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穿越太子胤礽全 >

第101章

穿越太子胤礽全-第101章

小说: 穿越太子胤礽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胤禟不耐烦地道:“我知道了,就算我想参合又能怎么参合?我可不像你那样能在二哥跟前说得上话!”

    他话里微微的酸意让胤祺又皱起了眉头:“你也不想想你平时都做了什么?还跟个小孩子似的,二哥真是白疼你了!”

    朝廷中攻讦谢紫舟的声音随着明安前往京城的脚步愈演愈烈,在明安抵达京城前达到了一个巅峰。

    皇上一道谕旨下来,态度非常明确:他不会因为一个人道德上莫须有的污点给人定罪,只要不触犯律法,各人的私生活与人无涉,要参谁有罪,拿出确切地证据来。能给人定罪的只有监察院,以后空泛攻击人人品的折子,不必再递到御前。

    这道旨意一下,朝堂立刻安静了许多。谢紫舟年轻,履历又简单,过往极其干净,泼些莫须有的脏水也就罢了,要抓他把柄却是没有的。而且知道的人细细查来,除却尚未娶妻这一项,这个年轻人的品行竟是没有什么可以让人挑剔的,高洁磊落,简直称的上事无不可对人言,才学又高,又不畏任事,让许多人暗中简直都有些钦佩。毕竟一口气参江南大半个官场的官员,不是谁都有这勇气。

    明安终于在各方势力地观望中到了京师,京师的空气骤然紧绷起来,不说那些有所牵涉的朝廷官员们,便是民间百姓也多有议论,连在北京外国商人、传教士与漂洋过海前来游学的学子学者们都有所耳闻。

    崇文门大教堂临近,新修的一座以夷书为主的大型图书馆外,一名身着黑色法衣的红发传教士拿着本书,站在门口正为学生讲课,几骑骏马飞驰而过。这名传教士是常来往于权贵之家的,认出打头一名骑士身上穿的是二品武官的服色,却认不出他是谁,有些惊讶地用法语问:“刚才过去的是哪位爵爷?”

    一名长袍马褂的中国学生笑着也用法语答道:“神父,您不认得他?那就是这些日子大家议论纷纷的江南总兵郭络罗?明安啊。”

    几个文士打扮的老先生恰从他们旁边路过,一人冷哼道:“叽里咕噜这说的是什么鸟语,好好的中国人不说中国话,偏偏跟着红毛子绿毛子学说鸟语,闹得好好的北京城到处都是一股鸟味儿,像甚么话!”

    中国学生顿时涨红了脸。

    另一个文士接口道:“文演兄说的极是。要我说啊,这皇上处处都好,就是纵着这些红毛子黄毛子这一点……哼,你瞧瞧如今这北京城,到处都是些毛子了!都来赚咱们中国人的钱,咱们中国人自己还有许多穷人呢……”

    几人说着走远了,但这片地方是崇文门的繁华之地,这番话却有许多人听见,顿时就有许多异样的眼光看过来。人群里还有人道:“还有这些神神叨叨的传教士,到处传教,把好好的人都生生教傻了,才更可恶!……”

    中国学生脸涨的更红,极是尴尬。红发传教士中文很好,自然也是听得懂的,反驳道:“这位先生,你们尊奉的儒教同我们天主教是有许多共通之处的,我们并没有将人教傻。你们的孔子、孟子留下地典籍中的教诲,同《圣经》中万能的主教他的羔羊所做,其实很多都是相同的。孔子、孟子千年来指引着你们地灵魂,正如《圣经》千百年来指引我们一样,这样的圣人对我们这些羔羊的指引,怎会将人教傻?您的话并不正确。您这样的说法,是对上帝的侮辱。”说着在胸前划了个十字。

    康熙三十二年的时候,传教士白晋、张诚两人进献的奎宁治愈了太上皇康熙的疟疾,为了酬谢他们的功劳,太上皇命在皇城西安门内赐地建房,作为传教士的住宅。同时还任命白晋为特使出使法国,携带赠送法国国王的珍贵书籍四十九册,去招募更多招徕更多的法国耶稣会士来华。1699年(昌平六年)白晋带着法国国王回赠的礼物回到了中国,并带回了十五名耶稣会士,之后率他们与在中国的传教士们全力以赴找儒教与天主教的共同点,希望能从而使得中国人能够接受并改信天主教。

    不得不说他们这几年的努力还是有成效的,他说完人群中便有好几个人也虔诚地跟着在胸前划十字,喃喃念道:“阿门。”并规劝出言不逊的人:“不要胡说八道,不敬上帝死后是要下地狱的。”

    这边挨近大教堂,来往经过的传教士很多,也都在胸口划十字,齐道:“阿门。”一齐规劝起那个人。被这场小风波吸引来围观的人见如此声势,都悄悄地走开了。

    被这么多人围住劝的人却胆大,怒道:“呸,我知道玉皇大帝、三皇五帝、太上皇帝、当今皇帝,不知道打哪里又跑出了这个‘上帝’!我敬天敬地敬祖宗,上不愧天下不愧地,怎么就要下地狱了?我偏不敬这个‘上帝’,看他能把我怎么样?”说完便转身走了,不理会这些围着他神神叨叨念叨传教士。

    红发传教士叹息一声,又在胸口划了个十字,喃喃祈祷道:“原上帝宽恕这迷途的羔羊,指引他正确的方向。”看看周围的人尚多,就站在原地传起教来。

    明安是昨日黄昏到的京,在城外驿站歇了一夜,今天马不停蹄赶紧进了城,往宫里递了牌子请见。照说由于谢紫舟参他这一案的万众瞩目,他是应当很快得到宣召的,不料牌子递上去,在宫门口等了半天,一个侍卫才出来道,皇上没有准他的陛见请求,只让他三日后大朝会当廷自辩。

    明安很有些忐忑,当今登极前他就见过几次的,知道这位虽然年轻,却不是可以糊弄的,暗恨当时下手不够干净,竟然留下条这么麻烦的尾巴。郭络罗家在京城没有府邸,虽则恒郡王、九贝勒都开了府,但他戴罪之身,目前也不敢随便走动,还是住回了驿站里。

    胤祺、胤禟知道他回了京,也因为相同的理由没有什么动静。虽然他已经算得郭络罗家后辈中最出色的一个人,隐隐有接任族长的意思,可即便胤禟,也不想在这上面犯忌讳。在紫禁城中连风都会传递消息,他递牌子被拒的消息至多只有一盏茶的时间后,祺胤禟两个人就知道了。

    宜太妃还在胤禟府邸里住着,胤禟不解地问她:“额娘,你说二哥这是什么意思?这事儿现在闹得这么大,二哥就不想早点弄清楚?”

    宜太妃用镶着红宝石的尖尖地金指套逗弄着一只羽毛雪白的画眉,道:“你管那么多做什么,江南那事儿不是干系着一家两家,皇上再怎么着也不能把所有的满人都得罪了。早弄清楚晚弄清楚有什么区别?”

    同一时间恒郡王府胤禟却向心腹幕僚道:“看来这事皇上心中早有章程,三天后就能看到结果了。”

    他是诸兄弟中胤礽最欣赏地一个,远比弟弟母亲了解胤礽,明白此事差不多已经尘埃落定,这件御前官司无论是哪方赢哪方输,三天后必将有一个翔实地结论呈上来。



江南总兵


    三天时间转眼过去,第四日寅时初(1),天色仍然漆黑一片的时候明安就一身正服,骑马带了两个随从向紫禁城赶去。但虽然他早,却仍有人比他更早。

    清廷规矩,每月逢五一次常朝,这日正是常朝的日子,他赶到西华门的时候,门外已经三三三两两地聚着了不少冠服不同的宗室王公。

    西华门是专供宗室王公出入的,这边已经有这么多人,明安心知那边供文武百官出入的东华门已到的人必定更多。

    他远远地就下了马,让随从将马牵开,自己快步走上前去一个一个行礼厮见。他身上是有着爵位的,而且从宜太妃这边算来也是实打实的皇亲国戚,虽则现在是罪臣身份,没有自辩之前需要避嫌,不能太活络钻营,但在这里也必不太过小心,不然平白显得小家子气心虚。

    从他上京到等待自辩的这些日子,弟弟明瑞做了许多事,他自己也在江南留了不少布置,自认为那个姓李的小官想只凭着一本帐册就扳倒他是痴心妄想,因此行动言语间丝毫不显紧张忧虑,倒让旁得人有些钦佩他的气度。

    正寒暄着中又陆陆续续来了几乘朱轮紫缰的马车。马车前挂的牛角灯萤黄的灯火在夜色中微微摇晃,主人从车上下来,明安一看,恒郡王胤祺、九贝勒胤禟竟都在其中,忙上前行礼请安。他是镶黄旗下,而胤祺现下却领着镶黄旗,是镶黄旗的旗主,即便不提他们的天家身份,不论宜太妃这边的关系,也是他的主子,是以他的态度很是恭敬。

    宜太妃素来看重这个内侄,以前见面都是让胤祺以“表兄”相称的,胤祺习惯性地伸手去扶他,旁边有人冷冷地“哼”了一声,却是同他们一道过来的雍郡王胤禛。胤祺这才想起来他现在地身份不宜太过热络,有些尴尬地收回手来,道:“表哥不必多礼。”

    胤禟却不理会胤禛地冷脸,大喇喇地拍拍他的肩膀说道:“表哥,我信你不会有事,咱郭络罗家的人岂会被个小芝麻官儿扳倒!”

    胤祺更加尴尬,看了胤禛一眼——他一直有点怵这个总是冷冰冰的四哥,责道:“胤禟,你越来越没有分寸了,这话也是你可以说的?二哥真是把你惯坏了!”

    胤禟向来不怕他,翻了个白眼道:“我为什么就不能说了?”坏坏一笑,“难道说你相信明安表哥真做了那些事?”

    其实明安有没有做下那些事站在这里的人都知肚明,没人同江南没有些首尾。这件御前官司的重心不在于有没有这些事,而在于皇上会怎么断,偏向哪一方,角力地两方哪一方的力量更大而已。但这话的是与否,在朝会结果出来之前却是不可以乱说的。胤祺沉下了脸,道:“到底是怎么回事,今日朝会上自有二哥评断,又不干你的事,你费的甚么心?”

    一对天家兄弟为他起了争执,明安跪在原地没有敢起来,偷偷抬眼觑了一眼,却不防触到雍郡王胤禛冷冷地打量的目光,忙又低下头去。

    胤禟正想再反驳句什么,身后有人轻笑一声,道:“九弟你这是怎么又惹到五哥了?”

    几人回过头去,却是八贝勒胤禩刚从马车上下来。他扬扬下巴笑着示意了下还跪在原地的明安,道:“这是?”

    胤祺忙道:“这是江南总兵明安,我外家的表兄。表哥快起来吧,这位是八贝勒。”

    明安忙又给胤禩请安。

    胤禩眼中闪过一丝恍然,亲手扶他起来,笑微微道:“明安总兵不必多礼,宜母妃在宫里向来很是照应我,五哥、胤禟都称您表哥,我也是该叫一声表哥的。”

    明安没想到这位八贝勒这么谦逊、平易近人,受宠若惊地连道:“不敢。”

    明安幼时很得宜太妃宠爱,多在宫中走动,见过的阿哥格格不少,这位八贝勒却没有见过,这时不免暗中打量。只见这位八贝勒二十来岁年纪,温文尔雅,貌若好女,未语先笑,一身宝蓝四爪团龙补服,站在微微晃动地灯晕下直似玉树临风一般,比之冰冷的四郡王、温煦的五郡王、极似姑母宜太妃的九贝勒另是一番风姿。明安不由暗想这几位天潢贵胄倒都是好相貌,不愧是龙椅上那位的骨肉兄弟。

    两人又寒暄了几句,胤禩便说不耽搁他给别的主子请安,自己走开了,明安便雍郡王、诚郡王各个亲王地一个一个过去行礼。

    他虽有爵位,在这些人面前却是算不上什么,况且满洲这些著族大姓间俱是联络有亲的,谁跟谁都扯得上点关系,他辈分又不高,这番寒暄厮见可是好费了一番工夫。

    宫门外等待的人渐渐越汇集越多,几乎来一个他都得厮见一番,也不知过了多久门终于开了,大家方停止了闲话,向宫里走去。

    可能是因为紫禁城主体是木质结构,害怕失火的原因,除了亲王之外,其余的入宫是都不允许打灯的。但从东华门至太极门这一路上路边也都没有灯,这么漆黑地长长一段路走过去可不容易,大家都跟在有灯的人身后,不敢走快,小心翼翼地一步一步往里挪。

    明安也跟着人尾慢慢走,好容易到了太极门地广场上才松了口气。这时天际终于有了一线微光。

    汇合到太极门前广场上地王公宗室和文武百官按位置站好队列,又过了片刻,三声清脆的鞭响,御驾方到了。

    御驾升座,按例开始议事,大小事务议论完毕,皇上才问道:“江南总兵明安可在?”

    这时已经是辰时末(2),半上空的旭阳将恢弘壮丽地紫禁城与鹄立的群臣身上都披了层金色的霞彩。明安心中一震,道:“终于来了。”

    出列叩首道:“奴才明安在!”

    御座上的胤礽声音平平淡淡,听不出喜怒:“关于御史谢紫舟弹勀你的X条罪状,你有何辩解?”

    明明自觉已经做了万全地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