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从一到十谈养生 >

第13章

从一到十谈养生-第13章

小说: 从一到十谈养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体质分析:由于阳气亏虚,机体失却温煦,故形体白胖,肌肉松软,平素畏冷,手足不温,面色白,目胞晦黯,口唇色淡;阳虚神失温养,则精神不振,睡眠偏多;阳气亏虚,肌腠不固,则毛发易落,易出汗;阳气不能蒸腾、气化水液,则见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淡胖嫩,边有齿痕,苔润;阳虚鼓动无力,则脉象沉迟;阳虚水湿不化,则口淡不渴;阳虚不能温化和蒸腾津液上承,则喜热饮食;阳虚阴盛故性格沉静、内向,发病多为寒证,或易寒化;阳虚失于温化故易感湿邪,易病痰饮、肿胀、泄泻;阳虚易至阳弱则多见阳痿。
  阴虚质
  阴虚质是由于体内津液精血等*亏少,以阴虚内热等表现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阴虚质是由于孕育时父母体弱,或年长受孕,早产等,或后天纵欲耗精,积劳阴亏,五志过极或曾患出血性疾病等原因所致的。
  特征:形体消瘦,多食不胖;面色潮红,唇红微干;平素易口燥咽干,喜冷饮;性情急躁,外向好动,活泼;夜间入睡困难;手足心热;大便干燥,小便短;舌红少津、少苔,脉象细弦或数;平素易患有阴亏燥热的病变,或病后易表现为阴亏症状;平素不耐热邪,耐冬不耐夏;不耐受燥邪。
  看过中医的人,一般都听说过“五心烦热”这个词,是指病人手足心热,心烦气躁,这些都是阴虚体质的表现。除此之外,阴虚体质的人在夜间常常入睡较困难,还属于“多吃不胖”的人,形体消瘦,平常多易口干、舌燥、咽干,喜欢喝冷饮。这种体质的病人大便会干燥,小便较短促。在舌象上多舌红,但是舌上津液较少,舌苔是少的。
  体质分析:*亏少,机体失却濡润滋养,故体形瘦长;平素易口燥咽干,鼻微干,大便干燥,小便短,眩晕耳鸣,两目干涩,视物模糊,皮肤偏干,易生皱纹,舌少津少苔,脉细;由于阴不制阳,阳热之气相对偏旺而生内热,故表现为一派虚火内扰的证候,可见手足心热,口渴喜冷饮,面色潮红,有烘热感,唇红微干,睡眠差,舌红脉数等;阴亏燥热内盛故性情急躁,外向好动,活泼;阴虚失于滋润,故平素易患有阴亏燥热的病变,或病后易表现为阴亏症状。
  痰浊质
  痰浊质是由于水液内停而痰湿凝聚,以黏滞重浊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多因先天遗传,或后天过食肥甘所致。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九讲 畅通身体九窍,调理九种体质(8)
特征:体形肥胖,腹部肥满松软;性格偏温和,稳重恭谦,和达,多善于忍耐;面部皮肤油脂较多,面色黄胖而黯,眼泡微浮,身重不爽,容易困倦,胸闷痰多;平素舌体胖大,舌苔白腻,口黏腻或甜,脉滑;易患消渴、中风、胸痹等病症。
  很多人看了“痰浊质”的描述会问:日本的相扑运动员是不是应该是该体质?其实也不尽然。但是身材肥胖、大腹便便的人的确容易为痰浊质。许多过食肥甘厚味患了糖尿病的人多属这一型。这一型的病人面色会黄胖晦暗,眼泡会有些浮胖。中医讲“痰湿重浊”,这一型的病人多感到身重不爽,容易困倦,痰比较多。平常舌体会比较胖大,舌苔多白腻,口中有黏腻感,脉比较滑。
  体质分析:痰湿泛于肌肤,则见体形肥胖,腹部肥满松软,面色黄胖而黯,眼泡微浮,面部皮肤油脂较多,多汗且黏;“肺为贮痰之器”,痰浊停肺,肺失宣降,则胸闷,痰多;“脾为生痰之源”,故痰湿质者多喜食肥甘;痰湿困脾,阻滞气机,困遏清阳,则容易困倦,身重不爽;痰浊上泛于口,则口中黏腻或甜;脾湿内阻,运化失健则大便不实,小便微浑;水湿不运,则小便不多。舌体胖大,舌苔白腻,脉滑,为痰湿内阻之象。痰湿内盛,阳气内困,不易升发,故性格偏温和,稳重恭谦,和达,多善于忍耐;痰湿内阻易患消渴、中风、胸痹等病症;痰湿内盛,同气相求,对梅雨季节及潮湿环境适应能力差,易患湿证。
  湿热质
  湿热质是以湿热内蕴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多因先天禀赋,或久居湿地,喜食肥甘,或长期饮酒,湿热内蕴所致。
  特征:形体偏胖;性格多急躁易怒;平素面垢油光,易生痤疮粉刺;舌质偏红苔黄腻,容易口苦口干;身重困倦,心烦懈怠,眼筋红赤;大便燥结,或黏滞,小便短赤;男易阴囊潮湿,女易带下量多;脉象多见滑数;易患疮疖、黄疸、火热等病症。
  我曾诊治一位男性,该患者平时喜好饮酒,来诊时面垢油光,两眼红赤,鼻头生满粉刺,整个鼻子是紫红色的。他说自己容易晨起口苦、口干,身重困倦乏力,常感觉情绪急躁,因为一点小事就会发火;大便秘结,小便短赤,阴囊处总觉潮湿,察看舌苔,舌红苔黄腻。这位患者为湿热体质,按法治之,效果不错。
  体质分析:湿热泛于肌肤,则见形体偏胖,平素面垢油光,易生痤疮粉刺;湿热郁蒸,胆气上溢,则口苦口干;湿热内阻,阳气被遏,则身重困倦;热灼血络,则眼筋红赤;热重于湿,则大便燥结;湿重于热,则大便黏滞;湿热循肝经下注,则阴囊潮湿,或带下量多。小便短赤,舌质偏红苔黄腻,脉象滑数,为湿热内蕴之象。湿热郁于肝胆则性格急躁易怒,易患黄疸、火热等病症;湿热郁于肌肤则易患疮疖;湿热内盛之体,对潮湿环境或气温偏高,尤其夏末秋初,湿热交蒸气候较难适应。
  淤血质
  淤血质是体内有血液运行不畅的潜在倾向或淤血内阻的病理基础,以血淤表现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多因先天禀赋,或后天损伤,忧郁气滞,久病入络所致。
  特征:瘦人居多;性格内郁,心情不快易烦,急躁健忘;平素面色晦黯,皮肤偏黯或色素沉着,容易出现淤斑;易患疼痛;口唇黯淡或紫,舌质黯有淤点,或片状淤斑,舌下静脉曲张,脉象细涩或结代;女性多见痛经、闭经或经色紫黑有块、崩漏;易患出血、中风、胸痹等病。

第九讲 畅通身体九窍,调理九种体质(9)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工作压力的增大,很多女性朋友常常月经不调,在所谓“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中更是常见。我曾治疗一位公司女高管,她来诊时已闭经两个月,30岁的人,本应该精力旺盛,却自述常常心情不快,抑郁、烦躁。我观察其面色晦黯,皮肤色素沉着,面颊处甚至可见淤斑,察看舌,舌上满布淤点,舌下静脉曲张,切脉感到脉象细涩。分析其为淤血体质,以活血化淤法为主治疗月余,月经周期已正常,且皮肤变得有光泽,患者很高兴。
  体质分析:血行不畅,气血不能濡养机体,则形体消瘦,发易脱落,肌肤干或甲错;不通则痛,故易患疼痛,女性多见痛经;血行淤滞,则血色变紫变黑,故见面色晦黯,皮肤偏黯,口唇黯淡或紫,眼眶黯黑,鼻部黯滞;脉络淤阻,则见皮肤色素沉着,容易出现淤斑,妇女闭经,舌质黯有点、片状淤斑,舌下静脉曲张,脉象细涩或结代;血液淤积不散而凝结成块,则见经色紫黑有块;血不循经而溢出脉外,则见崩漏。淤血内阻,气血不畅故性格内向,心情不快易烦,急躁健忘,不耐受风邪、寒邪;淤血内阻,血不循经,外溢易患出血、中风;淤血内阻则易患胸痹等病。
  气郁质
  气郁质是由于长期情志不畅、气机郁滞而形成的以性格内向不稳定,忧郁脆弱,敏感多疑为主要表现的体质状态。多因先天遗传,或因精神刺激,暴受惊恐,所欲不遂,忧郁思虑等所致。
  特征:形体瘦弱;性格内向脆弱,对精神骤变应激能力差,常忧郁不乐;易惊悸,失眠多梦;食欲不振;喜太息,或咽中异物感,或胁胀串痛;舌淡红,苔薄白,脉象弦细;易患郁证、脏躁、百合病、梅核气、不寐、癫证等。
  “梅核气”是中医临床常见的疾病,多因情志抑郁引起。我曾诊治一位中年女性,该患者平时性格较内向,对精神骤变应激能力较差,前不久因为家中变故,常常郁郁寡欢,失眠多梦,形容自己咽中如有一个梅核堵塞,咽不下,吐不出。每每做梦便噩梦纷纭,惊悸。食欲很差,喜欢长长叹息。考虑其体质符合气郁型,以疏肝解郁法治疗后愈。
  体质分析:肝性喜条达而恶抑郁,长期情志不畅,肝失疏泄,故平素忧郁面貌,神情多烦闷不乐;气机郁滞,经气不利,故胸胁胀满,或走串疼痛,多伴善太息,或乳房胀痛;肝气横逆犯胃,胃气上逆则见嗳气呃逆;肝气郁结,气不行津,津聚为痰,或气郁化火,灼津为痰,肝气夹痰循经上行,搏结于咽喉,可见咽中有异物感,痰多;气机郁滞,脾胃纳运失司,故见食欲减退;肝藏魂,心藏神,气郁化火,热扰神魂,则睡眠较差。惊悸怔忡,健忘;气郁化火,耗伤气阴,则形体消瘦,大便偏干;舌淡红,苔薄白,脉象弦细,为气郁之象。情志内郁不畅,故性格内向不稳定,忧郁脆弱,敏感多疑,易患郁证、脏躁、百合病、不寐、梅核气、惊恐等病症,对精神刺激适应能力较差,不喜欢阴雨天气。
  阳盛质
  阳盛质是以机能活动亢进为主要表现的体质。强壮的、声高气粗的、好动的人,属于阳盛体质。
  特征:身体强壮,声音洪亮;精神饱满,中气十足;经常感到口干舌燥,口臭,口角易生疮;喜凉,爱喝冷饮或吃冰块;怕热,容易流汗,体温较高;满脸通红,眼睛有红血丝,唇色较深;体味重,容易长痘疹;内脏较热,易发生便秘,小便热赤、大便熏臭;呼吸气粗,容易腹胀;对气候适应力较强,不喜穿厚重衣物;抵抗疾病的能力较强,常觉闷热;个性较固执,不喜欢突然的变化;脾气较差,容易烦躁不安、失眠;女性经期易提早,分泌物浓而有异味。。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九讲 畅通身体九窍,调理九种体质(10)
有些患者常常问自己的体质,说有的医生告诉自己是阳盛体质,就询问阳盛体质的症状有哪些。大体上说,阳盛体质的人身体多很壮实,声音洪亮高亢,做事风风火火,精神饱满,怕热,喜欢喝冷饮,容易便秘,小便热赤,呼吸气粗,易烦躁不安,面色易红,好生痤疮,等等。
  体质分析:阳热偏盛,则怕热喜凉;火性炎上,则见面红目赤;热扰心神,则烦躁不宁;热盛伤津,津伤则须饮水自救,故口渴喜冷饮;火热伤阴,津液被耗,故小便热赤;肠热津亏,传导失司,势必大便燥结;本体质之人不易患病,病则易发高热;一经患病,多为急性病、暴发病。
  用膳食来调养你的体质
  从整体上看,全面膳食、荤素搭配是饮食营养的基础,但并不是一个固定饮食模式。中医强调因时、因地、因人制宜,除了季节、地理因素外,尤其强调要因人而异,提倡饮食保健个性化,膳食保健要本于体质。
  人的体质有强有弱,有阴阳、气血、寒热的不同偏颇,患病之后又有证候的不同,因此,膳食的选择应与体质状态相一致。中医的食养是以阴阳平衡作为出发点的,饮食选择应有利于体质的阴阳动态平衡。
  气虚质的调养
  一些患者属于气虚体质,平时总觉得自己气不够用,喜欢长长地叹息,觉得这样的呼吸才舒服;不爱说话,或者说话没有底气,长时间说话出现颤音;肢体容易疲乏,精神委靡不振;容易出汗,平时大便不易成形;舌淡红、胖、嫩,边有齿痕,脉象虚缓。这样体质的人流感来临时总能轮上他,且病后抗病能力弱,不容易康复。
  【调体方法】
  饮食调理: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因此培补元气,补气健脾为气虚质者饮食调养的基本原则。气虚质者可选用具有健脾益气作用的食物,如小米、粳米、糯米、扁豆、红薯、牛肉、兔肉、猪肚、鸡肉、鸡蛋、鲢鱼、鲨鱼、刀鱼、黄鱼、比目鱼、菜花、胡萝卜、香菇、豆腐、马铃薯等。由于气虚者多有脾胃虚弱,因此饮食不宜过于滋腻,应选择营养丰富而且易于消化的食品,亦宜选用补气药膳调养身体。
  药物调养:补气健脾的中药代表方为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常用药为党参、白术、茯苓、甘草、黄芪、陈皮、大枣等药物。《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这里的“形”、“精”与“气”、“味”正是气虚质特征及其培补元气的具体调体方法。党参、黄芪、甘草为“气药”,是调治气虚质的主药,由于“气之根在肾”,因此,可酌加菟丝子、五味子、枸杞子等益肾填精;再参以紫河车、燕窝等血肉有情之品,充养身中形质,气味同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