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玄幻电子书 > 猛将 >

第12章

猛将-第12章

小说: 猛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聂军长的战术就是巧妙。桂永清怕我们搞偷袭,我们就来个偷袭,并且还进行了‘背水转化’!”
  (3)
  5月20日,中集团开始渡江了。
  渡江计划提前有一个重要原因,已过江的27军渡江先遣大队报告:近日在芜湖至棕阳段活动的国民党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汤恩伯突然将国民党军队主力第20军调到我第9兵团的渡江正面铜陵至繁昌段,直接封锁我军特别是27军荻港至姚沟包括黑沙洲的渡江点。27军是4个第一批渡江的先遣军之一,这样必然增加渡江难度。他果断请示提前渡江,谭震林欣然同意,中集团提前打响了渡江战役。
  在27军主力渡江时,渡江侦察大队从泾县向长江边急进。20日凌晨到达黄连山一线。当中路大军渡江开始和敌人发生激战时,他们也和敌人接上火,专门拣敌人的指挥系统打,摧毁敌指挥中心,破坏敌通讯联络,迫使敌指挥中断,使敌战斗部队失去协同,发生混乱,腹背受敌。先遣侦察营这种策应战斗动作,对27军主力迅速突破敌人江防起了不小作用。
  一贯以快取胜的聂凤智指挥27军仅仅花了50分钟,就打上了南岸,他本人也站在了南岸。
  21日3时,先遣侦察营与军指挥所在大磕山山麓的一个村子会合了。聂军长和刘浩天政委迎接他们,聂凤智紧紧握着长亚冰、慕思荣的手,连连说:
  “打得好,打得好!你们完成了历史性的先遣渡江任务。你们辛苦了!”
  并且,聂凤智还请他们吃了顿丰盛的早餐。他举杯风趣地说:
  “亚、慕二帅完成了历史性的先遣渡江任务,立了大功,我向你们敬一杯酒,祝贺你们所取得的胜利!”大家相互碰杯,一饮而尽。
  解放后,以27军先遣渡江侦察大队为原型拍摄了一部著名的电影,叫《渡江侦察记》。
  (4)
  在渡江战役中,27军79师235团3连5班—条船最先过江登上江南岸。但该连因错传了口令,提前了几分钟开船,他们尽管最先到岸登陆,成为了“渡江第一船”,但在战后评功时,却引起了“争议”。

16。渡江作战(3)
27军上上下下个个好强,一打仗,干部就争任务、争主攻,战士们则争立功,争当英雄,每次战斗,争不到主攻任务,当不上“尖刀”,或没有首先突破敌阵,战后没有立功、受奖,获得荣誉称号,就觉得完成任务不圆满,十天半个月都是浑身不舒服,下决心在下次战斗中见高低。有了功劳,他们不也放弃,争功抢功的事情也出过不少。这次渡江第一船评议就“出了问题”。
  237团3连2班的那条船是紧接着235团3连5班上岸的第二船,隔了个营,还不是一个团,自然他们不会拱手相让。因此,在评议时,一边说:“最先过江就该表彰。”另一边说:“提前开船,是违犯纪律的,要追查。”
  这弄得评功主持人也决策不下来,只好不了了之。结果,很多师、团领导纷纷打电话或当面询问聂军长:
  “到底是哪条船先过的长江?”
  他们“问话中两方面的意思都有”,聂凤智何尝不知道他们实际上都是为自己的手下“争功”。聂军长的答复是:
  “是毛主席革命路线先过的江,人民解放军全部渡过长江。”
  后来战士们说:“军长耍滑头!”
  但是,聂凤智却对自己的“滑头”还津津乐道地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写道:我“既考虑到对部队的组织纪律要从严的要求,又考虑到要保持部队在战斗中的奋勇争先精神,于是巧妙而不失幽默地”这样答复了。
  (5)
  27军强渡长江后,急速挺进,千里迂回拦截逃敌。
  4月27日拂晓,当几日不见的太阳从云缝中射出一道霞光洒向大地时,17军军指挥所渡过一条河流,爬上一个山岗,在一个叫界牌的小村庄停下来,开始休息开饭。
  由于连日行军作战,部队人困马乏,大家刚一歇下就睡着了。聂凤智看过地图、了解了各师前进的情况后,刚准备躺下休息一会时,忽然警卫员报告:
  “村北发现敌人。”
  原来,一伙国民党溃军正躲在山北面的树林中,解放军又来了股小部队,悄悄地向山岗摸来了。幸好他们被哨兵发现。敌人见自己的企图暴露,便发疯似的在迫击炮、步机枪火力掩护下扑了过来。这时27军军指挥所的人员数量和武器装备,与敌人相比悬殊很大,且距各师较远,不能马上赶来增援,情况十分危急。聂军长立即带领指挥所人员跃入民房后的一条水渠里,边观察,边调兵,命令:
  “快把敌人压下去!”
  跟随指挥所的侦察连和通信连及指挥所人员迅速展开,占领了有利地形向敌开火。作战科长迅速调来警卫营的一挺重机枪,亲自操枪向敌扫射。侦察连、通信连从侧翼包抄,机关干部,炊事员、饲养员、文印员等也一齐上阵,集中各种火器,从不同方向向敌猛烈射击,这一打,敌兵摸不清对方的情况,不敢猛冲。这时,配属给第一梯队的纵队炮团的一门马拉着山炮因掉队赶了上来,李元副参谋长马上令其在房边展开,向敌开炮。
  这突如其来的炮火和侦察连,通信连的勇猛反击,把敌人一下于打懵了,哇啦哇啦的乱成一团,后面的敌人见势不妙缩了回去。
  后来查明。该敌是南京伪总统府警卫团的1个营。
  战斗结束后,有的干部幽默地说:
  “今天军长当营长,我们机关的战斗力还不弱呢!”
  

17。战上海(1)
渡江战役胜利后,聂凤智率领27军参加了闻名遐迩的上海战役。在上海战役中,他率领的27军不但在军事上获得重大胜利,而且在政治上也赢得国内外的高度赞誉。
  (1)
  在上海战役发动前,在布置作战方案时,聂凤智对手下这些“虎崽们”一再强调说:“打上海,不仅要打军事仗,更要打政治仗、政策仗,我们一定要做到军政全胜!”
  为了这“军政全胜”,27军上下这些政治干部却是想尽了各种办法,开决心会,评功会,什么油印小报、宣传歌曲呀,宣传和鼓动工作搞得呱呱叫,对干部、战士进行的入城教育热热火火。
  79师驻在泗泾镇,干部战士是天天讨论学习,对“你对进上海有什么考虑?”、“你有什么条件参加上海战役?”等问题,人人表态,挨个回答后,又挨个地“民主评议”,没评上的就不能进上海城。
  237团7连评议后,结果有4个人不合格:一个枪杀过俘虏;一个搜过俘虏腰包;一个未经许可,吃过老乡一个饭团;第4个就是5班长王传珠。这个王传珠是个“老油条”,可以称半个连干,他是1941年的抗战老兵,作战勇敢有经验,人长得也漂亮,就是老犯点“作风”方面的小错误,这就使得他的那点光荣资历还不够每次犯错误降职用,因此一直只能在这个班长位置上蹦跶。这次头回上泗泾镇,他就又买了一小瓶雪花膏,致使“民主评议”没过关。
  王传珠没评上,连长牟起家火了,把他叫来,训道:
  “你这个王传珠,要打仗了,搞什么鬼名堂?”
  王传珠犯错误归犯错误,倒也是条汉子,受到批评,爽快地说:“我错了。”
  “同志们对你的批评接不接受?”
  “接受。”
  但他又补充一句:“只要让我到第一线打仗,就坚决接受。”
  牟起家为难了。尽管前面3个“不合格”战士磨缠和哀求,但他已和副连长商量好,不让他们上第一线,不过可以“将功赎罪”,组成运输组,加强炊事班,为部队从虹口桥向外滩延伸时送水送饭——因为军里有规定,骡马辎重不能进上海,而部队进上海又不能拿老百姓一针一线,这自然也包括不吃群众—口水一口饭。牟起家已经“传”过三个“不合格”的战士:
  “你们3个听好,虽然不能上第一线,但只要把送饭送水的运输工作完成,战后照样可以立功!”
  但对王传珠,他不能这样做,一来他是个有资格的老兵、班长,二来他作战的确有勇有谋,牟起家需要他和他的5班,这是7连战斗力最强的一个班。可让他戴罪立功,战士们那里就是通不过,说:“班长犯纪律,进了上海说不定还带头犯罪呢!”战士们的话说得这么重,牟起家怎么办?训了顿,却没办法了,只好请示上级:“王传珠民主评议没评上,我要求上级批准王传珠在战场上‘将功赎罪’。”
  可是上级就是不批准,说王传珠能上,其他人也能上。最后,牟起家仗着自己是老虎连,为此事专门“闹”到了军长聂凤智那里去了。军长想了想,说:
  “让他上吧,不过不能马虎,一要保证不犯纪律,二仗得打好!”
  结果,在8天8夜的追击战中,部队向程家桥推进时,王传珠的5班的任务是侦察。部队接近程家桥攻击位置,东方天空才麻麻亮,视野还很模糊。
  “连长,发现雷区。”王传珠报告。
  “用石灰粉划杠!”
  王传珠轻盈地跃起,带领他的5班向雷区匍匐前进……“轰!”第一颗地雷爆炸,王传珠的一条腿被炸断。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17。战上海(2)
“卫生员!”连长喊。可是,没等卫生员把他拖下来,王传珠又向前爬去,“轰!”第二颗地雷在王传珠身上炸响……随即,胜利的道路开通了。
  这是后话。
  在“打过长江去”的口号声中,部队对入城纪律抓得比以往任何一次都“严”。27军个个都有一个“进门证”。这是聂凤智下令发的,这个“进门证”要求人人携带,字字背熟。
  那么,这个大上海的“进门证”,到底是什么呢?其实它只是一个油印的小本子,上面写着:
  机器零件不拆卸,窗上玻璃不打碎,家具用品不撤走,文件表册不乱翻,一切东西都上缴。恢复建设不困难,……第七城乡有分别。城市下能比农村,农村斗争的方式,不能机械搬进城。不准分房分浮财,不向工商乱斗争,不去讨好资本家,不乱斗大商人,不去献媚外国人,也不盲目排外人,不受贿赂不贪污,不让特务来勾引,不去腐化嫖女人,不当傻瓜刘宗敏……
  后来,谭震林说:“难怪27军进了大上海,个个睡街头,真正做到了秋毫不犯,原来聂凤智把李自成的大将刘宗敏都结合进去了,这个进门证真是管用呀!”
  (2)
  打上海被陈毅称为是“瓷器店里打老鼠”,既要解放城市,又要减少破坏。
  在市区作战,最大的困难是人口众多,建筑物密集。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战火对城市的破坏和对市民的伤害,聂凤智制定了两条原则,“严格要求”27军遵循。
  这两个原则是:
  —是在作战方法上,“快速跃进,勇猛穿插,迂回包围”,主旨就是:孤立分割各处守敌,不和敌人争夺—街一巷。敌兵守在街头和广场街垒里,他们就“插”到他们的背后去消灭。敌兵在高楼大厦里,就围着“困”起来,没吃没喝,最后,逼敌只得成团、成营地放下武器投降。
  二是在作战手段上,严格遵守三野禁令,—律只用轻武器,绝对禁止用火炮和炸药,使人民的生命财产的安全有所保障。
  5月12日,攻击上海的战斗打响了,开始之初,在外围战中,第一条倒还比较好用,围上几天,敌兵饿上一两天,就“扛”不住了,打着白旗乖乖地出来了,可是在24日,27军向市区攻击后,越往城中心打敌兵越顽抗,第二条就问题来了。
  5月25日凌晨,苏州河南岸市区全部解放,235团主力向北岸发起攻击。横贯市区的苏州河,河宽30米,只有几座桥横跨其上。南岸马路平坦,北岸却是高楼林立,敌人在每个高大建筑物顶层配备了重兵把守。每座桥头构筑了碉堡,配有坦克、装甲车巡逻,轻重机枪构成稠密的火力网,死死封住了整个河面及临河的马路。
  为了保全城市,战士一不能打炮,二不能用炸药,结果,突击队冲上桥头堡,—批批被对岸的子弹打得相继倒下。担架队、卫生员上不去,伤员抢不下来,眼看着朝夕相处的战友流血、负伤,却得不到及时救治,许多战士是怒火满腔,有的吵着、嚷着,要用炮和炸药,有的部队甚至拉来了榴弹炮,炮口直指北岸大厦,战士们马上就要开炮“轰”了。
  在这关键的时刻,聂凤智闻讯,亲自赶到西藏中路。在场的干部战士激愤地纷纷要求强攻,用炮轰炸药炸,聂凤智观察着敌情,没有回答。这时,一个“二愣子”蹦了出来:
  “请问军首长,是干部战士的鲜血和生命重要,还是官僚资产阶级的楼房重要?”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17。战上海(3)
措辞之激烈,问题之尖锐,代表了相当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