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未来光脑系统 >

第16章

未来光脑系统-第16章

小说: 未来光脑系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少一千,那就是3W多,作者拿一半,那就是1W5,除了盟主打赏之外,其下还有无数的掌门、长老、堂主打赏,加起有2、3W了。
  至于完成进度108011为什么会多了2000元,这是因为其中2千元是为SA公司写代码的报酬,也算是赚到的,计入到第一桶金完成进度里面。
  ---
  满地打滚求推荐,求收藏!


 第三十五节 开写《明朝那些事儿》

  系统提示:你接到主线任务,第一家公司。
  任务描述:启动资金有了,别再犹豫了,去开办属于你的第一家互联网公司。
  任务奖励:30点积分,200点系统权限升级经验。
  加油,去实现你的梦想,少年!
  陈东首先点开智能光脑系统功能查看,发现在娱乐列表树中多了一项畅销书分类,在科技树中多了智能手机专利的各项技术,有的专利需要零点几积分,有的专利需要10多点积分,要兑换出智能手机专利列表中的全部专利,陈东算了算,总共需要几百点积分。
  这些专利技术加起来足以独立造出一台智能手机。
  关闭系统功能,点击查看积分,现在的积分是56点积分,看着56点积分,陈东考虑接下来怎么合理利用这56点积分。
  首先开办一家互联网公司,当然开办一家互联网公司注册资金至少需要10W元,但发展资金10W元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另外想办法筹集资金,这笔发展资金至少要上百万,几百万元。
  怎么筹集资金,陈东将目光投向在娱乐系统树中刚出现的畅销书分类项上面。
  在原来的时空,让人们耳熟目睹的畅销书有《明朝那些事儿》,《易中天品三国》,《哈利。波特》,《盗墓笔记》,《鬼吹灯》等等。
  犹其《哈利。波特》一系列共7部,被翻译成67种语言,所有版本的总销售超过5亿本(截止2008年),名列世界上最畅销小说之列。
  被美国华纳兄弟电影公司把这七部小说拍成8部电影,全球总票房收入达到76亿美元,被誉为全球史上最卖座的电影系列,以哈利波特为中心,形成了一个超乎想象的财富链,潜在产值达到上千亿美元。
  曾有人统计过,哈利。波特这本书中每一个字就创造的财富是380英镑,相当于人民币4588元。
  陈东在网上查过了,这个时空没有也J。K罗琳这个英国单身妈妈;也没有后来的哈利波特。
  陈东真想动笔把它写出来;;只要把哈利。波特各种版权捏在手上;不出十年;他就能成为一位上百亿美元的大富翁。
  但是这样一座超级大金矿被陈东排除了。原因有三点,其一,哈利波利这本书高达180点兑换积分;让他望洋兴叹。
  其二,水土不服,书中背景在欧洲中世纪的文化背景,在西方会大受欢迎,放在中国而不然,这是东西方文化差异,比如中国的武侠,放在西方人眼中也是莫名奇妙。(看小说的时候经常看到有穿越者一穿入就开始就开始抄袭哈利。波特,而且还是中国出版,居然还大受欢迎,奇了怪了。)
  其三,陈东在出版界没什么名气,没有那个出版社愿意出版这本带有欧洲中世纪的背景的儿童读物,在原时空,J。K罗琳抱着一摞子哈利。波利与魔法石小说手稿四处寻求出版;却都被拒绝,有的出版商甚至以‘句子太长’做为拒绝出版的理由,最后多亏碰上了一位出版商愿意出版这本书,当时这位出版商并不看好这本书,只象征印了500册。
  所以,陈东选择放弃了写哈利。波特,当然并不意味着以后就不写哈利。波特;没出版商愿意出版自己可以收购一家出版社,要知道这是一条超过千亿美元的产业链。
  放弃了哈利。波特,陈东又瞄上了《明朝那些事儿》。
  史书给人的映象应该是沉重、无趣的,但是在原时空当时明月以他的独特的写法写出了一个有趣的明代故事。
  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并加入了小说的笔法,语言幽默风趣。对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权贵和小人物的命运进行全景展示,尤其对官场政治、战争、帝王心术着墨最多,并加入对当时政治经济制度、人伦道德的演义。
  它以一种网络语言向读者娓娓道出明朝三百多年的历史故事、人物。其中原本在历史中陌生、模糊的历史人物在书中一个个变得鲜活起来。《明朝那些事儿》为我们解读历史中的另一面,让历史变成一部活生生的生活故事。
  “原来史料也可以这样写的。”很多作者恍然大悟,马上唐朝那些事儿,宋朝那些事儿、什么某某朝那些事儿都出来了,但是很可惜,能出采的不多,被读者骂的人更多。
  在这个时空,没有当时明月,没有明朝那些事儿,用趣味的笔法写史从前也没人写过,那现在就由我来写吧。
  陈东发20点积分从智能光脑中将《明朝那些事儿》兑换出来,随后用打印机打印出来。
  第一部,写朱元璋从赤贫起家,没有背景,没有后台,没有依靠,历经千辛万苦,建立明王朝,而后传位给皇太孙朱允炆,朱允炆上台削藩,燕王朱棣以靖难之役夺位。
  第一章童年
  我们从一份档案开始。
  姓名:朱元璋别名(外号):朱重八、朱国瑞
  性别:男
  民族:汉
  血型:?
  学历:无文凭,秀才举人进士统统的不是,后曾自学过
  职业:皇帝
  家庭出身:(至少三代)贫农
  生卒:1328-1398
  最喜欢的颜色:黄色(这个好像没得选)
  社会关系:
  父亲:朱五四,农民
  母亲:陈氏,农民(不好意思,史书中好像没有她的名字)
  座右铭:你的就是我的,我还是我的
  主要经历:
  1328年-1344年放牛
  1344年-1347年做和尚,主要工作是出去讨饭(这个)
  1347年-1352年做和尚主要工作是撞钟
  1352年-1368年造反(这个猛)
  1368年-1398年主要工作是做皇帝
  一切的事情都从1328年的那个夜晚开始,农民朱五四的妻子陈氏生下了一个男婴,大家都知道了,这个男婴就是后来的朱元璋。大凡皇帝出世,后来的史书上都会有一些类似的怪象记载。
  比如刮风啊,下暴雨啊,冒香气啊,天上星星闪啊,到处放红光啊,反正就是要告诉你,这个人和别人不一样。朱元璋先生也不例外,他出生时,红光满地,夜间房屋中出现异光,以致于邻居以为失火了,跑来相救(明实录)。
  
  开头用一个人物简历似的介绍有趣地交代朱元璋的背景,看到刮风啊,下暴雨啊,冒香气啊,天上星星闪啊,到处放红光啊,读者看到这里不由地突然发笑,太有趣了。


 第三十六节 寻找出版社

  手里拿着《明朝那些事儿》第一篇书稿,接下来要去找出版社出版。
  帝国的出版社多如牛毛,比如各大学有附属的出版社,像定海大学就有个附属的出版社,但全国影响力最广的长城出版社、黄河出版社两个出版社。
  陈东从网上查到的这2家出版社的地址,按照这些地址将明朝的那些事儿第一篇书稿投了过去,接下来就是等待了。
  -----
  黄河出版社定海分社。
  分社的主编叫张良玉,戴着老花眼镜,头发发白,一把手里的稿子拍在桌子上,气愤地说道,“这是什么玩意,历史是这样写的吗?乱扯蛋。”
  在他看来,这本书的作者带有个人观点和偏好,有些地方处理很主观,不符合历史真相,书上一些不太严谨的观点会让读者对历史产生模糊的判断,不适合大众尤其是青少年阅读,所以这本书黄河出版社不能出版。
  长城出版社定海分社,编辑杜文海像往常一样,准时刷卡上班,笑着跟路过的同事打了声招呼,来到自己的办公室,坐了下来,泡了杯荼叶,放在电脑桌前。
  他的工作就是审稿,用他专业的眼光将能给出版社带来利润的书挑出来。
  “酷酷狂拽霸!”
  看到这个莫名奇妙,搞不清什么意思的书名,杜文海眉头一皱,在心里下意识地就把这把归入到垃圾书行列,但是作为一个编辑不能以偏概全,先看看内容再说了,如果内容能吸引人,书名出版的时候可以建议作者改掉。
  10分钟后,杜文海确定这是毫无价值的书,最起码的语句不通,没有主线,文学深涩难懂,最烦的就是故意写一堆莫名奇妙的华丽词语来修饰内容。
  像这样的书稿他看多了,每天都能收到一大堆,他理解起来都难,何况要给读者看。
  将这篇书稿丢到一旁,归入到毫无价值一类中。
  “找一本好书真的就那么难吗?”
  他对好书的定义是,不要求作者极佳的文笔,当然文笔佳最好了,其次,读起来要通顺,不能故意加一些华而无实让人理解起来深涩难懂的词语,第三,要有主线,不能东起来西起一下,不能让读者看了半天都不知道你在写些什么,第四,要有可读性,可读就是首先要有趣,内容不能空洞,无味。
  要是能做这四点,无颖就是一本好书,而《酷酷狂拽霸》那一点都没做到,被他直接归入毫无价值的分类里面,接下看第二本。
  “明朝的那些事儿。”
  “有意思,其实明朝有很多东西可以写的,权势极大的太监、爱斗的文官、有意思的科举、郑和下西洋、木匠皇帝都很意思。”
  我们从一份档案开始。
  姓名:朱元璋别名(外号):朱重八、朱国瑞
  性别:男
  民族:汉
  
  比如刮风啊,下暴雨啊,冒香气啊,天上星星闪啊,到处放红光啊,反正就是要告诉你,这个人和别人不一样。朱元璋先生也不例外,他出生时,红光满地,夜间房屋中出现异光,以致于邻居以为失火了,跑来相救(明实录)
  “历史居然可以这样写,有意思。”当杜文海看到这里,忍不住赞了一声。
  接着往下看。
  在小朱五四出生一个月后,父母为他取了一个名字(元时惯例):朱重八,这个名字也可以叫做朱八八,我们这里再介绍一下,朱重八家族的名字,都很有特点。
  朱重八高祖名字:朱百六;
  朱重八曾祖名字:朱四九;
  朱重八祖父名字:朱初一;
  他的父亲我们介绍过了,叫朱五四。
  取这样的名字不是因为朱家是搞数学的,而是因为在元朝,老百姓如果不能上学和当官就没有名字,只能以父母年龄相加或者出生的日期命名。(登记户口的人一定会眼花)
  “哈哈!”
  看到这里,杜文海忍不住了大声笑了出来。
  “太有意思了,即有趣味十足,又符合史实,又让读者在看书的时候知道了那段历史。
  读者一读到这段,就知道了原来元朝的时候,老百姓如果不能上学和当官就没有名字,只能以父母年龄相加或者出生的日期命名。
  搞明白了这点,就知道为什么元未起/义军中为什么有那么拿数字做名字的人物,比如张九四,张九四就是张士诚,朱重八,就是朱元璋。
  杜文海一口气读完明朝的那些事儿,脸上还意犹未尽,看得出来,手里的稿子只是一小部分,即然是写明朝的那些事儿,那肯定包括了是从1368年大明建立到1644年大明灭亡其间十六帝的事,手上的稿子才写到朱元璋立国,朱允文削藩,朱棣发动靖难之变。
  “有意思,原来历史还可以这样写的。”
  他有预感这本书一定会火的,现在关键是怎么签下来,看来只有亲自出马了,他看了看信封上面的寄信地址。
  定海市,定海大学。
  第二天,杜文海在定海大学校门口的一家荼餐厅见了陈东。
  桌上一壶冒着荼香的龙井茶,两笼热气腾腾的灌汤包。
  自我介绍后,杜文海给陈东倒了杯龙井茶。
  “请。”杜文海伸手示意。
  杜文海给了自已倒了荼,看向陈东说道,“我很好奇,什么要的人才会将史实写得这么有趣。”
  陈东笑了笑,端起荼杯喝了一口,说道,“普通大学生一个,爱好历史,平时喜欢看些历史方面的书籍,我边看边在想,为什么要把历史写得那么沉重,无趣呢,这样大多数普通人不爱看,为什么不换一种写法,以一种网络语言,幽默风趣的风格将明朝三百多年历史呈现在读者眼前,我相信读者爱看,还能从中了解明朝的历史。”
  杜文海将一个灌汤包放进自已嘴里,笑着点了点头,“不错,确实很有意思,我到今天才知道历史还可以这样写的,我想知道,这本书一共有多少篇,完稿了没有。”
  ----
  求推荐,求收藏,请各位书友支持!


 第三十七节 敲定出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