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中世纪千年史话 >

第112章

中世纪千年史话-第112章

小说: 中世纪千年史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格兰人在耍长矛方面玩出心得,这次苏格兰军仍然以长矛兵为主,他们隐蔽在斯特灵城堡南面的森林里,阻挡英格兰援军。

  布鲁斯的阵势让前往斯特灵的道路杀机四伏,他把军队分成四队:先锋队距离斯特灵城堡南面仅1英里,由托马斯&;#8226;伦道夫(Thomas Randolph)率领;布鲁斯本人率领后卫队布成第二道防线,第三队由弟弟爱德华统领;另有一支五百人的骑兵部队,由罗伯特&;#8226;契斯(Robert Keith)率领。

  1314年6月23日,斯特灵南部的班诺克本,两军打响“班诺克本战役”(Battle of Bannockburn)。

  茅伯瑞从城头看到苏格兰军的阵型,一大早就出现在爱二爷的御营里,警告领导说,既然援军足够接近斯特灵,只要稍加威慑,完全可以逼退布鲁斯,没必要冒险与之动粗。

  有道理,有道理!爱二爷频频点头,他随即传令,军队不得轻举妄动。

  可惜啊,命令下达得太晚,爱二爷手下那帮那帮难以控制的军队已经和苏格兰军接上火了。

  率领英军先锋队的有两位,一位是格洛斯特伯爵(Earl of Gloucester),另一位是赫里福伯爵(Hereford),两位为了“谁是正印先锋官”的问题吵了一路。

  骂声由远及近,逐渐在苏格兰军耳朵里清晰起来,噢,不是骂咱们,是英格兰人互骂,嗯,骂得挺有文采,骂出了国际水平。

  赫里福伯爵的侄子亨利&;#8226;德&;#8226;波鸿(Henry de Bohun)一眼就看到布鲁斯,他兴奋得提起长矛,催动坐骑冲了过去。

  布鲁斯胯下一匹小马,没穿铠甲,只拿着一柄短把战斧。当波鸿冲到面前,离布鲁斯只有1英尺远时,布鲁斯依然待在原地,纹丝不动。

  波鸿借马速挺矛便刺,布鲁斯面无表情,他的唯一动作轻侧身体,躲过长矛后,抬手举斧重重劈向波鸿的脑袋。

  只听“咔嚓”、“扑哧”两声,电光火石间,波鸿连人头带头盔分成两半,死尸一猛子扎于马下。

  苏格兰将领都冒出一身冷汗,问安的同时也抱怨布鲁斯太冒险了,万一有个好歹,如何是好。

  布鲁斯却不以为然,唯一让他后悔的是手中的利斧因为用力过猛,砍出一道裂缝。

  布鲁斯斧劈波鸿说明一个道理:在这场战役中,英军装备精良但缺乏灵活性,苏格兰军装备差却机动性好。

  受到国王英雄事迹的鼓舞,苏格兰军士气大振,布鲁斯遂决定直接迎击英军。

  两位先锋官吵起架来水平贼高,打起仗来蛮不是那么回事,一阵厮杀,格洛斯特伯爵滚鞍落马,英军先锋队兵败而逃。

  与此同时,另一支英军骑兵从东面杀来,却遭到苏格兰军第一队长矛兵的迎头痛击。骑兵没有弓箭手保护,被杀得大败,逃往斯特灵。

  【激战班诺克本】

  闻听先锋队惨败,爱二爷怒从胸中起,恶从胆边生,率领主力加紧逼近斯特灵。

  在所有可能的战术里,爱二爷挑了一条最差劲的:所有军队穿过班诺克本,向东面的森林深处挺进。

  翌日拂晓,长矛兵向英军移动,爱二爷看到树后突然冒出来的苏格兰军后大吃一惊。

  格洛斯特伯爵建议爱二爷赶紧撤退。寡人看你小子是贪生怕死,吃了一次败仗就害怕啦?爱二爷对格洛斯特伯爵大加嘲讽。格洛斯特伯爵不堪侮辱,愤然率部向第三队苏格兰军发起进攻。

  勇敢和找死有时候是同义词,格洛斯特伯爵被长矛扎成蜂窝,死于非命。所部人马死伤惨重,败下阵去。

  爱二爷对格洛斯特伯爵的惨死负有主要责任,国王不仁,致使大臣惨死,这是各位爵爷对这一事件的解读。

  英军里随之一阵大乱,爵爷们把怒火全都发泄到爱二爷身上,你和桀纣有什么区别?

  此时不出击,更待何时。布鲁斯战斧一挥,苏格兰军蜂拥而上。本就乱成一团的英军更加混乱,两帮人马纠缠在一起。班诺克本顿时血流成河,死尸遍地。

  英格兰弓弩手、威尔士长弓手吓得四处躲藏,他们拿着弓箭不知道该往哪个地方射,周围绞杀成一团,分不清敌我。

  在长矛兵突击下,英格兰骑兵开始溃逃,英军全线崩溃。

  逃跑途中,一些英军士兵掉进河里淹死,另一些从河边往回逃的被后脚奔来的士兵撞进河里。英军溺毙者无数,甚至有夸张记录称,不用湿鞋就可以踩着死尸渡河。

  英军残部在90英里的逃跑道路上留下一地尸体,他们不是被苏格兰军追上杀死,就是死于沿途老百姓之手,只有一小撮成功逃回英格兰。

  魂飞魄散的爱二爷在卫队保护下一路狂窜,一直逃到丹巴,从那里一溜烟儿逃回英格兰。班诺克本是人间地狱,这一惨象在爱二爷脑海里久久挥之不去。

  班诺克本战役里,英军阵亡一万一千人,苏格兰只损失两名骑士和少数步兵。

  当时的学者称,班诺克本战役是黑斯廷斯战役以来,英军打得最臭的一场仗。对于苏格兰来说,这场决定性胜利不仅极大打击了英军的嚣张气焰,也奠定了布鲁斯在苏格兰的地位。

  在班诺克本重创入侵者后,布鲁斯反客为主,屡次进攻英格兰北部边境,但收获不大,战况陷入胶着状态。

  【大饥荒】

  就在这时,一场大饥荒(Great Famine of 1315–1317)袭击欧洲,欧洲人饿死无数。

  中世纪,人们一直处在饥饿和半饥饿状态。当时的工业有所发展,但人们的温饱问题还是依靠农业来解决。

  不过,靠天吃饭是最靠不住的,啥时候涝了旱了,农民伯伯就颗粒无收,发生饥荒是常有的事。比如整个14世纪,法国平均每五年就发生一次饥荒。

  和以前的地区性饥荒有所不同,1315年爆发的这次大饥荒覆盖面积之广、持续时间之长却前所未有。

  深受其害的主要是欧洲北部,包括法国北部、不列颠岛、爱尔兰、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德国、波兰西部、低地国家(Low Countries;历史上的一个地区,包括今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以及法国北部和德国西部),波罗的海周边国家也深受影响。

  据《英国王室》(British Royal family)记载,1276年时英格兰平均人口寿命是岁,大饥荒爆发后,锐减至岁。后来黑死病爆发,平均寿命更是减到岁。

  至于大饥荒的爆发原因,还要从僧多粥少讲起。

  尽管中世纪战火不断,但自1050年开始,欧洲人口增长势头一直不减,甚至出现人*炸的迹象,今天法国部分地区的人口数量仍然无法和14世纪相提并论。

  人不是铜浇铁铸的,人的各种活动是需要能量提供的,人长着嘴除了说话泡妞以外,还有一个最原生态的功能,那就是吃饭。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个命题显然是不成立的,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欧洲每年产多少粮食,就能养活多少人,僧多粥少只能让大家都吃不饱。

  从13世纪末开始,小麦产量远远跟不上人口增长,食物价格不断攀升。

  人口和粮食产量失调只是大饥荒爆发的基础,而导致大饥荒的直接导火线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天灾。

  历史上把800至1300年之间的时期称为“中世纪暖期”(Medieval Warm Period),整个欧洲气候相当宜人。

  但1315年春,一场罕见的暴雨袭击欧洲大部分地区。整个春天和夏天,大雨瓢泼不断,气温迅速降低,这一反常气候拖延了庄稼的成熟时间。

  农民兄弟好不容易抢收粮食,但喂牲口的麦秸、稻草等农业副产品全被大雨泡烂。

  结果,粮食价格居高不下,肉类等副食品价格也随之升高。那时候没冰箱,腌制食品是长期保存食物的唯一方法,由于暴雨原因没法晒盐,盐的价格也陡然上升。

  在英格兰,尽春夏两季,粮食价格就翻了一番,洛林的价格更是离谱,增长320%。

  占人口95%的农民兄弟饿得眼花缭乱,实在没办法,跑到深山老林,到处挖野菜,刨树根,凡是能果腹的统统不放过。

  不仅老百姓没饭吃,就连贵族也断了炊。爱二爷驾临圣奥尔本斯(St Albans)的时候,竟然连最基本的面包都吃不上。

  在法国,国王路易十世(美男子腓力之子)企图进攻弗兰德,但低洼的荷兰被雨水浸泡,法军无法前进,只得撤退。随军辎重过多,法军只得将之焚烧殆尽。

  1316年春,雨一直下,气氛还是很不融洽。

  不论贵族还是农民都为抗击天灾全力以赴,为了解燃眉之急,他们只好寅吃卯粮,屠宰下蛋母鸡、育种家畜,用来耕种的备用种子也进了肚子。

  据史官记载,欧洲有些地方发生人吃人的惨剧;小孩子被父母抛弃,你们是死是活就听天由命吧,你爹我也得听天由命啊;很多老年朋友很有爱心,他们拒绝进食,把省下来的食物留给下一代,孩子们,你们好才是真的好。

  至1317年夏,恶劣的天气才转晴,恢复正常。

  然而,欧洲人还是没能从灾难中解脱出来,肺炎、支气管炎、肺结核等等疾病扔在无情地折磨着他们。

  更悲剧的是,储备种子已经吃得差不多了,来年拿什么“产崽”呢?

  饥饿、半饥饿状态一直持续了八年,至1325年,粮食产量才恢复正常水平,欧洲人口数量才开始反弹。

  在这场天灾中,估计有10%到25%的城镇居民变成饿死鬼。

  论及送人上西天,天灾永远赶不上人祸,大饥荒和后来的黑死病相比,差得太远。至于黑死病是怎么爆发的,咱们后文再讲。

  大饥荒之所以被称为“大”,一方面因为死亡人数巨大、覆盖面积广、持续时间长,还因为影响力深远。

  首先,在一个宗教信仰盛行的社会,遇到困难问题就认为是上帝安排的结果,遇到困难问题就祈祷上帝赐福解难,这是非常符合逻辑的。

  然而,不论人类如何祈求上帝送外卖到人间,老百姓还是吃不饱,家人朋友还是不停地饿死病死。人类不禁开始怀疑,罗马教会宣传的什么上帝圣母到底灵不灵。这就为反对天主教的其他基督教流派开展运动铺平了道路。

  其次,自13世纪开始,欧洲就浸没在社会暴力之中,谋杀*比现代社会更加普遍。

  大饥荒时期,很多人为了填饱肚子铤而走险,致使犯罪率一升再升。

  大饥荒过后,暴力已然成为一颗社会毒瘤,甚至影响到不久后的英法百年战争。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中,战斗异常残酷,骑士精神被抛到一边,所有一切罪孽都源于大饥荒时期人性的堕落。

  再者,就像上帝不能或不愿回答祈祷一样,欧洲政府在惩治犯罪方面同样表现得十分疲软。

  最后,大饥荒给欧洲人口空前增长势头画上句号。后来发生的黑死病更是让本就不多的欧洲人口大量减少。

  话又说回来了,现代欧洲人上学不用愁,不像咱们上学挤破头,这还都是大饥荒和黑死病让欧洲人口迅速下降的“功劳”。

一〇五  抉择!退位还是禅让
大饥荒不仅让无数人赶去投胎,也深深影响着欧洲的各大战事。不但法军入侵弗兰德的计划泡汤,就连布鲁斯兵进爱尔兰的战争也倍加艰难。

  【苦战爱尔兰】

  1315年,胶着的苏格兰战事出现转机,爱尔兰的动荡局势让愁眉不展的布鲁斯茅塞顿开。

  自金雀花亨利时代起,英格兰国王都身兼爱尔兰君主的头衔。英格兰人在爱尔兰的都柏林沿海地区定居,并在那里生息繁衍。

  爱尔兰所以任由英格兰欺负,是因为当地小国林立,内战不休。不过独立自主一直是爱尔兰人奋斗不懈的目标,英格兰在爱尔兰的统治始终如风中残烛,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爱二爷与苏格兰开战后,爱尔兰变成英格兰的兵源产地和税收大户,拉夫征兵、苛捐杂税快把爱尔兰逼到经济崩溃的边缘。

  爱尔兰人对殖民者的不满情绪是完全可以利用的,布鲁斯想到此处,决定在爱尔兰开辟第二战场,把爱尔兰人拉到苏格兰一边。

  说到拉关系,中国人最有发言权。要拉关系,你得有关系可拉才行,什么咱俩是老乡啦,咱俩是一个幼儿园毕业的啦,所有能扯上关系的,不管是八竿子打得着,还是打不着,都能成为增进人民感情的纽带。

  布鲁斯和爱尔兰拉关系,其实并不难,苏格兰人和爱尔兰人有着共同祖先,光这一条就能让两国人民眼泪汪汪地四手相握。

  更重要的是,布鲁斯答应给爱尔兰人提供军事援助,帮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