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变身之轮回境界 >

第187章

变身之轮回境界-第187章

小说: 变身之轮回境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刻,这种比较才会有意义。b相对于a和地球高速运动这是最好理解的,因为人为的操作就是这样。”
    “但实际上。无论选择a作参考,还是b作参考,最终的结论都是一个,b比a年轻!”
    这时高峻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时空图。将a与b在四维空间中的运动画到平面时空图中。
    “你们看,如果假定b始终是静止不同的,在b远离地球。即地球远离他运动的时候,他看到a比自己要年轻。自己衰老得快!接着b开始拐弯回来,即地球开始拐弯。就是在这个拐弯的过程中,他突然看到a发生了骤然衰老,接着地球不断靠近他,他看到a又比自己衰老得慢,两人相见,结果是自己依旧比a要年轻二十岁。”
    “选用不同的参考系在时空图中进行世界线的描绘,最后的结果都是b比a年轻。所以双生子佯缪实质上就是源自对相对论的错误理解。”
    “另外在广义相对论中,除了运动的物体时间流逝不一样外,引力的作用也会造成时空的扭曲,引力大导致空间扭曲厉害,时间走得慢。也就是高空的物体比地面的物体时间走得快,那么延伸到黑洞边际,那里的时间应该慢得无法形容了。”
    “如果b乘坐的飞行器不光高速运动,还到黑洞边上绕了一圈,那么他能够到达地球未来的时间跨度也就越大。”
    黑洞是宇宙的怪胎,黑洞内部,已知的物理法则几乎都是失效的,就连空间的概念也没有意义。说黑洞小,那是站在黑洞外面,从我们的宇宙尺度来说它,然而实际上,黑洞内部到底有多大,因为空间法则不同,也就无法比较黑洞与我们所在宇宙的大小。
    事实上黑洞的半径r也并非空间上的尺度,而是时间轴!换言之,假如黑洞是一个标准的球体,它的整体便是视界通往中心“奇点”的漫长时间投影,内部的时间与空间定义正好对调。这里与本文无关,不再赘述。
    夏琳扉摇了摇头道:“但是无论是高速运动的物体还是绕黑洞运动,或者两者结合,它们都是通往未来的单向时光机,而且能够跨越的尺度也很有限。这类低级的时光机没有太大实际意义。”
    高峻在黑板上写了一个“2”,说道:“与爱因斯坦同时期且是爱因斯坦好友的数学天才库尔特。哥德尔曾提出一个构想:他认为如果时空是螺旋状弯曲的,并且时空的中部有一条轴线,当时空围绕这条轴线旋转时,假如你能设法保持不动,那么你就有可能前往时空的任意时间和地点。”
    “但现在科学家们认识到,宇宙时空并不会围绕着轴线旋转,哥德尔的想法不可能实现。”
    接着他写了一个“3”。
    “现代物理学家弗兰克。提普勒教授提出:我们不能让宇宙旋转,但我们也许能在小范围内做些尝试,只需要创造出一个相对小型的旋转柱体,柱体以接近光速进行旋转,这时柱体周围的时间和空间会受其影响缠绕在一起,空间会变为时间,时间会变为空间,(类似黑洞内部时间轴、空间轴交换),就可以在旋转柱体内部产生时间通道,当人们靠近柱体并围绕它旋转就可以穿越时空。向下旋转时回到过去。向上旋转时抵达未来——由此他还曾设想写一篇《旋转的柱体与总体因果关系的破坏》的论文。”
    “这是近代最有开拓性的时光机理论,但很可惜。这也是不实际的,那篇论文也没有写出来。”
    夏琳扉的任务就好像专门是为了否决高峻举例的构想一样。前面两种构想都被否决,这第三种也不可避免。
    她说道:“打破时空需要的旋转柱体将是无限大的柱体,难度堪比创造宇宙。于是就需要尝试将柱体结构缩小,但提普勒发现那也不可能,因为当你试图制造时间机器时,你会发现在时间机器形成之前你会在时间和空间上扯出一个洞,创造出一个奇点,需要将整个宇宙的质量灌输进去,那就是创造一个宇宙了。”
    “第四种。也就是科幻小说中常常用到的虫洞概念!”
    虫洞有两种,一种叫洛伦兹虫洞,另一种叫欧几里得虫洞。前者是可以通过的时空隧道,它是真实的存在一个长期管道,可以通过它前往其它宇宙或者在本宇宙中跳跃,甚至前往过去与未来。
    在宇宙学家的构想中,初期宇宙具有许多天然的洛伦兹虫洞,也有许多连接母宇宙的管道,但这些虫洞都是衰亡、封闭的。已经很难再为人类利用,即使宇宙中现存的洛伦兹虫洞,也小得只够粒子通过。因此科学界对这种虫洞比较悲观。
    而欧几里得虫洞,它是瞬时通过的虫洞。一进洞口就到了出口,不过它的出现存在太多不确定性,很难为人类掌握。
    夏琳扉道:“物理学家提出:在量子层面如果存在虫洞。我们需要用负能量将其扩大到足够大,撕开时间和空间。负能量会阻止引力毁掉虫洞,但需要的负能量不是现在人类能够创造的。”
    ……
    “第五种时光机构想。宇宙弦理论:宇宙中存在着横穿宇宙的能量细线——宇宙弦,理查德。戈特认为以极强的引力环绕宇宙弦足以创造出时空隧道。”
    “但是当两根宇宙弦高速靠近时可能会产生黑洞,另外你想回到一年前,需要的质量是银河系一半质量。所以也是不切实接的。”
    ****************
    “介绍了那么多,有实际一点的构想吗?”
    苏源看了看写满字的黑板,十分好奇地问。
    “有!”高峻点了点头,“地球上有一个运用量子非定域性的设想,利用量子的非定域性(量子纠缠)向过去发送信息,这方面也是盖亚的家乡所使用的方法。”
    所谓量子的非定域性,就是处在纠缠状态的两个量子存在跨地域交流的特性,它是量子纠缠态的一个表现。两个处于纠缠状态的量子,无论它们相隔多么远,只要一个量子发生状态改变,另一个与之纠缠的量子必然随之发生改变。这种改变是瞬时的,无视距离的信息传递。有人认为它超越了光速传递而认为它不可能存在,然而实际上这种现象确实存在。
    就好比a与b是母女,女儿b在美国产下一个孩子,在b成为母亲的瞬间,远在中国的a立刻升格为外婆,这方面不需要b打电话过来a才会成为外婆,而是瞬时的。
    “处在纠缠状态的量子a和量子b,如果a处在地球,b处在月球,当人为改变a的状态时,月球上的b在同一时刻也会做出相应的改变。它们的信息传播超越光速。”
    “通过这个原理,具备向过去发送信息的条件,这就是在量子领域打破事件的因果性……”
    “向过去发送信息,这可能吗?”
    苏源脸上满是不相信,信息通信怎么着都是接收的时间晚于发送的时间,向过去发送信息,岂不是先接收到,然后再发送吗?
    在她的传统意识中,似乎根本没有手段做到这一点。
    “不,这是可以做到的。”
    这回夏琳扉没有否决高峻提出的构想,而是表示了认同。
    “我们地球上有些实验的结果暗示了这种可能性的存在,而且盖亚的家乡,已经证明了它的正确性,并且用它制造出了能够在同一条世界线里穿梭的‘一代时光机’。”(未完待续。。)

第二百七十四章 电子双缝干涉实验
    通过量子手段向过去发送信息。
    从时空顺序上来看是先有接收信息,然后才有发送信息,这种先有果后有因的事件实际上是一种时空结构上的因果破坏。这种看起来不可能的事情,正是当代量子领域正在研究的课题,而且从种种迹象来看,这竟然是可以实现的。
    用量子手段颠覆事件的因果性,先有果,再有因,这绝对是一个疯狂的构思。
    倘若一切是在同一条世界线中,由于历史的固定,倒是勉强能够接受这一点。
    ……
    ……
    “苏源,你大概还记得高中时的双缝干涉实验吧。”
    高峻忽然开口说道。
    苏源点了点头,回答:“记得,水波通过双缝的时候会产生干涉现象,而延伸到微观领域,它也是阐述‘波粒二象性’的确凿证据。”
    微观粒子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两种看似矛盾的属性实际上却是同时具备。
    高峻看了眼夏琳扉,夏琳扉拿起板擦将黑板上的图形、文字全部擦掉,她道:“接下来我跟高峻给你和叶皓展示一个实验思路,通过它告诉你们量子是不是能够置换因果。”
    “实验怎么做?”
    苏源眼中闪过一丝好奇。
    高峻笑道:“这个实验主要分成五个思维步骤!”
    说着他在黑板上划出两条竖线,并用手擦去了前面一条竖线中心部位的一点,使它出现了一个窟窿。
    “(1),你们看。现在有一个缝隙的挡板,挡板后面有一个屏幕。假设从挡板的前方抛出大量的小弹珠,小弹珠通过挡板缝隙在屏幕上留下痕迹。那么留下的痕迹应该是一条带,对吧?”
    苏源点了点头,“没错,宏观小颗粒通过挡板的缝隙之后只能沿直线运动,打在背后屏幕上是一条宽带。”
    高峻随即在在挡板的竖线上又抹了一下,变成了两个窟窿。
    “现在有两条缝了,还是抛出大量小弹珠,后面屏幕上是不是留下两条平行的宽带?”
    “是的。”
    “那么假设我们没有抛出大量的小弹珠,朝挡板过去的是一个宏观上的水波。那么通过单缝的时候,它应该在屏幕上留下一条明亮条纹。”
    苏源明白高峻的意思了,干脆主动说道:“如果挡板上是双缝,那么水波通过挡板的时候,会在挡板后方形成波纹的叠加,由此形成干涉现象,在屏幕上留下一条条平行的条纹。”
    “没错,这就是宏观上的干涉实验!”
    夏琳扉这时候说道:“下面进行第二个步骤。”
    “(2),假设现在通过单缝挡板的不是大量小弹珠。而是微观上数不尽的电子,那么它在屏幕上会留下什么?”
    “单条明亮的条纹!”际叶皓确定的语气道。
    夏琳扉点了点头,“是的,大量微观电子通过一条缝时。会在背后屏幕上留下一条明亮条纹。”
    “但如果将单缝换成双缝呢?”
    “大量微观电子通过双缝,会形成类似水波干涉造成的一条条明亮波纹。”
    苏源信心满满地回答,大量电子集体出发会形成像水波一样的干涉现象。这就是微观粒子呈现出的波动性。
    高峻问道:“那你们认为,大量的电子集体出发通过两条缝之后。是什么导致了它们发生干涉现象?”
    “也许是电子与电子之间发生了挤压……”夏琳扉笑着给出一个猜测的可能。
    高峻点了点头,“或许可以用群体间的互相作用来解释这种现象。那么我们进行下一个步骤。”
    “(3)。不要让电子大量的通过,而是一个一个释放电子,每次只释放出一个微观大小的电子,这样就避免了它们的互相干扰。”
    “这样的结果会怎么样?”苏源有些好奇了,电子的双缝干涉实验中,确实没讲到使用这种实验手法会造成怎样的结果。
    “随着实验的进行,依次释放出足够的电子之后,做实验的人发现在双缝背后的屏幕上再次出现了干涉效果的一排排条纹,实验结果与同时释放大量电子一模一样。”
    “为什么会这样?不是已经排除了电子之间互相作用的影响了吗?”
    这样的结果确实让人难以理解。虽然苏源知道多半会是这样的结果,可为什么会这样呢?
    “按理说一次只释放一个电子,电子要么通过1号缝要么通过2号缝,如果只通过其中一条缝的话,那么与(2)步骤中的单缝实验是一个效果,应该留下两条清晰的条纹才对,可实际上它却是双缝干涉的效果。”
    “唯一的解释就是,当单个电子接近双缝的时候,它知道前面是双缝,所以一分为二,一半通过1号缝,一半通过2号缝,并在通过之后互相造成干涉,通过之后又合二为一,并在屏幕上留下痕迹。”
    “但这在数学上无法解释,它同时通过了两条缝,而不是选择其中一条!”
    夏琳扉道:“所以科学家们必须确定它到底通过了哪一条!接下来是第四个步骤。”
    “(4),在两条缝的后方两侧都安装两台检测设备,用以监测电子通过缝隙时的状态。当电子通过1号缝时,与它同侧的检测器就会报警。这个实验为了确定单个电子通过双缝时究竟走了什么路线,有没有同时通过两条缝的可能。我们的实验思路已经将电子当作宏观的粒子进行考虑,实际上我们观察的就是粒子性。”
    “结果怎么样?”苏源问道。
    “通过一次释放一个电子,反复进行实验,发现电子是一个个通过细缝的。在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