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玄幻电子书 > 替身侍婢魅君心:一夜弃妃 >

第634章

替身侍婢魅君心:一夜弃妃-第634章

小说: 替身侍婢魅君心:一夜弃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哦。”



    无畏和尚脾气虽然又怪又臭,但对他倒像是还很服气,竟也没有多说,双手合十行了个礼,便将门慢慢的合上,然后退了出去。



    听着他们三个人的脚步声都远了,我这才又抬起头来,看着眼前这个老僧。



    他仍然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如同一尊佛像,只有眼中,还染着一点凡尘。



    我慢慢的走过去,还未开口,就听见他低沉的声音响起,带着记忆中熟悉的慈爱:“轻盈,你回来了。”



    “嗯。”我点点头,声音已经颤抖着,哽咽了起来:“二叔,我回来了。”
898。第898章 我娘,究竟是什么人?
    “二叔,我回来了。”



    说完这句话之后,整个禅房都安静了下来。



    只有那从青铜香炉里袅袅升起的青烟,在空中微颤了一下,然后悠悠然的散开了。淡淡的烟色弥漫在那双沾染着半分红尘的眼睛前,似乎连他的目光也变得朦胧了起来。



    但我知道,他一直注视着我。



    我也默默的看着他。



    沉默了许久,正觉和尚轻轻道:“这一向,走了多久?”



    “十六年。”



    “走了哪些地方?”



    “天南地北。”



    “可曾觅得什么?”



    “……没有。”



    “那,可有失去什么?”



    我想了想,仍摇摇头。



    他微笑着看了我一会儿,苍老的脸上浮起了一抹淡淡的笑容,道:“你长大了。”



    只听到这一句话,我就觉得眼泪止都止不住的往上涌。



    在西川,有资格说出这句话的人已经不多了,虽然,眼前这个也是最有资格的人其中之一,因为他就是颜家的第二子——颜贻之。



    我对他,并不能说太熟悉,因为在我开始记事的时候,他就已经身在佛门,成为了天目寺的一个<;无…错>;小说m。qulEd。僧侣,当我知道他的身份其实是我二叔时,已经是在我娘被驱逐出颜家主宅,带着我到西山脚下单过的时候了。他隔三差五,会和无畏和尚一起带着米面来周济我们,也是在无畏和尚和母亲的谈话中,我才知道,那个看起来年少俊美,却有着异乎寻常的老沉持重的和尚,是颜家庶子,我的二叔。



    只是没想到,十六年不见,他已经苍老成了这样。



    就连眼前,他要慢慢的从蒲团上站起来,动作都显得那么迟缓,那么吃力,我急忙上前扶着他,感觉到肘弯里那只胳膊细瘦得很。



    扶着他慢慢到桌边坐下,我自己拎起茶壶到茶,却发现茶水都是凉的。



    他的身边还是有两个僧侣一直护着,这样茶水都是凉的,可见平日他都是吃的冰凉的茶了。



    我双手握着茶杯,静静的看着他:“二叔这些年来,过得好吗?”



    “每一天,都是一样。”



    “我记得当年离开的时候,二叔在为残缺的《十七地论》和《大毗婆娑论》补遗,不知现在是否已经完满?”



    “事已毕。”



    “恭喜二叔了。”



    “我心如镜,何悲何喜。”



    我倒不是第一次跟一个僧人对话,却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似近实远的对话,他显然句句都在跟我打禅机,一时间也不知道说什么,只低头看着手中的茶杯,那映着摇曳的烛火,仿佛明镜一般的茶水,顿了一下,将茶杯送到正觉和尚的手边。



    因为捂了一会儿,茶水没有刚刚倒出来的时候那么冰冷了。



    正觉和尚低头看着那茶杯,眼角堆起了细细的皱纹,仿佛含着一抹笑意的眼睛望向我,柔声道:“你越来越像你娘了。”



    烛火扑的摇曳了一下。



    我抬起眼来,看着正觉和尚那苍老的面孔,半晌,轻轻道:“二叔还是记得我娘的。”



    “不能忘。”



    “那二叔记得多少?”



    “该记得的,都记得。”



    “……”



    我只觉得喉咙哑了一会儿,那许许多多的话,许许多多的疑问,在这一刻却连一个字都说不出口。



    就好像,当初对着太后的时候,那些话,那些疑问,我也一个都说不来。



    回想起来,太后和眼前这位二叔,原来是那么的相似,都是身在繁华锦绣之地,都是可以享尽荣华富贵的人,可他们却在世人最艳羡的目光中,投身佛门,守着这一盏青灯,岁月就如同流水一样,潺潺自走了。



    我沉默了很久,终于还是轻轻的问道:“二叔为什么要出家呢?”



    “为何有此一问?”



    “二叔是颜家的公子,在常人看来,这未免有些——”



    我的话没说完,也不知道该怎么说,就听见他淡然一笑,然后说道:“在常人看来,贫僧做了一件笨事,对么?”



    我尴尬的笑了一下。



    正觉和尚也笑了,却是坦然的一笑:“不过,‘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连死都可以,那么舍弃俗世的荣华富贵出家,又有什么不可以的?贫僧从来不认为自己做了一件笨事,贫僧自认,这一生朝夕之间,无一息虚度之时。”



    我愣了一下。



    对于他的出家,我曾经有过许许多多的猜测,但真正听到他这样坦荡的回答,反倒让我有些诧异了。



    这个世界上,有人好食猩猩之唇,隽燕之翠,有人则好就着烧刀子咽酸齑,但其实,只有吃过猩猩之唇,隽燕之翠的人,才真的资格告诉所有人,自己是好烧刀子咽酸齑的。



    我二叔,这位正觉和尚,就是如此。



    他得到过世人所认为最好的,却真正明白,什么对于他来说,才是“最好的”。



    原来,他和太后完全不同。



    佛门对他来说,不是逃避尘世苦痛的去处,而是真正得到大欢喜的所在。



    不过,我却问道:“二叔这一生,没有遗憾么?”



    “……”



    那张苍老的面孔在一瞬间黯然了一下。



    我有些意外的看着他,虽然这样问,我只是想求一个内心的平静,却没想到,似乎那颗小小的石头冲破了水底天,让他如镜的内心激起了涟漪。



    这时,我蓦地想起了小时候,听说的一些事。



    难道——



    不容我去细想,正觉和尚已经长叹了一口气,道:“这世上,没有无憾的人生。”



    ……



    这世上,没有无憾的人生?



    每个人的人生,都应该会,也一定会有遗憾。



    只是,回首这一生,总会要做出这样和那样的选择,残缺什么,完满什么。



    二叔用他半生的时间完满了《十七地论》和《大毗婆娑论》,那么就必然有一些残缺是无法弥补的。



    譬如,他的亲情,他的爱情……



    这时,正觉和尚已经平复了他的心绪,静静的看了我一会儿,道:“你从何处来?”



    这一回,我没有跟他用“来处来”打禅机,而是老老实实的答道:“从年宝玉则来。”



    “为什么去哪里?”



    “那里打仗了。我和我的夫君,还有我的女儿,我们一同过去帮忙。”



    “你已婚嫁?”



    “是。”



    “嫁了个什么人哪?”



    “……”我想了想,道:“前朝太子。”



    正觉和尚看了我一会儿:“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哪?”



    “他,对我很好。”



    正觉和尚沉默了一下,像是想到了什么,突然说道:“你像你娘。”



    “……”



    “知道自己要什么,就好。”



    我听着这句话,心里顿时疑窦丛生,却又不知道是哪里不对劲,思来想去,还是把我最想问的问题说了出来:“二叔可知道,当年西川——我爹曾经带着人,跟东察合部的骑兵在年宝玉则打过一仗?”



    “记得。”



    “为什么打?”



    正觉微微蹙眉,看着我:“为什么问?”



    “这一次,我在年宝玉则遇上了当年参战的东察合部的将军,他说了一些往事给我听,让我心中很生疑惑。”



    “什么样的疑惑?”



    “那个将军说,他说那一仗,像是我爹为了我娘打的。”说到这里,我微微顿了一下,看着眼前摇曳的烛火,正觉的目光似乎也被那烛火所侵,微微的闪烁了起来,“二叔,事实是这样么?”



    正觉淡淡道:“你爹的心思,没有人猜得出来。”



    我微微蹙眉,可还没来得及说什么,他又道:“不过,你娘的心思,你应该可以揣摩得出来。”



    “为什么?”



    “你有一颗菩萨心肠。”



    “……”



    “而你娘,是菩萨。”



    “……!”



    我只觉得心里突的一跳。



    这句话,是当初素素告诉我,艾叔叔曾经说过的,而现在,二叔居然又在我面前说了同样的话。



    我有菩萨心肠,而我娘,是菩萨。



    为什么我越来越觉得,这句很简单的话,仿佛每一个字都饱含深意,暗示着一些很明显的事情,可我却又完全悟不出来?



    我的眉心几乎拧出了一个“川”字,沉默了许久之后,我慢慢问道:“那二叔能不能告诉我,我娘是个什么样的菩萨?”



    正觉一愣,抬起头来看着我。



    我继续问道:“我爹和我娘是在西山云赤峰遇见的,那个时候,我娘在西山做什么?她是个什么样的人?”



    正觉看了我一会儿,那双青灰色的眼睛慢慢的平静了下来,道:“轻盈,你今天是来看望你娘的?”



    我想了一会儿,说道:“我只是想认清她。”



    “……”



    我知道,这件事太滑稽了。这世上哪有一个女儿去问别的人,自己的母亲是个什么人,尤其我并不是和她从小分别,而是在她身边长到十几岁,却问出这个问题来,实在滑天下之大稽。



    但,我却实在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



    从小到大,对我来说,她就是我的母亲,颜家的主母,后来历经磨难却始终微笑着面对所有坎坷的女人,我从没有意识到过,原来我的母亲身上有那么多迷,她的背后,有那么多我看不清的阴影。



    所以,我只能去问,问每一个当年可能知情的人。



    我又一次,沉静的发问:“二叔,我娘她,究竟是个什么人?”
899。第899章 禅院中的禅机
    我又一次,沉静的发问:“二叔,我娘她,究竟是个什么人?”



    正觉平静的看着我,虽然烛火摇曳,可他的目光再没有一丝闪烁,甚至连声音也平静得如同一潭深水,听不出任何波澜:“轻盈,你一定听说过,你二叔在刚剃度时,就受了十重戒。”



    “知道。”



    “十重戒的第四戒是什么?”



    “第四戒,不妄语。”



    “对,不妄语。”他平静的微笑着道:“所以,你问的问题,贫僧不能回答。”



    “为什么?!”



    “因为,关于你母亲的事,本就不是贫僧所能说明的。”



    “……”



    我只觉得受到了无比的震撼,许久都回不过神来。



    正觉说他受了十重戒,所以不能妄语,这也就意味着,刚刚的那句话,也是真的!



    关于我母亲的事,连他,作为同龄的旁观者,十丈红尘中的清明者,也完全无法看清,说明!



    我突然觉得,我似乎更加明白了一些事情。



    我娘的过去,她和我爹之间发生的许多事,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