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玄幻电子书 > 穿越聊斋之后 >

第33章

穿越聊斋之后-第33章

小说: 穿越聊斋之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学生张轩张文博拜见大人。”张轩躬身一拜,道。



  闻言,那男子转过身来,细细打量着张轩。同时张轩也用眼睛的余光打量着这位从未谋面的魏县县令。



  方字脸,额头突出而光滑,两颊生有法令纹,身穿青色袍服,上绣鸂鸂,头戴乌纱,浑身透着一股威严。再运起望气术,便见其头顶一根正黄本命气竖立着,一尊木印聚在其上,内中红气荡漾,占满了一半的体积。



  张轩心中一惊,“看来这魏县县令很是得民心啊,红气竟然占满了一半,更惊人的是他的潜力,竟是正黄色,正五品的本命,难怪以其而立之龄就能成为魏县这样大县的县令。以其如今之势,将来未必不能问鼎太守之位啊!”



  大雍王朝,每个县城都会根据人口的多少和繁荣程度被分为大县,中县和小县,小县的县令只是正九品的官衔,中县正八品,大县正七品,至于像扬州城这样的一州府城,其县令的品阶更是达到了正六品!



  而临近渭水,三面环山,又是魏公家乡的魏县,自然是大县之属!



  “你就是今科一甲第八的张文博。”男子打量了一番张轩,满意地点了点头,问道。



  “正是学生。”张轩正襟答道。



  “好了,今天你我之间没有县尊和属民,只有学术上的前与后。坐下说话吧!”男子一摆手,便首先坐在了主位。



  张轩躬身道谢后,也坐了下了,刚刚坐稳,这厢立马便有侍女鱼贯出来斟茶,然后又退了出去。



  接着两人就经义、诗词歌赋等文学的各方面进行了交流,张轩也就自己的籍贯,家世,还有县尊的各项提问,一一作了回答。



  通过这次交谈,张轩受益匪浅,毕竟是科举的成功者,其中的很多经验都是现在的张轩所不了解的。



  同时张轩也知道,县令名叫姚崇,自元之,河南陕县人,天德十年进士。



  约么一个时辰后,张轩拿着三十亩上等良田的田契,和更改好的户籍文书,起身告辞,姚县令亲自送到门口,张轩受宠若惊,连道留步。



  摸着袖中的田契和户籍文书,张轩一阵满意。这三十亩良田,只要自己不死,就一直是自己的。而且,有了这脱民入士的户籍文书,从此张轩就算是进入了士人阶层,不用再和普通平民百姓一样服徭役和缴纳赋税了。



  就在张轩前脚出门,后脚就从屏风后面转出一个长着八字须的师爷打扮的人。



  “老爷,那张轩虽然不错,但毕竟只是个秀才,何劳您亲自接见?”



  “呵呵,你不懂!”县令喝了口茶,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



  “自扬州传来的消息,这张轩原本只是二甲,不知为何竟被学政大人亲自提为一甲。不管怎样,能受到学政大人的青眼,中举应该是稳得。而且观其相貌和言谈举止,仪表堂堂,为人稳重又不失锐气,丝毫没有年轻人的轻浮与骄狂,将来若能进入官场,必然能有一番作为,说不得还能引为支援呢!”县令暗想。



  “肯定有什么特殊原因,不管怎样,以后遇到,倒可以交好一番。”看到自家老爷的神态,师爷摸着自己的八字须,眯着眼想道。



  这边还在为县令为什么亲自接见自己而不解的张轩也暗暗乐着。



  “县令接见自己是什么原因先不去想了,反正是好事,倒是省了我十两银子。”张轩摸了摸袖子中的田契,暗暗想道。



  本来张轩以为给自己办理田契交接的会是小吏,为了避免他以次充好,还特意准备了十两银子的贿赂,现在县尊亲自接见,自己只是陪着县尊,都不用亲自去,就办好了,而且肯定是上好的良田。在魏县,谁敢坑县尊?



  不要说张轩的准备是多余的,也不要说张轩市侩。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在这个世上,阳奉阴违的多的去了。



  虽然张轩现在有了秀才功名,已是士人阶层,但毕竟出身寒门,那些个小吏若是没得些好处,表面上恭敬,暗地里给你下绊子,你还没处说理去。就是在现代,人家要卡卡你,还不是看人家的心情?



  出了县府,张轩来到魏府,刚敲门,立马就有门房客气地将张轩引了进去。魏府也不愧是官场巨擘之家,消息甚是灵通,这边官府也只是早上刚刚得到消息,那边魏府中的一个下人就都已经知道了。



  再次见到刘管事,两人地位已是相当。



  刘管事和往常一样,正坐在桌子后面处理账本,看到张轩进来,立马放下手中的工作,迎了上来,拱手道:“恭喜张老弟了,年纪轻轻便中了一甲秀才!”



  他也只是秀才功名,除了魏府管事的身份,他与张轩的地位是平等的,他自然不会再摆什么架子,而是平辈论交了。而且,张轩比他年轻,也更有潜力!



  “还要多谢魏公的的资助才是,否则小弟我也无法安心备考。”既然人家已经给了你面子,张轩也就不再矫情,直接自称小弟了!



  至于“魏公”这个称呼并不是逾制,也不是张轩巴结讨好的称呼!虽然魏家只是“侯”的封爵,但因其祖先被追封为魏国公,且历代的魏府老爷子在士林威望都很高,所以一般魏府府主都被称作魏公,这一点,就是皇室也是默认的。



  听到张轩的话,刘管事更是高兴,魏府喜欢的就是张轩这种知恩图报的人。



  “我观刘老哥天庭饱满,且在魏府熏陶多年,明年秋闱定然能够榜上有名啊!”这却不是张轩胡乱说的,而是通过望气术看到的,这刘管事也是淡黄的正六品命格,明年秋天如无意外,必然高中举人。



  “呵呵,那就托老弟吉言了。”



  两人相互恭维了几句,张轩又说了些感谢的话,便向刘管事告辞了。至于说抄书的差事,两人谁也没提,这是时心照不宣的事,张轩中了秀才,自然不会再来抄书了。



  接着张轩来到藏书阁,毕竟同事一场,现在他要离开了,自然要辞别一番。



  今天藏书阁的人并不多,也就四个人,原因张轩也知道,院试开启,只要是有资格的,基本上都去了。



  看到张轩进来,四人眼里都充满了羡慕和嫉妒,身在魏府,自然早就听说张轩高中的事了。不过不管他们心里是怎么想的,现在人家年纪轻轻就考中了秀才,说不定将来举人也有望呢!于是四人都围了过来,面上一副高兴的模样,违心地说了几句恭喜的话。



  张轩客气了几句,装作不经意地问道:“这次院试好像没看到杜子安杜兄啊,不知道他近况如何?”



  “杜兄啊,最近病的很重,连这一科院试都错过了,自我们回来藏书阁,也没有看见过他。”其中一人叹道。



  “看来杜子安也快不行了,也不知下一个会是谁?”听到这人的回答,张轩暗暗思量,“看来等和婉儿成亲之后,需找个机会除了她了,不然等她伤势好了,就麻烦了!”



  (各位大大!如果看的爽的话,就点击一下收藏!给个推荐票吧!)
第五十章 闹鬼
  (昨天,本书的收藏和推荐再次增加了30以上,书友们很给力啊!没说的,今天再次四更奉上,这是第二更!)



  出了魏府,想起母亲的嘱咐,张轩也觉得没有青衫有些不方便。就像刚刚,如果自己是穿着青衫前往的县衙,那衙役的问话就应该是:“这位相公乃是何人?来此有何贵干?”而不是干巴巴的一句:“县府重地,闲杂人等免进!”了。



  于是转道城北,准备把自己秀才的装备补齐来。而且张轩也准备制作一些名刺了,总不能每次拜访别人都递上铭牌吧。



  这铭牌可是很重要的,乃是秀才功名的象征,比现代的身份证还重要,要是丢了,补办非常麻烦,所以张轩决定,还是好好的收起来为好。



  先是到了成衣店和布庄,买了两套青衫现在穿,又扯了一匹青布准备回家让母亲做成衣衫好方便换洗。张轩发现,自己还是喜欢穿母亲亲自做的衣衫。



  然后又去了铁匠铺,买了把精钢剑,悬挂在腰间,顿时,好一个高大俊俏的相公便新鲜出炉了。



  然后,张轩又去了专门制作名刺的店铺定做了50张的名帖!



  看着张轩这一身穿着,路人纷纷露出恭敬的神色。按照大雍王朝律法,只有秀才以上身份的人才能穿青衣,佩剑,在全国各地自由游学。



  在这个时代,普通人出远门是很难得,不说荒山野岭的妖怪,单是官府就是一道难关。就算要探亲,也得等官府批下路引才行。至于佩剑,那更是重罪,就像在现代无证持枪还大摇大摆地拿着枪在街上闲逛一样。



  所以张轩穿越过来已经差不多半年了,还从没见过持剑拿刀的武林人士。



  回到家,闻讯赶来的亲戚、邻居已经把家里围得水泄不通,弄得是热热闹闹的,看到张轩回来,纷纷围拢过来道贺。



  之前还没考中秀才,那是穷酸,现如今中了秀才,一入士就是官老爷了,又怎会不来巴结?



  除此之外,还有县里几个秀才在得知张轩高中之后,过来拜访的。毕竟现在大家都是秀才,相互走动结交也是一种人脉资源,不过大都是些小户人家或者普通富户,那些世家大户是不会和张轩这样的寒门秀才屈身结交的。



  期间,母亲还特意引见了一个三十出头的精壮汉子。原来,自己离家几天后,有人租了自家院前的临街店铺,开了家卖油的铺子。此人正是这个精壮汉子。



  待送走这些人,一家人又是好一阵自豪。



  张轩将袖中的田契拿了出来,交给母亲,道:“有了这三十亩禀田,以后家里就宽裕了,母亲您也不用再操劳了。”



  张母接过田契,欣慰道:“我儿都中了秀才了,为娘也算是熬出头了,自然不会再做这些有损身份的事了。”



  “那就好,娘,孩儿已入了士籍,以后都不用缴纳赋税了,这些田地找些佃户租种,您管着他们就是了。”



  “好好好,都听你的。你以后还要安心进考,这田地的事,我替你管着便是!”



  听到母亲答应不再操劳,而是将注意力转向了田地,张轩终于放下心来。



  这禀田是不用自己中的,找些佃户帮着中就是了,到时候只要定时收租子就是了,刚好让母亲不会太操劳,又不会没事可做无聊。



  在古代,有自己田亩的还好,只要上交七成的收获作为赋税就可以了,自己能留下三层,足够一家吃饱还有些盈余了。



  那些没有自己田亩的,可就不太好过了,租种别人的田地,八层要上交给地主,剩下的两层还要缴纳赋税,自己能剩下一层就算不错了,一个五口之家,租种三十亩地,一年忙到头,若是丰收之年,还能有饱饭吃,若是遇到饥荒,饿死也是常事。



  张轩家的这三十亩禀田,不但是良田,而且不用上税,就算要交八层的租子,也不比自己有田的差了。所以,只要放出消息,会有很多人争着抢着种,根本不虞租不出去。而且,僧多粥少的情况下,也会很好管理。



  “对了,忠叔,您那个工作也不用去做了,咱们张家现在也算是士人之家了,也得有个规矩,以后您就是张家的管家了,将来有了摊子,还得您管着。”张轩转向忠叔说道,现在他是张家的家主,说话自然管用。



  “好好好,都听少爷的。”忠叔老泪众横,抹着眼泪欣慰道,自己总算是熬出头了。



  “我呢,我呢,少爷,还有宝儿呢!”旁边的宝儿听到其他人都有安排,唯独少了她,立马不甘寂寞,拉着张轩的手臂,嚷嚷道。



  “你啊!”看着永远都这么可爱的小丫头,张轩忍不住刮了下她的琼鼻,装作认真想了想的样子道:“那本少爷就封你为张家的第一丫鬟,如何?”



  “好呀,好呀!第一耶,很厉害的吧!”



  “噗哧!”看着小丫头高兴的样子,全家人不禁全被逗笑了,天真的小丫头不知道现在全府就她一个丫鬟吗?还在为得了一个第一的名号而兴奋着。



  当然,全家谁也没有真正把她当丫鬟使唤。



  “嗯,现在少爷我也有功名了,宝儿你还有一个职责,那就是当本少爷的书童。所以,以后你那个刺绣的活也不用再接了。”



  “书童吗?可是宝儿只会写自己的名字耶,而且,而且……”小丫头两只手中指有节奏地撞击着,一脸犹豫,纠结的模样,张轩承认,还是那么可爱!



  “怎么,宝儿不愿意成为少爷的书童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