立即抢占了山岭的制高点,协同1营来了个南北夹攻。逼得敌军无路可走,被迫向东溃逃,被追到海边,只有投降。一些顽军慌忙跳进大海,可海水越来越深,怕被淹死,又被迫上岸当了俘虏。
  这场战斗从开始到追到海边抓俘虏,前后也不过1个小时,全歼敌军,还俘虏两个训练班,约50多人,都是被骗的当地青年学生,经宣传教育后当场释放。
  战后,战士们找到敌军的营部时,桌子上正好放着褚华林的一份命令,大意是;根据可靠人士的报告,###聂凤智部,昨夜因雨受阻于即墨城东,今夜必将故伎重演,向我进行偷袭,各部应提前开晚饭,向南转移,以避敌锋云云。当战士把命令读给聂司令听,他哈哈大笑:
  “不就是那个逃跑的俘虏兵报的信吗?”
  许多干部都争着要看这份命令,一致称赞:“聂司令料敌如神,又快又精,敌人再狡猾也逃不出他的手心。”
  (4)
  1946年9月下旬,警备3旅由于疏忽,守灵山没有守住,灵山被前来“摘取胜利果实”的顽8军暂编12师占领了。
  灵山位于即墨城北,是胶东前线要点之一,既是通往胶东腹地莱阳的大门,又可从侧背威胁敌军的后方青岛、崂山。灵山失守,直接威胁到胶东八路军一线作战的侧后安全。
  这时,西线国民党第8军已开始向东挺进。在山东战场,大凡许世友指挥的较大规模的战役,主攻任务一般情况下都交给聂凤智和他的部队去担当。这次为了尽快地拿下灵山,集中全力对付胶济路的敌军,许世友又决定“调大将”,反击灵山。
  谁知这时候,他的“大将”聂凤智患急性阑尾炎,刚动了手术。许世友一个电话,叫聂凤智去指挥。
  作战参谋在电话中报告说:“聂师长阑尾炎开刀了。”
  许世友问:“开好了没有?”
  “昨日刚开过,不能活动。”
  谁知许世友说:“告诉医生,用绷带给他扎扎紧。用担架给我抬上去。打完了,再回来好好休息。”
  聂凤智果真被医务人员用绷带像打绑腿那样,把肚子缠得紧紧的,用担架抬到了战场,他躺在担架上,指挥“打仗”。结果,调了3个团的兵力,以猛虎下山之势向灵山扑去,前后只用了5个半小时的时间,就胜利地结束了战斗,全歼守敌暂编第12师第1团,俘该团团长刘安太。这一仗打得机智、勇猛、干净、利索。战后,许司令员曾对5师的战士们说:“要是有扁担、绳子,我看你们准把灵山都能抬走。”
  聂凤智带伤指挥,仗打胜了,前后5个小时就夺回了灵山。战斗胜利结束,许世友说:“你再去住院吧。”
  聂凤智说:“都好了,还住什么院。”
  许世友打开绑带一看,刀口果真愈合了,说:“看来战场和医院差不多。”
  对于这一速决战,吴东峰在《开国将军逸事》中更有传神记载:
  “聂凤智将军患阑尾炎,住院开刀。术后次日,许世友将军来坐,沉默良久,不发一言。将军知有难言之事,追问之。许世友告之,灵山久攻不下,死了不少人。聂凤智将军抚伤而起,以一丈多长之绸布,扎紧刀口,跃马挎枪,急赴前线。灵山大捷后,许告聂曰:‘你继续住院吧。’将军解绸布视之,刀口已愈合。”
  

9。两打大汉奸(1)
1945年9月中旬,中海军分区撤销,聂凤智调6师任代理师长。
  遵照党中央关于“发展东北”的战略方针,山东八路军抽调大批主力部队开赴东北。胶东军区抽调10个团,只留下了13团,胶东军区在地方党委的支持下,迅速扩大武装力量,陆续重建5师、6师和警备旅等。聂凤智又调任5师师长,刘浩天任政委。
  在抗战胜利后,聂凤智威震胶东,有两个大仗,一个惩处胶东大汉奸王铁相,一个击毙大汉奸赵保原。两大汉奸,被聂凤智两战解决。用许世友的话说是:“我决策,聂凤智打头阵,两个汉奸,一手抓了一个,一个活的,一个死的。”
  (1)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后,胶东八路军开始大反攻,猖狂一时的鬼子和伪军在胶东腹地能够“容身”的城镇,只剩下一座平度城了,而把守平度的主要是大汉奸王铁相,被逼得无路可走的招远、掖县等地的伪军也被赶得纷纷窜入平度,结果,小小的平度城人满为患,除了600多鬼子外,6000多伪军和杂七杂八的土顽充斥满城,到处是污瘴。
  王铁相是老牌汉奸,这些年跟着鬼子在胶东威风得不得了,坏事干尽,成为胶东“大恶”,日寇宣布投降后,这下他惶惶不可终日了,立即向胶东军区联络,要“放下屠刀,走向光明”。可当蒋介石派人用一顶“中将”“大乌沙”拉拢时,他摇身一变,成为了国民党第9军的“中将军长”,这下又恢复了当年鬼子撑腰时的神气,他仗着有鬼子装备的枪炮和经过鬼子教官训练的“兵”,又有了平度坚固的城防,对八路军反攻处处拦截。许世友平生爱憎分明,“最恨”说话不算数的人,王铁相出尔反尔,气得他大骂:“什么铁相?是个混蛋鲞!”于是,决心为民除害。
  许世友亲任攻城前线指挥部司令,调集胶东军区部队,组成了两个攻城梯队,东西对攻平度城。西梯队攻打西门,由他的手下大将聂凤智指挥,13团、西海独立团、特务营、军区炮兵营全部上。东梯队,由贾若瑜和廖海光指挥南海独立团、北海独立团2个营和平南独立营,由城东攻击。两把尖刀刺向了王铁相。
  聂凤智的西城攻击是主攻。
  在攻城前,9月5日,许世友向王铁相发出通牒,限他48小时内投降,否则就要攻城了。王汉奸收到通牒后,拒不投降,还竟然枪杀八路军送通牒的人员,扬言“八路主力去东北了,来攻城的都是土八路。平度城固若金汤”,然后叫嚷:“要在20里内杀得鸡犬不留。”打入王铁相部的东海军分区敌工科长辛冠吾寻机逃出城来报告这个情况。
  聂凤智听到这些话后,气愤地说:
  “真是可恶之极,不投降,就坚决消灭他!”
  他拿起电话,就向许世友报告:“部队与地方群众召开了动员誓师大会,群情激昂,要求打平度城,活捉王铁相,就等你下命令了。”
  “你们打,狠狠地打!”许世友当即下了“电话令”。
  9月7日夜,东西对攻平度城的战斗打响了,打得异常顺利。不到半夜时分,东关、西关均相继突破。驻在城里的鬼子原来一直怂恿王铁相坚守,一看情况不妙,立即夺路而逃。
  结果,王铁相顿时失去了大半个依靠,陷入孤城的重围之中。为了选好攻城的突破口,聂凤智亲自化装进城侦察,发现攻西门比较有利。城墙外是密集的民房,便于部队隐蔽接近;城墙内隔开一条小路,又是大片民房,部队攻入城后容易取得立足点。9月9日晚,各部正式攻城;聂凤智指定13团担任主攻。13团代理团长夏侯苏民是由南海军分区调来的一员虎将,打起仗来果敢顽强,在指挥上又善于动脑筋,带领13团打了不少好仗。他指挥1营先用土钢炮轰击,头一炮就打得好,不偏不斜,恰恰命中城门顶上的大阁楼,不仅阁楼被炸飞了,城墙垛子也塌陷了一片。再打第二炮,却打不响了。仔细看了看,炮身已经炸裂开了。夏侯苏民当机立断,命令1营3连赶快往上突。3连把所有轻、重机枪手一齐集中起来,爬上民房的屋顶,用火力压制住城墙垛口两侧的敌兵,全连一鼓作气,占领西门城门楼。其余各连争先恐后从西门涌入城内。在漆黑的夜空,爆炸火光,闪闪烁烁。部队厮杀的狂吼呐喊,如巨浪翻腾,几乎淹没剧烈的枪声、炮声。

9。两打大汉奸(2)
聂凤智亲临第一线,指挥部队集中兵力、火力,猛攻王铁相司令部。激战到天明,司令部全部被拿下,战斗基本结束。可在清点俘虏时,却偏偏没有找着王铁相。聂凤智说:“各部仔细搜寻,一定不能让这个家伙漏网。”
  这是初秋的清晨,光灿灿的朝阳跃出云霞,聂凤智和政委李丙令站在一处土坡上,看着战士们清扫战场,李政委喜悦地说:“平度激战三昼夜,伪军伤亡700多名、被俘5000多名,可算一场干净利落的攻坚歼灭战。”
  “美中不足的是没有抓住王铁相。在这个节骨眼上,让他跑掉,就太遗憾了。”
  聂凤智说。正在这时,前面有人嚷起来:
  “瞧,王铁相抓到了!”
  转眼之间,几名战士把王铁相押解到聂凤智的面前。王大汉奸当初那副趾高气扬的狂妄劲头,早已荡然无存,面色惨白,目光呆滞,脸上的肌肉不停地抽搐,全身萎缩成一团。聂凤智问:
  “王铁相,你还有什么话说?”
  他从沙哑的喉咙里,费力地挤出两句话来:“我罪有应得,罪有应得!”
  聂凤智正想还训斥他一番,“轰——”冷不防一下猛烈的爆炸声响,把聂凤智“炸”起飞到半空中,摔出了好几丈远。如果坡上土层不是松软,不跌个脑震荡才怪呢!王铁相呢?这一炸,大半截身子被埋进了土里,杀猪似的一声接一声嚎叫。战士们把他从土堆里扒了出来,上下看过,没见他一处伤着。
  事后查明,原来是夜间一位战士抱着炸药炸土坡另一侧地堡,结果中了弹,炸药包没拉响。岂料隔上好几个钟头后,它却在打扫战场时引爆了。聂凤智感慨地说:“这些汉奸最难抓,又臭又硬,还像这炸药一样邪气重。”
  这一仗,6000伪军悉数被歼,鬼子军逃往青岛。这是胶东军民大反攻以来歼敌最多、缴获最大的一次战役,至此,胶东、渤海两个解放区联成了一片。
  (2)
  胶东的汉奸头子中,打掉王铁相,还有最大的一个祸害,他就是赵保原。
  国民党第8军侵占胶东后,大汉奸赵保原摇身一变,成了国民党军暂编12师师长,盘踞在胶县、高密、即墨一带,师部在胶县。
  1946年夏季,山东军区发动“讨逆战役”。这一战役先打胶县,“砸”赵保原的指挥中枢,并一再强调,这次一定要隐蔽接敌,保持战役的突然性,争取速战速决,再不能让赵保原逃掉!
  5师和北海独立团受领主攻任务,在茫茫夜色中向胶县开进。消息封锁得很严实。许世友多路人马插入胶县四周,赵保原还茫然不知。
  各部预定在6月8日23时发起攻击。聂凤智检查完一线部队的准备情况,返回师指挥所。刚跨进院落,就听得西关附近枪炮声大作。他看了看手表:22时50分。与此同时,指挥所响起急骤的电话铃声。
  作战参谋接电话。几句话一说,原来14团向城关运动时,被城关上头的敌人发觉,战斗提前10分钟打响。聂凤智命令:“13、15团不要再等了,火速投入兵力,向敌人发起猛攻。”
  13团2营5连一马当先,首先突破城垣。敌人用山炮和多挺机枪构成交叉火力,旋即把突破口封死。5连进城后孤军奋战,硬是打退敌人10多次冲击。
  其余部队被阻于城外。这时有人提出:“在城墙涵洞置放炸药进行爆破。”
  一试,果然炸开一道口子。由于城墙较厚,炸药量又不足,爆破口狭小,只断断续续挤进一部分战士。天亮以后,敌人的反击愈加猖狂。为了不让赵保原再玩弄什么花招,聂凤智严令各部从四面八方把胶县城围得如同铁桶一般,继续全力攻城。13团集中20多个掷弹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