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情爱"低碳"手册:那些有伤的年轻人 >

第2章

情爱"低碳"手册:那些有伤的年轻人-第2章

小说: 情爱"低碳"手册:那些有伤的年轻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鼓吹大家不靠谱起来很明显是不对的,但是某些心态真的很值得借鉴。当两个充满了缺陷的人相遇,因为了解自身的很多缺点,对别人的态度就会很宽容,那么,两个互相宽容不太计较的人怎么可能不相处融洽呢?如果追溯一下不靠谱的根源,是什么叫人变得如此玩世不恭,背后自然有其隐痛。可是突然有一天在对生活已经没什么兴趣和热情的情况下遭遇同样人物,却在不抱希望的时候产生意外之喜,人生是不是突然又变得有那么点意义了呢?难免洗心革面焕然一新地重新上进去了。还有,其实不靠谱青年的戒备心理是很强烈的,毕竟他们已经晃点过无数人,所以,在发现一个和自己差不多情况的人的时候,他一样会想到无数的可能性。两个人在一起的日子互相揣摩对方的心理,如蜻蜓点水一样轻盈却又有实质性内容,怎么能不保持那么那么长久的新鲜感和神秘感呢?只要用心,感情也好事业也好,一样会有成就的。哪怕是贼心。
  一场正常的恋爱是多么重要,哪怕谈恋爱的两个人已经不那么正常了。世俗的东西往往非常有力量,温暖而踏实。文艺女青年的多愁善感和闷骚男青年的反复善变经过化学反应,经常会出现出人意料的逆转,从此变成热爱生活的开朗活泼局面。这恐怕只能用数学用语来解释了——那只能是负负得正。
  

标语控
话说,旅游爱好者分两种,一种喜欢自然风景的,一种喜欢人文的。前一种哪儿没人就朝哪儿走,站在祖国大好河山的山巅上恨不得仰天长啸;后一种喜欢混在城市和城乡结合部以及旅游地的县城,专门朝胡同儿里钻,特想了解那种自己从未体验过的生活方式。至于我,则是标语控,最喜欢在旅途中看各地那些山上墙上的标语和口号,这是最快速进入当地生活的方式,你会发现,原来果然,不同地域的人,生活方式、习惯、文化风格是那么的不一样,并因为这样的差异导致很多好玩的笑点。
  在漫长的旅途中,我们可以看见最多最频繁的标语,第一多的是广告。这广告中,最有名的是补血的“红桃K”,I 服了 U,无论多么偏远的山头上,即使是孤零零的民房外面,也刷着巨大的“红桃K”几个字。我简直都可以想象他们的推销员艰难地提着油漆桶走村串户,然后一家一家磕过去,获得准许朝人家的墙上刷广告。第二多的广告里,当然是联通和移动的标语口号大PK啦。什么“*手机卡,一边耕田一边打”,以及“省钱才是硬道理”的联通口号,你就会觉得,网络信息社会果然是无孔不入。
  第二多的,当然是基本国策的宣传啦。那些充满当地人民想象力的口号,经常就把游客给震撼个措手不及。好比说“计划生育、丈夫有责”,这算是最温和的形式。我见过的最狠的,连同行的男人们看了都觉得寒的那条标语是“横下一条心,割断一根筋”……如果,你朝更偏远的旅游地去,还可以看到“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的历史遗迹般的标语,在咱们祖国大地的各个角落,那些民房上的标语,都记录了整个社会的变迁。
  事实上,像我这样的标语控还有很多,大家经常在路上被某句话搞得乐不可支,然后拍下来,上传到网络上汇总。有的标语,是民间智慧的闪光,有的则是文化不同导致的歧义,还有,那简单标语背后的意味深长。城里的也同样好玩,还有很多店铺的名字,以及宣传的口号都很好玩。我就在北京的马路上看见过“垃圾分类,从我做起”的口号,立刻考量了几分钟自己离人渣有多远;看到了“靠你靠我靠大家”,立马开始反思报复性人格……在杭州则诗意许多,连交通标语都是那么文艺,关于遵守交通规则的劝诫,他们只是一句“人生无逆行”,还真可以咂摸出许多滋味来。最崩溃的一条口号,是某次我们驾车行驶在川藏公路的途中,当时正在海拔五千米的群山中盘旋,前后周围毫无人迹。突然看到了一条防水堤坝,上面喷漆了一句充满悲愤和血泪的口号,也许是哪位自行车或徒步爱好者的杰作,上面写着:“下坡如拉稀,上坡如吃屎。”当时,我们一车人,都不厚道地笑了。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困惑的浪漫
如果一男一女流落孤岛并且要终老于此,若非有刻骨仇恨,或某方长相过于惨绝人寰,也许最终都会男耕女织地过起小日子来。不知道他们之间会不会有爱情的存在,也许那仅仅是无奈的选择,极端情况下的选择有时并非只会指向一个答案,就好像不是所有的证明题都可以反推一样。
  换一个浪漫美好的说法。《倾城之恋》中的范柳原与白流苏,若非倾城之成全,结局难免也是凄清。但读不懂的人很多,依然将之视为浪漫的爱情故事,而张爱玲的小说,即使热烈,也透露着人生荒凉的底子。也就是说,看起来完满的结局,或美好的情感,有时也不过是造化弄人的妥协而已。
  爱情,是完全无法说清的东西。因为,它要求完全的纯净忠贞、不计条件的付出以及所谓的相知相契等等坚持。有时,却有完全推翻了上述条件而成为纯粹的爱情。根据每个人的年龄与经历的不同,谁都有自己的见解。只是,爱情就是苦人生中的一块糖,谁真的要求吃一口纯净的白砂糖?所有才有奶糖、酸梅糖甚至板蓝根糖的出现。它是我们捱人生所剩下的最后一件甜蜜的事儿,真的纯粹就有意义吗?要知道,在蚂蚁的口中,连蚜虫的粪便也是甘美无比。在要冻死的人面前,一个怀抱的温暖也许比不上一个火炉更有作用。那么,我们到底要如何评价爱情?它是否也有段位高下?我还是找不到一个正确的答案。
  再次说起这个话题,要归结于看了先锋剧场里演的《星期八的幸福》,如果一部戏没有经过过于高调的宣传,也没有抱过大的希望去看,往往会有意外惊喜。这是一部有关爱情的话剧。我的感受与这部戏的关系并不大,只不过是引申而来的自我感受,那么就放到最后再说吧。
  首先,这是一部非常贱的戏。贱字儿在我民的字典里已经成了嗔怪着表扬的褒义词。前半场,那是相当之贱。贱起来以后,演员长得多好看或难看都没关系了,总之嗲兮兮贱滴滴配之天真无邪的卡通表情就无敌了,而且台词还算机灵的话,确实可以笑到全场满地打滚。只是,故事开始切入正题之后的表述就开始艰涩。其中姑娘为钱折腰那段估计会引起相当多人之不快。那是唯一没有听到掌声的场次。而小姐的成本核算、鸭王的才艺表演以及小姐少爷的职业培训虽然搞笑,但是都是为了迎合观众而将剧情拉得过长。好吧,故事情节是这样的:一枚花心男因为到处乱搞遭了天谴变成了阳痿,而那是GOD(也就是旁白那俩)为了叫他明白什么是真爱下的套儿。为了找到能和阳痿患者匹配的女性,于是安排了一枚因为爱钱从护士转行而来的小姐。他们相遇了,他们相爱了,但是因为小姐的自惭形秽远走他乡,阳痿男抓狂了,深深地认识到了失去的爱情才是那么那么的宝贵。于是最后出了一大堆字幕,叫我们看看座位左边或是右边的观众,没准儿他(她)才是你的MR/,瞅准了就要抓住要死磕。全场戏,也不过五个字:怜惜眼前人。
  其实,整个戏还算好看,道理讲得也顺理成章。只是我们这些老妖怪,只会微微眯起眼,带着笑回忆一下青春岁月。感慨再没了那种单纯,哪怕是乱搞的单纯。任何东西都经受不住考验,何况是爱情,尤其是这样极端情况下极端的感情如果可以叫爱情的话。阳痿男因为女子不会嫌弃他不举而爱上,小姐因为男人不会乱吃豆腐而爱上,其实,都不是不为是不能也,都是没得选择的选择,就好比那搭帮过日子,需要有人暖个被窝而已。此外,对于成年人来说,如果还觉得只有没有肉体关系的爱情才叫爱情,那恐怕也未免过于青涩。白流苏,还是白流苏想:仅仅是那一瞬间的谅解,也足够支撑他们很多年。但是,那不是爱情。爱情不是妥协,不是勉为其难,不是绥靖主义,不是拣到碗里都是肉。这样的极端环境,就如那荒岛上的男女,并无从检验,当然,更多的可能是也不需要检验。我,不知道该怎么说,依然困惑着。只是,中国式爱情观中有很多恐怖而极端的。很多男人都说,我会为你去死。很多女人也说,你会为我而死吗?我死给你看。也有很多经典问题永远有人在问:你妈和我掉河里你先捞谁?总之,就是要在一个极端环境下逼出一个自己需要的真实答案。可惜,那些问题也同样无法检验。
  还有,小姐走的时候说了一堆话,在老妖怪们看来,她肯定是小时候看多了《读者》的幼稚。什么我离开只是为了留住美好,为了给你留下最美好的记忆。然后自己就高尚地悄然地隐去,隐去仿佛因此就得到了救赎。嗯,什么只要过程不要结果,只要美好记忆不要残酷现实。如果我们的生命并不是一出戏,那么,就不要浪费自己的生命,真的去谱写这样的桥段。我好想好想在这段本子上写下——仅供娱乐,切勿模仿啊。
  守身如玉也并不一定是真爱,尤其是阳痿导致的更无法证明。出卖肉体或其他的也不一定是爱情的背叛,看看香港电影里无数的黑帮大嫂也许就可以知道个大概。我一直困惑的是,爱情如何存在,如何维续?是在走投无路的时候抱团死磕真实,还是在眼花缭乱中只有心中一点清明珍贵?
  

单身是最好的经济学选择
从万元一只的手袋说起,包括市面上各种谓之*、天价的奢侈品。我等普通人怎么都想象不出为什么会有人花这么多钱去购买——因为性价比和品位不输的可替代产品实际是很多的。但是,见惯了有钱人轻描淡写地买了回家,有一天才恍然大悟某些小道理:经济学角度的“美好”生活,其实就是比别人成本更高的生活,就好像超市与酒吧里啤酒的价格差异。 作为一名单身女子,每每与已婚闺密共同购物的时候遭到斥责,大概意思就是这件上衣的价格已经相当于她家里那台冰箱的价格了。可是单身女子从来都不会觉得衣服太多,倒对家里再添置某些家用电器毫无兴趣。于是一路上,从衣服到首饰到化妆品,不停地听见女友在身边进行价格换算与类比:微波炉、烤箱、沙发、冰箱……可是,当自己提了一只限量版的LV走在路上,想到相当于提了一台液晶电视走在路上,很难不产生某些罪恶感的。
  正如婚介调查报告显示,条件普通的女子往往早早出嫁,为的是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大龄单身女子往往是三高人群——学历高、素质高、工资高,所以并不急于靠婚姻改变生活状态。如果你把婚姻当作是股份制公司,那么结婚就是资产重组的过程。两个并不强大的公司可能会选择合并,谋求稳定中发展的道路。而优秀的单身女子则是绩优股,自己一枝独大便不急于寻找合作伙伴,更害怕重组之后优良资产被剥离。换句话说,假如单身已经可以过着成本更高的美好生活,那么为什么非要洗手做羹汤变成平庸主妇?
  就好像一名女友的抱怨一样:我并非哭着喊着要找一个男人嫁过去,一个人的生活也挺好。华服美食,想买什么都可以;丽江三亚,想去哪里即刻动身;亲朋好友众多,自然也可以夜夜笙歌;如果嫌肤浅无聊,还有大把的好书、音乐会、电影随时可以买票去看;至于买车买房,假以时日也并非不可实现。那么,我为什么一定需要找一个男人来规划我的收入,上班拼搏之余还要下班做家务,然后要把钱拿出来供房供车并且资助他家亲友以及未来孩子们的奶粉钱,最后买一瓶化妆品或一本时尚杂志都要被语重心长地教育不会过日子?
  可能这么想的女子越来越多,于是市面上的单身女子便越多了。生活成本高的女子,若考虑谈婚论嫁,也希望是强强联合的资产重组,很少有自愿降低生活水准的。若说在漫长的等待岁月中资产有贬值,那么也说的是无形资产,就是大家口头上说的年长色衰。不过此类问题也并不对她们造成困扰,因为作为生活成本高的姑娘,对自己的保养是更舍得花费成本的,看起来必定比同龄人要年轻体面。若实在寂寞或经济变动,也可以像上一段所说那样,依然有退而求其次的选择。两个人生活的成本其实是低于一个人的,大到房子小到油盐酱醋,置备一套便已经够用。那么当无形资产贬值,若有形资产增值,依然可以选择高成本生活;或两个人结合的低成本生活。
  女子的人生,都是由珍珠通向鱼眼的生活。无论结婚与否,都概莫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