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中世纪千年史话 >

第132章

中世纪千年史话-第132章

小说: 中世纪千年史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约盖拉的爽快应允令条顿骑士团大团长乌尔里希&;#8226;冯&;#8226;荣金根(Ulrich von Jungingen)大为恼火,这成为两家决战的导火线。

  乌尔里希向立陶宛和波兰宣战。约盖拉不卑不亢,坦言如果条顿骑士团胆敢入侵,他将誓死抗战。

  乌尔里希是个说到做到的人,条顿骑士团起初入侵波兰,但在波兰人民的英勇抵抗下,条顿骑士团大败而回,还丢了比得哥煦(Bydgoszcz;波兰中北部城市)。

  约盖拉借助两家停火这段时间,积极备战,还制定了反客为主的战略方针,准备彻底解决条顿骑士团带来的威胁。

  约盖拉计划二龙出水:波兰兵出但泽,立陶宛兵出赛摩基地亚,令条顿骑士团两头难顾。

  为隐蔽自己的意图,约盖拉对条顿骑士团控制下的领土发动了几次深入虎穴式的攻击。乌尔里希不知是计,把主力布防在东部的三座城堡,以防止敌人的进攻。

  1410年6月30日,波兰军偷偷通过搭建在维斯瓦河上的浮桥,与立陶宛军胜利会师。

  一个星期后,联军出其不意地杀向骑士团司令部。联军挺进途中未遭到多少抵抗,在洗劫多处镇甸、攻占两座重要城堡后,打通了前往骑士团司令部的道路。

  联军如从天降,乌尔里希的大嘴咧得好似脸盆大小,这是人类在吃惊的时候最喜欢做的面部动作。乌尔里希赶紧调整兵力,重新组织防线。

  1410年7月15日清晨,两军在坦能堡(Tannenberg)和格伦瓦尔德(Grunwald)附近遭遇,打响“坦能堡战役”(Battle of Tannenberg;又称Battle of Grunwald,即格伦瓦尔德战役)。

  联军大约有两三万骑兵,曾有记录说联军有三四百万,这显然是夸张说法,东欧人生育能力没那么强。

  由于仓促调兵,条顿骑士团只有一万五千重骑兵、九千步兵和弓弩手。

  这场战役最具特色的就是参战民族忒多,各式人类五花八门,可说是一场民族大展览。

  联军里除立陶宛军、波兰军以外,还有塞尔维亚、波西米亚、摩拉维亚、摩尔达维亚、罗斯、蒙古的散兵。

  条顿骑士团里的人类更是品种繁多,其中的雇佣军来自二十二个不同种族,但绝大多数都是日耳曼人。

  尽管人数较少,条顿骑士团有明显优势,他们组织纪律性强,训练有素,装备精良,还有火炮和投石器助阵,那么这些是否能让条顿骑士团赢得这场战役呢?

  当天拂晓时分,立陶宛军首先在坦能堡方向对条顿骑士团左翼发起全面突袭。波兰重骑兵随即配合立陶宛军,向条顿骑士团右翼展开进攻。

  战斗刚一打响就进入血腥的肉搏阶段,条顿骑士团在两翼坚守阵地,毫不退缩。阵地上同时炮声隆隆,投石器哗哗直射巨石。

  战场上立马尘土飞扬,弹丸乱飞,石如雨下,不时出现人仰马翻的场景。各路人马各显神通,使出浑身解数激战成一团。落荒的战马拖着死尸一路狂奔,中枪倒地的士兵一个压一个,在地上迭起罗汉。

  激战一个小时后,立陶宛轻骑兵开始向附近的沼泽地和树林败退。左翼的条顿骑士大喜过望,呼啸着于后掩杀,甚至预备队也跟了上去,誓要吃掉立陶宛轻骑兵。

  与此同时,右翼的恶战仍在继续,在猛男乌尔里希指挥下,条顿骑士团的防线始终固若金汤。奋战几个小时,条顿骑士团逐渐在右翼占据上风。

  乌尔里希大吼一声,率军发动一轮猛攻,波兰军的防线立马动摇,人也仰了,马也翻了,旗子也倒了。

  约盖拉惊得冷汗直窜,他立刻投入预备队。得到新鲜血液补充的波兰军士气复振,逐渐扳回颓势,击退条顿骑士团的疯狂进攻。

  逃窜中的立陶宛轻骑兵在沼泽地重新集结,突然翻身杀回。正在起劲儿追赶猎物的条顿骑士毫无队型,被杀个措手不及。

  原来,立陶宛轻骑兵的败退完全是假象。在与蒙古人的常年作战中,屡次输在“佯装撤退”上的立陶宛人也学会了这招儿,这次用到条顿骑士团身上,还挺好使。

  冲散追兵后,立陶宛轻骑兵杀回主战场,此时联军数量远超过右翼条顿骑士团。约盖拉是志在必得,几支疲惫不堪的部队也被他再次派上前线。

  联军终以压倒性优势把乌尔里希直属的十六支条顿骑士分队团团包围,条顿骑士四处受敌,不是胸前中剑,就是背后挨枪,死伤惨重。乌尔里希也没能幸免,被联军斩于马下。

  乌尔里希落马的姿势实在不敢恭维,但落地动作被部下看得清清楚楚。老大一死,小弟们皆无战心,各自夺路而逃,条顿骑士团由此全线崩溃。

  部分条顿骑士一猛子窜入沼泽地和树林,身后的联军速度也不慢,追上来就是一顿刀砍枪扎,条顿骑士在逃窜路线上留下无数死尸。

  另一部分条顿骑士逃回扎在格伦瓦尔德村镇的营地,意图利用营外的障碍战车重新防御。可是联军紧跟着杀来,根本没给条顿骑士防御的时间。联军很快便攻破防守,并洗劫营地。

  据报道,联军掩杀追击的工作一直进行到夜色降临,营地附近的战斗远比战场血腥得多,条顿骑士的死尸堆积成山。

  【一蹶不振】

  条顿骑士团在坦能堡的惨败说明了一个道理:虽然他们有火炮、投石器等当时的高科技玩意儿,联军的数量和指挥却更具优势,换句话说,当时的火器还不足以弥补人数和指挥上的劣势。

  条顿骑士团在坦能堡战役中损失惨重,不仅大团长殁于阵中,团里头衔带“大”字的也死了好几位,另有几名被俘的团里高官被立陶宛人斩首,如此大规模屠杀著名骑士在中世纪实属罕见。

  战役过后,联军在战场上干了整整三天。干什么呢?掩埋尸体!

  条顿骑士团里战死的高官各得到一个“单间”,被分别掩埋,其他的都集中“住”在几个“万人坑”里。可怜战死的条顿骑士,临到投胎转世还是没能享受到人人平等的待遇。

  猛男乌尔里希享受到国王的礼遇,约盖拉给他的尸体盖上一件御用外衣,派人遣送到骑士团司令部。

  为什么约盖拉不乘胜追击,反而在战场上耽搁宝贵的三天呢?原因早已无人知晓。不过在这三天里,条顿骑士团已经做好保卫司令部的准备。

  联军围攻司令部几个星期就草草撤退,促使退兵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面约盖拉听说立窝尼亚骑士团(合并到条顿骑士团里的原宝剑骑士团)有举兵增援的意图,西吉斯蒙德也有率领匈牙利军偷袭波兰或立陶宛的意思;另一方面,此时正值秋收,部分波兰士兵忙着回家务农。

  到了1411年,双方签署和约,条顿骑士团割让不少领土给波兰,赛摩基地亚也成为波兰保护下的地方。条顿骑士团还被迫在此后的四年里,每年进贡五吨白银。

  可是贪图银子的结果是,波兰和立陶宛没能把战术上的胜利转变为战略上的优势,消灭条顿骑士团的愿望早被约盖拉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不过,坦能堡战役是条顿骑士团灾难的开始,这点毫无疑问。

  为赎出被俘官员,条顿骑士团算是跳楼大吐血,搞得几乎倾家荡产,坦能堡惨败算是让条顿骑士团血本无归;条顿骑士团也没有足够的骑士巩固领土,此后的大团长们不得不依靠雇佣军协助防守,这更是本就吃紧的财政更加吃紧。

  随后兴起的窝里斗使条顿骑士团一蹶不振,长期增加赋税使其统治摇摇欲坠。所有这些混乱造成的隐患都将在三十年后集中爆发,表现形式为1441年普鲁士联邦的成立。一系列战乱又紧接着兴起,从而引发十三年战争(Thirteen Years' War),结果再次以条顿骑士团的惨败而告终。

  【阴魂不散】

  让我们转过头来,再说说英格兰。

  在亨利四世统治的最后几年里,国内叛乱有增无减。苏格兰人也过来和稀泥,他们找到一个相貌酷似理查二世的“影武者”,还派理查二世以前的仆人到处放风说主人在苏格兰王宫里大口吃肉、大碗喝酒,正等着粉丝们帮他恢复王位呢。

  看来理查二世是阴魂不散啊!这下英格兰更是乱上加乱,好在太子亨利俨然黑太子爱德华转世,各地叛乱没能掀起多大风浪。

  可是,亨利四世被整得心力憔悴,身体每况愈下,据说还染上麻风病,溃烂的脸蛋足以吓活死鬼,对麻风病有兴趣的同志可以深入研究一下。

  太子亨利借助老爸龙体欠安之机,在两个叔叔帮助下掌控国家大权。在对内对外政策上,太子亨利和老爸意见相左,大动肝火的亨利四世一面喊着家门不幸,一面把不孝之子撵出家门。

  1413年,与病魔奋战七八年的亨利四世一口气没上来,蹬腿驾崩,享年四十七岁。

  历史上,亨利四世死在什么地方是人们挺愿研究的课题。有人说,亨利四世归天的地方不是英格兰,而是耶路撒冷,他之所以这么做是准备向上帝汇报工作时,可以说自己是死在东征路上,这样挺有面子。莎士比亚把这种说法引入自己的戏剧里,这听上去满富戏剧性的,不是吗?但据考证,亨利四世死在威斯敏斯特宫里一个叫耶路撒冷的房间里,这和圣地差着十万八千里呢。

  老爸死后第二天,太子亨利便加冕登基,是为亨利五世(Henry V;1413—1422年在位)。

  真是无巧不成书,举行登基大典那天,英格兰出现罕见的暴风雪。这一自然现象被英格兰人民解释成超自然现象,认为是上帝的示警,那到底是吉是凶呢?老百姓说啥的都有啊。

  事实证明,亨利五世上台绝非人民之福,他是再次挑起英法战火的罪魁祸首……

一二二 初成夙愿!入主巴黎
当年,奥尔良公爵路易居心叵测,为谋取英格兰,他支持亨利四世回国夺位。

  可是,路易在法国的摄政地位并不稳固,对这一职务眼热的大有人在。

  【街头血案】

  1407年的一天,路易在巴黎大街上遛弯。信马由缰间,突然路边胡同里呼呼啦啦闯出数条壮汉,他们黑布蒙面,手拿利刃,虽然看不清面部肌肉,但两眼绝对闪着凶光。

  路易感觉不妙,看架势这帮人不像在玩真人CS,他们肯定是冲自己来的!

  路易本能地伸手去摸宝剑,突然间他“哇呀”一声惨叫。只见路易的两条胳膊齐刷刷落到地上,鲜血从路易身体里喷涌而出。

  壮汉们知道路易武艺不凡,早就事先约定待路易拔剑之前先砍去他两臂,剩下的就好办了。

  变成人棍的路易滚鞍落马,疼得在地上不停翻滚。壮汉们互换了一下眼色,皆举剑刺向路易……

  【巴黎变成自由市场】

  街头血案震惊了整个巴黎!

  这是一次有组织有预谋的斩首行动。当时虽然没有人肉搜索,但幕后主使很快浮出水面,他就是原十字军统帅、现任勃艮第公爵——内维尔,他对摄政之职觊觎已久。

  内维尔还有个雷人的名字,叫无畏者约翰,也就是说这厮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主儿。

  路易惨死成为奥尔良和勃艮第两公国开战的导火线。这一刻起,巴黎将变成自由市场,各路阴谋家你来我往,在巴黎上演着争权夺利的时代大戏。

  两年后,在政府斡旋下,两公国暂时和谐。无畏者约翰如愿以偿地作为太子查理七世的监护人重返巴黎。

  路易之子暗地组织起一个反勃艮第联盟,愣是把无畏者约翰逼出巴黎。

  无畏者约翰一走,联盟里的主力队员——阿马尼亚克伯爵贝尔纳入主巴黎,成为新摄政。据报道,这小子有事没事就跑到王后房间里给查理六世戴绿帽。

  贝尔纳残忍至极,与禽兽无异,弄得巴黎暴动迭起。这时候,巴黎人回想起无畏者约翰摄政时期大家相对好过一些,于是无畏者约翰成了巴黎人心中的救星。

  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拥护下,无畏者约翰撵跑贝尔纳,再次返回首都。和上次相比,这次无畏者约翰可谓形象高大,红透巴黎。

  【卡波士暴动】

  巴黎有个叫西蒙&;#8226;卡波士(Simon Caboche)的职业屠夫,别看人家是个杀猪的,组织能力还挺强,支持无畏者约翰的铁杆粉丝都聚拢在他麾下,把他当成头儿,故而这帮粉丝被称为“卡波士”(Cabochien)。

  1413年春,无畏者约翰指使西蒙挑唆卡波士暴动。不堪忽悠的卡波士在西蒙率领下攻占监狱,杀死高官,包围王宫,控制巴黎几个星期之久。

  无畏者约翰趁机高举“民意不可违”这杆大旗,声称卡波士暴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