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青花瓷:机关蚁族之秘书群相 >

第1章

青花瓷:机关蚁族之秘书群相-第1章

小说: 青花瓷:机关蚁族之秘书群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读者互动专区
为更好地全面提升小说品质,设立此读者互动专区,欢迎广大读者提出建议或意见,或您发现的问题。请在评论区留言。

  注:人物中有个姓丰的,后面改名了,是同一人,忙于写作,无暇修改,特此说明。
  作者题外话:《青花瓷》新浪读书独家连载,敬请关注。支持原创,支持作者,感觉好的话,别忘记投票、收藏支持!

自序
《青花瓷》自2010年5月中旬开始在新浪网读书频道连载,得到了广大网友的关注和支持,其后北京智工场文化发展公司的易南编辑又提出了很好的修改建议,经过作者的调整完善,形成现在这个样子。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的家乡是全国粮油主产区之一,冬春之际,绿油油的麦田随风起伏,片片白云掠过湛蓝的天空,飘向天际,煞为迷人,我常常站在麦田里守望和陶醉。从小生长乡间,对土地和庄稼自有深厚的感情,故取笔名麦田田,很阴柔很女性化的名字。后来,接受朋友建议改成了麦田。

  本书反映的生活自然来源于现实,从事秘书工作的人或多或少能在书中找到自己或身边人的影子,这不足为怪。然而,文学作品的魅力不仅在于描写了什么样的生活和世相,它的价值或许更多的在于它通过展示不同群体的生存困境,以及这种困境对人的成长、对社会进步的影响,还有它所带给人们的思考和启发,以及某种暂时超越现实的审美感受。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历史和时代风云的变幻,秘书工作已日渐失去以往神圣的光环,成为一种普通的职业而已,很多人考入党政首脑机关或其他单位当秘书、做公务员,也不过是一种就业的方式和谋生的手段罢了。

  在这本书里,或许很难找到晋升或为人处世的技巧,因为小说毕竟不是职场指南或成功秘笈,如果读者特别是盲目热衷于考公务员的朋友能通过本书对基层秘书群体生存状态的描绘,对自己的生活有所借鉴、思考,从而使自己的职业设计更理性、更适合自己一些,则善莫大焉。

  李晓哲本来是师范学校的一名教师,一个偶然的机会考进政府办公室,随着地位的变化找了一个当地富商的女儿当老婆,在机关干得也还算顺利,只是他的内心有了新的诉求……曹庆国的选择与李晓哲类似,他在官场没有李晓哲那样的好运气,提拔也慢了一步,他的选择更彻底……这才是真实可信的曹庆国。

  由此二人的人生轨迹可知,在某种程度上,精神的东西比物质的追求更为有力,人的情感比一时一事的喜怒哀乐更为长远。当年我刚参加工作时,经常得到一些老同事的指点,尤其是精神上的指点,至今我仍能时时惦记起他们,记起他们的开导和点拨,哪怕只是一句很平常的话,他给了你启发,这个人就该是你的恩人。人情真是一种永恒的东西,是人世间任何物质的东西都无法替代的。

  书名青花瓷,缘自去景德镇时的所见所想,参观了名扬天下的景德镇瓷器,不禁为这种工艺所折服,本人不懂古董器玩,但对青花瓷这种艺术品的工艺充满崇敬。此外,更引发我思考的是:同是一段土坯,有的烧成了青花,有的却被做成瓷碗!于人而言,不亦如此吗?一方面是内在的质料是否适合,另一方面是环境对人的塑造。书中人物究竟谁煅烧成了青花瓷呢?还是留待读者评说吧。

  笔者以三十岁的年龄忝列八零后,算是赶上了这个历史名词的脚步。七零后也好,八零后、九零后也罢,一代人有一代人之生活和追求,即使同代人,地域有差别、城乡有差别,不过是出生在同一段年份罢了。我想说的是,三十年在整个宇宙的历史上实在是微不足道,在他人看来也是无足轻重的,但是它却永远地存在了一个个体的记忆中。三十年的路程,有抱怨、有悔恨,有失落、有进取,有忧愁、有快乐,这就够了。我们大家都是这么过来的,我们并不孤单。

  在此,祝愿从事秘书工作的同行,关注秘书群体的人们,关注和喜欢《青花瓷》的人们工作顺利,心情愉快,也特别提醒我的秘书同行们加强锻炼,注意身体,远离各种职业病。

  最后,说一句并不赘余的话,文艺作品固然有生活真实的成分,但高于生活之上的想象与加工构成的艺术真实乃作品之本真,作者无普及基础文艺理论之义务。文中述及情节、细节亦非可依赖法律手段验证的事实,任何单位和个人切勿对号入座,否则将是很无聊和滑稽的事情,谢谢!

  杂乱地写了这么多,愿有耐心看完它的人能多少收获点什么,我也就无愧于心了。
  作者题外话:敬请支持关注,感觉好的话,就投票、收藏支持我吧。。 最好的txt下载网

作者声明
作者声明

  本书系文艺作品,固然有生活真实的成分,但高于生活之上的想象与加工构成的艺术真实乃作品之本真,作者无普及基础文艺理论之义务。文中述及情节、细节亦非可依赖法律验证的事实,任何单位和个人切勿对号入座,否则将是很无聊和滑稽的事情。

1、想白睡,没门
区政府办公楼依湖而建,倒影挺拔。若有湖碧波荡漾,湖水深蓝,风光秀美,旖旎多姿。以前李晓哲从来都不知道这个地方竟是若有区的首善之区,区政府在他脑海中也只是个虚无缥缈的所在,虽然他在若有读高中时曾无数次经过这里去新华书店蹭书看。今天才发现,难怪这个地方被人们称作机关大院,是啊,院子很大,轿车很多,人也很多。

  李晓哲第一次走进这个大院时是个夏天。火热的盛夏。

  他在门厅左侧的镜子前整理了一下衣角,用手梳理了一下头发,神采奕奕地向区政府办公室走去,走在廊道里,只听有个女人在大声咋呼:“哼,想白睡,没门,你做梦去吧,姓郑的……”

  李晓哲走到政府办门口,只见一个年轻女孩站在里面,正对一个胖乎乎的男青年指手画脚,一个中年男人在一旁劝解:“别说了,别说了,反正就是这个情况,你先回去,下班后再说。”

  “下班后,没门,我就要他现在给我说明白,是给钱还是乖乖地跟我订婚。”

  胖乎乎的年轻人还是不说话,女孩更疯狂了:“你说啊,姓郑的,要是给钱就是二十万,一年十万,我比不上大城市那些花魁,但也不能差了,你说怎么办吧。”

  中年男人说:“好,我再说一句,今天就先到这里,有什么事情中午再商量,这里是办公的地方,不是你骂街的地方,你再这么猖狂,别怪我不客气了。”

  “我猖狂,我怎么猖狂的,你们政府办公室的秘书才猖狂呢,想白睡人家,也不看看自己那熊样,哼,休想。”女孩说着,啜泣着出了办公室。

  胖乎乎的年轻人趴在桌子上不抬头,中年男人过来招呼李晓哲坐下,李晓哲自我介绍道:“我叫李晓哲,今天来报到的。”

  “哦,那好那好,郑清华,别生气了,快去给小李找信纸、签字笔和茶杯。”胖乎乎的年轻人出去了。

2、过江之鲫
进区政府上班之前,李晓哲在一所学校教书,给若有师范学校的一群毛孩子教授文学欣赏课。带领他们在浅滩边撒网,和网住的鱼儿一起当屈原的秘书,当李白的随从,然后再去撒网,这样的日子过了三年。在连他自己都沉醉其间的时候,他偶然在学校的宣传栏里看到一个招聘启事,这次不是给文人们当秘书了,而是区委、区政府“两办”要招考一批秘书,权衡再三,李晓哲动了心思: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青花瓷的前身也不过是一摊烂泥巴罢了。于是他就去考试,结果是进入面试,最终险胜。

  李晓哲的父母都是乡下人,不会对他走从政之路提供一丝一毫的帮助。他进区政府办公室工作,全是顺其自然而已。和他一起进入“两办”当秘书的一共六个人,区委办公室三人,区府办公室三人,他们都从这一年开始了自己的秘书生涯。曾有人说过,千百年来,汲汲于仕途之人多如过江之鲫。而从这年,汲汲仕途的过江之鲫中又多了李晓哲等六条鲫鱼。

  胖乎乎的年轻人虽胖但动作很麻利,没多会,郑清华就拿了一摞信纸、几支签字笔和三个茶杯过来,他递给李晓哲,又给他涮好杯子倒上水。然后自我介绍说:“我叫郑清华,就在这个值班接待科工作。”

  “你好,我叫李晓哲。”

  郑清华又向李晓哲介绍了办公室里另外两个中年人:“这个是丰科长……这个是李科长……”李晓哲和他们握了手,然后回到沙发上坐下。几个人交谈之间,赵亮颖、曹庆国两人就赶到了。丰沛海就带着他们三个挨个门给领导介绍,先是副主任、主任,再是信息科、综合科、督查科、财务科几个科室,最后带他们到几个副区长和毛区长那里报了到。和领导同志们见过面回到值班室,郑清华给赵亮颖、曹庆国也找了茶杯、信笺和笔。

  丰沛海、李乐天、郑清华三人和新来的三人互相介绍认识了,几个人在闲谈中就把整个上午打发了。

  后来他们得知,郑清华是区林业局长的侄子,比他们几个早三年进入区府办工作。刚才来闹事的女孩是他的女朋友,第四医院的护士,他们谈了两年多,打算订婚了,郑清华又不同意了。

  男女之间的事很难说清原因,外人也不便猜测。中午下班后,丰沛海携全科室人员在一家羊汤馆宴请新来秘书。吃完饭,丰沛海把郑清华叫到会议室里:“其实啊,小聂也不错的,人家跟你谈这么长时间也很不容易,实在没有什么大的矛盾,我看就订婚吧。”

  “她把我败坏的这个样,还订婚,哼!”

  “我不知道你为什么不订婚,但她这样的女孩,既然敢到政府办来败坏你,绝不是简单人物,你不和她订婚,她反正就霍上了,她还会到处败坏你,以后你也很难在办公室里混了。”

  “你说订婚哪有一要就两万块的,她家又不是卖闺女,我家没那么多钱,我说顶多一万,要不就不订婚了。过了一个多月,她倒同意一万了,可我是看透她了,我又不愿订了,这样闹了半个多月了,我还是坚持不订婚,真没想到她竟然跑到单位里来。”

  “你还是再好好想想吧。”
  作者题外话:十年秘书生涯,共品甘苦悲欢。《机关蚁族之秘书群相:青花瓷》隆重登场,麦田2010年倾力奉献!欢迎阅读,欢迎批评。 。。

3、战战兢兢
后来,郑清华想通了,他和聂艳艳订了婚,很快就结婚了,但心里总是疙疙瘩瘩的。不过,结婚后,聂艳艳倒很体贴,这大大消除了郑清华的不快,他又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了。

  办公室工作被人们概括为经典的“三办”,即办文、办会、办事,几乎一切工作都是围绕这些展开。刚到办公室的几天,李晓哲、赵亮颖、曹庆国三人在丰科长的指导下,学习这“三办”的具体内容,领会“三办”的精髓。丰科长很懂得循序渐进的道理,他把大家叫到会议室里,耐心细致地讲了办公室工作的几个大方面,涉及文字材料服务、给领导的生活服务、筹备会议、待人接物、迎来送往等几块内容,详细讲解了工作要领和注意事项。另外要求大家尽快把基础工作做好,主要是记住领导的电话号码、车牌号、驾驶员等等,要求是尽可能记住,并在平时工作中多观察,多思考,多请教,多学习。他还嘱咐大家,在办公室工作,要谨言慎行,不该说的不说,不该问的不问。然后他让郑清华把复印的一些文件发给大家,有区里的1号文件,政府工作报告,几份领导讲话,两办下发的通知、意见等。丰科长说,主任们要给大家压压担子,这些材料你们自己先熟悉熟悉、学习学习,过几天组织个验收考试,让大家写点东西。

  根据丰科长的安排,李晓哲等三人上午到办公室值班见习,下午在会议室自学并由郑清华带领他们核对新修订的电话号码簿。一连几天都是这样,大家倒是感觉很新鲜。闲谈间,郑清华给他们讲了给领导开门、敲门、倒水、打扫卫生等具体的规矩,例如看到自己服务的领导来了,要快速找出钥匙去开门;有事在领导办公室里汇报,随时观察领导的茶杯,及时添水;敲门进入领导办公室前,先把钥匙插进锁孔,待领导同意后立即开锁进入。李晓哲感觉新鲜也是最有学问的就是敲门这项,觉得长了见识,受益匪浅,其他几项都是秘书察言观色职业性质的起码要求而已。

  经过几天的学习和实践,他们已经熟练记住了区里主要领导的电话号码和车牌号,以及几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