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未来光脑系统 >

第26章

未来光脑系统-第26章

小说: 未来光脑系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是《鬼影实录》也好,其间在网上做了很多如病毒式的传销模式,吸引观众的好奇心,才取得那么大的成功。
  其实,这两部电影画质很差,演员没有名气,如《鬼影实录》只是用一个摄像机记录似的拍摄,画面模糊不清,镜头摇摇晃晃的,而其中的演员在当时没有任何名气,两部的成功之处在于利用网络病毒似的传播吸引观众走进电影院。
  在国内,以小成本搏大收益的电影有《疯狂的石头》,《夜店》等等,其中最出色的要数《疯狂的石头》,200多万的拍摄成本,创造出3000多万的票房收益,虽然模仿的是《两杆大烟枪》,叙事结构跟两杆大烟枪如出一辙,不过陈东认为,模仿又怎么了,拍出了本土喜剧效果就是一部成功的电影,事实证明,《疯狂的石头》非常成功,观众进入电影院爆笑不止,好评如潮。
  06年的200多万,计算货币贬值的原因,到现在要400多万,整部电影拍下来要接近500多万。
  陈东算了下,自己只有200多W,还差300万,找投资,不可能,没人会给他投资,玩玩音乐,写写小说还行,玩电影吗?他一个电影圈外的人,没有人会相信他能拍出一部赚钱的电影。
  好在演员以及剧组人员的钱可以在拍完戏再给,前期有200多W足够了,拍完戏已经差不多年底了,相信到时候《长生记》加上《明朝的那些儿》的稿费有300多万,足够了。
  这时,电话铃声响起。
  陈东掏出电话,看了看来电显示,是长江出版社杜文海的来电。“喂,杜总,有事吗?”
  电话另一边,杜文海笑着道,“请你吃顿便饭,到时再说。”
  现在陈东等于他们出版社的一颗摇钱树,而且是一颗能摇几年的摇钱树。
  很多时候杜文海跟陈东说话低声和气,《明朝的那些事儿》一共七部,第一部就卖到50多万册了,预计还能卖100万册,七部一共可以卖到1000多万本,几年内就可以给出版社带来上亿元的利润,这只是开头,以后陈东出的新书也会优先给长江出版社出版,绝对是一颗挂满金元宝的摇钱树。
  现在出版界谁不知道长江出版社挖到一棵摇钱树,听说,黄河出版社的总编听说《明朝的那些事儿》大火,一个月卖了40多万册,气得将办公室的花瓶都砸了,一座能给出版社带来巨大利益的大金矿就因为自已意气用事,从自己手里溜出去了,到了对手的手上。
  这次他打电话请陈东吃顿便饭,一来聊络一下感情,二来,他知道陈东在起/点网上有一本连载的热书《长生记》,很适合出版,这次他想让陈东将《长生记》的简体出版权交给长江出版社。
  陈东说道,“好,什么时候,那个地方。”
  ----
  看得还可以收藏个,有推荐票的投给我。非常感谢!
  


 第56节 寻找导演(求收推)

  杜文海说道,“今天晚上八点,就在上次那个餐厅。”
  “好。”陈东答应了下来。
  ---
  晚上八点,陈东准时出现在定海大学附近的好再来餐厅。
  “先生,几位。”一位服务员迎了过来,向陈东问道。
  “不好意思,我来赴约的,杜先生那个包间。”陈东说道。
  “嗯,你是陈先生。”闻言,服务员对陈东问道。
  陈东点了点头。
  “陈先生,请跟我来,杜先生在梅花厅。”服务员在前面带路,陈东跟在后面。
  一走进梅花厅,只见杜文海已经等待多时了。
  “不好意思,我来晚了。”陈东略带谦意地说道。
  “不晚,八点不到,是我来早了。”杜文海笑着说道。
  “杜总,找我有事吗?”陈东在杜文海对面坐下,说道。
  “肚子饿了吧,我们先吃边聊,鲫鱼汤,野生的,味道不错,很补的。”杜文海说道。
  他知道陈东有个习惯,不喝酒,所有没有叫酒。
  “好。”陈东肚子确实有点饿,也不再客气,给自己舀了一碗鲫鱼汤。
  饭饱之后。
  “这次找你,一来聊络一下感情,二来是想让你把《长生记》简体出版权给我们长江出版社。”杜文海说道。
  陈东点了点头,说道,”行,稿酬分成多少。”
  反正《长生记》以后要出版,签给谁不是签,陈东很乐意跟长江出版社合作,其一,长江出版社能给出一个很高的稿酬分成,其二,自己跟杜文海两人关系相熟。
  杜文海斟酌了一会儿,说道,“《长生记》跟《明朝的那事些事儿》不同,《明朝的那些事儿》很适合走实体出版的道路,而且以前没有在网上连载过,所有才能拿到15/100的分成。
  而《长生记》在网上连载过,想看书的读者可以去网上去看,对应实体书就卖得少了,除了喜欢收藏实体书的《长生记》粉丝,还有一些不喜欢上网,喜欢有闲拿本书消遣的读者,所以《长生记》的简体书出版稿酬分成我只能给出9/100。”
  “行。”陈东点了点头。
  网络小说简体出版稿酬分成一般在5/100~10/100,再高也高不过10/100,能拿到9/100的分成算是非常不错了。
  当即,杜文海拿出了一份合同,合同的内容是陈东将《长生记》的简体版出版权交给长江出版社出版,稿酬分为拿9/100。
  陈东仔细看了下合同,见没什么问题,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合作愉快。”杜文海举起荼杯,以荼代酒向陈东敬了一杯。
  “合作愉快。”
  “小东,你那本三国的书什么时候能写出来。”杜文海装做无意地问了一句。
  在《明朝的那些事儿》签售会上,陈东说过要写一本品三国的书,写作笔法跟《明朝的那些事儿》一样,同样是以一种幽默风趣的笔法描写那段英雄辈出、金戈铁马的三国年代,相比《明朝的那些事儿》文笔以及写作技巧更加精进,没理由写得比《明朝的那些事儿》还要差吧。
  陈东笑着问道,“杜总,《明朝的那些事儿》七部还不够你们出版社吃吗?一部卖4、5个月,七部足可以卖两年半。”
  杜文海解释道,“最近,出版社收到很多读者来信,信中大多提到了那本品三国的书什么时候出,很期待,希望你尽快写出来。”
  其实,他还有一层意思没说,最希望陈东尽快把那本三国的书写出来的是他。
  出版商吗?当然恨不得把世界上所有的畅销书出版权抓住手上,他也不例外,有了《明朝》大卖的例子,品三国的书他绝对不会错过的,恨不得现在就抓住陈东的脖子,对陈东说,‘马上给我把三国写出来。’
  陈东点了点头,说道,“行,这段时间很忙,今年年底或者明年年初吧,会把稿子交到你手上。”
  得到陈东一个满意的答复,杜文海没在说什么,一边品荼,一边聊些最近有意思的话题。
  饭后,陈东告辞了杜文海。
  接下来的主要工作就是拍电影,拍摄资金已经到位,接下来就要找一个好的导演。
  陈东是个圈外人,即出名即有能力导演他请不动,也请不起,不出名但很有能力的导演不知道怎么去找。
  所以,他打算去麻烦学校领导了,定海大学与定海戏剧学院、定海电影艺术学院等这些艺术院校有很多交流合作。
  陈东找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系主任周至福。
  陈东很早就认识周至福,周至福对陈东很欣赏,在校庆晚会上表演了一首《我相信》我之后,周至福特意来陈东班级找过他,对陈东赞赏了一番。
  “周主任,你好。”陈东走进周至福的办公室,笑着向周至福打了个招呼。
  “坐,小东,找我有事吗?”周至福见陈东进来,热情地说道。
  陈东向周至福说了想拍一部电影的想法,资金够了,剧本也准备好了,就差一名导演了,想找周至福帮他找一名有能力的导演。
  “嗯,这是好事,学校应该支持。”一听陈东的一翻话,周至福很快答应了下来,笑着对陈东说道,“这样吧,我跟定海戏剧学院导演系的主任老钱是朋友,我打个电话给他,看他那里有没有合适的导演人选。”
  “好,那谢谢周主任了。”
  周至福当即拨打了一个电话。
  “老钱啊,我是周至福,我有个学生打算拍一部电影,请找一个导演,你那有没有好的学生介绍。”
  “电影多少预算的。”
  周至福看向陈东。
  “450万左右。”陈东在一边小声地说道。
  “老钱,450W左右。”
  “你学生倒是有魄力,行,刚好王森正闲着,我叫他明天来你学校找你。小王是一个很有能力的导演,基础扎实,经验丰富,导演过五、六部中小成本的电影,都获得很高的票房,有内地影视圈内有一定的名气。”电话另一边,钱长春笑着说道。
  话里把自己的学生夸赞了一翻,450W的拍摄预算不少了,他希望王森能够顺利拿到这部戏的导演位置。
  周至福笑了笑,说道,“好,明天你叫他来我学校办公室找我,先说好了,要不是王森做导演,我说了不算,要我学生说了才算。”


 第57节 说服陈东(求收推)

  感谢蔚蓝怡夏,eviljohn的打赏,万分感谢!
  ---
  挂了电话,周至福转身对陈东说道,“约好了,明天上午见面,你放心,老钱这个人,在影视圈里人脉很广,张任,吴江国,赵一波等国内很多著名的导演,都是他的学生,而他推荐的王森,我认识,01届导演系第一名毕业,拍过一些得奖的艺术作品,拍过的商业片都有很高的票房,在影视圈有一定的名气,是一个很有能力的导演。”
  陈东点了点头,说道,“好,周主任,只要他真的真材实料就选他了。”
  有资金,有剧本,电影导演好找,国内没戏可拍,又有能力的导演一大把,很多时候在剧组里面把着钱袋子的制片人才是老大,导演都要听制片人的,当然像张一谋,陈剀歌只是个例外,因为他们单单名气就是票房的保证,有这个底气去跟投资商甩脸。
  像有些小说里面写的,主角拿着资金、剧本去找一个没名气的导演拍戏,导演装做牛A哄哄的,跟主角甩脸,提这要求,提那要求,又说剧本不合理,要改,又说演员全由他选,这纯是扯蛋。
  -----
  王森,40来岁,正当壮年,拍过一些拿奖的艺术片,也拍一些中小成本的电影,票房不错,但是名气一直火不起来。
  相比同一届的赵一波,小一届的吴江国,两人已经在国际上扬名了,他还是一个二流垫底的导演,名气跟已成一流导演,国际大导演的同学差得太远了,导演基础知识他不差于赵一波,吴江国,要知道他是01届第一名毕业的,同届的赵一波只拿了第三名,导演经验想来也不差,十几年前前后后包括文艺片,商业片拍了十几部电影。
  他想来想去,他一直火不起来的原因是他还差一部成名之作。
  刚接到老师的电话,有一部450W拍摄预算的电影,老师推荐他来导演,当然,在此之前,他还要获得投资商的认同。
  他很感激老师的推荐,二话不说,就答应了下来第二天去见一下投资商。
  他有半年多没有接戏了,再过一、二年,或许很多人把忘记了,所以,他很珍惜这个机会,会努力去说服投资商把戏交给他导。
  ----
  第二天,陈东在周主任的办公室见到了王森。
  胡子拉扎,脸色有些苍白,看起来有些落魄,但精神很好,眼神很亮,脸上很有自信,一般这种人很有能力,但是缺少机会,这种人只要有人给他一个机会,就会一飞冲天。
  这是后来的国际大导演王森给陈东的第一映象。
  陈东站了起来向王森打了个招呼,“王导演,你好。”
  王森疑惑地问道,“你是。”
  陈东说道,“我叫陈东,周老师的学生,是《疯狂的石头》投资商兼编剧,监制。”
  陈东想拍《疯狂的石头》,原时空,《疯狂的石头》是一部小成本搏大收益的影片,200多万拍摄成本创造出3000多万的票房,国家电影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委员会专项基金拿5/100,营业税3。3/100,影院(院线),拿57/100~62/100,制片方(发行)拿38/100~43/100,其中发行方还要分去5/100,最后制片方拿到手里的只有35/100左右,算下来拿1000多万,还有DVD版权,广告什么还能拿一点。
  。
  算上货币贬值的原因,06年拍的《疯狂的石头》要200多万拍摄成本,3000多万的票房,到了2014年,成本、票房、收益相对应翻一倍吧,400多万的拍摄成本,6000多万的票房,加上DVD版权,录影带,广告之类的收益,陈东最终可以拿到2300万左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