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中世纪千年史话 >

第5章

中世纪千年史话-第5章

小说: 中世纪千年史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4  西线! 查士丁尼的夙愿
查士丁尼统治时期,也被称作“再征服”时期(Reconquest),因为他希望把原来属于西罗马帝国的地盘再夺回来,他不愿看到日耳曼人这群蛮族“糟蹋”罗马文明。

  帮助查士丁尼执行这一神圣使命的,就是*过尼卡暴动的拜占庭名将——贝利萨留。

  【根红苗正的贝利萨留】

  说来也巧,贝利萨留也是色雷斯人,和查士丁尼还是老乡。

  色雷斯这个地方那可不得了,是个出牛人的地方,奴隶起义领袖斯巴达克思也是色雷斯人。

  色雷斯是东欧的历史学和地理学上的一个概念,边界经常发生变化。作为罗马的一个行省,其北部边界在巴尔干山脉,南濒爱琴海,东至黑海、马尔马拉海,西部边界则位于美斯塔河流域。

  由于色雷斯位于多个国家交界处,在风起云涌的中世纪,它大部分时间沦为战场,成为各国争夺的焦点。

  下面让我们看一下贝利萨留的个人履历:

  他早年从军,当过查士丁一世的侍卫。查士丁尼执政后,他被任命为禁卫军首领,并指挥军队成功对抗过波斯的萨珊王朝(Sassanian Dynasty; 226—650年)。

  从上面可以看出,贝利萨留不但根红苗正,而且战功不凡,因此他成为查士丁尼的左膀右臂。

  查士丁尼应该感到很幸福,内事不决问皇后,外事不决问小贝。

  【德拉战役】

  萨珊王朝是拜占庭在东方最大的敌人,两国对峙已有三十年之久。

  想当初,萨珊王朝国王戈巴德一世(K*adh I; 488—531年在位)为结束战争,曾想把儿子科斯洛埃斯一世(Khosrau I;又译作库思老一世; 531—579年在位)过继给查士丁尼。查士丁尼没有接受橄榄枝,反而派贝利萨留指挥对波斯的战争。

  贝利萨留上任后,积极加强军务。波斯统帅皮亚西斯率领三万大军攻入伊里利亚(Illyria;位于巴尔干半岛西部),贝利萨留手下仅有两万五千人,而且还是一支由拜占庭和蛮族雇佣军混编的杂牌军。尽管贝利萨留处于劣势,但是在美索不达米亚(Mesopotamia;包括今伊拉克、叙利亚东北部,及土耳其东南部)的对抗中双方互有胜负,拜占庭军依然屹立不倒。

  伊里利亚之战中,拜占庭败下阵来。贝利萨留认真分析了战争态势,他认为失败的原因是敌众我寡,硬碰硬于战不利,因此他决定分散敌人的兵力,再一举破之。于是,拜占庭军全线撤往德拉(Dara,位于今土耳其南部),迫使敌军拉长阵线。

  530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战“德拉战役”(Battle of Dara)打响。

  德拉是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的战略要冲,位于伊里利亚以北23公里处,距底格里斯河四天路程。

  6世纪初,拜占庭修建德拉要塞,由内城、外城、护城河、战壕及众多塔楼组成,内城墙高达30米,外城墙基坚固异常,可谓固若金汤,是当时军事建筑的典范。

  德拉要塞孤零零地屹立在平原之上,周围空荡荡的,没有任何遮蔽物,尽管如此,拜占庭还是仅凭这一要塞就据守了长达六十年之久。

  波斯认为拜占庭军全线后撤,已无斗志,于是他们心存骄气,集中四万大军杀向德拉,欲将拜占庭军消灭在德拉要塞内,来个一锅端。

  在通往德拉的大道上,贝利萨留挖好了蛛网般的战壕,以及连接战壕的壕沟。他还修了很多防御工事,后面布署步兵,这样可以有效阻止波斯骑兵的冲击。

  左翼,拜占庭军布署了赫卢利骑兵以及三百名匈奴骑兵;右翼,除了赫卢利骑兵外,还有六百名匈奴骑兵;中央是拜占庭重骑兵。

  西罗马帝国还在使用原始的步兵军团作战的时候,拜占庭已经开始引进并广泛使用骑兵了。贝利萨留智勇双全,用兵巧妙,还是个军事装备改良家。由他建立的新型骑兵身披铁甲,手持日耳曼式长矛,配备波斯式弓箭,被称为“拜占庭重骑兵”。

  手拿长矛、弓箭的骑兵兼有“远距离杀伤”和“近距离突击”的能力,被西洋学者称为“双重功效骑兵”。拜占庭重骑兵都经过严格训练,具有极高的集体主义精神,善于配合,进退有度。

  他们不但善于冲锋,还精于骑射,对付步兵使用这种骑兵最为有效。如果步兵采用松散阵型,可以采取迅速冲锋的战术,手中长矛可在数米外置敌于死地;如果是密集阵型,则可以乱箭齐发,远距离歼敌。

  构成德拉防线的各支部队均由将领统帅,躲在战壕后面。贝利萨留就像一只蜘蛛,静等波斯这只飞蛾入网。

  波斯军则布成两阵,右翼由皮亚西斯指挥,左翼由贝利则斯(Bare*anes)指挥,统帅是费鲁斯(Firouz)。

  波斯骑兵的第一波冲锋直冲着拜占庭右翼的赫卢利骑兵而来,双方你来我往,杀了个旗鼓相当。赫卢利骑兵作战异常勇敢,最终将波斯骑兵杀退。

  两军对峙期间,从波斯阵中窜出一骑,马上的波斯骑兵吆喝着要找拜占庭人单挑。拜占庭军里闪出一个名叫安德烈(Andreas)的赫卢利骑兵,与那名波斯骑兵叮叮当当斗在一处。

  数万双眼睛直钩钩盯着战场中央。斗了几合,只见安德烈反手一剑把波斯骑兵砍翻在地,战马落荒逃走。拜占庭军里一阵喝彩之声,波斯军里还有不服的,也被安德烈劈死。

  先失一阵,又连败两场单挑,波斯军士气有些低落。费鲁斯把手一挥,说道,风紧,扯胡。波斯军呼啦啦撤出战场,第一天的战斗以拜占庭的胜利告终。

  第二天,一万多名波斯士兵赶到德拉战场,波斯军总兵力陡然增至五万人,比拜占庭军多了整整一倍。

  战斗又打响了,两军用弓箭互相齐射,满天飞蝗来回乱窜,好似流星赶月。这种弓箭乱射对双方都没有太大的影响,伤亡不多,这么搞只是为了解气而已。趁着互射的当口,贝利萨留秘密派出一支骑兵迂回于附近的山林里,绕至德拉左面。

  波斯军开始冲击拜占庭防线,拜占庭军的中央部队有些吃不消,面临崩溃的危险。右翼的匈奴骑兵急忙向中央靠拢,配合中央部队与波斯军混战在一起。

  突然,埋伏在战壕里的拜占庭军冲了出来,突袭波斯军。波斯军没料到纵横交错的防御工事里还暗藏玄机,他们顿时慌了手脚,波斯军再度被击退。

  费鲁斯有些动怒,他派出波斯军引以为豪的精锐部队,攻击拜占庭重骑兵。重骑兵边打边撤,波斯军杀得兴起,一路掩杀而去,跟着重骑兵越跑越远。

  迂回于山林中的骑兵趁机杀出,包抄了剩下的波斯军。

  贝利萨留巧妙地运用诱敌战术,成功把波斯军一分为二:一半波斯军被引诱着追赶拜占庭重骑兵,另一半则陷入包围之中。包括副统帅贝利则斯在内,五千波斯士兵就这样死于包围圈中。

  拜占庭重骑兵也在撤退中重新集结,展开反击。波斯军的盔甲与重骑兵相比,单薄得可怜。在重骑兵一轮猛攻下,追击于后的波斯军溃不成型,从猎人变成了猎物,被追得满地乱窜。

  波斯军赔了夫人又折兵,不仅没吃掉拜占庭重骑兵,还折损了不少人马。费鲁斯带着残部一路撤退,波斯士兵的尸首满山遍野,散落一地的刀矛器械、锣鼓帐篷更是不计其数。

  穷寇莫追的道理贝利萨留非常清楚,为防备敌军反扑,拜占庭军掩杀了几英里就得胜回城。

  德拉战役中,波斯军被斩首八千有余,拜占庭军伤亡数目不详,想必不会太多。

  德拉的胜利扭转了战争态势,贝利萨留也因此声名鹊起,升任德拉总督,名列拜占庭最杰出的统帅行列。

  胜利的喜悦没持续多久,萨珊王朝就卷土重来。

  波斯军渡过幼发拉底河,攻入叙利亚(Syria),贝利萨留率军两万前去迎战,波斯军在几次交手中都吃了亏。

  贝利萨留时年不足三十岁,一些骄横惯了的拜占庭将领没把他放在眼里,很多部队在没得到命令的情况下主动出击,败得挺惨,拜占庭军更是在卡尔基斯城被波斯主力轻易击败。

  【打回老家去】

  查士丁尼是个有理想的人,他脑子里始终回响着老祖宗的遗训:打回西方去,打回老家去,把日耳曼人从神圣的罗马领土上赶走。

  收复西欧和北非,恢复罗马帝国的往日辉煌,一直是他魂牵梦绕的理想。作为最后一位以拉丁语为母语的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有很深的拉丁情结,不收复旧土,他寝食难安。

  532年(尼卡暴动的同一年),为了避免两线作战,查士丁尼和新继位的科斯洛埃斯一世签署了所谓的“永久和平”停火协议,作为迎接和平的条件,拜占庭向波斯一次性支付了巨额赔款。波斯人拿着钱乐呵呵走了,不过他们会在缺钱的时候再回来。

  摆平波斯战事,查士丁尼迅速把矛头指向北非的汪达尔…阿兰王国。

  汪达尔人,原意为“流浪者”,他们是日耳曼人的一支,从波罗的海沿岸迁至今波兰西南部的西里西亚地区。该地区山多林密,既无平原又不靠海,汪达尔人没有条件发展渔业和畜牧业,因而以手工业为主。

  被西哥特人赶到西班牙半岛南端以后,汪达尔首领盖塞里克(Geiseric)率领八万汪达尔人和阿兰人穿越直布罗陀海峡渡至北非。

  439年,趁迦太基全城居民观看赛马的时候,盖塞里克兵不血刃地占领迦太基,建立汪达尔…阿兰王国,并定都那里。这又是一个因为爱好体育而发生的流血事件。

  汪达尔…阿兰王国在北非的扩张进展顺利,他们又将势力延伸到西西里岛西部、撒丁岛、科西嘉岛和巴利阿里群岛等地中海西部岛屿。

  455年,趁西罗马帝国混乱之机,盖塞里克率舰队北渡,攻入罗马城,两星期的洗劫使城内的古文物惨遭破坏,就连西罗马皇后和两名公主也被掠走,“汪达尔主义”(Vandali*)也因此成为毁灭文化的代名词。

  汪达尔…阿兰王国一跃成为地中海强国。七年后,当时的拜占庭皇帝列奥一世(Leo I; 457—474年在位)赎出被俘的三名皇室成员,可是一名公主已经和盖塞里克之子胡内里克(Huneric)订婚,情愿留在北非,他俩生的孩子就是第五任国王希尔德里克(Hilderic)。

  胡内里克统治王国时期,天主教徒被折磨得欲哭无泪,教会财产全被没收,罗马贵族们变得猪狗不如,从地主一下变成了街边乞丐。摩尔(Moor)的崛起使王国丧失了努米底亚南部和毛里塔尼亚等地,国力大衰。

  希尔德里克即位后,开始释放对天主教徒的禁锢,并依附于拜占庭。希尔德里克是个典型的和平主义者,不喜欢打打杀杀,把军权交予族人霍莫(Hoamer)。后来,霍莫在与摩尔人的战争中失败,那些反对天主教的王室成员乘机发动政变,将希尔德里克赶下台,扔进监狱,其堂弟盖利默(Gelimer)继任国王。

  查士丁尼要求恢复希尔德里克的王权,盖利默毫无惧色地回答道,有种你就撒马过来。老查怒道,小子,你等着。

  消灭汪达尔…阿兰王国的战斗就这样打响了。

  533年,贝利萨留率军一万五千人登陆北非,攻入汪达尔…阿兰王国,盖利默立刻处死了希尔德里克,以绝后患。

  9月15日,双方在迦太基以南展开决战。当时很多军队正在萨丁岛*暴动,这却丝毫不影响汪达尔…阿兰军临场发挥,战未几合,他们就占了上风,攻势甚猛。

  盖利默端坐马上看得津津有味,嘴里不住喝彩,直夸部下打得漂亮。突然,他发现自己的侄子被拜占庭士兵一枪扎了个透心凉,尸体被步兵、骑兵践踏在脚下,惨不堪言。

  盖利默备受打击,丧失信心后撒丫子就跑。亲兵没弄明白怎么回事,扭头一看,国王不见了。领导都逃了,自己也别傻呵呵卖命了,汪达尔…阿兰士兵跟着四散逃窜,阵线瞬间瓦解。

  拜占庭军紧追不放,趁机占领迦太基,盖利默本人也没逃得了,被生擒活拿。汪达尔…阿兰王国灭亡,其在北非的领土成为拜占庭的一个行省,贝利萨留再一次创造了神话。

  贝利萨留返回君士坦丁堡的那一天,皇帝为他举行空前的欢迎仪式,这种仪式已经在罗马帝国消失了近五百年。君士坦丁堡万人空舍,市民聚集在梅塞边亲睹帝国英雄的风采。

  身材魁梧的贝利萨留昂首挺胸,嘴上的八字胡也格外精神(参看古代画像发现,小贝留的是八字胡),身后的军队整整齐齐像刀裁的一般,盖利默则像猪一样被推着进入君士坦丁堡。 电子书 分享网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