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玄幻电子书 > 民国战神 >

第215章

民国战神-第215章

小说: 民国战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财团在北朝鲜的养猪场基本上也是如此,养的猪半大就出栏了,因为再养长得不够块,效益没那么好,也是能长多快就多快的那种。

    中国人到北朝鲜,都被这里的肉给吓到了。便宜的肉,吃不出肉香味。有肉香味的肉,价格贵得吓人。跟国内完全没法比,国内的肉类虽然不会说非常便宜,但是质量却是很好的,能吃出肉香味。

    但是朝鲜人却不是这么感觉,他们反倒是感觉日子好过了很多。

    因为他们不用饿肚子了。

    以前日军统治时期,他们连肚子都吃不饱,现在能吃饱肚子了,感觉还是很幸福的,而且工业化产品价格也不会很贵,在物力上更加丰富,一定程度上也改善了生活条件。

    所以这些棒子根本不知道被经济殖民得有多厉害,反而是对********感恩戴德、大加歌颂。

    这种舆论环境,当然也是有********在引导的。北朝鲜的舆论阵地,都被中国民族财团所掌控,不管是广播还是报纸,或是学校使用的教科书等等。

    在北朝鲜,现在每天都有棒子从日本占领的南朝鲜逃跑到北朝鲜,这些棒子被称之为南逃者。

    日本此时占据的南朝鲜,经济发展得非常烂。

    因为南朝鲜没有什么矿产,农业资源又不丰富。矿业没什么搞头,工业就更没什么搞头了。

    南朝鲜要搞工业,那得进口资源啊!既然是进口资源,日本人还不如把工厂建设在日本本土,这样反倒安全。

    对于丢掉的北朝鲜,日本政fu极为肉痛。

    他们现在才发现,北朝鲜竟然有如此之多的矿产资源,他们在占领北朝鲜的时候根本没有勘探出来。

    之所以如此,还是因为之前北朝鲜的农村地区没有怎么平定。日本的勘探技术也比较落后。

    所以********占领了北朝鲜后,很快就勘探出了大量的矿产资源。日本政fu派遣特务一看,自然肉痛半死。

    因此日本政fu痛定思痛,认为是他们勘探技术有问题,所以在南朝鲜发疯一般的到处勘探矿产。

    结果可想而知,南朝鲜本来就没什么矿产,日本政fu又能勘探多少玩意出来?

    日本政fu此时借着欧洲大战的东风,工业发展很是迅速,特别是造船业,因为德国潜艇有********帮着制造,所以协约国商船损失惨重,也让日本接到了大量订单。

    不过日本的资源获取困难依旧像是个紧箍咒,日本政fu为了获取更多的矿产资源,把心思放在了购买海外资产上面。

    而恰逢此时,********开始抛售海外资产了。

    从去年起,中国民族资本财团开始将战前在东南亚、印度、澳大利亚地区买下的矿产逐步出手。

    尽管价格比较高,但日本商人却买得乐此不疲。

    在日本人看来,这些矿产就是一座座金山,现在经济这么景气,这些矿山买到手根本不怕亏钱,而且能让日本解决工业资源不足的问题。

    至于这些海外资产的安全自然不用担心,日本既然投靠了英美,在东南亚、印度、澳大利亚等地的矿产资源自然是非常安全的,英美也不会去刻意的卡日本的脖子。

    当中法越南战争爆发后,日本政fu则对中国民族财团抛售海外资产的行为有了解释的理由:“支那人这是在准备战争,所以他们才将赚钱的矿山卖掉。”

    日本政fu的猜想没有错,但是日本人却一厢情愿的认为,这些矿产买了之后能够赚钱。

    结果当欧洲战争结束后,那些大量购买矿山的日本商人,基本上都亏的连****都不剩下了,欠下日本的银行一屁股烂账。

    相比之下,中国民族资本财团的抛售行为则十分正确了。

    战后的世界,经济不景气,而且西方资本卷土重来,更使那些没有关税保护的亚洲各国民族工业一落千丈。而这时候的矿山因为战争期间在世界各国开得到处都是,导致战后矿产方面供过于求,导致价格暴跌。

    中国民族资本财团在战前买的矿山,那时候经济也不景气,所以价格低。战争过程中的开采让中国民族资本财团大赚一笔,接着又高价卖掉,使之又大赚一笔。资本成倍的收回。

    战后各国经济再度不景气,矿山再度不值钱了。中国民族资本这时候如果缺矿山,也可以选择买进,到时候价格又低得很。

    财团赚钱的方式其实也就那么回事,简单的很。无非就是奇货可居、低买高卖。奇货可居也包括垄断性经营在内,垄断则靠军事、行政、黑帮、交通、技术等等力量的辅助。

    日本此时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而恢复了不少元气,正憋着气,勒紧裤腰带打造他们新的联合舰队。

    四艘伊势级战列舰已经建好了一艘,其他三艘正在加紧建造。日本此时也在研究潜艇技术,不过进展不大,没那个技术资料。

    在这方面日本倒是有很强烈的紧迫感,因为********有了潜艇技术,甚至是连德国的潜艇很多都是********建造的。

    这基本上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了,但是协约国拿********一点办法也没有,或者说是拿西北政fu没有任何办法。

    西北政fu向德国出口潜艇,他们又能如何?甚至是西北政fu把铁路都修到土耳其,而德国也把铁路修到黑海地区,然后用船只转渡的方式连接两条铁路,形成一个明晃晃的进口通道,但是协约国却不敢对这条运输线下手,就是担心将********逼向同盟国。

    此时********向同盟国宣战,尽管西北政fu不怎么配合,但起码是个好的征兆和迹象。这也让日本非常高兴,日本此时依旧认为战争会持续很久,所以********如果参战,肯定也会掉进这个泥潭,消耗掉他们许多的力量。

    日本在这次战争期间,本来是非常不愿意派兵到欧洲的,但是被中国教训了一顿之后的日本,极为依赖英美老爹,所以只能捏着鼻子派了部队到欧洲,三十多万日本士兵几年下来,只剩下十几万还能上战场,其他的非死即残,让日本政fu肉疼得很。

    不过日本人的打算很快就落空了,因为就向欧洲派遣民工和部队的问题,在********又引发了新一轮的争斗。

    这一轮的内斗,就是段祺瑞在英法怂恿下决定向欧洲派遣首批10万民工所引发的,这10万民工刚开始招收,就遭到了西北政fu强烈反对。
第229章 被无视了
    此时的欧洲战场,已经变了一群非专业士兵为主的消耗战,双方士兵挖出长长的堑壕,拉起一条条铁丝网。

    然后双方士兵躲在堑壕里向对方射击,炮弹、子弹向对方倾泻,并挖掘地道用炸药对敌人进行爆破攻击。

    双方你包围我,我包围你。

    因为双方打到这个时候,职业军人基本上挂得差不多了,就连德国都是如此。现在双方几百万的士兵当中,大部分都是农夫、工人等没经过职业训练的军人,他们在上战场前可能只被训练了一个月,就被派到战场上当炮灰。

    如今双方拼的就是消耗,没什么技术性了。

    唯一有点技术性的就是空军,德国靠着空军的力量,在物资比较缺乏的情况下还能支撑。

    这场消耗战好似没有尽头。

    战争双方都承受着极大的痛苦,但是都有难以放弃的理由。

    这个时候********把民工派到欧洲战场,那就是要这些民工的命,到战场上后死掉五分之一是最起码的。

    向欧洲派十万华工,起码有两万人要倒在欧洲的土地上。

    那可是两万人!

    沈凝云收到消息,立即向段祺瑞发去电报,电报中对段祺瑞威胁道:“我们********不向欧洲派遣一兵一卒,谁若敢逾越这条线,后果自负。”

    徐树铮看了这封电报,愤然道:“沈定邦真是欺人太甚,他唱反调和法国人开战就算了,竟然连我们向欧洲派遣劳工都要插手,难道中国是他沈定邦一人之中国?”

    “现在不是发脾气的时候,沈定邦既然反对向欧洲派遣民工,此事还是得慎重考虑。”段祺瑞此时已经开始动摇了,沈凝云如此强烈反对向欧洲派遣劳工,段祺瑞也怕闹出什么大问题,到时候不好收拾。

    “他沈定邦能对俄国用兵,能对法国用兵,难不成就不准我们打德国人?”徐树铮愤然道:“若是我们被他一句话就吓住了,日后岂不是任由他沈定邦拿捏?”

    “那你说怎么办?”段祺瑞皱眉问道。

    “派,他不让我们也继续派。”徐树铮语气坚决的说道,“而且我们不派劳工到欧洲,英法的技术支持就来不了,我们也必须派。”

    段祺瑞一听,确实也是如此。

    向同盟国宣战,英法能给北洋财团提供军工业技术和资金,而最重要的还是军工业技术。

    此时在西北技术人员和设备的支持下,北洋财团在华北地区也搞起了他们自己的重工业,但是却非常缺乏军工业技术。

    钢铁,能生产了!

    但是如何变成子弹炮弹?如何变成枪支大炮?尽管都能造,但技术水平太低下了,根本无法大规模,价格低廉的制造大量军火,和西北的军工业没法比。

    西北只向他们提供重工业技术,而军工业技术却是毛都不给他们,这让北洋财团只能另想办法。

    英法却是有军工业技术,尽管和西北有点差距,但是却也落后不了太多。起码一般的枪炮是没多大差距的,生产出来的质量甚至是没有差距,只是生产效率有很大差距罢了。

    有了军工业,北洋军事集团才有根基。

    西北军事集团的发展道路,都为段祺瑞及东北的张作霖指出了一条明路,有了充分的借鉴。

    只是他们暂时还没明白,画虎不成反类犬这个道理。

    历史上蒋介石也发展财团,搞了个四大家族。但是日本财团早就崛起了,结果四大家族所依仗的国民党自然就被侵华日军给打爆了。

    财团的发展,是需要一个比较安全的环境以及时机的。

    当西北财团改组为中国民族财团后,中国民族财团已垄断了********诸多行业和领域。北洋财团和奉系财团,此时早就错过了良好时机,也不具备良好环境了。

    昔日西北财团的崛起,是因为中国没有任何财团,而且西北地处内陆,没有什么国家能威胁到西北财团的安全,加上西北财团有沈凝云这个开挂一般的家伙在发展工业技术,才使西北财团得已成长起来。

    此时的奉系财团和北洋财团,不论如何发展,都已经没有成长的条件了。他们甚至还不知道,北洋财团和奉系财团此时已被中国民族财团当成猪来养了。

    现在暂时还不够肥,所以还没对他们开刀。

    等他们够肥了,就是被宰的时候了。

    有个笑话,有一头猪每年都没被主人宰杀,不是它的主人有多爱它,而是这头猪每到秋天就疯狂的节食减肥……

    只懂吃而不懂得克制的猪,注定是要被宰掉的。

    然而猪往往不知道自己是猪,北洋财团和奉系财团此时就是这样的状态,依旧不知死活的发展着他们的资本和军事力量。

    经过徐树铮的怂恿,段祺瑞也为了能得到军工技术,因此决定不管沈凝云的态度,将其直接无视,继续向欧洲战场派遣劳工。

    招收劳工的行为并未停止,很快北洋军就在山东、河北招募了十万劳工。

    这十万劳工甚至连处境签证都没有办,直接就被北洋军送到了青岛。

    此时的青岛,已回归中国之手。

    自********对同盟国宣战后,德国在华资产已经被********给没收了。

    德国的租界、商业投资、滞留商船,全都被没收,倒是让中央大赚了一笔,从德国佬手上弄到了不少钱。

    但是此时的德国,却依旧与西北政fu关系良好。

    ********尽管对德宣战,但是西北政fu依旧还在与德国做交易,自1916年英国在战场上投入了战车,也就是坦克(水箱),英国人靠着战车让德国吃了些苦头。

    几天前,德国人还从西北政fu这边得到了反战车技术。

    最有效的反战车方式就是俯冲轰炸机,俯冲轰炸机的投弹比较精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