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我不是慕容冲 >

第142章

我不是慕容冲-第142章

小说: 我不是慕容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低声下气!都是为了不想真和你走到决裂为敌那一步!

他眼中瞬间闪过的光芒太过冰冷也太过火热,目光锐利地叫任臻亦是一怔,姚嵩忙起身跪下,苦苦谏道:“皇上,拓跋珪里通外国,叛迹已彰,不治罪不足以定天下!”

慕容永亦道:“尾大不掉,国之大患——恳请皇上圣裁!”

兀烈奉命拔刀对着自己的老上司已是头皮发麻了,当然不愿意拓跋珪还能东山再起,此等情势之下只得站边表态道:“请皇上圣裁!”

其余文臣武将亦跪了一地,异口同声地督请皇帝治罪严惩。

任臻一贯刚愎,是个极有成算主见之人,但此刻简直心乱如麻。事到如今,拓跋珪已有二心乃是板上钉钉言之灼灼之事,他又已与拓跋珪撕破了脸再难安抚,岂敢再将他放出去镇守一方?为国为家于公于私都该斩草除根,永绝后患,再不济也该褫夺兵权,软禁在京。。。

贺兰隽已是有些吓傻了眼,周遭一片喊杀之声,他们想逃简直难如生天——此番置诸死地而后生怕是大错特错了!自家主子一贯英明神武,就是因为心中一点不忍一点奢望一点犹豫,最终竟是自寻死路!

拓跋珪忽然仰天长笑,将手中血淋淋的木匣随意一掷,猛地踏前一步,慕容永拧起眉,指间用力,喝道:“站住!”

刀刃勒肤见红,拓跋珪不为所动,双眼直勾勾地盯着任臻,一字一句地道:“皇上说的对,我拓跋珪从来不是良善之辈,但时至今日,我对你从无二心!皇上若然不信,大可剖出我满腹心肠细看!”

话音刚落他劈手便夺慕容永手中之剑,姚嵩闻言便猜出他下一步的举动,只道他又要施那苦肉计,心底冷笑一记,朝慕容永使了一记眼色,慕容永自然会意,便故作大意地真撤了手,谁知拓跋珪此番却并非虚张声势,却是当真反转剑尖直朝心口插去!

鲜血四溢,全场震惊,任臻本能地抢上前去他意欲夺剑,谁知拓跋珪单手拂退,竟牢牢攥着那沾血的剑刃更往里一刺,忍痛咬牙道:“我一条命是你给的,皇上若真不信我,不必任何罪名都可将我千刀万剐,我拓跋珪定然从容赴死毫无怨言——但士可杀不可辱,要我为人豢养,无为一世我宁可就此血溅五步!”

姚嵩心中大骂不止:好一个心狠手辣的拓跋珪——对人狠对自己更狠!自己好容易布下这天罗地网,难道又要叫他逃脱?!见任臻果然被慑住了时地,眼露迷茫痛色,急急劝道:“当断不断,反受其乱!留他在朝后患无穷啊!”若真想一劳永逸除了拓跋珪,与慕容永联手不是不能先斩后奏兵戎相见。但是“兵谏”是多大罪名,自古帝王无有能容者,就算任臻顾情恕了这罪,但他们此举定然会寒了他的心,他再胆大妄为也不想和任臻走到这一步——所以他才这般辛苦筹谋,想让任臻自己下定决心除去拓跋珪,谁料。。。

任臻看着姚嵩惶急的脸色,又望向拓跋珪惨白的面容,已知此事必难善终。他迟疑再三,终于朝拓跋珪缓缓地伸出手来:“把剑给我,我信你便是。”

一贯谈笑用计,举重若轻的姚子峻顿时如遭电击,慌乱地磕头苦谏:“皇上不可放虎归山途留后患——让他再守潼关,如自毁长城!”

“我拓跋珪与慕容垂这老匹夫势不两立,焉有苟且!三年之内必取其父子首级于陛下,若违此誓,有如此发,身首异处不得好死!”拓跋珪气地生生呕出一口血来,随即虎目圆瞪,拔剑一挥,手起刀落,满头发辫登时化作一片青丝,飘扬落地。

任臻沉声喝道:“够了!拓跋珪!记住你的誓言!”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抢下了已经脚步虚浮的拓跋珪手中之剑,拄地冷声道:“你也不必再去潼关或是萧关了,这便带上你的人马去驻守敕勒川吧。那儿本就是你打下的江山,又是代国故地,尽是你的族人遗民——我知道你一直不甘人下,要复兴代国,我就如你所愿给你这份尊荣体面——你为朕平灭后燕攻取中山之时,就是你裂土封王重建代国之日!”

我本想与你一世交心君臣相得,却到底成一纸空谈。与其在恩义情谊与野心霸业之间彼此猜忌犹豫还不如携手做场交易,最后送你一程,除此之外,你我再无纠葛恩怨——拓跋珪,如此可算是两全其美?

118第一百一十六章

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燕宰辅重臣姚嵩忽染恶疾;告假不朝;已逾半月。他一撂担子,就苦了任臻一人忙地□乏术一头两个大;偏生还不敢抱怨。如今正乌着眼圈伏案疾书,一听内侍总管的匆匆来报,登时不敢耽搁,火烧火燎地往自己寝宫金华殿奔去。

一进门便见姚嵩白着张小脸,当真在指挥几个小黄门收拾箱笼,赶忙迎上去;将自己身上的一袭貂裘裹上他的身子;赔笑道:“虽刚入冬,天已大冷;怎穿地这般单薄还要劳心费力地忙活。”

姚嵩恭恭敬敬地退开;俯身行礼:“臣自知沉疴,不敢再居于宫内,免得过了病气给陛下,自然要搬出宫外,回府自居。”

“什么沉疴!这也是能混说的?”任臻当即拉下脸喝了一句,姚嵩立即认错,瓮声瓮气地道:“臣死罪,请皇上亦将臣流放到草长莺飞之地,说不定这气郁之症就不药而愈了。”

任臻无奈地连咳数声,内侍总管知机,赶忙告退,顷刻之间,寝殿之内空空荡荡。

既无外人,任臻也不必再将就甚脸面尊严,上前将人一把抱上榻去,嘴里告饶似地道:“子峻,冷战了十来天也该够了吧?何况气归气,千万小心别真伤了自个儿,你病气入骨秉性孱弱,呵护保养尚且不及,怎经的起这般折腾?万万不可离宫。”

姚嵩从温暖厚重的貂裘中钻出脸来,冷冷一笑:“我怎及的上皇上能折腾?并州代地敕勒川,面积几与整个关中相等,就肯这般拱手他人!你暂割洛阳许昌予慕容垂我都能理解,因为那儿迟早能拿回来,不过是为势所迫——但敕勒川那一大片土地全是不服管教的胡人代民,若给了拓跋珪,怕就永远拿不回来了!一统天下就只不过是黄粱之梦!”

“我知道我知道。”任臻好声好气地哄道,“正因为拓跋珪的势力已经完全渗透了敕勒川,各部头领都侍他为主,只是名义上奉我大燕为宗主国,若真如你所言除了拓跋珪,如何善后?北部边疆必定烽烟四起,我军将疲于应付,此消彼长,不是白白给了慕容垂可乘之机?反正我们拿下敕勒川也无法真正掌控,不若以此为饵保拓跋珪不反,同时也绝了他与后燕互通声气、拥兵养寇的观望之心,从此一门心思为我攻打中山——岂不是一举两得?”

任臻的战略眼光更加长远,他知道现在放眼中原头号劲敌就是慕容垂,不灭后燕便难以统一江北,遑论挥师南渡一统天下,而以往与后燕战战和和的关键原因便在于拓跋珪的暧昧态度——无论他如何不愿,拓跋珪已如楚汉相争之时的韩信,实际上有了鼎足而立的军事实力,便犹如一柄神兵利器,可杀敌一万却也要防自毁八千。当年汉高祖刘邦有那份胸襟气度暂许大将韩信齐王之位,以此换取死敌项羽的十面埋伏四面楚歌,他也可成大事者不惜小节!

姚嵩如何不晓得任臻此举实际上是堵死了拓跋珪的退路,但一想到他殚精竭虑煞费思量临了反倒成全了拓跋珪更进一步,自然怄地要死,恨恨地剜了任臻一眼,怒道:“自古称王成霸者从来斩草除根从不手软,对拓跋珪不杀反纵,你难道真没存一点恻隐动一丝情肠?韩信僭越,高祖尚有吕后为他除去,我且看有谁能为你挟制拓跋珪的狼子野心!”

任臻笑眯眯地接道:“你不就是我的吕后?”眼见一大早端来的药汤已快凉了还是一口未动,忙端来要亲自哺喂,姚嵩红着脸炸毛道:“我不喝药!”

任臻强行搂住他,不令乱扭动弹,安抚道:“子峻,我的确舍不得杀拓跋珪,他乃我亲手提拔,又是百年不世出的将才,必将成为平灭后燕的一柄利刃——但他毕竟是外人,君君臣臣,利益缓急,我分的清楚,你倒犯了糊涂?”顿了顿,他压低了声气又道:“就像你与叔明,无论之前如何敌对,如今不也携手共进,亲如一家了?他此次历险归来,九死一生,又可曾怪责过你?”

姚嵩一愣,心下发虚,嘴里却故作糊涂道:“我几时与与与他亲如一家了?”

说曹操曹操到,慕容永正巧推门入内,这一次他不着武袍未配剑履,一声箭袖窄身的金蟒绛纱王袍,越发显得玉树临风英武不凡。他见到搂在一处的二人,倒是神色如常地上前,对任臻禀道:“拓跋珪所部确已尽皆离开关中,陆续向北地并州开拔。”接着扭头对姚嵩道:“你一气之下躲了这十来日的懒也该够了吧。”

姚嵩气地一时忘了忌讳,翻身而起,瞪着他道:“可是你出卖了我?!”

“自家人,谈什么出卖不出卖。叔明什么也没说。”任臻摇头失笑,“拓跋珪进京前后,你那连番动作,我非昏聩,岂会一无所察?再看你二人近来神色,联想前后,事情的始末便不难揣测出个几分——你到底也忒胆大了些。”

姚嵩性子里虽有几分刻毒骄纵,但对任臻确然是爱到了极致,自然惧他当真动怒,当下面色讪然,虽还是低头垂目一副气鼓鼓的小模样儿,却也不敢再造次多言了。

慕容永伸手抽走任臻捧着的药碗,忽然俯□去,吻住任臻的唇——任臻在此道上一贯是个好撩拨的主儿,怔愣之后便本能地转舌相迎,唇齿婉转缠绵,带出了一点隐秘的濡湿之声。姚嵩被紧紧夹在二人之间,看地都震惊了,愤怒地挣扎起身刚开口斥了一句:“慕容永你——”慕容永则眼疾手快、头也不回地顺手将手里的汤药悉数灌进姚嵩嘴里,呛地他一阵猛咳。任臻面红耳赤地把人又搂进怀里,摩梭着背心给他顺气,顺带瞪了“胡作非为”的慕容永一眼。

“看样子你的病这是好了,那就来说正事。”慕容永双手环胸,一副不以为意地样子,“任臻说的也对,唯今之计在看清情势,分清敌我。拓跋珪的势力既然一时除不尽,那就干脆用他与慕容垂决一死战——两燕之争,时战时和,何日到头?四处树敌自然是不行的,西凉有苻坚,我们后方无虞;北疆有拓跋珪,可为前锋尖锐;若能再联合江南的东晋王朝,则可对后燕全境完成包围,三路齐攻,何愁不灭其国——还是那个道理,‘远交近攻’,我们暂时不能得罪晋廷。”

任臻倒没想到慕容永前番受辱于谢玄,当时还激愤不已恨不得杀了谢玄泄愤,此刻却已能平心静气地盘算着与敌谋和,显见胸襟城府又有所长了。他点了点头:“三年五载之内,定要与慕容垂进行最后决战,攻破后燕中山,收复冀、兖二州。”尽快统一北方才能再腾出手来,挥军南渡,对付偏安江左的东晋王朝——苻坚当年走不完的路,圆不了的梦,他来替他!

姚嵩听到此处,一时也顾不得置气了,从任臻臂弯中探出头来,他皱眉道:“若想结交东晋,那‘传国玉玺’泄露之事就不能穷追了?”

“玉玺之事,知情者屈指可数,真要排查却也不难。”任臻沉吟道,“但我估计这通风报信的内鬼只将消息传于谢玄一人,而非东晋皇族司马氏,否则玉玺之事早已传遍江南朝野——谢玄必有难言苦衷才不得不自己出面私下逼索。”

姚嵩撇了撇嘴:“咱这回釜底抽薪之计,已经把谢玄得罪惨了。他现在可是东晋的大都督,节制全国兵马,岂会轻易与我们合作,答应合攻后燕?”

“两国邦交,他说的不算。何况谢家人与司马儿之间的内部矛盾可大着呢——司马元显如今重用他,却也忌惮他——只要给当朝的司马元显足够的好处,足以诱他结盟。”

姚嵩猛一摇头:“绝不能把玉玺给他们!”

“这个自然。东晋王朝数十年来虽偏安一隅却一直以华夏正统自居,王谢子弟忙着清谈玄学之余还不忘将‘北伐’‘复地’挂在嘴边,传国玉玺一旦到了他们手中,我们就更是师出无名,立场被动了。”任臻洒脱惯了,很少珍惜什么东西,然对于这个冥冥之中与他渊源深厚又别有定情之用的传国玉玺心里却真是有些割舍不得。

慕容永忽而一笑:“要与司马氏合作,只须一颗项上头颅即可。”

姚嵩何等聪慧,眼珠一转便了然一笑:“西川谯纵。”

谯纵出身世家,原也是东晋将领,数年之前趁东晋内乱谢玄离朝之际,割据巴蜀,自立为王,一直是晋朝的心腹大患。区区一个西川自然不足以抵抗东晋兵锋,所以过去这些年,谯纵一直向北朝政权靠拢,司马氏屡次西进用兵,却皆无功而还,盖因原先的前秦与后来的西燕都有暗中派兵援助谯纵,以达到制衡东晋使其无暇北顾的目的。两国自建交以来一直暗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