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武侠电子书 > 回到清朝当大官 >

第96章

回到清朝当大官-第96章

小说: 回到清朝当大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峰这才缓过神来,急忙说道:“撤,撤,都给我撤”。

    杨峰在失望和沮丧的情绪中撤出了山林,看着眼前凄惨的景象,想起强大而深不可测的敌军,多年的宦海生涯使他本能的感觉到:他的抚远大将军快要当到头了。
第一百二十章 重点不在战场
    回到南沙城后,杨峰一个人呆在房间里,让左右都出去,突如其来的变故加剧了事情的复杂度,原本就对战局没有一个统一把握的大将军,现在已经开始考虑起了自己的前途。

    朝廷的旨意还没有下来,岭北县攻不下来,和大将军一起陷入无助的还有这二十万大军,整个军营弥漫着一种低落和恐慌的气息。

    这边陷入坑里被尖刀暗算的将士的还没处理完,那边中了蛇之毒的就来了,这次贸然的进攻导致一万多人的伤亡,战斗力进一步的减弱。

    还在大将军发愣的时候,王军师已经快速将今天发生的事情向皇上进行了详细的禀报。

    他们都是用的飞鸽传书,所以,信很快就到了。

    其实,朝廷这边迟迟不下旨意是有原因的。

    刚开始的时候,就有人反对杨峰当这个大将军,只是皇上执意下旨才堵住了群臣,现在战局出现了这样的变化,朝廷中的意见也成了两派。

    而这两派争议的重点也在现在是否打了胜仗的问题上。

    攻下界河边上的山岭,一座县城,还有南沙城,但是伤亡人数达三万多,而且接下来的战局该如何部署,却不得而知。这种情况到底是属于应该嘉奖呢?还是应该责罚?

    其实,在今天之前,这两派都是可以说的,确切的说是成败奖罚都可以说。

    这么短的时间能攻下来县城和南沙城,同时歼敌数万人,要说胜仗也可以,那么嘉奖自然是没有问题。

    可是总二十万兵马就伤亡三万多,最关键的作为主帅,对战局没有一个很好的把握,况且这次所得的战果几乎全是人肉战所得的,敌我损失皆惨重,要说没有胜也行。甚至可以说应该惩罚也行。

    当然,这是在昨天之前的,要是加上今天的伤亡,那这位大将军基本和嘉奖无缘了。甚至恐怕要对大将军这个位置让贤了,包括想帮杨峰说话的人也没有充分的理由了,作为一个主帅,没有运筹帷幄的能力,是很难带出一支好的部队的。

    当然,这其中还不包括考虑,李序然和王军师的因素,确切的说,大军现在取得的这点成就和胜利,有很大的功劳应该是身为两江总督的李序然和身为监军的王军师。

    要是让群臣知道这些情况后。那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但这一切,作为最高决策的皇上来说,他的心里是很清楚的。

    因为每个人的折子皇上都看过,而且除了李序然和王军师以外,肯定军中还有单独给皇上上折子的人。

    这也就是朝廷为什么一直没来旨意的缘故。皇上也在犯愁,他收到的折子内容相差太大,但皇上已经明白了其中的缘由:几个人同时指正了战况的实际,唯独杨峰有贪功之嫌,这一点他是心知肚明的。

    但在这些折子里,李序然的话引起了皇上格外的关注,确切的说是李序然这个人再次引起了皇上的注意。

    一方面李序然没有一点争功的表现。在他的折子里只说战况没说个人,尽管皇上已经通过王军师知道了主要是李序然的计谋才化解了此次南沙危机。

    而另外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李序然提出的用政治和军事并用的方式来解决小沙国之患,小沙国是不可能轻易就被征服的,所以皇上现在最需要的就是李序然这种能提出实在建议的大臣。

    一方面有意回避自己的功劳,一方面为朝廷建议解决小沙国之乱,李序然的能力和人品再次得到了皇上的认可。看来,当时把两江交给他,让他当了这个大清最肥的一个总督,成了最年轻的一品,这个决定真是太明智了。

    在综合这些信息。把握当前局势,考虑以后战况的发展后,朝廷终于来了旨意。

    一个谁也没有想到的旨意,圣旨内容大体如下:

    抚远大将军杨峰率兵北征以来,接连攻下敌军多座城池,我军虽有伤亡,但敌军伤亡更大。

    现我军已经实际控制南沙府,为了体现我大清皇恩浩荡,体恤子民,朝廷随派钦差大臣一名来安抚南沙百姓。

    大将军杨峰文官出身,但此次足见其带兵有方,朝中文韬武略,群臣有才,实乃我大清之福,着杨峰为钦差大臣,代朕行事,管理小沙之政务。

    为体现我大清人才济济,群臣机会对等,现命朝廷武侯蒋永昶将军为抚远大将军,统领朝廷二十万大军,全权负责北征事宜。

    之后皇上又调出十万兵马作为原先伤亡的补充,现在朝廷大军实际的兵力应该是二十五万,但对外号称三十万大军。

    原先的二十万大军加上新调的十万人马,让杨大将军给损失了五万兵力,真是个难得的“胜仗”。

    当杨峰收到旨意后,长长的出了口气,似乎有种解脱的感觉,当初当大将军时的威风现在早就不想要了。

    作为朝廷的一品大员,他当然知道自己那份折子的风险,同时,他也知道皇上有办法知道事情,哪怕不是王军师。

    但是大将军他还是走了一步险棋,而且成功了。代皇上行事,钦差大臣随无兵权,但照样八面威风、尊贵的很哪。

    这就是官场,其中的奥秘非细细品味,是参不透、悟不到的。

    这其中有很关键的一环就是皇上?

    在老百姓看来,胜利就是胜利,失败就是失败,奖罚自然是要依照成败,但是这件事情不仅仅是在战场上,关键的是京城,在京城的皇宫里。

    当初,皇上指派杨峰担任大将军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因为他是自己多年的近臣,皇上登记后第一次遇到这种战局,要派二十万大军出去,自然是忠心为第一要素,能力已经是其次了当然资格也要够,不然很难服众,而这些,杨峰都具备。

    其实皇上早就知道小沙国的问题一时半会解决不了,所以有的机会是给其他人,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就小沙国现在的局势,派一个武将出身的大将军就一定能胜吗?

    杨峰是败了,但好歹也攻下了几个城池,可是要是武将出身的大将军连杨峰的战果都不如,那满朝文武就没人反对了吧?

    因为杨峰当大将军是皇上的旨意,所以皇上是不会承认大将军无能的,因为杨峰无能那选他的皇上也高明不到哪去,起码落个用人不当的名声。

    现在,杨峰还在小沙国,是钦差大臣,他可以牵扯新来的大将军,这样皇上就会更加的放心,因为,此刻的杨峰对皇上是感激涕零,更加的忠心。

    当然,皇上安排钦差大臣的想法还是李序然折子里的提醒,这也是一种政治手段,起码在小沙国人看来,朝廷已经占了他们的一个府。

    至于杨峰为什么在折子里把功劳全揽,而没有说其他的不利因素,也是为了皇上能有个依据,毕竟大将军的折子才是最拿的出来的,其他人的折子那些大臣们是不会知道的。

    杨峰得到了解脱,但小沙国的问题还没有彻底的解决,形式不容乐观,下一步会是什么情况,谁也不得而知。
第一百二十一章 武将的风格
    旨意下达后蒋永昶便率领着他的十万大军向北进发了,加上在小沙国的十五万兵马,现在朝廷征北的大军实际上二十五万,短短的时间内,就损兵折将了五万人马。

    朝廷要安抚这些阵亡的将士,还有给新增的兵马配备军需,加上长途跋涉的行走,所有的这些都要朝廷的银子,都要国库的开支,而且这个数字是相当惊人的,就是国力的雄厚的大清,也不能支撑太久,因为,国家还有其他的开支。

    就在新任大将军北进的时候,杨峰,现在的钦差大臣也在准备着他新的差事。

    按照朝廷的旨意,一旦蒋永昶大将军到任后,杨峰便把军权等移交完毕。蒋永昶应在最快的时间内,将南沙府全部的县城拿下,到时,南沙府就是朝廷大军的大本营,李序然只需把粮草全部运到南沙府就可以,不用再紧跟着朝廷的二十万大军了,杨峰再负责将粮草转运,有了南沙府这个中转站,二十几万的大军就便利多了,同时,将士们也就更有底气了。

    考虑到镇守的安全性,朝廷同样给杨峰五万兵马,主要的目的是防止小沙国的兵马卷土重来再次将南沙府夺回去,那样的话又会把朝廷的大军包抄住了,可以说,这个南沙府就是大军的后路,一旦封死,后果不堪设想。

    南沙府的地形复杂,易守难攻,就是小沙国的兵马想再次夺回去也不是件容易事,当初要不是为了引诱朝廷大军深入,南沙城市不会这样轻易就被攻下来的,只是不知道小沙国的赫利大王和乌金元帅偷鸡不成蚀把米,现在后悔到什么程度了?

    在杨峰的五万大军驻守下,同时朝廷向附近省调兵,再次给李序然增兵一万,这样的话,李序然现在实际上有四万兵力。只是新增的一万兵力要布放在南沙府和同州府边境的地方,为的也是确保南沙的安危。

    同时经过李序然多年的精心培育,南江和北江现在已经有好几万自护队的队员,他们都是在武功很高的教头的带领下操练的。同时和镇守北江的军营里和士兵们一起训练过,两年多近三年下来,他们已经是一支很宝贵且有一定战斗力的力量了。

    这支队伍是皇上批准李序然这么招募和训练的,所以,皇上早就对此有安排:现在下旨李序然除了新增的一万兵马外,另外调出三万自护队的队员,他们全部带着兵器,待朝廷大军完全拿下南沙府后,这三万人就去那里协助作战,比如说可以为大军养马。协助运送粮草,以及可以安置一些伤亡的将士,这将为朝廷节省不少的开支。

    不过,在新任大将军到来之前,杨峰还是要行使大将军的职责。只是他现在不用再考虑下一步的作战的部署的。

    所以,他现在命令大军全部原地待命,严守各个关口,只要现在不出事就行了,他要的是稳定的等待新任大将军来,然后把这个烂摊子交给蒋永昶就行了。

    而此刻身在北江省总督府的李序然也没有闲下来,除了要向朝廷调遣这一万新增的兵力外。还要安排这三万的自护队员。

    同时,他的脑子也没有闲下来,说句实话,知道自己的恩师能顺利当了这个钦差大臣后,李序然还是很高兴的,毕竟是自己的恩师。真要是有个变故,自己还是不愿看到的。

    现在杨峰当了钦差大臣,自己又是负责粮草的调度官,这样一来,还是在杨峰的手下干。李序然很欣慰,起码这样可以照应着自己恩师。

    同时,李序然在思索着的是小沙国这战的将来发展,现在朝廷换了大将军,增派了兵力,同时也将两江的自护队员作为后方的补充,最大限度的将兵力投入到沙场中,只是,在李序然看来,这是治标不治本,这样的安排并不能支撑大军和小沙国的敌军来做持久战。

    李序然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那就是要真正的解决小沙国的问题,还是最终要靠政治和军事并用的方式,只是,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也不是一时半会就能解决的,所以,他现在还没有答案。

    还是等新任的大将军来了再说吧,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可李序然现在是既有远虑又有近忧。

    不久后,蒋永昶和他的十万大军就来到了南沙城,他是个真正戎马生涯过来的战将,做事自然是雷厉风行,于当天便和杨峰交割完毕,同时他命令军师通知全军,除了驻守离不开驻地的将士,其他的人都要他的帅营。

    他要部署作战计划了。

    各路将军很快就到了,其中这些将士里面有好多就是蒋永昶的手下,对于这位勇猛的大将军的到来,他们还是很充满希望的。

    人到齐后,蒋永昶开始部署:

    朝廷共计二十五兵力,其中的五万要交给钦差大臣杨峰去镇守南沙府,剩下的二十大军分为前军中军和后军,其中前军主要负责进攻,中军紧随其后,后军则是负责防守和增援。同时,分出弓箭手,轻骑兵,侦查兵,还有投石器和火炮、兵器库等方面也增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