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武侠电子书 > 断臂方丈 >

第20章

断臂方丈-第20章

小说: 断臂方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武帝闻报,只得急驱帅帐先行返京。      
  回宫之后,武帝仔细阅览了几份奏报,分析断定:吐谷浑虽号称两三万大军,其实 不乏有虚张声势之嫌。因其他各路军马尚未归国,武帝思量自太子被册为储君以来,一直未 曾创下什么德绩武勋,有心令太子带一支兵马前去靖定边乱。这样,不仅可实地历练太子领 兵打仗的经验,也可获取武勋,奠定他在朝廷的根基。      
  于是,诏敕大将军王轨和宗师宇文孝伯二人辅佐太子,率一万二千兵马西发讨寇、 平定边乱。并诏命:阵前军中所有兵事的举发进退,皆由宇文孝伯和王轨二人决断。      
  此番,随太子出征的还有太子东宫宫尹、下大夫郑译和太子的侍读王端、颜之仪等 人。      
  平生头一次作为行军主帅率兵西伐的太子,雄心勃勃地发誓要一举平定边乱、凯旋 复命。一万二千荷刀执钺的讨伐大军在太子的麾旌帅车下,长旗猎猎、车马辚辚地朝西北挺 进。      
  太子军出京师、穿秦州、过渭州,翻山涉水,跨越沙漠,刚刚接近河州地界 ,军报飞来:吐谷浑犯军闻听大周太子亲率大军席卷而来的消息,突然不战而退,一路奔 逃回伏埃老营,躲到城中紧闭城门而不出了。      
  太子没有率兵打仗的经验,不知这是敌军为了避其锋芒之举。闻听敌军望风退逃 ,竟以为敌兵是被大周天威吓退,不战自败了。      
  下大夫郑译和太子大谈侈谈“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 ,善之善者”,且以此赞誉大周将士旗开得胜的雄威。      
  敌军逃遁之后,初次率兵的太子,也不知向孝伯、王轨二人主动讨教破敌之计和克 城之法,也不询问下步如何用兵布阵,竟在帐中摆起庆功宴来。          
虹桥书吧。   
第53节:第十五章(2)        
  太子东宫下大夫郑译,自幼博览群书,素有博学之称。此番随太子西发,有心辅佐 太子立下奇功,将来一介文以经邦、武能制敌的辅国之臣彪炳史册。然而,他虽遍读今古兵书 奇经,毕竟还是纸上谈兵。故而一见犯军望风退逃,便耻笑吐谷浑的不堪一战。同时,或有些许的憾意:毕竟未能亲见太子军大纛挥风、迭鼓 鸣金、阵前沙场敌军兵败山倒之势的壮观场景。      
  郑译文人性情,一入异域,虽说未能见到传说中西北番族的铁骑强弩, 也未得识刀光剑影的阵前拼杀,毕竟也算看到了平生从未见识过的这大漠落日、长河流 霞,不觉为眼前这寥廓异域的奇丽风光深深陶醉了! 此时,回想辞别天子离京西发时,大军一路迭鼓隆隆、戟钺烈烈的雄武气势,品味 着追随太子讨贼西征的干云豪气,一时诗兴遄飞、思潮滚滚。因素有音乐天赋,词曲歌舞、音律丝竹颇有造 诣,琵琶管弦亦无所不通,郑译心想:面对如此旷漠大原、雄武之师,如何能没有鼓乐助兴? 于是便连着几个通宵秉烛冒寒,谱成三曲:一曲《破阵子》,一曲《定西番》,一 曲《朝天子》。      
  他把军中司掌鼙鼓、钹铎的兵士都叫了来,照谱演 练。如此一来,每 日在帐中随新曲翻演吹奏,竟不知朝夕昼夜之更替了。      
  王轨和孝伯两人因鲁王与郑译等人交好,而郑译又素与杨坚、长孙览等人私交甚密 ,故而在鲁王聘娶杨坚的女儿为王妃,继而又被册定大周太子之后,便已生出几分的防范之 心了。后来,虽有孝伯左右辅弼,太子偏不肯听,越发与郑译等人亲密无间起来。      
  这次,两人原本不情愿辅弼太子西发讨贼的,情知此一仗打胜了,也不过记在太子 身上;而一旦打败了呢,又无法回复王命。然因陛下诏命,才不得不勉强相从的。      
  又见大军自兵进西吐以来,太子等人不知吐谷浑和突厥一向 奉行“不羞败走”的战法,一干人竟因此 飘飘然不知天高地厚起来,心下甚是可笑。又见太子每日在帅帐中饮酒奏乐,昵近朋党郑译、王端等人,又岂肯主动去提醒他谋划 兵事、自讨没趣? 转眼一二十天过去了,孝伯和王轨私下派人侦察敌情,知道吕夸城中守兵众多。因在 营中与郑译发生了抵牾,两人便有了顾虑:一旦动用兵事,稳操胜券倒也罢了;一旦周军伤 亡过重或是久攻不下,有人必会据此为柄,说他们有意导致挫兵,因而竟不敢再贸然攻城。      
  另外,驻扎在西倾山一带的是吐谷浑的一支精锐骑兵。两军交战,一旦主帅太子有何闪 失,敌党借机落井下石事小,自己如何向陛下解释得清? 如此,两人既不主动催促太子如何克敌制胜,也不提出用兵方略,这样 一拖又是两旬。太子渐渐觉得事情有些不大对劲,这才开始慌了神。又见孝 伯、王轨二人不肯谈议兵事,只得悄悄召来其他将士,商定如何击敌之事。武将们出计说,此 时敌军主力躲入都城,虽不好盲目攻城,但也可以先骚扰打击一番敌国其余城池,以示惩儆 ,再作计较。      
  太子和郑译觉得此计可行,于是找到王轨请求发兵击敌,王轨却以敌情不明而不肯 发兵。只因父皇事先有令,一切兵事进退皆由王轨和孝伯二人决断,太子见他不肯发兵也是 无奈。      
  于是,一万多兵马在异邦他国盘马弯弓而不发,转眼两个月时间便延误过去了。      
  因军中粮草渐乏,天气也已开始转寒,而且“远征忌久兵”,孝伯和王轨也开始担 心。若一直这般按兵不动拖延下去,万一敌兵乘虚而入,大周军再一旦意外损亡,连他 们两人也逃不脱罪责,便思谋如何班师回京。如今退兵,虽无武功,却也无过,陛下也不 好苛责他们什么。于是,假意派三五探子四下打探了一番,回来却奏禀太子殿下,道是吐谷 浑大兵坚壁清野,在伏埃城中按兵不出。因敌城严闭,易守难攻,城中的兵力部署又无法获 悉底细。      
  故而请太子决断:是回朝?还是等待? 太子和郑译不敢决断,反回来再询问王轨、孝伯。二人却执意要太子自己决断! 二人慌了手脚。          
虹桥书吧BOOK。   
第54节:第十五章(3)        
  细细思量,一万二千大军,番地数月,粮草供给日耗无数。      
  大周军队因 拖延许久,士气早已低落。此时即令有奇计发兵, 王轨也会设法阻挠。设若一旦兵败,他定会推脱所有罪责。可是再拖延下去,一旦冰雪阻 道、粮草断隔,而吐谷浑却经过数月的休养生息,又得天时地利。再不回朝,敌兵一旦合力袭击,恐有覆败之险。      
  郑译等人与太子商议两日,因终无良策,只得下令大军还朝复命 。      
  返京后,武帝见太子率大军西征数月,不仅没有擒得吐族一兵一马,甚至连骚扰打 击西吐犯军的任何一场小战事也不曾有过,直气得眼冒金星!更闻听王轨禀报,身兼征敌 元帅、命负军国重任的太子置敌兵于不顾,却听凭郑译、王端二人摆布,在军帐 中操练乐舞、饮酒赋诗通宵达旦的实情,早已脸色青紫、怒火喷发了。      
  他责令左右立即拿太子上殿,当众狠狠地杖挞五十军棍,并诏令太子身边所 有的心腹僚属尽皆削官除名! 只因气怒过度,武帝原本恢复一些的病体又骤然复发了。      
  待陛下稍稍恢复一些后,王轨等人恐怕太子终究记恨此事,便据吐谷浑之事联名上 疏,奏陈太子无令无德、不堪重用,言外之意请陛下考虑改立储君。      
  杨坚此时正好从青州回京探亲,闻听夫人独孤迦罗叙说此事后不觉大惊。一面亲到 郑译府上慰问了一番,详细问明一番情形,一面匆匆寻到来和府上商议营救之策:“ 来大夫,我在青州闻听太子率兵西征,而辅佐太子的竟是王轨、孝伯二人时,我当时就捏了一 把汗:太子此番出兵,不败而归是最好的结果了。幼主不死在外面,也算他王轨心内还有陛 下。但此番西征,太子建功立勋的希望微之甚微!” 来和道:“郑大夫在军中与乌丸轨两人交恶,若不是众人拦着,差点出了人命。这 次,太子其实是吃了郑大夫的亏了。” 杨坚冷笑道:“即令没有郑大夫与乌丸轨的交恶,太子此番出征也决无大捷凯旋之 理。一万多大军数月西征,无分毫功勋而返,太子虽有阵前轻视军务之责,却已身受杖策, 郑大夫等人也被除官。寻根究底起来,那乌丸轨和孝伯二人深受陛下重托辅佐太子讨敌,他们数月竟连对敌国的一点骚扰也没有,作为决断军事进退的辅将,二人未受任何惩处和责备 ,又不肯主动引咎自责倒也罢了,若再据此弹劾太子,也实在有些天理不公了吧?” 来和道:“隋公所言有理。我等原想为太子辩解一番的,只是陛下正在雷霆之中, 担心陛下不仅不听,反而更会迁怒连累太子。这样吧,明天我和隋公的亲家长孙将军一起私 下觐见陛下,为太子申辩。” 第二天,武帝单独召见了来和与长孙览二人。      
  武帝的脸色看上去显得苍黄憔悴,来和觉得有些心酸:自陛下亲政以来,勤政克己 ,多次御驾征讨,亲临前线,自南征发病后龙体一直虚弱。原想太子能率军西伐而历练一番 ,不意竟是这般一个结果!如何能不令他忧愤交集? 因只有君臣三人,武帝赐来和与长孙览二人坐下说话。      
  来和奏道:“陛下,臣从未有过私下议论朝臣的例子。有些话,臣与长孙将军原应 在朝议奏禀给陛下的,因怕话有闪失会连累他人,斟酌再三,才与长孙将军请求私下 奏禀陛下。” 武帝挥挥手:“来卿,长孙将军,有话但请直言。” 来和道:“陛下,臣不想背后猜疑别人。臣只不明白:太子此番率军西征,陛下原 将兵事进退之权尽付乌丸轨、孝伯二人决断的。太子年幼,又从未有过单独带兵的经历,何以太 子因大军无功退兵而大受杖笞,而二公竟未受分毫责罚?” 长孙览也奏道:“陛下,来大夫所言有理。臣等心下疑惑,即令太子有玩忽军务之责, 而进退兵事却在二公。乌丸大将军素有常胜将军之称,一万二千大军西征数月未得敌兵一马 一卒,若说得失功过尽在太子一人,臣以为于理只怕也说不大通。” 其实,不用两位明奏,武帝也情知原委:太子率军西征无功而返,虽有他自己不争 气的一面,也有因党争所累的缘故。此时听两位为他辩护,不觉又恼怒起来:“二卿不要再为 太子辩解了。朕杖笞太子并不只是因他无功而返之故。身为大周储君、大军元帅,不知身肩 朝廷国家、江山社稷的天大干系,竟然在帅帐军营中通宵达旦地鼓乐醺饮。这样 的太子,这样的储君,死了又有何足惜?” 来和与长孙将军闻言直惊得七魂出窍:原是受隋公之托,替太子辩解一番来的,这 下岂不更累害了太子?两人扑通一下跪在地上,流泪叩请陛下念及太子年纪尚小,不知世事 险恶。请陛下今后多让太子历练磨砺,太子自然情知江山社稷的沉重,等等。末 了,两人竟哽咽泗涕、泣不成声了。          
◇欢◇迎◇访◇问◇虹◇桥◇书◇吧◇   
第55节:第十五章(4)        
  陛下见他们如此为太子哀求,长叹了一口气,亲自扶起二公,再次赐座道:“二卿 快请起来。朕不是怪你们,朕是恨太子身兼朝廷江山之重,却如此不知争气啊。” 二人谢恩时,见一向威厉的陛下眼中闪着泪光,显出从未有过的无奈和虚弱…… 阅览了王轨等人联名上疏的奏折后,武帝将孝伯召到小书房:“公卿,太子此番西 征之举,作为一国储君,实令文武众臣失望。朕今天请公直言无讳:以公之见,朕若废掉现 太子,当改立何人合适?” 宇文孝伯望着陛下高深莫测的脸,一时不知如何回答才好。      
  见孝伯沉默不语,武帝又道:“公卿,朕的帝位原是两位皇兄所传,若为大周江山 长久之计,诸子中无有堪当大任的,是否仍当传位于诸王兄弟的好?” 孝伯正欲答言,蓦然记起这个话题乃帝王大忌,一时脸色煞白,结结巴巴地答道 :“陛下,此乃陛下家事,臣、臣、不敢妄言。” 武帝沉默了一会儿道:“朕废掉太子,若论兄弟长幼之序和雄才大略,应当立五 弟齐王为太弟。公卿以为,凭齐王的禀赋圣质,可否担当得了大任呢?” 孝伯觉得自己的背上开始冷汗横流了:“陛下天纵英明,胸中自有经纬……” 武帝转身望着殿外的天空说:“自朕亲政以来,旧日要臣中,唯有齐王一人,朕却 升他为三公之首的大冢宰。朕不仅是为安抚手足兄弟之故,也因齐王确有雄才大略,与 公卿兄弟二人和乌丸轨大夫一样,皆是我大周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