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武侠电子书 > 回到清朝当大官 >

第105章

回到清朝当大官-第105章

小说: 回到清朝当大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序然破城之后,便率着他的先锋将军去追赶乌金他们,只是,他们不知道,六大将和十三骑正在激战,兵器和暗器乱飞,碰撞出令人胆颤的火化,让人看的眼花缭乱。

    看到大军快到来了,乌金觉得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于是,他要速战速决。

    这时,他用力发功,从马背猛的飞起,向一支箭一样的扑向十三骑的老大徐明,十三骑的人看到后急忙去帮忙。

    可是,徐明还是受了伤,左臂上被乌金打了一掌,这时,朝廷大军就要到了这里了,十三骑急忙撤退,因为他们是秘密的行动,连朝廷大军的其他将领也不知道。

    这时,乌金又飞速的落在了马背上,他拍拍身上的尘土,丝毫看不出刚才激战过的痕迹,看样子,他的武功,不是一般的高深,简直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了。

    看到乌金元帅和六大将后,先锋将军便立刻上前,他们要给齐英将军报仇,杀了格泰。

    但是,他们没想到,正在和格泰、格达交手的时候,乌金再次腾空飞起,左右两掌,候名钧和秦章惨叫一声,落到了马下。

    这时,李序然下令放箭,但乌金他们很快便消失在夜色中。

    其实,按照乌金的计划,本来正好可以将李序然生擒,可是,他想到刚才那十三个穿黑衣的蒙面人,有他们暗中保护,李序然是不好抓的。

    太古城攻下来了,敌军这次损失近一半,乌金的元气大伤,朝廷大军暂时解除了威胁,但李序然没有下令继续追赶,前面的地形不了解,况且是晚上,所以大军就驻扎在太古城了。
第一百三十三章 民为先
    至此,朝廷大军再次取得了胜利,两次消灭敌军十余万,同时,攻下了太古城,而朝廷大军这边的伤亡不到一万,这次可以说是大获全胜。

    当然,美中不足的是先锋将军候明钧和秦章都受了伤,秦章的伤势比较轻,医官说休养一段时间就可以恢复,但是候明钧短期内很难恢复,看样子他是要回京城了,这里的条件太差,不利于康复。

    这样的话,先锋的位置就空了下来,对此,李序然心里已经有了打算,过段时间他要给皇上上道折子,只是,现在还不到时间。

    朝廷大军占领太古城后,李序然迅速的部署,很快占领了太古城的其他县城,乌金吃了败仗,现在也无暇顾及,而留在太古的敌军总共不到五万兵力,所以,李序然他们很快就占领了要地。

    至此,现在等于是朝廷大军占领了两个府,而且是两个比较大的府,其他的府所管辖的范围大部分为七八个县,有的府甚至只有三四个县,小沙国不比大清,二十个府加起来,也就是大清的一个省,当然,是一个大省。

    只是这里的地形特殊,同时,他们这些人尚武,所以,朝廷大军剿灭起来困难重重,这也是李序然决定要做持久战的原因。

    占领了太古府之后,李序然重新部署了兵力:南沙城留下五万兵马,由于钦差大臣的五万兵力是奉旨镇守南沙,所以实际上等于南沙的兵力现在是十万,当然其中还不包括三万自护队队员。

    而三十万大军抛去南沙的五万兵力,剩下的二十五万兵力全部部署在太古府。其中十五万大军驻守在太古城,李序然已经下令对这里进行了修补,府城自然是最大的。而剩下的十万大军,有五万分散在太古府的各县,另外五万流动巡逻,那里需要就去那里。

    而关于五十门火炮。李序然也进行了分配,自己的恩师杨峰那里继续还是五门,李序然给南沙的五万驻军也留了五门,剩下的四十门火炮全部到了太古。除了留下五门专门镇守太古城外,剩下的全部跟随李序然的大军作战。

    李序然知道,在这个地形陌生和复杂的地方,这些火炮是他们最得力的武器,关键时刻,能起到大作用。因为,小沙国目前还没有这些武器。

    这天,杜唐和安刚回来了,他们按照李序然的命令,对南沙的各个县。乃至村庄都做了详细的调查和了解,结果令杜唐非常惊喜,同时,他也更加佩服李序然的眼光和谋略。

    “大哥,我现在可以很明确的告诉你。小沙国当地的百姓,很多都是受到了他们赫利大王和乌金元帅的欺骗,说是大清的朝廷攻打小沙国就是为了消灭他们,要把他们全部杀死或者让他们终生为奴,所以,这些百姓才对朝廷大军这么排斥”,进屋后。杜唐着急的说道,李序然急忙给他递过去一杯茶,一向粗鲁的尘远也在一旁听的津津有味。

    喝了几口茶,杜唐接着说道:“好在,我们的朝廷大军对当地的百姓秋毫无犯,同时。赫利大王和乌金元帅他们只对武士重视,根本不管老百姓的死活,又是收租又是收马,百姓们怨声四起。

    至于当地的收成呢,百姓们主要靠种地和养殖为生。其中养马养牛和牧羊的居多,而种地的主要是种一些耐寒的作物,这里的人主要以吃肉为主,所以,他们的体格很好,同时,牛羊马匹这些对他们很重要”。

    这时,李序然也显得很激动,按照杜唐说的,他们只要对当地的百姓好一点,他们就不会反对,相反甚至还会帮助朝廷大军,到时,其他府县的百姓知道后,就会消除对朝廷大军的误会,就这一点,胜过消灭百万敌军。

    于是,李序然让杜唐拟一份告示,大意如下:

    小沙国本为朝廷的属地,即小沙国的百姓就是大清的百姓,朝廷是不会对自己的子民举起刀的,小沙国的当权者贪婪残暴,想要独立为王,自封为国,一直推崇武功,却忽略了百姓的生活。

    朝廷此次北征只是为了解决小沙国之患,也是为了解救小沙国的百姓,朝廷到时会在小沙国设立北沙省,百姓照样可以在当地生活,想种庄稼的继续种庄稼,想牧马放羊的继续老本行,朝廷还会教他们开塘养鱼、养蚕织布,甚至烧制陶瓷、开设书院。冬天的时候可以给他们发放棉衣棉被,夏天的时候可以帮他们开建水渠。

    朝廷可以给他们减免税赋,同时也会派驻军保护他们的安全,只要他们愿意好好的过日子,朝廷都会给予支持。

    由于是给百姓们的告示,所以,李序然还是尽可能用了不少口头语,杜唐写过不少这种告示,自然知道该怎么写。

    但这个告示现在还不能写,这里牵扯到的事情比较大,而有些必须也要皇上批准才行,所以,这只是他们的思路,最后还要等皇上朝廷批准。

    与此同时,尘远也了解到朝廷大军的将士们最大的困惑就是不知道这仗要打到什么时候,他们现在心里没底,同时,加上上次的毒蛇和尖刀机关暗算,他们对这个小沙国还是有些疑虑。

    对此,李序然还是等皇上的旨意,要是皇上同意他的政治加军事结合的策略的话,到时就可以向将士们说了,这仗慢慢的打,小沙国是大清的地方,不是别的国家,边打边建设,慢慢的就习惯了。

    现在这些都准备好了,李序然打算上折子,这是他政治策略的第一步,这一步非常关键,直接关系到整件事情的成败。

    这天晚饭后,李序然打算写折子,但尘远进来告诉他,钦差大臣来了。

    当了元帅后,李序然只见过杨峰一面,后来,听说钦差大臣身边的几个奸细让他给收拾了,李序然这段时间忙的还没去看他,现在正好,可以和自己的恩师聊聊。

    “学生见过恩师,不知恩师要来,有失远迎”,李序然急忙行礼。

    那知杨峰这次和以往不一样了,他也急忙走上前来说道:“序然啊,你,你看你现在是大元帅了,以后就不用行礼了,现在你比为师的权力大,你这样,为师有愧啊”。

    李序然急忙说道:“学生无论到了什么位置,永远都不会忘记恩师,永远是恩师的学生”。

    李序然那里知道,杨峰这次来,是掐准了他打了胜仗,要给皇上上折子,他想让李序然给皇上说说,让他把这个钦差大臣撤回去,他就可以回京城了,这里的条件实在是不比京城,他一大把年纪了,享受惯了四平八稳的生活,原先的话好歹是大将军,受累也值得,现在成了这个闲职的钦差大臣,他实在是不想呆了。

    果然,杨峰先是恭贺大军打了胜仗,然后说了谢谢李序然协助他处理了奸细的事情,最后果然说道了上折子的事。

    这可为难了李序然,按理说,他的实权现在确实比杨峰的大,但论品阶都是正一品,杨峰自己也可以单独给自己上折子,为什么要通过自己呢?

    说句实话,说起这一点,李序然也对自己的恩师有点意见,自从他当了钦差大臣后,整天几乎连门都不迈出,皇上设立钦差大臣的意思一方面是为了牵制大将军, ;而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安抚当地百姓,显然,这一点来说,杨峰很不合格。

    李序然只好答应了自己的恩师,毕竟是师生关系,他也没办法拒绝,同时,李序然向杨峰提了很多意见,希望能够提醒或者激励他。

    但杨峰表面答应着 ;,显然心不在焉的,李序然隐隐的感觉到:自己的恩师怎么变坏的可能性越来越大,有时,自己甚至都不认识了。

    恩师啊,你可千万不能出什么意外,为官一辈子了,不容易啊。
第一百三十五章 练兵秣马
    几天后,李序然收到皇上批复的旨意,令他没有想到的是:皇上基本上都同意了他的请求。

    正如他所想,皇上同意将小沙国改为一个省,名字正是北沙省,同时任命一驰为北沙的布政使,这一点李序然也没有想到。北沙暂不设巡抚,军政大权均由李序然掌握。

    更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在北沙省减灭税负,扶持百姓之事全部由李序然负责,他在北沙省有最高的权力。

    这也包括先锋将军直接由李序然任命,不需要请示朝廷,这次尘远冲锋陷阵,屡立战功,李序然决定提拔他。

    但是,关于钦差大臣的事,皇上没有提,李序然知道,没有提就是不同意,这就是皇上的另外一种旨意。

    所以,现在的情况是除了钦差大臣的事,其他的都同意了,其实,仔细想想看,李序然的建议对朝廷百利而无一害,朝廷正愁没有一个具体的方案,现在李序然说的这么详细,同时又是从实地了解过得,也切合实际,所以自然就批准了。

    于是,李序然将众将领召集在帅营,像他们传达了旨意,因为他知道:皇上的话是最有说服力的。

    关于何时能结束此次的北征,皇上在旨意里只有一句话:不破楼兰终不还。

    关于尘远做先锋将军的事,李序然是从两个方面来考虑的。一方面是因为尘远此次确实立了战功,而另一方面,据李序然的观察,尘远的悟性要比其他的将军要高,所以,下一步要重点培养他。

    但是,鉴于李序然和尘远的关系,他决定还是在军用进行一次比武大赛。凡军中二品以上的将领都可以参加,最后,再择优录取。

    比武大赛就选在军营中间的一块空地上,告示发出去后,具备条件的都来参加,这倒不是他们对这个职务有多向往,而是因为军人与生俱来的打斗之性决定的,习惯了舞枪弄棒的武将能,最近闲来无事,有这么一次比武大赛。那还不乐坏了他们,其实,不光他们,军中其他人也在期待着观战。

    几声擂鼓声后,最先上来的两位将领就开始了。李序然决定分四个赛场,但同时进行,决出四强后,第二天再由这四强里决出两强,然后再两强里选出第一名。也就是先锋将军。

    李序然这样安排既考虑了效率也兼顾了公平,比武都是真刀实枪的,规则也很透明,这样结果出来后。大家也就没有什么异议了。

    第一天的时候,胜出的四位将军是:秦章、魏忠、尘远还有安毕可,第二天的时候胜出的是尘远和秦章。

    秦章是副先锋,他本身就走很高功力。通过这次李序然的武功绝学,他的进步很快,从和乌金元帅对决的时候可以看出。秦章的武功现在已经超过了已经回京的候明钧将军。

    当然,尘远的进步也是有目共睹的,虽然是武将出身,但他没有什么打仗的经验,加上这几年一直跟随李序然在地方为官,只是参与一些剿匪行动,好在他自己喜欢习武,经常自己操练,也算是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