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一家九博士 >

第28章

一家九博士-第28章

小说: 一家九博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3模范教授
  好景不长,巴大全校迷漫着“校长###”的呼声。都认为自己投票,选举出来的校长是最好的。想不到,这种“大民主”很怪,有欺骗性,选出来的校长竟是结党营私,趋炎附势的小人。
  正民自幼就有学医的志向,为什么从事教学工作呢?他说:“生我者父母,育我者良师。我一生中遇到多位好的老师和校长。他们有的拯救过我的性命,有的改变过我的命运,有的影响我做人处事的态度,这是我后半生选择教书作为终身职业的原因。每当学生有疑难问题时,不论是课业上,还是生活上,我都尽己所能,给予帮助,这也算我报答老师们的恩情了。”
  1972年,正民离开巴拉伊巴大学,转入中央大学,担任教授之职。这个大学位居巴西利亚的北翼,和首都一样,非常年轻,只有二十多年的历史。由于它直属总统府管辖,校长与部长同级,由此可见,它有特殊优越地位。此校设备完善,教职员的待遇较高,因此请来了许多外国教授。校誉蒸蒸日上,驰名国内外,南美各国的精英学子,都以能到巴大读书为荣。

第六章  奇遇纪实(4)
当时,巴大校长精明强干,清如水,明如镜,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博士,认真负责,忠于职守,赏罚严明。他常去美国,募得大批基金,增添教学设备,使巴大有较好的物质条件。对老师的考核升迁,一丝不苟,以一贯之,聘用时年年审查,都是一年签一次合同。很多教授已有十几年教龄,还没有获得终身教职。校长本人竭尽全力,呕心沥血,上行下效,老师们无不兢兢业业,认真授课。同样对学生的要求也很严格,学期考试,三次平均成绩六十分以下者,就被淘汰,四年下来,能毕业的学生只有六成。因此,学生积极学习,图书馆一天24小时开放,学生读书的风气非常浓厚,学生素质也大为提高。
  学校设备完善,以电机系为例,一般大学的实习仪器,每班顶多各十套,学生实习时,只能分八个组,每组一套,余下两套,一为教学示范,另一套为备用,以应不时之需。但是,巴大电机系同样的仪器,常有百套之多。学生分科前,普通科目都合在一起研习,仪器集中使用,因此节省了许多人力与物力。实验室里经常坐满学生,使仪器发挥了最大的效益。不似国内有些大学,各系独立,各种设备重复设置,教具也增加很多,委实是一种浪费。
  巴大的校园景色,也很吸引人。整座学校美丽,就像一个大花园。那里气候湿润,四季常青,花木繁荣,青葱翠绿,万紫千红,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每天清晨,空气清新,百花争艳,鸟儿歌唱,足以令人忘忧解愁,流连忘返。
  可惜好景不长,由于校长清廉刚正,严厉把关,因此曲高和寡,不受争名夺利者欢迎。有的人就想尽办法,要把他轰走。当时,全校弥漫着“校长###”的呼声。听到这个消息,大家赞成。直觉反应是由自己投票,选举出来的校长,当然是“最好的”。想不到,这种“大民主”很怪,有欺骗性。在不少人的心目中,都存在着一个十全十美的主管形象,如今通过民主投票,当然是好人当选。他一定德高望重、能力过人。因此,人人欢欣鼓舞,全体员工一致通过,主张校长###。
  谁知事与愿违。竞选时,那些饱学之士,谨言慎行,力做谦谦君子,不屑于低声下气,拜托拉票。有一些半瓶醋的学棍,就乘机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许下很多诺言:如他当选,全部教授可变成终身;学生不会因为不及格而淘汰;工人可与教授一样,配住同样的宿舍,减少房租,只需付薪水的15%,等等。这种哗众取宠的甜言蜜语,很能蛊惑人心。
  结果选出来的校长不佳,竟是拉帮结派、结党营私的小人。把整座大学,搅得乌烟瘴气,校风日下。反正铁饭碗端定了,教员们可以马马虎虎教学;反正考不及格也能毕业,学生们去图书馆的少了,开夜车念书的没有了。跟以前孜孜不倦、努力钻研、认真读书的风气大相径庭。校园里、操场上,会看到一对对、一双双谈情说爱的学生。校长及会计巧立名目,追加预算的事情,不绝于耳。花园荒芜了,找不到工人;运动器材破损了,无人修理。
  像老校长那样,把学校当做自己的家,每天将校园巡视一遍,将每棵树,每株花,都像自己儿女一般爱护的人,再到何处去寻找呢?当年巴大的荣誉和尊严,都随着“校长###”的进行,消失得无影无踪了。那几年,学校里的一切,都每况愈下。幸亏迅速纠正,才避免了更大的损失。
  巴大###后,大学遭到失败的命运,使人记忆犹新。但是,此种沉痛的教训,却没有使国人引以为戒。在台湾,当杨听到也有人主张校长###时,着实让他吃了一惊。为了不重蹈巴大的覆辙,耽误众多学子的前程,盼国人三思而行。即使真要实施###,也应由学校组织选举小组,预先审核候选人的资历,然后再由全校职工投票,从中选出好的校长。如此始不致为小人的阴谋所乘,将学校变成沽名钓誉、聚敛钱财的场所。
  正民到巴大,月薪扣除24%的所得税后,只有几百美元。开始的七八年没有搬家,原因有二:
  一是为了多攒钱回老家探望母亲,只好让佩兰带着四个子女,仍留在海西菲。他一人在巴大过着单身汉的生活。住的是学生宿舍,吃的是学生大伙的饭菜,晚餐以后与学生共同晚自习。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六章  奇遇纪实(5)
二是为了节省孩子的学费。迁到巴西后,孩子上午去巴西学校,学习葡语;下午去美国学校,学习英语,这样每人交两份学费。那时,巴西的美国学校学费,由于政府不再补贴,一下子涨价许多。只有特别富有的人,才能交得起昂贵的学费。杨家经济困难,自己无法负担,准备转学,这事惊动了校方。校方以杨家孩子转学为题,特别开了校务会议。因为这四个孩子常常考第一,校方对他们特别照顾,开了方便之门。研究结果,四个孩子都少交过半,只缴付一个半学生的学费。杨家感动万分。但是,孩子不毕业不能搬家,夫妻仍然忍受分离之苦。
  正民借住学生宿舍,虽有诸多不便,可是从未向领导伸过手。他无私无欲,努力工作,深受同仁的赞赏。院长也受感动,想起他没有教员宿舍,就将他请到办公室,问他:“每位老师来上班,第一件事就是申请宿舍。你在学生宿舍住了三四年,怎么从来没有见你递过申请表呢?”他回答说:“教员宿舍不够分配,我家眷没来,暂住学生宿舍,既省钱又方便,没有必要申请。”院长说:“不行,不行,教授怎么可以住那样差的地方呢?”
  他心里想:一点不差呀!有床铺,有桌椅,有足够营养的饭菜,每个月节省的房租,就可以买好多东西呢!院长哪里知道,他连吃不饱的日子都熬过来了。现在这种生活,跟流浪相比,真是天壤之别。然而,院长仍然坚持,要他填表。那时,学校刚刚兴建教师宿舍,很多拖家带眷的老师们,都还租着房子住呢。院长此时主动找他,让他排上号,目的就是怕房子盖好以后,他可能失去机会,那就太可惜了。其用心之良苦,实在令人感动。
  还有一次,正民在巴拉伊巴大学教学时,学校闹穷,发不出薪水,人人紧张万分,天天到出纳处催问,预支薪水,唯恐白干了工作,拿不到报酬。他心里想,这么大的一所大学,怎么可能对不起员工呢?所以他安心得很。后来出纳主任说:“杨教授,我注意了很久,你是唯一没有来催薪的,也是没有预支薪水的。请你明天到我那儿领钱吧!”杨说:“还不缺钱用。”出纳主任说:“你有钱,是你自己的,领钱是你的权利,为什么要放弃呢?”
  那时,正民在电机系任教,教授医疗仪器电子工程。他表情严肃,不善于作秀,说葡萄牙语和谈笑的本事,远远不及其他教授,每当隔壁传来学生的笑声时,他就感到自己的不足。可是,他做过几年电气维修工作,有实践经验,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地讲解,很受学生欢迎。他受到学生的爱戴,跟别人比起来,却有过之而无不及。
  正民从不满足现状,他受聘于巴西最高学府,很早就是正教授,并在学术上占有一席之地。然而,他仍然不辞劳苦,继续深造。巴大教课六年,就有一年的公休。1976年他还利用公休时间,进入美国威斯康辛大学进修,取得生物电子工程硕士。甚至远赴美国哈佛大学,修完博士学分,没有参与考评,离哈佛博士仅是一步之遥。
  正民不准学生偷懒。有的以为期中成绩好,期末考试就不必努力,反正平均成绩及格就可以了。他故意不公布期中测验成绩,并且以固定比例淘汰的方式,激励学生不懈怠地学习。巴大的图书馆从不关门,二十四小时开放,每到考试前,只见学生彻夜苦读,生怕被淘汰。几年后,儿子定一考进巴大,在图书馆里,每每看到父亲的学生,都不敢靠近,生怕他们会不满,在背后咒骂父亲。可是,事实证明正民是对的,他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很高,丝毫没有降低。
  他的办公室,经常人来人往,川流不息。都是来讨论功课的,其中还有很多学生是他从来没有教过的,也来请教问题,他诲人不倦,有求必应。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他都抄录下来,翻阅资料,钻研深透,然后再告诉学生。再加上师生之间互动讨论,即使碰到高深难懂的问题,都能迎刃而解。所谓教学相长,真是一点不假,杨从学生那里也得到不少启发。他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发明了携带式心电图机和移动电话。
  他有求必应,热心为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师生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那段时间,他吃住、看书,都跟学生在一起,简直成了学生中的一员。与学生的情谊,也情同父子兄弟。在巴大几十年的教学生涯中,他从来没有固定的下班时间,常常过了就餐时间,还有一群学生围着,谈学习,谈生活,不肯离去。他对学生的私生活,如交友、处事、待人接物、前途等问题,都真心诚意地给予指导。他常常介绍自己成才的经历、教子成功的经验,很受学生欢迎。

第六章  奇遇纪实(6)
他曾对一位刚来校的华人教授说:“教书的目的是要育人,如果只管教书而不管育人,书是教不好的。要言教,更要身教,身体力行地显现出你的爱心来。上课讲慢一点,细一点,同时辅导学生也耐心一点。”
  有一次,他遇见一位学生,这名学生向其父母介绍:“这就是我常提到的杨教授。我上大学时,他劝我晚点找女朋友;上研究所时,劝我晚点结婚;去美国读博士前,又劝我晚点生孩子。”其父母笑着称赞他是“父母教授”,像自己的父母那样照顾孩子。还说,他们在家经常听说杨教授的事迹。家长与他还没有见面,已熟悉了他,像老朋友一般。
  还有个学生叫马诺奥,年幼时曾患小儿麻痹症,四肢弯曲,不能走路,只得坐着轮椅上课。正民鼓励他:“身残志要坚,有不懂的地方就要问,我在楼上办公,你不能上楼,有问题叫同学叫我,我一定会来的。”马诺奥感动得流泪,紧紧地拉着教授的手不放。这位学生受到鼓励,发奋图强,努力上进,后来以全优的成绩毕业,创下全院的历史记录,后被巴西总统府聘入技术室,担任工程师之职。
  每次学生毕业,目送一批学子离开校门,进入社会,正民心中总有说不出的欣慰。回想起,他们四年前,刚进校门时,多么天真幼稚,而现在却变得成熟稳重,进退有据,将来都是国家的栋梁,社会的中坚。教育工作虽不敢奢求“一树百获”,但至少要使他们学有专长,得到谋生之技。希望他们服务社会,不要抛弃所学专业,不要忘了肩上的责任,卓有成效地向前迈进。
  刚去时,巴西的华人老师很少,除他以外,就是廖教授。廖是英国剑桥大学毕业的博士,专攻核子物理。想不到,在异地他乡遇到同胞,血浓于水,不久他俩成为好友。后来的华人教授,还有何和林等八位。二十多年来,正民教过的学生就有两千多人,很多人在政府机关担任要职,每到一个城市,总会遇到熟人。平时,常有人带着家眷探望他,所以他虽在异国他乡,长期夫妻分离,却也并不寂寞。
  巴西人热情豪爽,喜欢主动帮助别人。他们热情洋溢,尊师重道。不但学生本人,连同他们的父母兄弟,叔伯姑舅,也都跟教授们建立了友谊,有了密切的关系。正民到机关办事,总是得到热情的帮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