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武侠电子书 > 回到清朝当大官 >

第168章

回到清朝当大官-第168章

小说: 回到清朝当大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序然脑子里仔细的对比着:这俗话说,有什么样的主人就有什么样的奴才,看佟尔璞和富察鲁这个样子,就能看出来皇五子和皇七子。

    看来,这皇五子还确实不如皇七子,起码在用人这个问题上。

    那么皇九子九王爷呢?(未完待续)
第二百一十一章 另起计划
    富察鲁已经替五王爷给李序然送来了银票和美女,佟尔璞也替七王爷试探了李序然。那么接下来,应该就是轮九王爷上场了,而替他做这件事的自然就是杨再兴了。

    按理说,佟尔璞和富察鲁确实和李序然有些过节,所以,他们有些磨合也是应该的,但杨再兴却和李序然没有什么隔阂,相反,他本来是第一个要来看李序然的。

    但是,实际情况就不是这样的,一直等佟尔璞和富察鲁,甚至一些从一品的尚书大人都和李序然来套几乎了,但杨再兴却迟迟没有来。

    其实,杨再兴这么做,当然是有他的想法,他比李序然在军机处的时间都长,所以,不可能连这点都想不到,相反,他考虑的太多了。

    前几次的时候,杨再兴对李序然还是很照顾的,刚来的时候就给他接风洗尘,还给他说了朝里的局势,同时,还给李序然安排了一些得力助手,像兵部的崔侍郎,还有那俩个监察御史。尽管说,崔侍郎后来是主动和李序然站在一起的,但不管怎么说,杨再兴这个大学士还是真帮了些他的忙。

    上次李序然被刺杀的时候也是一样,杨再兴也极力站在李序然这边,不过,那都是因为杨再兴在帮李序然的同时,也想借助李序然的势力与佟尔璞和富察鲁他们来抗衡。

    也就是说,杨再兴和佟尔璞他们也不和。他的势力也没有人家的大,只是,他不想自己动手。而是把李序然退在前面,而后就让李序然和佟尔璞他们俩家斗,最后,自己再坐收渔翁之利。

    杨再兴的心里很清楚,尽管,李序然来军机处的时间不久,但是。他在地方的势力极大,同时。这次从北沙过来的将士中,因为受到封赏而留在京城的人也是李序然的势力。

    另外,六部中的刑部就更不用说了,李序然本身就是出自刑部的。加上他师父杨峰的多年苦心经营,李序然在刑部的势力一直是被视为他在朝中的主要力量之一,而且这种势力延续到地方,好多地方按察使对李序然言听计从,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这个原因。

    正是出于这种考虑和观望下,杨再兴才在李序然上次变法回京后表现的不温不火,对新法既不支持,也不反对,他是在等着看李序然和佟尔璞在斗。如果李序然赢了,他自然会站出来说新政的好,也会极力的批驳佟尔璞他们。而如果李序然败了,那他就会和佟尔璞一样,说新政的种种弊端。反正这么大的事,无论怎么说都能说出点道道来。

    但是,他发现佟尔璞他们只是抓住了一句别人喊李序然万岁的事来做文章,而李序然则从情、理、大局和长远来说。并通过大量的证据和一大批支持他的官员来做证明。

    显然,最后皇上还是相信了李序然。只是给了他罚半年俸禄这个无所谓的处罚,并让他继续担任原职,如此一来,杨再兴便很快站出来替自己说话。

    这次却不一样了,拥立太子的是大事,其他的事情都要以这件事为主,也都要为这件事服务。不过,这次由于李序然没有明显的派系特征,所以,支持九王爷的杨再兴便再次可以和他在一个阵营了,确切的说,他是要把李序然拉到九王爷的阵营里。

    所以,过了一段时间后,杨再兴还是登上了李序然的门。

    由于之前交情不错,加上一些事情都还没有说破,所以,杨再兴还是尽可能的装出一副和之前一样和气的样子。

    “哎哟,这不是杨大学士嘛,真是稀客啊,快进来,杨大学士这一来,令蓬荜生辉啊”,李序然看到杨再兴急忙说道。

    “序然老弟这是哪里话,我几次邀请你来我府上,你就是不来,所以,看你这段时间忙的,所以,我只好选个时间自己亲自登门拜访了”,杨再兴说道。一向比较喜欢到那都带一帮人的他,这次,除了几个轿夫和随从外,就没有其他的人了。

    上次,富察鲁都不请自留在他府里用过晚饭了,那杨再兴这次自然是当仁不让了。

    用过饭后,李序然便将杨再兴带到了自己书房,看样子,这两位大学士要开始他们真正的谈话了。

    “序然老弟,我就不和你兜圈子了,你是明白人,我有什么就说了。经过这么多次打交道,你对我总该有些了解了吧?是,我承认,在一些事情上,我是比较保守,也或者是做的太过自私了,但我绝无使坏的伎俩,更无小人之手段,这一点我相信你也知道,所以,过去的一些事情你要不要介意,不管怎么说,我都是站在你的这边的”,杨再兴这话倒说的实在。

    这时,李序然急忙说道:“杨中堂这是说的哪里话,俗话说将军额头能跑马,宰相肚里能撑船,在下不才,这大将军和大学士都当过,所以,没有那么小肚鸡肠吧?你多虑了”,李序然这也是句实话,他做过征北元帅,自然可以称得上是将军,这个时代没有宰相丞相这一类的职务,但军机大臣大学士其实际上也就是事实上的宰相,他们几个军机大臣兼大学士的人,也经常被那些属下成为佟相,杨相,还有李相的。

    哈哈哈……,听了李序然开玩笑的话,杨再兴大笑起来:“那当然,那当然,老弟出将入相,文武全才,真乃我朝廷之福,百姓之幸啊”。

    一阵客套之后,杨再兴便回到主题:“老弟啊,不瞒你说,这段时间,朝里上上下下都在说拥立新太子的事,我也知道,那些人已经都来过老弟的府上了。为兄我不想趟这趟浑水,惹的老弟一身怒。所以,就没有直接来讨教。但你我都在朝中为官。怎么说也要给自己留条后路不是?现在这些个皇子们都抢着拉拢关系,要是我们现在不为自己找个靠山,以后他们当中的无论哪一个当了皇上,还会放过我们吗?到时,现在的官做不成不说,恐怕要个善始善终也很难做到吧?”。

    其实,杨再兴的这些话也不是没有道理。表面上看,李序然现在是没有派别。但他总要找个更大一点的树,不然以后真还没有人保他,况且,现在他实际上也有派系。那就是皇上那一派人的,不然,他怎么能做到这么高的位置,办这么多的位置。

    但是,杨再兴的话又道理并不意味着,李序然就一定会听他的,每个人在面对选择的时候,都有自己的打算,而李序然对于这次这件事。他是不会和其他人走一样的路,他有他自己的打算。

    “杨中堂说的有理,你也知道。我来京城的时间不长,有些事情还不是很清楚,所以,好多事情还有依靠杨中堂来指点呢。事到如今,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我也就不隐瞒什么了。实话给你说了吧,佟尔璞和富察鲁都已经找过我了。他们让我拥立七王爷和五王爷,我知道,这不仅仅是我一个人的事,我的官再大,也就是个大学士,就我一个人的大学士,可我手下还有一大帮的人,他们的前途和命运,我必须要考虑好啊”,李序然为难的说道,不过,他这些话中透露出来的无奈和困难,确实是实情。

    “那你想好怎么办了吗?”,杨再兴很快就抓住了重点。

    “哎呀,我说杨中堂,要是我都想好了,还何至于在这里犯难呢?实话给你说了,自从上次朝会知道太子这个事至今,我都没睡一个好觉,没吃一顿饱饭了,跟随我多年的下人都以为我得什么病了。当年在北沙做元帅的时候,面对狡猾的赫利和武功高强的乌金,我都没有这么愁过,现在你来了,你就好好帮帮我吧”,李序然再次将话推到李序然这边,他是不会自己主动提出来的,还是等杨再兴自己说吧。

    “兄弟既然这么推心置腹和我说了,那我也就开诚布公的说几句”,杨再兴放下手中的茶杯,慢慢的站起来,双手背在后面,头微微仰起,一副深思的样子,看来,多年的大官生涯,还确实练就了他这幅大将的风度和派头。

    杨再兴继续说道:“从目前情况来看,五王爷虽然勇猛而且直爽,但毕竟还是缺乏一些谋略和韬光养晦,几个皇子中,他的书读的最少,而且府中也没有什么大智慧的人。

    哦,对了,你看看富察鲁就知道了,要是带兵打仗还可以,但要说到成为储君,还确实缺的东西还很多”。

    李序然认真听着,他们几个互相咬,从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使李序然能清楚的看清他们,有时,从对手或者敌人的角度看到的东西,往往会更加的真实和直接。

    “至于七王爷,他倒是书读的多,也通谋略,但物极必反,他太过仰仗那些文人墨客和谋士幕僚什么的。相信序然老弟一定领教过佟尔璞的口才和手段了吧?这些权谋之术用在权力上还可以,但用在治国上,恐怕就不妥了吧,而且这要是没兵没将的,再好的权谋恐怕也不好使,别人也是傻瓜,所以,最后能胜利的还是文武全才的九王爷啊”,杨再兴开始一一数落起来。

    李序然知道,杨再兴这么绕来绕去的,就是想说明他的主子——九王爷才是最适合的太子人选而已,不过,话又说回来了,他对这位皇子和大学士的评价倒是确实入骨三分的了,李序然听着很受用。

    果然,杨再兴终于说到了他的主子九王爷。

    “序然老弟,你也知道,我是九王爷的人。九王爷和前面两位王爷不一样,他管着兵部,懂得用兵之道,自然也知道兵马的重要性。但他不是只会打仗的莽夫,他的书虽然没有七王爷读得多,但也是史书经典无一不通,深谙谋略,心腹中文官武将都有。这才是一个储君的样子,文能安邦武能定国”。杨再兴说道。

    “不是因为我是九王爷的人就向着他说话,这都是实话,也是实情。大家都看在眼里,你来京城的时间说不长也不长,说不短也不短了,我说的是不是真的,你也应该有所耳闻吧?”,杨再兴的话说完了,他必须要看看李序然的反应了。

    “对。杨中堂说的对,九王爷的威名我早就听说过了。你刚才的一番高论也确实让我茅塞顿开”,李序然也放下手中的茶杯,继续说道:“当年,我在北沙带兵的时候亲自领教过谋略和兵权的重要的性。所以,你刚才说的我很有感触,没有兵不行,可有兵没有谋略更不行,这只是打仗,更何况是治理一个国家了”。

    这时,杨再兴说道:“这么说,序然老弟是同意一起拥立九王爷为太子了?真要是这样的话,我们以后就是同生共死的好兄弟了”。

    李序然依旧像上次一样。他没有也无法当着他们的面表这个态。于是,他说道:“杨中堂,这件事。容我再想想,我在地方上呆的时间久,好多事情还不知道该怎么做,荣我慢慢来,小心驶得万年船嘛”。

    李序然这是托词,而在杨再兴这里却被误会成是一种变相的索取。

    “给。兄弟,这是二十万两银票。你拿着,我知道,你是个清官,是官员们的典范,但这些银子是给下面兄弟们的,他们的花销大,你拿着吧”。说着,将一张银票放在桌子上,然后做告辞装,他要走了。

    临到出门的时候,杨再兴回过头来说道:“哦,对了,九王爷说了,你当初当过元帅,盼望你以后还能掌管帅印啊,无论是文官武将,九王爷都会想到你的”。说完,杨再兴便告辞了。

    杨再兴最后的话很明显,意思就是说只要跟了九王爷,还会继续做更大的官,而且还是可以重掌兵权。

    九王爷是能文能武,可是,不管怎么说,他毕竟不是最厉害的,起码他斗不过皇上。要知道,这次选新太子这件事,不仅是众皇子之间的一场争斗,也是皇子和皇上之间的一场考验。

    因为,不管怎么说,不管怎么这些皇子怎么表演和争斗,最后拍板的是皇上,而皇上最后依据的是他自己的判断。

    只顾着和皇子、大臣争,而忽略了皇上,不知道有几个人能悟道这一点,历史上有很多的例子,那些最终能继承大位的人,不一定是最优秀的,不一定是最勇猛的,而往往是最合适的,而在这一切中,不一定全是因为皇子本人,而更多的是因为皇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