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玄幻电子书 > 民国战神 >

第412章

民国战神-第412章

小说: 民国战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统,同时生活垃圾和工业垃圾集中处理。处理这些东西,成本是比较高的,不过中华民国这个时候不缺人力物力。

    当然,也有一些生活垃圾,被集中起来,运输到了日本进行处理,日本也相应的发展处了垃圾回收产业。

    中华民国此时的工业污染还算不是很严重,自从将那些高污染产业大量分包给那些经济殖民地发展之后,污染问题已经减轻了很多。

    发展工业是难免有污染的,所以治理起来还是投入较大的成本。

    没有那些高污染产业,加上此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治理,效果还是很显著的。黄河、长江等大河流禁止排污、倾倒生活垃圾,以及各个支流的治理,让那些大河流的喝水清澈了不少。

    治理技术,也在大力研发之下,有了飞跃的发展,并迅速普及。

    不过毕竟时代原因,很多污染还是不能把控的。例如空气污染,一些城市还是很严重。中华民国北方地区依旧是在用煤炭发电,就连南方也有不少火电站。同时石油的大量使用,汽车的尾气污染等等也还是不可避免的。

    这是时代原因。

    核电站之类的技术,还没有普及。不过中华民国第一座核电站,已经在西域行政区秘密修建了。

    中华民国已经掌握核裂变技术了,理论和‘操’作上都比较成熟了,不过原子弹却没有急着制造,倒是先把核电站搞出来了。

    另外中华民国的国民高产值,实际上是建立在大量使用内燃机的基础上的。内燃机则要消耗石油,为了发展,石油供应价格很便宜,所以不可避免的是,整个国家对石油的惊人消耗。

    石油的消耗,自然也就产生了大量的废气排放,所以空气污染问题一时半会没有得到什么有效的解决。只是将那些废气排放严重的工厂都转移到那些经济殖民地,好歹是缓解了一番。

    不过这个国家的绿化面积,却是不断的上升。

    南方本身就算是生态比较良好的地区,植被覆盖率很高。此时的南方,基本上是适合种树的地方都种植上了树木。

    北方的绿化相比之下难一些,不过此时也是到处都种上了‘花’草树木。并且开始对沙漠、戈壁滩发动反攻,遏制沙漠的扩张。

    城镇绿化,也在持续的进行。各省各城镇,这个时候为了创造就业岗位,在城镇绿化上的投入非常大,基本上就是按照‘‘花’园城市’一般的力度进行绿化。

    当生产力达到了这个水平之后,建设出一个‘花’园一般的国家,实际上并没有太大的难度。不过这个时期的建设还不是太彻底,毕竟军事建设还是要投入较大的人力物力的,以及科研也是如此。

    科研规模,经过三年的疯狂扩张。此时已经变得非常的庞大的,仅仅是从事和科研相关的劳动力数量就达到了一千多万人。

    要知道,美国二战期间研发原子弹,只有二十万人参与而已。……63985+dsuaahhh+24491011……>;
第438章 最后的备战
    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不远了,进入了1937年,中华民国进入了一个迅猛的发力时期。

    五百万陆军部队的征兵,以及大量基层预备役军官的复员,并且大量扩招空军飞行员、海军军官。

    空军飞行员的扩招数量非常惊人。而海军的军官培养数量,也疯狂扩张,军校里的海军学员暴增十多倍。

    相比之下,陆军作为中华民国最传统的强势军种,其基层军官的培养规模依旧适应接下来的环境。

    而空军和海军,未来的大战当中必然要大规模的扩张,不同于之前的时代,之前的时代不管是空军还是海军的规模都不是很夸张。但是工业的不断发展,未来的空军和海军规模将出现一个爆炸性的增长。

    中华民国的这些决策,确保了在接下来的大战中,中华民国能够迅速组建大兵团进行作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打的就是大兵团、大实验室、大工厂。

    大兵团完全不是问题了,大量未雨绸缪的准备,规模远超任何一个国家,速度也是飞快。而且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预测比任何一个国家都要精准,明确的知道当前要发展什么,要做什么准备。

    而此时的世界各国,面对接下来可能发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则依旧被时代的迷雾所笼罩,并不能清晰的预判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作战模式,以及战争规模,还有战争科技等方面,也不如中华民国来得清晰。

    而在大工厂方面,此时的中华民国依旧在疯狂的制造军工生产线,大量的流水线设备被制造了出来,尽管暂时还没有投入使用,然而战争一旦爆发的话,就能迅速投入生产。

    在造船方面,不仅在朝鲜布置了大量的舰船产能,同时中华民国的各个造船台也已经重新恢复,并且还在陆续修建更大的造船台和船坞。

    造船厂星罗密布一般的聚集在山东、江浙、福建一线,以及辽宁、朝鲜一线。各种配套设施也在不断的完善,军港也在沿海各地到处修建。

    同时形成了以日本、琉球、台湾、菲律宾为一线的外围海上防御圈,大量的空军基地和防空阵地分布在此处,以此来保护经济发达的华东、华南沿海地区。

    这意味着,就算是战争失利,中华民国也能够保住工业产能,进而立于不败之地。大工厂的条件也已经具备,并且有足够的保护能力。

    大实验室方面就更不用说了,中华民国此时上千万人从事科研相关活动,所能动用的人力物力庞大到让其他国家绝望。同时在科研方向上也极为清晰,这些年下来培养出来的高尖人才也已经不缺。

    各种条件都已经具备。

    不知不觉之中,中华民国的老百姓能够明显感觉到,这个国家的军事气氛,开始变得无比浓烈。

    在学校之中,已经开始重点宣传‘化外蛮夷’的概念了。意思就是不要把化外蛮夷当人看,只有打败了化外蛮夷,才能够使得中华民族长治久安。

    同时在教育中,加强了军事训练。

    这意味着,未来将有大量的年轻人将要扛枪走上战场。

    交通方面,中华民国的高速公路已经陆续通车了好几条,在铁路上也完成了彻底的优化,而商船的数量也在增长。

    这是一个很反常的现象,因为经济刚刚开始恢复几年的时间,这个时候根本用不上那么多的商船。但是中华民国却是开始提前制造大量商船,这显然是为了在战争到来的时候,能够拥有现成的运输力量。

    就在此时,德国和美国也是蠢蠢欲动。

    德国容克财团没有一天不想着要把罗斯柴尔德财团拉下霸主的宝座,美国财团也无时无刻不想着要摆脱罗斯柴尔德财团的掌控。

    而眼前罗斯柴尔德财团的根基已经出现了动摇,他们的大本营英国已经不再是世界霸主。尽管还挂着这个名号,但首先在亚洲地区,已经先被中华民国给不断打脸。英国已经不能称之为世界霸主,现在只能说是欧美霸主,而且还是名义上的欧美霸主。

    英国已经衰弱了,尽管依旧存在一些底蕴。但是在工业时代的发展下,已经只剩下被碾压的份了。

    也正是因为世界失去了霸权,一场动荡的世界大战将要不可避免的爆发。

    这就像是一个国家,必然会有一个统治者。当一个统治者完蛋的时候,必然会出现争夺的战争。

    此时的世界,随着科技的发展,已经不再是分割状态了。

    一个世界霸主倒下了,必然会有国家为了这个地位而发生争斗,战争也就必然将要降临。

    美国此时看上去很平静,也没有开始备战什么的。但是美国财团蠢动的心情已经很明显了,当一个人已经不用为钱而发愁的时候,那么他们的梦想和追求将是什么?

    第一个自然就是长生不老,试图追求永生。第二个就是追求霸权,让没有其他的势力可以威胁到他们的财富和权力。

    美国有天然的战略优势,以及庞大的国土和资源,还有不少的人口,已经具备争霸世界的可能。

    不过横在美国争霸世界霸主面前的一块大石头,毫无疑问的,就是中华民国了。

    中华民国此时取得亚洲霸主地位,羽翼已丰,不管中华民国如何掩盖经济数据,其经济规模成为世界第一,工业规模的世界第一,工业技术的世界第一,以及人口的世界第一,都已经让美国感到了莫大的压力。

    对于争夺世界霸主的问题,美国财团无法回避的就是中华民国的问题。

    罗斯柴尔德财团已经和中华民国妥协了,接受了罗斯柴尔德财团称霸欧美,而中华民国称霸亚洲、大洋洲的事实。

    所以美国这个时候是跳不起来了,甚至是不想让德国搞乱欧洲。因此没有出现历史上那样,美国向德国输出先进技术的事情。

    但要命的是,中华民国向德国输出了一些技术。

    在军事设备研发上,中华民国也给德国提供了一些便利。

    德国现在是光脚不怕穿鞋的,战败后的德国,领土、人口都遭到了削弱,但是工业在此时却比英法要更加强大。

    这个时候的德国,因为没有公平的地位,容克财团对犹太人的财团已经非常仇恨了。一场动荡,在欧洲已经难以避免。

    于是乎,德国又开始了如同历史上一般,在大肆加强军备。

    战争的火药味已经开始弥漫了。

    备战也已经入了最后的时期。
第439章 反殖民宣言
    自从希特勒上台之后,德国的经济迅速从经济大萧条中脱离出来,并且在劳动力资源的利用上,超过了美国,甚至是超过了中华民国一些。毕竟德国国土小,人口也不多,总体的容易管理。

    不过在个人产值上,德国还是比中华民国要地上一些,中华民国毕竟在工业技术和产业上都已经领先了。

    中华民国尽管还存在小部分的劳动力利用不全面的问题,但是生产力比德国要高的,特别是农业方面,更是超出了许多。

    德国经过几年的改革之后,在农业上业基本上能够满足自身需求,德国政府对农民的管理也比较深入,非常的细致。甚至是你留多少鸡蛋、黄油自己用都有规定。反正是为了提高国力,想尽一切办法了。

    中华民国这没有做到德国那样的地步,因为没那个必要。

    而且在农业上,中华民国是当前世界上最大的粮油出口国,同时也是最大的棉花出口国,都是用机械化农业生产出来的东西,个人产值非常高。因为农业资源的丰富,根本不需要如同德国那样,精心的调节生产和供应的规模。

    中华民国在农业上主要是进行宏观的调控,毕竟除了农垦公司大面积的种植区,其他的就是一些农场主,农场主留下多少农产品自己食用,那是他们的自由。

    希特勒能完成这样的改革,主要也是容克财团的关系,希特勒相当于是容克财团的代言人,更像是一个公司的ceo,容克财团则像是董事会。说傀儡也不能说是彻底的傀儡,还是有要完成的工作。

    中华民国和美国的总统,也基本如此。

    在容克财团和希特勒的‘励精图治’之下,德国的国力迅速上升,加上大量的军备项目,消化掉了过剩的工业产能,德国的军事实力正在不断的提升。

    而容克财团的野心也逐渐显露了出来。

    1935年,萨尔州经过公投回归德国。

    随后又在1936年,希特勒撕毁凡尔赛协定,拒绝继续支付赔款。同年又进军不可驻军的莱茵地区。并且又和意大利一起,出兵西班牙,干涉西班牙内战。

    一次次的激进的最后,都是罗斯柴尔德财团一次次的妥协。

    此时的罗斯柴尔德财团已经难以承受一场战争的摧残了,因为英国的世界霸权地位已经失去了军事力量的支撑。

    英国那落后的工业体系,加上陆地性大国的崛起,英国正在走向衰弱。

    所以希特勒和容克财团的冒险举动,都成功了。德**队成功进入莱茵,成功的撕毁了凡尔赛条约,不再支付赔款,成功收回了一部分的领土。

    而英法只能在罗斯柴尔德财团妥协的情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